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倒霉催的大少爷】
当时的大少爷孤身被围,可谓是凄惨至极,可是对方人多势众啊!
最后硬是被对方一伙儿人逼着写了一张欠条。
当真大街上那么多的人,堂堂苏府的娣少爷被人逼着写欠条,说出去不光是打娣少爷的脸,更是在打苏府的脸,打苏侯爷这张老脸。
苏大少爷脸色极臭的回了府,一路上也想明白自己这是中了别人故意设下的圈套了,心中气愤难当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这一次是把苏府的脸丢大发了。
于是一边想着怎么报仇,一边想着回复之后怎么交代过去。
这样可乐的事情,在大祁京都之中可是不常见的,当时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数也是非常的可观的。
这件事情传播的速度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就是皇家趣事,也从来没有这样的传播速度的。
上午才发生的事情,不过片刻的功夫就已经传到了十分喜爱八卦的皇帝的耳中。
而再次被国库空虚的皇帝大人拉着聊天的苏老爷却还被蒙在鼓里。
于是,当皇帝大人盯着苏老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瞧着的时候,苏老爷浑身不自在,又不敢和皇帝大人呛声儿,只能忍着了。
当皇帝大人终于从苏老爷那里得偿所愿的时候,心情一美妙起来,就忍不住多了一句嘴。
“苏侯爷对自己的儿子还是不要过于苛刻的好,毕竟也是侯府的嫡长子,世子爷的身份肯定是跑不了的,下一任的苏侯爷怎能如此的寒酸。”
苏老爷被皇帝这句话说得摸不着头脑,是在时不知道皇帝大人那一脸“看起来这么大方,原来还是很吝啬”的表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他每年拼死拼活的赚钱,至少有十分之一都进了大祁的国库了,其中还不算上皇帝你是不是搜刮去填了自己小金库的东西。
尼玛,他给的还少了么!
苏老爷想着自己为了大祁可谓是鞠躬尽瘁了,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换来皇帝这样的眼神儿。
苏老爷心里很难受,不过想到皇帝陛下话里的暗示,就知道自己最喜欢的而儿子世子的身份是已经定下来了的,不禁又高兴起来,立即将之前的不快抛之脑后。
毕竟,这个儿子还是挺好的,面面都优秀得很。还有这一次,虽然又被皇帝陛下搜刮了一笔钱财,可是他也是有回报的不是。
自己的儿子承袭了自己爵位,怎么想,也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毕竟他们苏府的爵位,到了他这一代就没了,靠着祖上荫庇得来的富贵也是快要到头了。
苏老爷本来高兴的心情立刻有些不太美妙了,于是又想起了方才皇帝陛下那几句没头没脑的话来,心中顿时有了不太美妙的预感。
果然,苏老爷还没有到达苏府,随侍的小厮就已经从大街小巷都已经传疯了的小道消息中打听到了事情的真相。
听着小厮绘声绘色的演示,苏老爷的脸黑得和锅底有的一拼了。
小厮也是年纪小,听见这样的事情也觉得好笑,一时之间没有控制好自己脸上的表情,最后结结实实地挨了苏老爷削来的一巴掌。
“没长脑子呢?这么丢苏府脸面的事情你还一脸的笑,人家这是不知道你是苏府的人呢!知道了还得骂一句,苏府的下人不知道规矩,自己府上丢了面子,还跟着外人取笑,老爷我这张脸要往哪儿放。”
年纪轻轻的小厮面皮儿薄得很,这么一番训斥,顿时眼泪都要掉下来的了。
一边年纪大的总管,是跟着苏老爷多年的人,也知道老爷这个时候是心情不好,正拿人撒气。
总管冲着小厮使着眼色,小厮立即缩到后头去了。
总管小心翼翼地道:“老爷消消气,市井传言总是有误得,事情得真相还是等回了府,老爷亲自问问少爷就知道了。”
总管是跟在苏老爷身边的老人,自然是把自家老爷的心思摸得通通透透的,苏老爷也是早就习惯了总管这样儿的,立刻就先歇了气,等着回府再说。
这么大的事情,传得满京都都是,苏府偌大的一个府邸,每日里外出的下人就十分之多,自然是也很快就知道了,苏府上上下下也立即全部知道了。
特别是看守的小厮看见了苏大少爷回府的时候铁青的脸色的时候,这传言也就成了事实了。
高门大家之中,是非总是最多的,下人们嘴碎,主子们又多,下人之间派别自然也就多了,这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恩怨就多了。
苏家二房和大方同样是苏老太爷的嫡子,不过就是一个年长,一个年幼些,而苏老爷年轻的时候,在诸多方面就不如自己的弟弟,这是当时京都贵族圈子里面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只不过,组训上明明白白的写着,爵位是传长不传幼,传嫡不传庶,苏府的爵位,只要是苏老爷还在,就一定是他的。
而苏老爷也是命硬,小灾不断,大灾愣是没有过,顺顺利利的承袭了苏老太爷的爵位。
二房的二老爷处处压着大老爷一头,只是这年纪上矮了一截,就是因为这个先天的问题,二老爷就注定了不能承袭爵位。
可是二老爷甘愿吗?
就是三老爷、四老爷、五老爷那样的没有才华没有能力的庶子都不愿意,更别说二老爷这样的才子了。
二太太嫁夫从夫,自然也是和自己的丈夫是一样的。
你大老爷占着爵位,偏偏还是个除了经商就一无是处的人,商人可是末流之辈啊!你既然不能让侯府发扬光大,那就把爵位让出来啊!可是苏大老爷偏偏不愿意,在二太太的眼里,那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可想而知,二太太根本就不会对大方有什么好感可言,大房有了这么可乐的事情,二太太自然是幸灾乐祸的。
二太太这一高兴,就兴冲冲地跑到苏府老太太的面前,把这事儿给捅了出来,让大太太想要隐瞒的心思泡了汤。
也是大太太太过于急切了,这样闹得满都城沸沸扬扬的事情,怎么可能瞒得住老太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