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阿济格飞报晋乱,多尔衮两劝姜瓖
阿济格的两万满汉八旗军来到大同,本来是为了抗击南下的蒙古叛将二虎楚尔的,如今却不得不面对风起云涌的山西。阿济格知道,仅凭自己手中的两万军队,不要说扑灭山西全省的反清斗争,就连这大同城也未必攻得下。如今,反清烈火已经越过黄河烧到了陕北和陕南的一些州县,一旦事态扩大,陕西、甘肃、宁夏这些清朝统治根基十分不稳的地方都可能发生类似的暴动。那时候,事情就不好收场了。朝廷追究下来,自己这亲王自然是做不了了,恐怕性命保得住保不住都两说。
一想到身家性命,阿济格立马派人飞马带上自己给多尔衮的亲笔书信赶回京城,向多尔衮汇报山西变乱的消息。
“皇上、太后并摄政王钧鉴:臣阿济格冒死启奏,臣领大兵两万奉旨西行,欲于雁门御二虎楚尔。然,臣行至大同北,突闻总兵姜瓖反,晋北诸州县附逆者众。更有代州之刘迁、汾州之姜建勋、蒲州之虞胤、韩召宣、长治之胡国鼎等亦反。各贼各占城邑,胁迫百姓,拥重兵进犯省城。三晋大地,蟊贼众,各县均有之。臣上书时,尚在天朝控驭下之晋城,不过太原、平阳二城也,且受反贼之困,苦苦支撑。臣年老兵少,无力平定晋乱,不得不惊扰圣驾,乞增兵来战,臣愿以老迈之躯,为大清战死沙场。”
多尔衮收到阿济格的奏报,大惊失色。倒不是他有多害怕姜瓖,实在是此时山西全境反叛,而清军根本无兵可调、无将可用。清军干将和主力集中在南方对付明朝永历军,而且实力尚且不足。罗绣锦防守武昌,镇湖广;张存仁镇闽浙;洪承畴镇南京;吴三桂、李国翰镇汉中;三个汉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作为机动力量,随时支援,此刻正在防守最为薄弱的武昌。当年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平定西北的名将豪格也于去年暴病而亡,自己的亲兄弟南征大将军多铎正处在重病之中,说不定哪天就撒手人寰。
思来想去,多尔衮还是决定再争取一下姜瓖,希望姜瓖能放弃反叛,重新归顺清朝。多尔衮明白,一旦大同归附,则其他反清武装则会迅速作鸟兽散,根本不是阿济格的对手。
多尔衮亲笔给姜瓖写信,言辞十分恳切。
“姜总兵勋鉴,本王听说你据大同城背叛朝廷,心生疼,当夜吐血半升,痛楚不已。我派遣阿济格率兵去大同,是为了帮你抵御二虎楚尔犯边,不是去围剿你们的。怪我没有提前知会于你,才使得你生出误会,才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情。现在好了,事情都说明白了,只要你放弃反叛,重归朝廷,则仍旧按照原来的级别恩养,一切都跟原来一样,就当你从来没有反叛过。你不说,我不说,这大清的天下谁敢说你姜总兵是叛贼,我第一个饶不了他。”
姜瓖接到阿济格派人送来的多尔衮的亲笔书信,看完之后,随手便扔到一边。自己已经造反,多尔衮这番言辞,无怪乎两种可能,一个是清廷根本无力打败自己,所以才不得不放下架子劝降;二是哄骗自己放弃抵抗,然后趁势活捉自己。不管是哪种可能,姜瓖都不能投降。他深深的知道,此时若降,则必死无疑;死战,说不定还能求生。况且,自己刚刚准备要做大明朝的中兴之臣,怎么可能会因为多尔衮的一封书信改变自己的初衷呢。
多尔衮等了一个多月,没有等来姜瓖的回信,自然知道自己的劝降工作失败了,看来,战争是避免不了了。可是,此时能够调往山西对付姜瓖的,也只剩下自己的两个侄子,敬亲王尼堪和礼亲王满达海,可是他们都太年轻,没有独当一面的经验,况且对付山西的阵势,就连这阿济格他也不放心。
此时已是顺治六年的正月,多尔衮命令尼堪统兵先行进入山西,与阿济格等部回合,围攻大同。然而,正如多尔衮预料的那样,尼堪的加盟并没有改变大同战场的格局,清军依旧久攻不下,姜瓖手里的大同犹如一座天生的坚城巍然屹立在晋北大地上,纹丝不动。
思来想去没有办法,多尔衮决定亲征山西,希望恩威并用,迫使山西屈服,了却这一心头之患。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多尔衮亲率两万大军进入大同境内,对大同所属州县发起了政治和军事的双重攻势。多尔衮的攻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应州、山阴、浑源三县重新被清军占领,大同逐步沦为孤城。
此时云集大同城下的清军总兵力达五万人,远远超过大同城内姜瓖的守军,而且战将如云,阿济格、博洛、硕塞、瓦克达、尼堪、满达海六个王爷,各个都是能征善战之人,旗下的五万兵马,基本上都是辽东的八旗铁骑。多尔衮正准备整顿军马,一鼓作气拿下大同,姜瓖几日不眠,日夜守在城头上,随时准备与多尔衮决一死战。
然而,北京城内的一个消息传来,将两军的这场本该充满血雨腥风的决战化于无形。豫亲王多铎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宫中传话给多尔衮,称多铎最多也就能活半个月。
多铎和多尔衮是同母兄弟,母亲是大妃阿巴亥被皇太极逼迫为父亲殉葬的时候,自己只有十四岁,弟弟多铎只有十二岁。二十多年来,兄弟俩相依为命,感情甚笃。多铎还是清朝不可多得的战将,带兵二十年,战功卓著,从辽东一直打到江南,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样一个兄弟命在旦夕之间,多尔衮无论如何不能只顾平乱而不去见他。这不仅是一个哥哥对弟弟的关怀,更是一个君王对功臣的关怀。
三月,多尔衮带着两千兵马离开大同,返回北京,留下六王继续围攻大同。班师回朝的多尔衮仍旧不死心,还是想劝降姜瓖,于是又给他写信,说的也很恳切。
“我理解你的心思,别人来说着说那,说的天花乱坠,你或许不肯轻易相信,自然也就不会归顺;可是,现在我亲自来跟你说,你还有什么顾虑呢。你现在啊,要做的就是赶紧开城归顺,整个城里的军民都获得解脱,再也不用受兵灾之苦。我想让这山西人都感受到朝廷的恩德,免除你的一切罪过,至于什么谋反啊、复明啊,都不追究了。只要你肯回来,咱们就还是好君臣,朝廷给你的待遇依旧不变,我以我的信用担保,请你放心,朝廷绝不会秋后算账。你不要再执迷不悟,如果一再不听劝,那终究会害了全城百姓的。形势很清楚,大兵迟早破城,到时候你就没有生路了。多少年了,我一直很器重你,不想让你就这么白白的葬送性命啊。你一定要再好好的想想,我随时等你回来。到北京,我大摆宴席招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