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11)

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11)

人各不同,人越多差异越大20世纪向我们灌输了

“受众迷思”的思想,让我们知道,人们基本上是相同的,任何大群体的读者、听众或是观众,相对来说都是同一的消费者。

(从这个观点来看,某人是一个少年还是一位中年妇女,构成了高度精确的区别。

)然而,事实上凡是受众迷思被认为是真理的地方,其实大多不过是意外。

当人们作为消费者面对很窄的选择面时,行为确实会趋同。当媒体频道有限,生产成本很高时,对兴趣的反映*也就受限。

但是当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媒体又帮助协调从前的受众时,兴趣爱好的排列组合便会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米尔佐夫原则(Mirzoeffprinciple),在第3章里我纽约大学的同事提到过它,如果你专门上网去找,可以看到

“一个疯狂的兴趣范围”。在第3章作者写道

“正如我纽约大学的同事尼古拉斯·米尔佐夫所指出的:‘网络意味着我们最终发现,人们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如此之广阔,广阔到疯狂的地步。’”在广播系统里,团体越大,就有越多的行为汇聚到某一平均水平上。

而在参与性系统里,

“平均”则几乎是个无用的概念。最活跃与最不活跃的用户的行为随着总人数的增加,明显地区分开来。

社会系统越大,最活跃和最不活跃参与者之间的区别越大。在小团体里,每个人几乎都可以平等地参与,而在大团体里则会有核心团队和边缘团队之分(也就是协作圈模式)。

系统越大,核心与边缘团队之间的差异就会越彰显。庞大人群中出现行为的范围要比小群体广,随着系统的扩大,使得

“平均用户”这个概念更不可能出现,也更没用处。建立或者运行某个社会服务的人不能强调到底是平等还是普遍的参与。

除非参与者数量很少,否则哪种参与都不可能实现。相反,服务可以通过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程度的参与来利用它的分支。

维基百科赋予其潜在用户按意愿去书写或是编辑很多词条的能力,但也可以说它赋予的能力很少。

如果你修正了某个错别字,然后从此不再使用维基百科,这仍然比你不修改这个错误要好。

维基百科使得进行这些微小的修改简单易行,甚至不强求在进行编辑前先注册账号。

这种参与的低门槛吸引到了最微小价值单位的累积--毕竟没有人会为了修改一个错别字而去注册一个账户。

人各不同,人越多差异越大20世纪向我们灌输了

“受众迷思”的思想,让我们知道,人们基本上是相同的,任何大群体的读者、听众或是观众,相对来说都是同一的消费者。

(从这个观点来看,某人是一个少年还是一位中年妇女,构成了高度精确的区别。

)然而,事实上凡是受众迷思被认为是真理的地方,其实大多不过是意外。

当人们作为消费者面对很窄的选择面时,行为确实会趋同。当媒体频道有限,生产成本很高时,对兴趣的反映*也就受限。

但是当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媒体又帮助协调从前的受众时,兴趣爱好的排列组合便会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米尔佐夫原则(Mirzoeffprinciple),在第3章里我纽约大学的同事提到过它,如果你专门上网去找,可以看到

“一个疯狂的兴趣范围”。在第3章作者写道

“正如我纽约大学的同事尼古拉斯·米尔佐夫所指出的:‘网络意味着我们最终发现,人们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如此之广阔,广阔到疯狂的地步。’”在广播系统里,团体越大,就有越多的行为汇聚到某一平均水平上。

而在参与性系统里,

“平均”则几乎是个无用的概念。最活跃与最不活跃的用户的行为随着总人数的增加,明显地区分开来。

社会系统越大,最活跃和最不活跃参与者之间的区别越大。在小团体里,每个人几乎都可以平等地参与,而在大团体里则会有核心团队和边缘团队之分(也就是协作圈模式)。

系统越大,核心与边缘团队之间的差异就会越彰显。庞大人群中出现行为的范围要比小群体广,随着系统的扩大,使得

“平均用户”这个概念更不可能出现,也更没用处。建立或者运行某个社会服务的人不能强调到底是平等还是普遍的参与。

除非参与者数量很少,否则哪种参与都不可能实现。相反,服务可以通过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程度的参与来利用它的分支。

维基百科赋予其潜在用户按意愿去书写或是编辑很多词条的能力,但也可以说它赋予的能力很少。

如果你修正了某个错别字,然后从此不再使用维基百科,这仍然比你不修改这个错误要好。

维基百科使得进行这些微小的修改简单易行,甚至不强求在进行编辑前先注册账号。

这种参与的低门槛吸引到了最微小价值单位的累积--毕竟没有人会为了修改一个错别字而去注册一个账户。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认知盈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认知盈余
上一章下一章

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