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我续《红楼梦》(7)

附:我续《红楼梦》(7)

周老早在1984年就发表了颇长的论文《冷月寒塘赋宓妃--黛玉夭折于何时何地何因》,详细论证了黛玉在曹雪芹笔下应是沉塘的结局。在后来他一系列著作如《红楼梦的真故事》里,也一再重复、细化、深化他的研究成果。我认同他的基本看法,在自己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关于黛玉的讲座,以及相关的《揭秘〈红楼梦〉》的书中,都辟专讲论述了这方面的研究心得,大家可以找来光盘、视频、书籍查看,这里不赘述。

根据周老的研究,黛玉沉湖应是在中秋之夜。我原来在这个具体时间上也是认同的。但在续书的过程里,我必须排出事件发展的时序,从贾元春省亲算起,到第八十回,应该已经是那以后的第三个年头的秋天,“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从八十一回起,当然就必须去写“诸芳”或死亡或出家或远嫁等等结局,而且必然会从“第三春(年)”的秋天写到冬天,进入“四春(第四年)”,这一年里四大家族要遭遇沉重打击,悲剧事件接踵而至,根据曹雪芹前八十回里的伏笔,以及脂砚斋、畸笏叟批语里的透露、逗漏,倘若把黛玉仙遁安排在这一年中秋,则中秋后到入冬落雪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若把二宝成婚、贾宝玉第一次出家而又被甄宝玉送回等情节挤放在三个月内,殊难成立,故我采取变通的办法,安排黛玉在端午月圆夜沉湖,这样既不违背前八十回伏笔,又为上述家族巨变的情节舒展出足够的时间。我的续书时序上结束在元妃省亲后的“第六春(年)”,这一年的中秋,我遵照脂砚斋在第一回里“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的提示,安排了宝玉、湘云二人在流浪中联句的情节。

附带+激情小说说几句:多有传媒、评家把周老和我的研究归于索隐派(有的又误说成“索引派”),百多年来“红学”发展中确有索隐派,以蔡元培等为代表,这一派认为《红楼梦》是部悼明之亡、揭清之失的书,将书中人物分别与明末清初的历史人物如马士英、阮大铖、钱谦益、陈圆圆、柳如是等对号,近来台湾仍有红学家推出索隐派大著。周老和我则是考据派,即认为《红楼梦》的“假语”里有“真事”存在,“真事”就是曹雪芹家族及相关家族在康、雍、乾三朝权力斗争中的浮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人生有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生有信
上一章下一章

附:我续《红楼梦》(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