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史》(14)
同时,考虑到因几乎所有人口都集中居住在农业区所造成的高度人口密集,个人隐私在东亚社会也是不存在的,几乎没有人能自外于他人的视线或关注。这种状况进一步加强了对规则的需求。每六个到八个相邻的村庄会通过一种流动市场体系联系起来,人们依次在每个村庄集会,互通有无。在这样的流动市场和离每个村子一两个小时徒步路程的固定市镇,农民们可以互相交换产品,购买一些舶来品(主要是本地没有出产的东西),包括:盐巴、铁器、棉布、火柴(一种中国发明)和木材。在市集上,通常会有代书摊为不识字的农民提供读写服务,还会有茶馆,供赶集的人歇脚和聊天。
大多数人从生到死,一生都生活在小村的世界,从未远离村子或者到过城市。在某些市镇,会有演员、歌手、乐手和杂耍演员组成的巡回剧团,为农民提供难得一见的娱乐。定期的农村市集也是大多数家庭为子女择偶的地方。村庄内部一般是不允许通婚的,因为同村的人大都同姓,血缘关系太密切。城市和绝大多数政治中心城市则是另一个更广大的世界,在那里和某些市镇,绅士们和官员、卫戍部队、工匠、体力劳动者、店主、商人和其他任何城市都会有的成员居住在一起。实际上,在那里,有大量的市际、省际贸易,也有长途贩运到城市的大米、盐、木材、金属、布匹、茶、丝绸等供应城市人口和精英消费的货物。直到19世纪,国内贸易的规模都比欧洲要大;东亚范围内的海外贸易也有很大的规模,但是与农业经济的巨大体量相比,海外贸易及其从业商人在规模上就显得相形见绌了。除了市郊地区为了供应城市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国内经济基本上是在勉强糊口基础上的一种本地性的自给自足经济。农民还必须向政府交税以支撑帝国体系的运转。对于帝国政府来说,其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自农民和小地主所缴纳的土地税。
绝大多数土地由自耕农耕种,不过他们会再租种一些土地,租金相对比较低。人均土地拥有量很小,大约只有4公顷到5公顷(产量高的地方少些,产量低的地方多些)。大多数地主并没有@去扩张土地,而是靠10公顷或20公顷土地的租金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