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 开幕准备

第一百十三章 开幕准备

大唐以武立国,运动会虽然没有开过,不过大大小小的擂台比武还是很多的。照搬后世的运动会一定会难以让人接受。

我在写给老头子上的密表里称,这个运动会旨在发现民众中体质强健者,好为我所用,以增加两年后打败突厥骑兵的胜算。另外可以让军中有能力者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能得到重用,更好的为国效力。原来只以校场比武,方式过于“落后”,很特殊人才因此被忽略了。

我还对于第一届运动会不在长安召开的原因做了解释,因为我现在任职在岭南,也没有把握开得完全成功,所以只是在岭南试验一番,等条件成熟,再到长安进行。老头子对运动会显示了相当的兴趣,也同意了在广州进行,会徽还是保留为五指形。不过对圣火在五指山取不以为然,亲自下旨改为华山,他会在祭天时亲自点燃圣火,然后派人一路接力跑步送来广州,相应的,五指山运动会也改名为华山运动会。

接下来便是建设主运动场,主要是一个四百米的环形跑道,然后是跳高、跳远、投掷的场地,还有游泳馆、跑马场和步马比武擂台。开幕式我完全没经验,实在不行,只能自己讲两句然后请人来唱戏助兴了。运动员进场式就免去了,省得一帮大老粗等的不耐烦多生事端。

几个皇兄那里我都送了请帖,让他们知道老头子也关心这事,潜台词就是把运动场作为了第二演习战场,来比一比手下部众的能力。

八大世家此刻显露了非凡的能力,不到一月,已经将运动场建立得初具规模,赛场周围更是新盖了不少房舍和商铺,这当然就是所谓的“华运村”了。反正现在的广州城也该扩展一下,办完运动会就将这一片地划入南城区,正好拿来给我扩建海关。

小厚没过多久便也到广州,关于运动会的筹备工作完全交给了他,他也很乐意去和几大世家和各方官员打交道。我则转向有关测量器具和运动器材的研制,还有接手海关事务。

标准卷尺、秒表、发令枪、铁球、标枪、跨栏、软垫、移动靶、靶纸、举重环、各类兵器等等,直到做的时候我才发现需要设计制作的东西足足有上百样,大部分都要我画出式样。至于风速仪、起跑器等高级器具,我还是暂时放弃制作,想要更科学的比赛看来也得等以后的努力了。

我对海关做了改革,也写了奏折递交给老头子。因为涉外贸易总额相当巨大,我建议在广州设立海关总局,而所有海陆出口都建立海关,来统计和管理所有进出口货物,也可以防止有人擅自将大唐珍宝携带出境或者外国将病毒和虫害带入大唐。为了鼓励更多的出口,海关对出口的货物只是象征性地收取报关费用;而所有进口货物必须交纳关税,关税率与货物种类有关,鉴于现时还需扩大海外贸易,所以对其征收较低的关税。一旦有国家向大唐进行过于大量的货物销售,或对大唐同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则需相应提高关税率,反之,若大唐急需某些货物,则可以降低税率。因为交流不利,关税率定为每半年调整一次。

这样有建设性的条款从我这里提出,老头子不难想到这是后世的经验,没用多久便批了下来。他知道这个新位置别人干不来,也没有让人和我抢,只是派了不少人到广州来跟我学习,我也乐得让他们去编写庞大的商品目录和计算各项税率。

我只是掌管海关,关税当然不能收归己有,只是占了这个位置,在进行海外贸易的时候方便不少。幸好这个时候没有规定官员不能经商,不然我还懒得多管这个部门。

相信几个皇兄对这件事一定相当不满,只不过我提得合理,他们也没本事替代我来办,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根据在各地的商号汇报,几个皇兄模仿我办厂、办银行都有声有色,有了我的先例,他们甚至都不用向老头子请示,特别是大皇兄和二皇兄,分别取得了几个大家族的支持,要不是我和小厚即荣家合作,恐怕还比不上他们。

我并不敢建立过多的工厂,生产出大量低价的产品,一定对当地的手工业者形成致命打击,想必不少百姓会应此失业而对我不满,失民心的事是我不愿做的。几个皇兄想必没有考虑这一层,我当然不会好心地去跟他们解释。我的产品只有少数高档的新东西卖往大唐各地,大部分日常用品全部销往海外,卖出的价格有时甚至比大唐还低。对于国内,我只能低价将专利卖出,让各地的手工业作坊都开始有能力快速生产。

这一切我都通知了杜白的出版社公布于世。现在“新华社”已经出版了不少刊物了,如我所望,献上的《唐诗三百首》大受老头子青睐,甚至钦定为皇子必读之书。各地都有自己的报纸,而大唐最大的全国性报纸《大唐七日报》已经办了数十期,各地用飞鸽传书向长安传递新闻,由编辑部选定审核,然后再飞鸽传书各地印刷厂印刷,每七日出一期,据说期期都增加印量,但都会销售一空。老头子的画像和说话基本在每一期的头版头条,而总编辑杜白也差不多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份报纸绝对是大唐官方的第一报了。

虽然另外几个皇兄也开始办报,不过影响还是差了不少,我早将活字印刷术申请了专利,还开了个二十万两的天价,没想到大、二皇兄还真舍得大大地破费了一笔,虽然有人和我们抢夺舆论,不过也完全解决了新华社最近几年迅速扩张的资金问题。

现在就是体现舆论力量的时候,每一期我都让杜白在社论或是新闻里暗暗加上对我或小厚有利的话,对其他皇兄我从不刻意贬低,免得老头子看出端倪,说我对兄长不敬。至于自夸的语气,那些以拿笔杆子为生的文人可就比我熟悉多了,我只要坐享就行了。

两个月转眼就过,岭南道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和看热闹的都陆续到达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真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真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十三章 开幕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