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精彩看点】
因为放贷有收不回来的风险,政府规定银行要储备大量的资*本准备金。如果能把这些资本准备金也贷出去,银行就能赚更多了。
一个“交换违约风险”的点子诞生了:把“贷款人无力偿还的风险”卖出去。既然风险已经卖出去了,银行也就不必储备资本准备金了。
如果能够跳过逐单审查违约风险的过程,让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变得“工业化”,那就财源滚滚了。“证券化”和“分券”的发明,实现了这个愿望:把一些贷款打包成一个包裹,依靠这些贷款的平均安全性赚钱;然后把这种证券按不同的风险水平分割成不同的债,各自以不同利率分开销售。风险实际上越来越大,却潜伏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看不出来。
如果让一些资产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银行的杠杆率就会降低,看起来更安全。于是,搞出一个新的发明:设立一家空壳公司,先把违约风险卖给空壳公司,然后由空壳公司做成一系列证券,卖给投资人。这样,交换交易就不会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虽然银行赌更大,却看起来更安全。
既然银行再也不必担心贷款人没有能力还钱了,便开始“掠夺性放款”:让原本没能力贷款买房的人以次贷签约,赚更高的利率。至于房贷的还款情况,谁在乎?
银行家到处寻找新的风险,用数学驾驭风险,因为报酬与风险成正比。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银行家的风险控制模型不够准确。不过,这也没关系,因为不论结局有多糟糕,政府也不可能不救银行。于是,银行家继续冒更大的险。
终于……银行垮了,政府花数千亿美元买单,银行家若无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