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序如,同自做茧(读者必读)
星光陨落,岁月无痕。
你、我也都会在:金钱与权力,灵魂与**中—寻觅属于自己的东西……本书,献给探索人生道路的人们……同时,也献给曾经—给你和我,留下,爱与恨和深刻印痕的人。
我手头正好有位名叫古鳖书友写的一篇对男妓短评,题目叫“我读《男妓》”,对我的小说做了比较客观的分析,我想对读者阅读本书有所帮助。
全文转载如下:
“我读《男妓》”
我粗略地算了一下,我到我看看中文网也有两年了。这两年中有幸结交了不少好朋友。在网络上的好朋友(当然以文友为多)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那就是除了互相探讨作品方便之外,还可以相互推荐一些佳作以学习。
近日,就有闽西作家山岗和王仪共同推荐了一篇佳作《男妓》。这名字看起来有些怪。怪归怪,我还是看了。我平时上网有一个问题,就是老眼昏花的,看文章和读贴子的速度很慢,有时上一次线就看一篇吧。大部分时间是发在输入自己的稿子。
令我意外的是《男妓》在小说版里的排名是第一位,点击率奇高,而我上我看看网不下千次,竟没看到,我不由独自发了一阵不好意思的怪笑。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到太好的文章,就会忍禁不住发出一阵怪笑。可以是开怀大笑,也可以是吃吃臆笑,还可以是唔唔闷笑。我是以一种奇特的笑拜读完小说《男妓》的,这种笑是激动的。
激动只有一个原因,因为我发现了: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的。
小说是用一些有意思的情节加上几点特殊的感悟。这样就成了,而且看起来很不错。我想这就是网络小说的好处。我想起几年前有人在热烈地谈论杜拉斯的文本,说小说主人公就是自己,作者就是主角,两者是难分难解的。这是对传统写法的一种有意思的摒弃。小说可以不必再塑造一个典型人物,然后一大堆事情一大堆人物围绕着他转,而是可以完全跟着自己的感觉去爬黑,黑的洞或隧道,里面就自然有亮光或灯火,当然里面也可能会塌方。可你进去了,没有塌方就找到了光明,找到了出口,找到了成功。于是小说就这样被人接受并深受喜爱。包括我也喜欢,对于《男妓》,我一口气看了两遍。所以,我不知道作者是有心还是无意,他的创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以往一切,有了一些特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就像是飞在天上的卫星,一闪一闪的,或有或无,你可以看到,你却永远也感觉不到,甚至有时你都看不到。
写了好多年的小说,我突然从这里想到了一点,其实写小说不必要去想太多,你就这样写下来了,这样写下来,往往结果是非常有意思的,就像作者在最后点题时说的“无奈之下我拿一元钱的硬币,抛向空中,然后双手接住,看反正面。正面是前者。结果是后者《男妓》。”一切顺其自然,何必强求?
再回过头来看看《男妓》,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大同小异的生活培育着天壤之别的思想,显然作者对于生活的把握异于常人。比如在第二节:“我喜欢现在的生活方式。我想,软件要靠人来编它的程序。而人也有程序,也有密码。只是我还没有办法解读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狭窄的,不尽完美,有时还带着残缺。就象林心雨,我的老板。上苍给了她开启财富的钥匙,但却忘记给她一个完整的家。”把生活比喻成软件程序,而未尽的人生比喻成打开这个程序的密码,这种比喻是前无古人的,只有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才可能产生,很多人可能也想到了这其中的关联,也可能有人尝试了,但是,做为程序这玩意儿,是个没生命和灵性的东西,放在文学里,往昔想像的它只会加剧作品的失败,让人难以忍受。而作者在这里用三言两语就将他处置好了,让人惊叹,这种硬的理科的东西,在他的神奇的敲打下竟成了自然的生命奥秘。
还有第三节的这个“我想,看来财富真的是可以改变许多东西。在可改变的世界里人是最易改变的。如果,林是一个在街上骑着自行车,为找工作而忙碌的下岗女工,还会给自己带来这样的感受吗?我想不会。自己还没饭吃,怎么可能再找个累赘。过去有句老话,说是钱买不来幸福。在林请我进了世界餐厅的那一刻起,我突然觉得那是骗人的鬼话。都是文人墨客在无端的发牢骚。”这是一个灰色的思索,灰色的幽默,我之所以把他局限在幽默里,因为对于财富和幸福的说法,这是一种真实,可主观臆断很强。正如上面我说到的大同小异的生活培育着天壤之别的思想,这种观**只能生存于一部分人的心中,这部分人的生活态状是奇怪的,就像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有更多的人是喜欢过激情飞跃的日子或者一种平凡坦实的日子,一种悠闲淡然的日子,“纵有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纵有广厦千间,夜寝不过八尺。”这种就显得更真实了。反过来说,事无常理,用作者在同一节下面的话说“倒是啥人有个啥活法,”没错,啥人就有个啥想法。
主人公是个矛盾的结合体。在下面我们又可能看到很多不同的一面。比如说他富有真善美的一面“我讨厌虚伪,憎恶给丑陋戴上光环。”“因此,我坦然、快乐!”包括很多观点都是我们所愿意接受的“压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产。不过你有发泄它的地方。因为网络是宽容的。它象海一样可以容纳世间的一切。同时它也可以演义人间的悲欢离合。”
胡乱写完这个读后感,我又回过头看了一遍《男妓》。这是一篇看了就很难忘的作品,里面没有什么可以救世扶人的大主题,却很好地展现了一类人的生活。年轻人对于前途有坚定的信心和在行动上极其迷茫;成功女士事业有成,然爱情奇缺,空虚寂寞,不得不用性来代替爱,让财富去购买虚假的幸福;都市二奶在金钱的趋势下无奈地对生活自由的向往。这是作者最成功之处。而这些成功的构成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最大的思考:当主人公用短短的五年的时间和二十一个女子发生了性关系之后,就引发了我们进行这样有意思的思索,当代的思潮是否也已经从处女观、贞节观、一夫一妻制的“禁锢”中复古,变成一夫多妻制,甚至一妻多夫制?或者是变革了,像传说中的美国一样,变成了性自由,性泛滥?
却不知这一天是作者臆测,还是已经存在?
2004年5月23日晨毕
我在这里对他的分析表示赞同,也很感谢!作为网络小说,我一直认为网络文学应该有它本身的结构和语言。我做了些尝试。我做事是喜欢善始善终的人,什么事情也都要给大家一个交代。写小说也是如此,许多书友很痛恨太监书。我终于在第二部把小说它完成了。我把过去写的章节和结构又一次的做了小小的改动,就这样暂定稿。我真诚地希望读者,一如既往地给我支持和鼓励。希望这篇小说,能在您阅读它时多些思考……不要“肾虚”,呵呵!
2004.6于石家庄。
关于解梦
科学家研究,动物在睡觉时哼哼是在做梦!
它们即便是在做梦,人也是无法得知。那人就不一般,人人都有梦,也有人些把梦沉淀在心里,时间久了也就遗忘了。可有些人就不同了,似乎他们天生是喜欢涂鸦,把那荒唐的、离奇的,怪诞的,醒来时,甚至连都不敢相信东西涂在纸上让人看(现在,是电脑了。),于是,编成书美名其曰是与人分享。功成名就,换回几吊钱,有酒喝了。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在这四大名著中人们最受人们推崇的当是《红楼梦》。因为,据说曹雪芹的书就没有能换回酒,他的书一直被查封,他的书流传是靠人们的传抄。
看来,解梦是要有勇气的。
后人,也不是没有曹老先生大无畏的精神,可就是缺了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大荒山青埂峰下大顽石!尽管,在泱泱大国,几经沧桑之后,后来人也可谓是前仆后继地说梦解梦,甚至有人为之“献身”,也难得有能与曹老先生在红楼里,解梦之透彻,更难与之媲美。
到了近代,也曾出现过几个大师级的文豪。但是,细品他们与之我们分享的精神大餐,总觉,还是没《红楼梦》这般美味佳肴的味道。道是,电视屏幕上那些扭腰走猫步的模特,哪个赛不过如花似玉的金陵十二钗?难道,古往今来的贪官污吏,就比不上贾雨村?自打曹老先生解梦之后,世界上就绝迹了无恶不作,吃喝嫖睹的薛蟠?还是我们身上丧失遗尽了宝哥哥那份多情种子,身边看不见林妹妹撩动我们的那忧郁眼神……
今天,我又重读了一遍,破足道人**的《好了歌》。在红楼梦里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以后,他们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又不得安身只好了变卖了田产,其后,又投奔到岳父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出这首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有批评家说,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但从另一个角度,不可以说是对现实的一种觉悟?一种告诫?它才是曹老先生的解梦之所在,一个诅咒的梦,一个方醒的梦。
至于,我涂鸦(糟践电脑,除了敲打一些凄凄切切地发酸的、堆砌的字符,别无用处。)如说是在解梦,也仅能称得上是说梦,说点我还能记住的东西……说到创作,且敢。
此刻,我在广州的一间“阁楼”式的房子里,看着窗外的一棵橡树在微风中摇曳着树梢,那些繁茂的树叶染上了,落日的斜晖……
2004.12.3广州。
本书作了章节上的调整,恢复了小说的原貌,读阅电子图书书的读者,只是看到电子图书的标题章节的标识不对,里面的情节不会有错误。因为,这部分无法删除。也只有将来在写这部“太太们”了。所以,《梦里如此多娇》就变成《男妓》和《广州太太》修改后的两部。
2005.3.9于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