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商业银行和国家银行

5. 商业银行和国家银行

刚刚收到手的巨额奖金又得送出去,要说完全不心疼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不过回头想想,反正我平日里吃穿用度都不需要我自己掏钱,多余的钱放着也是放着,拿出去放贷总算是投资,却也坦然了。于是我干脆直接拿了奖金单去找董和,让董和直接把这些折出一百一十万现钱划入钱舍做起始资金。

“初设钱舍,想来也只要无别处可去的编户会来我们这里借钱,”我对董和说道,“只要我们再把审核做得严一点,想来一开始也借不出去多少钱。一百一十万应该够我们开工了。”

董和微微一愣,然后忙道,“贺小姐不必如此,这是明公予小姐的赏赐。”

“所以主公才让你找我要钱的啊。”我笑着说,“好歹我忙了那么久,他不好意思不给我发奖金;但是他也知道我没地方花钱,不比关将军诸葛军师他们有诸多部曲需要奖赏。若是我们运作得好,这一百一十万下去后就能转起来,希望今后也不用再靠府库的钱财支持这个钱舍,就靠借贷所得利润循回。”

董和点了点头,又是若有所思地说道,“只是如今还需定下审核之道;若是来者不拒,唯恐有人从中取巧,养民奢懒。”

我们两个商量了一整天,最后敲定了一套借贷抵押办法。其实我们设定的规程也很简单:要想借贷必须户籍在录有案可查;商户需要用房产或者货品做抵押借钱,农户则需出示自家耕种的地,就可以贷到与粮食收成相比的钱。后来庞统找来给我们提议,说还可以再加一条:如果一户人家中如果有人愿意参军,这一户也可以贷到与军人年薪相比的钱。他才和法正荀谌商量了想要扩充益州的军队,如今顺便搭这钱舍一程。如今我们也不怕军队人太多:反正蜀中地大,我们若是去大面积军屯,产值定能比小家小户的耕种来得更高。邓芝如今在汶山郡忙着治理都江堰顺便开垦,李严也在犍为大四开垦,都是需要大量人手的项目。我又顺便提了提还可以开拓储蓄行业。这个想法显然很新鲜,我花了诸多力气才给董和解释清楚,可他显然对此事很是疑惑。不得以,我还专门去拖了荀谌当外援试图说服董和。还好董和虽然固执,却不是老古董;来来回回商讨辩论了七八天,我终于还是把他给说通了。讨论完毕,董和终于整出来一份详细的企划。刘备看后很满意,让我们放手干,一定要赶在今年春耕之前将借贷的事整出台。

资金有了,基本章程有了,下面不过搜集训练员工。我用每年一百五十石的高薪从成都的大店铺里拉了一堆学徒级别的书吏会计,然后教给他们借贷的基本程序和文件规格。我尤其强调查证抵押的重要性,并且三令五申若是有人接手的贷款出了抵押未查实这种问题,定要负经济责任。一月底的时候我们终于开张:成都街头的钱舍外面又贴出来新的告示,“州府兴贷,年率十取一,欲借贷者入内详谈”,引得整个成都城八卦四起。

一开始我们的客户还稀稀拉拉的,而且有好几人是什么都没有但急需钱,表示愿意参军以求贷款的。后来做了几笔,名声渐渐起来了,到了两月春耕愈近的时候,我们的业务总算渐渐展开。有进百十家都来贷款表示要添置农具,开凿引水渠等等。储蓄业务方面我们到没有太多在意,只是定下了基本程序还有十二取一的利率。没想到还真有人来存钱了!我们的存户大部分都是小商贩一类的,平时有点余钱但是又不够置地买房这种投资(再说一般的小商贩又哪来投资的意识?),自己放贷又没这个胆子,于是还不如跑我们这里来存钱。到三月底,我们已经放贷六十余万钱,有存款将近三十万。虽然说这存贷比率有点不正常,但我们是政府机构,本来就是为了控制信贷,倒也不用太纠结。在这期间董和也已经物色到了我很满意的经理人选负责钱舍。

看见这一切进行的井井有条,我真感觉太有成就感了。银行!三世纪的银行!

当我忙过了开头的这通慌乱,我才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如今商业银行算是有了,那国家银行呢?话说,如今天下大乱,铸币这个问题到底归谁管,怎么管,各州之间货币流通率又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我顿时觉得头大如斗。话说,也许这个问题我真不该插手?对于这个年代的货币政策我实在了解太少,而我懂的货币政策在这里多半什么用处都没有。貌似三国时代也没出过什么财政或者金融危机?不过转念一想,《三国志》中刘备刚入川的时候,财政危机还是很严重的;是靠着刘巴的三条政策,这才渡过了难关。这一次益州只打了一年,不是三年,所以也许政府财政消耗不是很严重,如今也不见危机。就看我最近在统计的经济数据,益州仍然很有钱,府库也满得很,可是这不代表益州的金融货币政策就一定很像样。

于是当初刘巴入蜀的三条政策是怎么说的?第一条是铸大面额的直百五铢,说白了就是印钞票;第二条是统一物价,这个是重新分财富的方法;第三条是官卖,这个不过就是国营,我已经干过了。乍一听起来,这三条政策似乎是纯粹的剥削民众:用通胀,控价,国营企业直接把民间资产变成政府资产。可是就看《三国志》,刘巴的政策似乎没有带来太大的问题?桑弘羊也曾用过差不多的政策,但是武帝时期国家的经济持续萎缩。这三条政策中,印钞票应该是最危险的一条,可是似乎也没有引起大规模的通胀?我大胆推测一下,这应该说明了益州的流通货币太少,货币经济萎缩,货易货横行,所以发大面额货币也没有引起通胀。难道我们现在应该考虑铸币?

只可惜我的数据还不够全,对于益州的gdp,还有这么多年的铸币数字,我实在不清楚,于是只好回头看刘备丢给我的那十二箱子接着搜数据。只是我的数据只有三年,而这三年里一贯钱都没有铸。至于gdp,我花了足足五天才算出一个非常粗略的数字。益州十来个郡去年一共收到地税四十亿;益州税收标准是一亩地一年两百五十钱,也就是说西川总共耕地面积一千六百万左右。只要年头还算正常,一亩地可以出个七八石米或者黄豆,种桑的话出的蚕茧可以出四匹丝帛,上等的蜀锦也能出一匹半。也就是说一亩地的产值保守估计也要三千钱。这样算来益州的农业总产值一年差不多四百八十亿。至于工商手工业,一年只能收五亿左右的税。按照西川十五取一的比例,只有七十五亿的工商业产值?切,我才不会相信这个。要知道矿业在成都也算在工商里面收税的。就按照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户口比例,平时能见的城乡收入比列,这样粗略算下来,工商矿产应该至少是农业的三分之一,能有一百六十亿——这中间肯定从上到下大鱼小虾一起偷税。这样算的话,说益州有六百四十亿钱的总产值应该不算过分。

按照益州的亩产,寻常农户至少要卖一半的产出,而工商矿产自然是全部货币交易,也就是说益州需要至少四百亿的货币经济。只可惜在这种农业传统经济体中,我完全无法推测钱的流通速度。我翻了翻电脑中的现代经济数据,发现美国在1960年的1的流通速度还不到五十。传统经济的流通速度自然不能和二十世纪中叶的美国比,也就是说往益州市面上有个十几二十亿货币根本正常。难怪刘备大开印钞机也无所谓;一枚钱一百文,他就是一口气铸个五千贯也才五亿的面额,能鼓励经济产出,但是也不会有大规模通胀。

后面几天我到处找铸币数据,总算加出来:这将近三十年刘焉刘璋夫子一共七次,总共铸了五万贯剪边五铢,四万贯大面额百铢钱。于是将近三十年,他们一共只印了八亿五千万钱?更惨的是,益州的府库未免也太富足了一点:就现在还有金两千斤,银八千斤,上等蜀锦两万匹,绢三万匹,米五十万石,铜钱一亿五千万。于是又那么多货币被锁在流通之外。就这个状况看来,现在还真该增加货币流通量,肯定能促进益州的经济。

正好我也终于将那十二箱数据整理得差不多了,我便去找刘备汇报。待我简单明了地汇报完数据中的重点,刘备问我道,“照书凤看来,眼下可有何事?”

“有啊,我正要说呢!”我忙道,“现在的当务之急,主公,就是花钱!”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凤书三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凤书三国
上一章下一章

5. 商业银行和国家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