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载沣的决断
说不清是幸运还是不幸,大清朝的最末两任皇上都出自醇亲王府。光绪皇帝载湉是载沣的亲生哥哥,4岁时被慈禧抱进宫里做了皇上,一生都被慈禧压制,没能掌握大权,百日维新之后更是被幽禁瀛台,精神郁闷,38岁便死去。光绪临死前,同样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后又从醇亲王府选定一位皇位继承人,是载沣的长子,年仅3岁的溥仪,并封载沣为监国摄政王主持国政。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驾崩。20个小时之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也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死去。两人死亡仅仅间隔一天的时间,这使得人们对光绪的死因有种种猜测,成为历史上的一桩谜案。
有人认为,慈禧不愿意光绪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还有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但也有人认为光绪是身体虚弱病死。
直到21世纪的2008年,国家成立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缜密的分析,确定了光绪帝属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而亡这一科学结论。不过谁是毒死光绪的凶手,被历史的尘埃所,永远也没人弄得清楚了。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不是此时的载沣所详知的。但他心里直觉光绪的死与慈禧有关,可又能怎么样呢,慈禧与他的母亲还是亲姐妹。这事还不能详查,查出来的话反而是一件丑闻,有失皇家的脸面。
光绪不幸的一生摆在那里,载沣心里并不情愿自己的儿子做皇帝。他的性格与一般人不同,也没有大的政治野心,能做一辈子的休闲富贵王爷便心满意足。
可是,慈禧临死前的安排,把他的儿子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他自己也成了摄政王,成为了大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这不是他所想要的,但也不是他能推脱的,毕竟做皇帝的是他的儿子,他有义务为儿子保住这花花江山。尽管从名义上讲,溥仪承继同治皇帝为嗣,兼承光绪皇帝之祧,已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同治、光绪的后人,可骨肉的亲情任谁也不能否认的不是。慈禧当初的安排,一方面看中了他没有野心,另一方面皇帝便是他的亲生儿子,任谁都有可能倚权夺取皇位,就只有他没有这个可能。
只是,大清朝到现在已呈现出没落气象,朝廷的中央集权衰弱,地方各省总督的独立性增强。外有列强苦苦相逼,内还有革命党捣乱。对载沣来讲,振兴大清的道路其实很清楚,一要增强中央集权,切实控制军队,树立中央权威,二是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改革政治体制,发展实业。
方向尽管明确,实行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建立的内阁被立宪党人讽刺为皇族内阁,反对激烈。北方的北洋新军只知有袁世凯,不知有朝廷。南方的新军掌握在各省诸侯手中,而且现在看来,被革命党人打入严重。各省地方铁路建设资金不足,进展缓慢,于是决定把一些路权收回中央,交由外资建设,却引起了保路风潮。这些都要一步一步地改革,迁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时间,问题是他有这个时间吗?
事情的发展回答了载沣的疑问。第二天早晨,瑞澄的第二份电报传来。那是瑞澄逃到楚豫号兵舰后发来的,报告革命党人起事,武昌被占领的消息。
午后,紫禁城乾清宫的南书房内,43岁的隆裕太后拥着5岁的宣统皇帝溥仪,默默地坐在正面,听载沣介绍武昌的情况。
在座的有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庆亲王奕匡,协理大臣徐世昌、那桐,陆军大臣荫昌,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海军大臣载洵,外务大臣梁敦彦等人。
载沣知道的情况,除了湖广总督瑞澄的电报外,还有从英国公使那儿传来的消息,综合起来就是湖北新军兵变,已经完全占领了武昌城。
众人听完议论纷纷,那桐说道:“瑞澄怎么搞的,花了一大把雪花花的银子养的新军,尽都是乱党分子,一夜之间就翻了天。应该马上撤职查办。”
徐世昌说道:“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武昌局势,尽快调兵镇压。”
“看来必须立即调兵前去,首先保住汉口、汉阳才是重点。”载沣说道。
“我看大家没有必要惊慌。这些年,那些革命乱党那年不闹上一闹,还不是被我大清迎头一击,便落得个土崩瓦解的下场。”奕匡对众人的反应颇不以为然。作为总理大臣,他近来正在培养调和阴阳,泰山崩于前而无所谓的宰相风度。
“这次与以往不一样。以前只是乱党少数人作乱,从没有占领过城市。这次的武昌新军大部分参加兵变,人数几千人之多,又占领了武昌。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对全国各地影响颇大。”载沣说道。
这时,一个太监领着一位中级官员进来,那官员一头跪倒在地:“下官刘明才见过皇太后,见过皇上。”
“平身吧。”隆裕太后平静的说。
她怀里的宣统皇帝溥仪滴灵着眼睛,看见那官员气喘吁吁的样子,开口想笑,又立即强忍了下去。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已经牢牢记住了,每当出来面对这些大臣们时,应该不说不闹不笑,才是一个好皇帝。母后才会喜欢,下去以后,身边的太监也会称赞他。至于什么是皇帝,他还不大懂,只是知道所有人中,皇帝只能有一个,等他长大了,其他所有人都要听他这个皇上的。
“启禀太后,启禀皇上,启禀摄政王,下官奉摄政王之命在英国公使馆打探消息,英国公使馆接到英国在汉口的领事馆发来的电报,武昌的乱党自称中华革命军,上午已经渡江打下了汉口和汉阳,张彪在战斗中中炮殉职。”那位官员汇报道。
载沣的身子摇了摇,“来了吗?真的来了吗?”他在心里问道。
载沣缓缓地站起来,他的身材高瘦,年仅28岁便有些微微背驼了,“我们要行动,要立即派兵。”他说道,说话的声音带有磁性的力量。
“哀家一个妇道人家,国事全凭摄政王做主。”隆裕太后说道。
“请摄政王下令。”在场的人也纷纷说道。
10月10日下午,监国摄政王、全国陆海军大元帅载沣正式发布命令:
“瑞澄无能,以致乱党兵变。乱起又不能剿抚,反惊慌失措,逃城而走。今革除其任湖广总督之职,限克日收复省城,戴罪图功。命陆军大臣荫昌为第一军军统,统率一镇兵力迅即南下剿办。派冯国璋为第二军军统,统率一镇兵力为预备队,令河南巡抚宝芬就近调派第52标张锡元统率两个营前赴增援。所有湖北各军以及赴援军队,均归荫昌节制。令海军部加派兵轮,饬萨镇冰督驶战地,并饬程允和率长江水师,即日赴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