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满洲宫廷争大位,六岁孩童成帝尊

第三十七章 满洲宫廷争大位,六岁孩童成帝尊

皇帝大丧自然是要大办的,可是摆在清朝这个新兴王朝眼前最迫切的问题不是这个,而是继承人的问题。对,就是由谁来继承皇太极的大位!

皇太极去世的太过突然,甚至他自己都毫无准备,五十一岁的他雄心勃勃,天天梦想着踏破山海关、进而逐鹿中原,丝毫没有想过自己竟然会死在关外,此生此世已没了进入中原的好运气。

他没有遗诏,没有遗书,甚至连一句关于大位传承的话都不曾留下。他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小福子,朕有些累了,稍微眯一会儿,一刻钟后叫朕醒来,还有些奏章要处理。”

皇太极的死,让整个满清宫廷炸了锅。谁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这艘刚刚有点起色的东北巨轮到底应该由谁掌舵、将它驶向新的彼岸?关于这个问题,满蒙贵族与王公大臣迅速分裂为几大集团。

第一派是礼亲王集团。礼亲王代善是皇太极的长兄,血统上足有继承大位的先决条件,况且这时候的他领有正红、镶红二旗,在八旗王公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子孙中如硕托、瓦克达、阿达礼、罗洛浑、满达海也都是不可小觑的王公。正因为如此,许多朝臣和亲贵积极主张由代善继承大位,想得个拥立之功。

第二派是睿亲王集团。睿亲王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多尔衮,他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时候领有两白旗,又得到弟弟多铎支持,彼时还是公认的满洲第一勇士与最有才能的军事天才。许多大臣、尤其是有心进取中原的满汉官僚集团都竭力扶植睿亲王继承大位,把他看作是清朝从东北一隅走向全国的政治新星。

第三派是肃亲王集团。这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但由于母亲出身低贱,不被人看起,尤其是极重血统论的汉蒙贵族集团竭力反对肃亲王登基。但是,豪格统领两黄旗人马,虎视眈眈,做出一副一定要夺得皇位的姿态,丝毫不想让步。

这三人中,最有名望和最有实力去的皇位的当属礼亲王,但是让众人不解的是,礼亲王自己拒绝加入帝位争夺战。他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不服气,后来还阴谋政变,代善硬是自己向顺治帝告密,杀掉了自己的儿孙,以大义灭亲求得皇帝的信任。

既然礼亲王不愿争位,那么争夺皇位的人就只剩下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由于两派实力不相上下,又因为帝位之争闹得不可开交。礼亲王提出折中办法,即睿亲王与肃亲王都不继位,而另选先帝之子继位。二人表示可以接受。

豪格放话说:“我是先帝的长子,有义务维护先帝创下的基业,只要是新帝是先皇的血脉,我便毫无异议。总之,我豪格绝不拜他多尔衮!”

多尔衮闻讯后笑道:“这豪格匹夫,也懂得个做皇帝的学问?若真是叫他做了天子,那这大清国恐怕三两年便要被打烂打垮了。”

八月十四,诸王公贝勒在大衙门集会,进行帝位继承表决。礼亲王代善假惺惺的说:“肃亲王豪格是先帝的长子,应该继承大位。”

因为有了先前的讨论和相互妥协,豪格自知自己不可能即位,赶忙推脱说:“我是个福气很弱、德行不好的王子,怎么能配得上皇帝大位?诸位还是另择贤明吧!”说完,便沉着脸走出议事大厅。

这时候,皇太极御林军的几个军官突然拔剑道:“我们是先帝的臣子,靠着他老人家的恩惠,自己跟家人才得以吃饱穿暖,享受这荣华富贵,今儿个若不立先帝的儿子做皇帝,我们断然是不能答应的。如果不立先帝的儿子,那么我等情愿一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礼亲王代善笑道:“诸位将军对先帝的忠心,大家的心里都是有数的。诸位不必在意我的意思。先前有些不知礼数的人想推我为帝,这实实在在是阴谋家的想法。我是先帝的长兄,如今年岁这般大了,说不定哪天便归了西。我怎么可能参与这争位之事呢?这些想让我做皇帝的人,无非是想在新一轮的帝位之争中牟取暴利罢了。”说完,便走出议事大厅,英郡王阿济格紧跟着走了出去。

这豪格、代善跟阿济格走了之后,留在大厅内真正能说得上话的无非就是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郡王多铎。

许久,厅内众人都不言语一声。

又等了好一会儿,多尔衮终于开口说道:“既然大家都希望立先帝的儿子为帝,肃亲王又不愿意继位,那么本王建议立九皇子福临为帝。这孩子今年才六岁,就由我跟济尔哈朗两人共同辅政,处理日常军机要务。等到福临能够亲政,毕竟大政奉还,我也甘愿退回藩邸,以求得安享晚年。诸位看如何?”

多铎见哥哥如此决议,眼睛张得老大。哥哥早告诉过他,自己跟豪格都不会即位,但让多铎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哥哥竟然拥立一个不满六岁的娃娃做这大清国的新皇上。可是,即便心里如此想,嘴里还是不敢说什么的,况且打小自己这哥哥就远比自己个儿有主意的多。他今天立了这小皇帝,自己封自己做了摄政王,当是有他的理由。

济尔哈朗装作吃惊的说:“睿亲王,我何德何能,怎配与殿下您一道摄政?我看,您还是自己独掌朝纲的比较好,我绝对拥戴您乾纲独断!”这济尔哈朗不是傻子,他看得出多尔衮只是想把自己作为一个象征,当成一个堵别人话把子的工具罢了。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做这有名无实的辅政王。

多尔衮笑道:“济尔哈朗哥哥,咱是亲亲的兄弟,你贵为先皇之弟,是不折不扣的大清铁帽子王。今儿个你若不接这摄政王头衔,我多尔衮难以向普天下官民百姓交待啊!”

济尔哈朗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心里把这个堂弟骂了多少遍了,可是他实实在在的从多尔衮那浅浅的笑容里看到了浓浓的杀气。他清楚的判断到,自己今儿个若不应下这看似风光却凶险无比的差事,恐怕说不着哪天便要遭那灭顶之灾。

少顷,济尔哈朗不觉打了几个冷战,忙不迭的站起来,对多尔衮说道:“既然睿亲王如此看重本王,那么我也就却之不恭了,这摄政大位我便与睿亲王共掌。不过话可说明白了,睿王你可要掌大事、谋大局、拍大板。我跟着你为大清天下鞠躬尽瘁即可。”

多尔衮自觉这济尔哈朗实在是懂事,又感觉他的内心深不可测,甚至让自己感到一阵冷气袭来。

酉时左右,多尔衮亲自拜访庄妃大玉儿跟新帝福临。

刚入庄妃宫门,就听见里边有人说话,忙示意宫女不要通报,自己就站在这外间地下,听里面的母子在那说着话。

“福临,你要做皇帝了。”明显是庄妃的声音。

“额娘,什么是皇帝呀?”这小福临一声嗲嗲的问话,竟惹得多尔衮也不觉哑然失笑,慌忙用手捂了捂自己的嘴。

“皇帝就是咱大清国的主宰,所有的人都得听你的。你的话就是不可更改的圣旨,你的心愿就是全天下人的心愿。任何人都不得违逆你的意思,一旦有就是谋反,就要杀头。”

“那我做了皇上可以尽情的玩吗?师傅跟额娘都管不了我?”

“这个······不行”

母子二人还在说着,多尔衮走进里间,宫女太监们慌忙跪了一地。

多尔衮单膝跪在地上,对庄妃道:“今儿个内朝议会,让这福临做了新皇帝,由我跟济尔哈朗做辅政大臣。半月之后,正式举行登基大典,那时候,你可就不再是庄妃,而是孝庄皇太后了。”

庄妃赶忙从炕上下来,扶起跪在地上的多尔衮,笑着说:“我这福临能坐上皇帝,还不是靠了你这个亲叔叔的功劳。若不是你,我们这孤儿寡母、无兵无卒的,哪有什么实力去争什么皇位!恐怕这小命儿都要看豪格那小子的意思。以后,这内廷之事由我娘俩做主,外廷之事,你觉得方便告诉我便告诉,觉着不方便或者感觉没必要的就不要给我说了,你自己看着全权处理便是。”

多尔衮心里想,即便你不这样说,我也该这样做的,难道我拼死拼活争下来的皇权,竟然还真拱手让给你们着对孤儿寡母不成。嘴里却说:“皇上是国家的主宰,大事小事自当过问。我多尔衮虽说现在是摄政王,但总归是个臣子,还是懂得些君臣之道的。日后一有大事,必登门请求太后裁决。”

半个月后,清朝在沈阳举行新帝登位大典。由于多尔衮时刻图谋入主中原,把主要心思全然放在军事之上,对于新帝登基并没有注入多少精力,整个仪式倒是显得很是简单。

礼部大理寺卿亲自宣读洪承畴起草的新帝即位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洪惟先皇,受天明命,肇造弘基,神功圣武,遗厥子孙,迨我皇考,承元继体以来,十有七载,显谟遗略,深恩厚泽,用干戈而讨逆,本仁义而纳降,所以遐迩向化,丕业日隆,臣子方作万年之颂,宫车乃有一朝之虞,肆予冲人,正在弱龄,讵意宗盟及诸大臣,咸谓神器,不可以久虚,宗祧不可以乏主,于皇子之中,合辞推朕,勉循舆情,于本年八月二十六日,即皇帝位于笃恭殿。于戏,惟予小子,莅兹重任,所赖伯叔宗亲大小臣工,同心协力,辅朕不逮。其以明年正月初一日,为顺治元年,宜发大赦,共图惟新,自八月二十六日昧爽以前,一应罪犯,并常赦所不免者,尽行赦宥,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这一天是大清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回到南明做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回到南明做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满洲宫廷争大位,六岁孩童成帝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