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轩辕

第十章轩辕

很久以前,在大地西北方的姬水河畔,生活着两个古老的部落,有熊氏族和有虫乔氏族。他们世代以水为姓,通婚融合,不断发展。某年,有熊氏族的首领少典,娶了有虫乔氏族中的女子附宝为妻。一天晚上,附宝观看北斗七星时,天枢之处忽然白光闪耀,照得四野通明。附宝受到感应怀孕了,后来,她在寿丘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公孙轩辕。轩辕生来神奇灵异,很小就开始说话,少年时反应迅速,长大了品质敦厚才思敏锐,成人以后更是聪明绝顶。少典死后,轩辕成为有熊氏族的首领,娶西陵部落首领的女儿嫘祖为妻,嫘祖教人们种桑养蚕。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轩辕之丘。那时候,由于姬水河流域人口越来越多,轩辕决定率领部落向东迁移。在东进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已经迁移过来的炎帝部落,双方发生冲突。在阪(bǎn)泉的旷野上打了三次仗后,两个部落合并结盟,统一归轩辕领导,尊称轩辕为"黄帝"。炎帝自己则去了南方,教化那里的人们。经过这次融合,黄帝所率领的氏族空前强大。于是,黄帝决定在泰山之上聚会鬼神。适时,黄帝驾乘宝象车,由六条蛟龙牵引驶向泰山;鹤形、人面、一足的神鸟毕方在车旁侍奉;风伯打扫道路,雨师淋洒净水;炎帝的下属蚩尤率领虎狼走在车的前方,鬼神们跟在车的后方;兴云驾雾,无翅能飞的腾蛇伏在地面,而凤凰则飞在宝象车的上面......

泰山聚会的场面宏大而威严,黄帝感慨万千,亲自创作并演奏了一首名叫《清角》的乐曲。看到黄帝志得意满的样子,炎帝的下属蚩尤非常不服气。回来以后,他联合风伯、雨师、夸父等部落首领,兴兵作乱,不再听黄帝的命令。蚩尤是苗蛮九黎氏族的首领,好战喜乱,非常厉害。他铜头,能吃石头,飞空走险如履平地。另外,他还有八十个兄弟,都是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吃沙石。同时,他们还会制作棍棒、刀、戟、大弩等兵器,因此威震天下。阪泉之役如果不是炎帝主和,胜负结果很难预料。

蚩尤起兵反叛黄帝,不讲仁慈,滥杀无辜,使万民遭殃。人们都希望黄帝能够重整天下,结束战乱。黄帝生性仁义,不好战伐,因此,一心劝说蚩尤罢兵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忠告,屡次进犯。黄帝仰天长叹:"如果我失败了,蚩尤掌管了天下,民众就要受苦了。姑息迁就蚩尤,就是养寇为患。这种情况不能在容忍下去了。"

于是,黄帝亲自率部征讨蚩尤。他派应龙在冀州的原野上发起进攻,应龙生有双翅,会飞,还能从口中喷水。应龙把江河的水吸入口中,飞上高空,向蚩尤的阵中喷水。顿时,汹涌的波涛从天而降,直奔蚩尤冲去。蚩尤派风伯和雨师出阵迎战。风伯和雨师,施展神威,一个纵风,一个集水,反过来把暴风骤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不会收水,结果黄帝阵脚大乱,溃败而归。后来,更是九战九败。

没有办法,黄帝率部退到泰山,躲避在昏暗的雾气中。他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冥思苦想退敌之策。正在的时候,一个人首鸟形的女子出现在黄帝面前。黄帝用最高礼节稽首再拜,伏在地上不敢起来。这个女子说自己是"九天玄女",问黄帝有什么要求。黄帝说自己总是打败仗,欲求万战万胜之法。于是,九天玄女向黄帝传授了"玄女战法"。得到九天玄女传授的战法之后,黄帝又请来旱神女魃助战。女魃会收云息雨,住在昆仑山上。为了振奋低落的士气,黄帝派人去东海之外七千里处的流波山,捉来体壮如牛、苍身无角、吼声如雷的一足怪兽"夔",剥下它的皮做战鼓。同时派人捉来雷兽,用其身上最大的骨头当鼓槌,敲一下夔皮战鼓,声音能传出五百里,足以震慑四方。另外,黄帝又用九首馗牛的皮做了数十面战鼓,与夔皮战鼓一起组成鼓阵。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黄帝率部重出泰山,在涿鹿的旷野上,与蚩尤展开激战。蚩尤派出魑(chī)魅等山林中害人的怪物进攻黄帝,黄帝让手下吹牛角发出龙吟的声音以御之,结果魑魅应声而亡。蚩尤又运用神术,升起漫天大雾,笼罩黄帝的队伍。由于三天三夜分不清方向,士卒们充满恐惑。黄帝命令风后效法北斗天机制作指南车,用来分辨方向,顺利撤出包围圈。

黄帝命应龙再次腾空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之水冲向蚩尤的军阵。蚩尤急派风伯、雨师应战,狂风裹着暴雨又向黄帝的军阵袭来。黄帝马上派旱神女魃上阵,女魃施展神力,刹那间烈日当头,热浪滚滚。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雨全消。风伯和雨师无计可施,慌忙败走了。蚩尤见状,亲率八十个兄弟冲杀上来。蚩尤兄弟强悍勇猛,几乎无人能敌。黄帝手持雷兽鼓槌,擂击夔皮战鼓。顿时鼓声震天,蚩尤的八十个兄弟被吓得失魂落魄,很快就战死了。蚩尤见状纵身飞向空中,迅速逃离了涿鹿的原野。黄帝命令手下布好鼓阵,一声令下,数十面馗牛皮战鼓同时敲响,连擂九下,地动山摇。已经飞到冀州中部的蚩尤应声落地,再也逃不掉了。捉住蚩尤以后,黄帝命人给他戴上枷栲,在黎山之丘处死了他。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作:"解州",解州产池盐,盐水是红色的,当地人说这是蚩尤的血化成的。对于跟随蚩尤叛乱的苗蛮九黎氏族,黄帝把其中愿意归顺的人们迁到邹屠之地,不愿意归顺的迁到有北之乡。

为了防止蚩尤死后作怪,黄帝命人把他的头埋在了东平寿张的阚地,坟高七丈,当地人每年十月祭祀的时候,都有赤气直冲天际,被称为"蚩尤旗";把他的身体埋在泰山南面的巨野。蚩尤身上的枷栲,取下来后被抛掷在大荒之中的宋山上,后来化作一片枫树林。打败蚩尤之后,黄帝又派应龙杀死夸父。一时间蠢蠢欲动者闻风丧胆,无不归顺臣服,各部落一致承认黄帝取代炎帝神农氏,成为天下共主。

从此,天下有作乱者,黄帝就会亲自去征伐,平定之后再离开。黄帝还派人用蚩尤的画像昭示四方难以教化之地,告诫那里的部落不要忘记蚩尤作乱的教训。

黄帝为百姓披荆斩棘,开山通道,自己却没有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他的足迹东到渤海,登丸山和泰山,西边到崆峒,登鸡头山,南到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与各部落首领在釜山合符。他在涿鹿的广平山下建立都邑,周围守卫着军队;用"云"来命名官员的职位,设五种官职分别管理天、地、神、祗和物类,使各司其序,不相混乱。军队称云师;设立左右大监,以监察数以万计的大小部落;亲自主持对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禅之礼;立宝鼎,用蓍草推算历法,预测未来的节气朔望;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贤能之人治理国家;顺应天地四时的轮回,遵循阴阳五行的变化,服从生死存亡的道理。

黄帝和妻子嫘祖身体力行,带领百姓开垦田地,播种百谷草木,植桑养蚕,用德行教化天下,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使人民安居乐业。轩辕黄帝有"土德"之瑞,死的时候,大地都裂开了,人们把他安葬在桥山。黄帝生前,天下百姓都得其利;死后泽被万代,百年之内余威犹在,百年之外,人们还在遵从他的教导。

豢龙氏曰:

黄帝的有熊部落生活在姬水河流域,所以,黄帝"姬"姓,被称为"有熊氏";由于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因此又被称为"轩辕氏"。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则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虽然至今仍有冥顽不化之辈,比照西方的考古学否认"黄帝"的存在;但是,黄帝作为中华文明的基石而存在是谁也抹杀不了的。在上古的"三皇五帝"中,黄帝是第一个在正史上有明确记载的伟人。西汉.司马迁在其著作的《史记.五帝本纪》中,把黄帝作为开篇之作。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悠久历史也由此开端。

黄帝平定蚩尤的故事,是中国上古社会第一场惊天动地、鬼神助阵的战争。这场战事与人类最初的使用石制、木制等原始武器的混战不同,已经开始有了阵法、战术和节制,并且开始使用新式的武器和工具。

据《龙鱼河图》一书中记载:"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可见,当时的蚩尤的九黎氏族应该已经掌握了青铜武器制作和使用。

而《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的"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以及《志林》一书中记载的"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这些描述表明:曾经作为炎帝属臣的蚩尤,在长期的"刀耕火种"实践中,不但会纵火弥漫烟雾。而且已经掌握了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游牧氏族出身的黄帝氏族则不善于此,所以战争开始的时候,黄帝一方始终处于被动。但是,黄帝一方善于根据战事变化,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了自己面临的困境,如:发明指南车、制作战鼓作为联络信号等等。

黄帝与炎帝、蚩尤等部落的冲突融合,以及对其它氏族的同化,奠定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基础。从此以后,历代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帝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华民族始祖。蚩尤虽然战败被杀,但是仍被后人奉为"兵主",也就是"战神",受到广泛祭祀。今天,生活在贵州一带的苗族,在他们传唱的史诗中,依然认为蚩尤是自己的远祖。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

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

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

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内经。

文字: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

铸造:采首山(河南襄城县南五里)之铜以造货币。

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

精神文明

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

政治文明

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在使用人才上,访贤、选贤、任能,因才使用。实行以法治国,设“礼文法度”、“治法而不变”,命力墨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

物质文明

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之前,田无边际,耕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缝织方面,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冶炼方面,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建筑方面,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交通方面,制造舟楫、车、指南车、记里鼓车。兵械方面,制造刀、枪、弓矢、弩、六纛、旗帜、五方旗、号角、鼙、兵符、云梯、楼橹、炮、剑、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饭、酒、肉、称尺、斗、规矩、墨砚、几案、毡、旃、印、珠、灯、床、席、蹴踘等。

蚩尤与黄帝之战

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河北涿鹿黄帝战蚩尤遗址

第一种说法如汉代《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周代《逸周书·尝麦解》,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有关黄帝的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战国至汉代的《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道教所指称的黄帝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中央央元灵元君;二是中央黄帝;三是日中黄帝;四是中岳黄帝;五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这里所说的便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

黄帝,一说姓姬,号轩辕氏。《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日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都野,感而有孕,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二说姓公孙。《云笈七羲·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少典之次子也。”称西王母遣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及兵符、图策等而战胜蚩尤,“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俱备,乃寻真访隐,冀获长生久视。”

其实黄帝是中华民族古代领袖中最杰出的一位。相传古代帝王,如尧、舜、禹及夏、商、周三代首领均为黄帝的后裔。黄帝曾居住在涿鹿,曾联台炎帝族打败了九黎族。其后黄帝与炎帝发生冲突,黄帝战胜炎帝而定居中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故黄帝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据《史记·封禅书》和《云笈七签·轩辕黄帝》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常游天下名山与神相会,修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百余岁得;神通,于荆山铸宝鼎成功即有龙垂胡髯以迎之,“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他还“登崆峒山见广成子问至道”,“东到青丘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南至青城山谒中黄丈人”,“登云台山见宁先生受《龙跷经》”,问正一之道”,又“练石于缙云台”,“合符瑞于釜山,得不死之道”。黄帝飞升后,为“太一君”,后来“享之列为五帝之中方君也”,台之为中国历史传说之“五帝”。

黄帝最初的神职盖为雷神。《春秋·台诚图》称黄帝起于雷电,并说:“轩辕,主雷雨之神。”然黄帝以雷神崛起后又为中央天帝,位为最尊。《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嗥,其佐句芒,执归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祝融),执衡而牿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禺疆),执权而治冬。”这和苗族古歌说他们祖先“格蚩耶老”(可能是蚩尤)的对手是雷公是一致。大概黄帝最初和风伯等都是神农氏诸侯,担任雷的巫帅。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洪荒之巫族天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洪荒之巫族天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轩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