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参观故地引出的联想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m.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m.阅读最新内容。strong>
张元正在银行食堂吃过晚饭后,行警张志光邀请他说:“我俩今晚出去散散步,我带你到烈士亭走一走?”
张元正回应说:“好吧,就随你。”
俩人闲聊着出了银行大门,在城中路往西走去。到了烈士亭岔口,俩人有说有笑地走上了过道。
却说镇平县烈士亭是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建国前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抗日战争中为祖国的解放、民族独立而牺牲的先烈们,于1954年秋在当初国民党反动政府枪杀志士仁人的乱葬岗上辟地20000平方米而建立起来的纪念公园。整个建筑群设纪念亭、纪念碑各一座,后来,县文化局又在公园的东边筹建了2000平米的图书馆。公园正门前面的左边,县房管所建起一个公房小区,住有十来户人家。而公园正门右边,紧靠公园西面则有由人民银行沿围墙外延圈地3000平方米所建的银行宿舍,成为县城两个银行宿舍的其中一个,住着15户银行干部家属。人秘股长吴金欢就住在宿舍的第一套平房里,此外,像早年来到银行的何清、严又新、黄岗、陈仁桓等家庭也在这里长住。
烈士亭大门右边再往前走至与左边房管所的公房小区门口正对面的那片小门,是商业局的家属宿舍小区。别看这个小区的门牌不怎么大器,里面却住着二十几户人家,可以说是能挤多少就挤多少——充分发挥物业潜能。
一会儿,他们来到烈士纪念碑旁边。
两人看那十米竖碑,写着猷劲有力的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的六角基座的立面上,分别镶嵌着刻有著名烈士的功绩的碑文。其中,有三块是分别纪念抗战英雄黄梅兴、姚子青、姚中英的。
张元正逐次看那几块碑文:
黄梅兴:(1896—1937),字敬中,本县东山镇坳上村人。1931年辞去小学教员职业赴广州,在宪兵学校读书一年后投奔粤军第一师。曾任广东宪兵司令部第一队司务长,广东讨贼军第一师第三团上士。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后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营副连长,国民革命军北伐东路军第二师六团副营长。1937年8月14日在对敌奋战中不幸牺牲,成为淞沪战役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国民政府追赠黄梅兴为陆军中将。*在延安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的大会上,称赞黄梅兴等是“全国人民的崇高伟大的模范”。
姚子青:(1908—1937),字若振,号中琪,本县中心镇镇墩子背村人。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1934年任该师少校团副,1935年改任营长,参与北伐诸战役,屡立战功。1937年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驻防汉口。宝山保卫战中姚子青带领全营官兵,誓与死守。*在延安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的大会上,称赞姚子青等是“全国人民的崇高伟大的模范”。
姚中英:字若珠,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建立战功。后进入陆军大学深造,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时任陆军第156师团长职务的姚中英参加淞沪会战,屡立战功,擢升陆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淞沪会战失利后,退守南京,11月初,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12月12日与日军激战于南京太平门,在激战中姚中英率部杀敌,壮烈殉国,时年41岁。
俩人看完碑文,来到图书馆参观了一番。后来,张志光说:“阿张,我们到烈士亭银行宿舍走走?”
张元正说:“好!反正我也没有去过。”
俩人一前一后前往银行宿舍走去,张志光来到第一套门牌前,叫道:“吴股长!”
里面听到喊声的吴金欢的老婆陈春兰立即前来开门,说了句:“什么风把你们吹来的?”
张志光也不打话,带着张元正来到客厅,这时,吴金欢在客厅泡着茶,拐头对张元正说:“小张也来了?”
张元正回答说:“我是第一次前来拜码头,没有打扰您吃晚饭吧?”
吴金欢痛快地说:“早就吃完了,你没看见我在泡茶了吗!”
“那就好!”张志光调侃说:“我就怕来到时你们在吃饭,吴股长、春兰姐又是那么好客,搞不好害得我们再吃一顿,有点吃不消。所以,我们在烈士亭兜了一圈才来的。哈哈哈!”
“那不会,”吴金欢笑着说:“我们家搞的是计划经济,没放你的米,哪有饭吃。你想得倒好。”
他在说话间,一对会说话的眼睛不断注视着张元正,看到他有点见生,马上对老婆说:“春兰,我向你介绍:这位后生仔是农业银行张伯的公子,刚刚银校毕业分配来的。”
然后,又对张元正说:“小张,我老婆叫陈春兰,以后叫春兰阿姨就行了,她在医院工作,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找她就行了。”
这时,陈春兰看着张元正,笑着说:“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找医院干什么?倒是你爸身体不太好,有时会找我办点事。”
吴金欢又介绍说:“我这位大女儿跟你是同事,不用介绍了;二女儿刚刚卫校毕业,分配在豪居镇。老三是儿子,在读高中。”
张元正分别看了他们一眼,点头示意。
……
这晚,他对吴金欢夫妇的热情友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俩人从银行宿舍出来后,张志光问道:“这个烈士亭,你是第一次来吗?”
张元正回答说:“要说最近一次,还是两年前赴广州读书的前夜,我父亲拉着我和黄永书三人在这里看了一次电影。”
张志光说道:“对了,那时电影院拆建,把烈士亭当成临时电影院。”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县房管所的公房小区,张元正触景生情地说:“要说远一点,旁边这户人家,我在1975年夏天就来拜访过。”
张志光来了兴趣,看了旁边的宿舍一眼,问道:“怎么,那时候你应该刚刚高中毕业吧!怎么就到了经委莫主任的家里?”
张元正点了点头,不说原委,表示肯定。
张志光俩人口中说的莫主任,是县经委主任莫云祥。他一家的确住在旁边房管所公房小区靠路边入门的第一家。
莫云祥家里七口人:上有七十多岁的母亲林玉娣,莫云祥和老婆梁维姗,下有两对儿女:大儿莫成波、二女莫玉玲、三女莫玉婷、小儿莫成涛。一家七口挤在一套不足50平米的套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好在四个子女已经长大成人,前三个都已上山下乡到果林场锻炼,而留城的小儿子莫成涛则当上了工人。去年,上山下乡的子女陆续回城安排,房子不够住,梁维姗找到房管所,要求在旁边余坪上加建一阁楼以解燃眉之急。房管局准其所请,几个月后,烈士亭正门东侧便竖起了一间六米高的小阁楼,阁楼房门正好俯瞰银行宿舍小区。人们只要往烈士亭和图书馆去,就能看到他家的小阁楼。
莫家四个小孩属三胎四个,中间俩女儿为双胞胎,三胎的间隔各一岁。现在,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却说莫云祥一对双胞胎女儿生得维妙维俏,穿着服饰也是同一打扮,一般人很难认出那个是姐姐、那个是妹妹。俗话说,姑娘十八一朵花,姐妹俩如今出落得像出水芙蓉一般,着实惹人喜爱。
只见得:她们长着南方女人的中等身高,也许因为少年期间营养不良的原因,苗条的身段特别显高,穿起连衣裙迎风摆柳,婀娜多姿;要是一袭短装搭配,则显得青春靓丽、活泼撩人。姐妹俩嫩脸姣好白皙,相貌清丽有加,五官秀美,准头隆起。一头秀发扎成两条小辫子,一对不大的眼睛就像两扇多情的窗户,目光恰似秋日横波,含羞露涩脉脉深情,一颦一笑楚楚动人。她俩的相貌本来难分伯仲,但有些细心的人则说,一个是鼻子上有分别:准头高得像莫云祥鼻子的那个是妹妹;又有人说,分辨她们要看她们颈上的痣:长着一颗痣的是妹妹,没有痣的是姐姐。这个分辨方法虽然言之戳戳,但是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她们生下来以后,母亲梁维姗实在分不清姐妹俩,很长时间干脆统称为“大细妹”,以免叫错。最近,姐姐莫玉玲谈上了男朋友,她的男朋友丘尚银更是独创了一种辨认的方法:每当他与情人莫玉玲见面时,接面第一眼会对他露出笑脸的,便是莫玉玲,若是无动于衷的,那就是妹妹莫玉婷。
因为有俩姐妹待字闺中,莫家每晚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不少长得胆大一点的男青年经常“曲线救国”,借口找莫成波、莫成涛兄弟聊天或是帮忙干活的名义来到莫家,实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与莫家姐妹交上朋友。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m.阅读最新内容。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m.阅读最新内容。str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