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章 川中之士
八十川中之士
李允一听,懊悔不迭,心想:早知奉仙是个妖尼,偏要用她的什么“神药”,这下坏了菜了吧!忙问神医:“可有什么方法补救?”
孙孝祖道:“陛下误会了,此药只是避孕,并不会对人体产生永久性的伤害,只要停药三月,待药力过尽,就可使妇女受孕了。陛下亦不可因为自己用药不当,就以为这药一无是处,此药亦可谓神奇,配方精微奥妙,巧夺天工,不但不伤人,而且活络血脉,强壮阳根。唯有一条,药虽好药,但用之无度,就算是人参,也可以杀人啊!区区愚诚,唯陛下明鉴。”
李允惭愧,道:“神医之良药苦口,而利于病,神医之忠言逆耳,而利于行,朕知过了。”令赏之白银五千两,孙孝祖辞让不受。李允越发敬之。
再过了一天,李允已经可以下床活动,诸妃请面对问安。孙孝祖先前以“脱阳”忌见阴人为由,不许诸妃探视,这时见李允元气恢复,终于点头放行。一时间美人如花满春殿,兰麝香飘天子庭——忌见阴人,看来不无道理。女人当此大事,免不了叽叽喳喳,从她们口中,李允才知自己这一劫确是大凶——孙神医还没来,李允就已经没气了!当时太医也摸不着脉了,已认定不治了(要是当天当上皇帝,当晚就驾崩,李允就将创造一个极不光彩的纪录)幸而韦清芳不认命,不死心,行巫蛊之法(就是跳大神)——当时南方立女王为部落首领的,基本上都是沿革女巫主政治事的习俗,女王实际上就是女巫——韦清芳按天上星宿布列油灯,,率诸妃“唤魂”,每喊一声李允的名字,都能见到李允眼皮一颤,但生命的迹象却越来越微弱,终于人不再有反应了,最后连韦清芳也放弃了,抱着李允大哭,诸妃没了主心骨,也都大哭失声,一时宫中皆言:圣上驾崩!
天幸李允命不该绝,这时神医孙孝祖赶到,大施医国之手,连下银针七十二,一点药没用,李允马上有了呼吸心跳!两天之中神医衣不解带,针石汤药并用,硬生生把李允从生死玄关上拉了回来。李允一听,想起那个如真似幻的梦境,不觉毛骨悚然:太可怕了,老子要是这么一蹬腿,众臣必然从宗室中另选一王继位,不管是谁,也不会有老子的学识气魄,能守成就不错了,统一四海,建立一个强大的永恒之中国,那是门也没有!更可怕的是,如果此君也象老子这么好色,那我这些美人……想都不敢想了,立即下旨,封神医孙孝祖为大医正,主管国家医疗卫生事业。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李允吃这一场天大虚惊,不觉色心大减,而专心起国家大事,抱病就开始工作:文武官员各升一级,赏赐有差,这是团结统治核心;重新开科取仕,科举是天下贫士进入统治阶层的唯一门路,也是统治阶级扩大统治基础行之有效的手段,李允新学旧学并重,取仕各占一半。同时广纳四方贤才。
李允登基的同一日,在洛阳,朱全忠扶植的傀儡李柷(即李祚——古时皇帝登基,必然把名字改成生僻字,这是为了让臣下便于避讳,要知道皇帝的名字是不能写也不能说的,否则就是大不敬。象李允也改了名字,李允自创了一个字,上“龙”下“斌”,意为飞龙在天,驾驭文武,念做“浩”。如果李允不改名字,那时人就不能说“允许”,只能说“许可”,。——我们当然不用管,仍称他李允为便。)亦御殿受朝,改元光化,是谓昭宣帝,尊母何后为皇太后,奉居积善宫,号为积善太后。
这样,就出现了一国两君的咄咄怪事,
李允登基,广开贤路,招纳四方之士,文臣得到徐温、严可求、骆知祥、罗隐、沈文昌、梁震等人,其中徐温、严可求,见识高远,心思缜密,长于治国,李允用为大元帅府左右司马。
徐温这人性情稳重坚毅,生活简朴,善于抓住政务大纲,能治军安民。但是他不识字,说他是文官实在是勉强。李允不唯学历,只重才干,不拘一格擢拔人才,放在太平盛世的今天,可以说,不可能发生不识字的人担负省部级高官的事情。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些有才能而没文化的人难道都应该穿越到乱世去吗?!
另外严可求也是天下奇才,通晓兵书,胆略过人。他求见杜让能,坐谈平定天下的策略,一边扪蚤自若,一边高谈阔论,连杜让能也为之心折,称他“当世之王猛王景略”,把他推荐给李允。李允每次和他坐谈,辄终日不倦。逢严可求晋见,必正衣冠而出迎,呼之“先生”而不名。
另外骆知祥善于理财,财政赋税的事情举重若轻,李允用为计官。其余人等,或是远见卓识,或是文章锦绣,俱一时之才俊。
武将新得李简、刘楚、许玄应、秦彦晖、黄凡等人,也都是勇武过人。一时英贤毕集,人才荟萃,金陵成了四海之士心中的圣地,往附者日以百计。
李允待贤以礼,遇贤甚厚。头一次听到罗隐的“尽道丰年瑞,丰年瑞如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就叹为“真仁者之言”。后来听到罗隐的《赠妓云英》:“锺陵醉别十余春,又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写的是罗隐当初以寒士赴举,路过锺陵,当地乐营中有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爱罗隐之才,深与相交,两情欢洽。十二年后罗隐多次落第,闻李允称帝,遂投效长安,偶过锺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身在乐籍,未脱风尘,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罗隐就写了这首诗赠她。李允得闻,即刻赠罗隐千金,令迎娶云英,算是奖她识才,一时传为佳话。
梁震川中名士,有天下誉。李允一听梁震是川人,立刻招见他,咨以两川大势。梁震回答道:“三蜀形势,臣如掌中观纹,然而圣上垂询蜀中军政民情,不过是想对王建用兵罢了。如果此时圣上对王建用兵,臣恐怕圣上不仅不能得到两川之地,而且新平定的疆土也要分崩离析了!”
李允大惊,连忙虚心请教。
梁震侃侃而谈:“王建其人生活简朴,擅长用兵,川中库禀充实,兵力雄厚,诚不可力胜,只能以德胜之。请让臣下为圣上分析敌我之势:
王建起于毫末,虽然生活简朴,却性好财货,对川中百姓压榨索取,没有穷尽,民间财富全都收入官仓,一县存粮有多至万石者,而天府之土的百姓连温饱都得不到!——民心不附,可胜一也。
王建起于毫末,虽然擅长用兵,但是因为出身贫贱(王建是偷牛贼出身,这在当时尽人皆知),军中功臣猛将多是军人世家,个个出身比他高,王建不能放心,常怕他们夺了他的位子,或杀或逐,存者心寒。——军心不附,可胜二也。
然而圣上想以兵临之,则万万不可。朝廷虎贲之士不过十四个军,四十余万,东有朱全忠掣肘,可用于川中方向的不过三十万,而王建有兵四十万,两川有民百万户,如果招募勇壮,还能再得到七八十万,如果得不到川中民心,想攻取两川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臣说只能以德胜,不可以力胜。
不仅是两川啊,争夺天下,首先要争夺的是民心!现在朝廷新立,天下百姓仰首企盼圣上的德政福音,这时圣上不能革除积弊,以附民望,而强欲兴兵争讨四方,一旦失天下望,江南能不能保住都还难说,说什么平定川中呢!”
梁震纵谈天下大势,头头是道。李允听了非常悦服,不觉屁股离开了龙椅,虚心道:“请先生不吝赐教。”
梁震故意危言耸听,就是想引起李允的兴趣,达成自己治国安民的政治报负,见李允关心,不觉大喜,道:“陛下应当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性框架,来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不能仅靠自己一人的聪明才智,靠才智治国,就象靠匹夫之勇打仗一样,早晚必败。只有靠制度治国,要法治,而不要人治,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