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万历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自从冯保造反之后,我又对上朝做了改变,分成阁议与朝议。阁议定在每日辰时,由九名内阁成员参与议事,督察院旁听,其余相关人等亦可奉召旁听。主要议处各部前一日的政务,并对此前议定之事的落实情况由督察院作出置询。朝议则改成每十天一期,也是辰时开始,六部九卿的正职及左右副职都要参与,对十天来阁议内容做一个总结,由参与人员做出置询。另外在文华门边原内銮驾库值房处新设了一个朝记处,京城官员包括各地来京述职的地方官员都可直接到这里登记,并将自己要呈的本章交与朝记处当面密封后呈到上书房,再由我阅后做出决定是让其参加朝议,还是私下接见他,或者置之不理。这般做只是为了给下官监察上官的一个机会而已。
同时,还有一种不成制的被官员称为房议的方式,就是由我单独在上书房召见相关人等发号施令。
在这一段时间里,京里的官员一个个都很忙,我所设想的事情正一件件的得以实现。
最忙的是海瑞,他的行动可以用风暴来形容。南北二都聚在一起的御史共有二百二十人,被他问罪的就有七十多个,还有十几个自动请辞,这个比例在京里各部当中是最高的,其它各部寺衙门加起来也有尽四百人被他所参奏,他的这一成果得益于我有意让王德透露给他的情报,和刑部、吏部及通政院的配合。随着接下来在各道督察使司的设立,这股清理风潮将会吹向京外。但督察院现在自身也存在不足,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缺泛。王用汲已经被从京军衙门调了回来,还有陆树德、耿定向、沈鲤、陈于陛等人也都到了督察院,督察院现在的总人数有近三百人,队伍比原先要壮大了许多,但人员的缺口与我所设想的将督察院的分支机构配属到县一级的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
海瑞此番可说是意气风发,历史上督察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参倒这般多的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他正想大展拳脚,向着地方进军时,我有意让他稍停了一下,在没有找到足够可用的人之前,我不得不让一些**官员继续留任,甚至连派往各地的太监暂时也没有随着这股风而被召回来,这一点司礼监张宏用“稳”字决的处理方式让我非常满意,往后这宫里的事还是要交给他的。海瑞虽然心里有些不愿,但好在有王用汲等人从旁劝说,王德这边又不再为他提供情报支持,他也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的巧妇,这才暂时鸣金收兵,转而加紧督察院内部的建设。在我规定的各部都必须立下明确的规章条则约束官吏一事上,督察院是第一个交来了他们的条则。随着各部条则的修定完毕,将会以此为基将〈大明律〉中吏篇调出,专门修订一部〈官吏法〉颁布实行。
另外,这一场风暴将一大批贪官扫除出去的同时,也为我带来了四千多万两白银和相当数目的田产,这是我当初敢于推动京军整顿与土地改革的原因。单从冯保府中就抄没家产计银四百余万两、田产七百余顷,比史书所记要多了近一倍,这让我想起了金庸笔下的韦小宝来,他的第一桶金可就是抄家抄来的,现在看来早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原型人物的存在了。
各部也都作了初步的整改,整改主要是在人事变动方面:
吏部依然由王国光任尚书,而王篆则升为左侍郎,原吏部郎中王世贞升右侍郎,现在各部左右副职都不再有级别上下之分,只是所担职责的不同而已,如吏部原本设有文选、封赏,稽勋、考成四司,两个侍郎则是各分管两个司,再归于尚书统筹。原先的几个郎中、主事,像姚文尉,于永清等共三十余人被查处,而李世达、陆光祖、杨时乔等一批正直清廉的人进入吏部任职。
户部尚书还是张学颜当任,将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个下属部门,改为七个,分别是管理人口和安排移民的户司、管理土地的国土司、管理财政(包括支出官员俸饷和各部用度以及银行等金融系统)的度支司、管理税收和工商登记的税赋司、管理国营商业企业及矿产资源的矿司、管理粮食等国家资源储备的仓司、负责审计开支情况的计司。户部不再分左右侍郎,而统称为侍郎,共有四位侍郎,分别是管理人口与土地的田倌、管理财政税收的庞尚鹏、管理矿厂司和仓司的孟一脉、管理筹计司的唐伯元。各司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名,按不同科再设主事数人。原来两名侍郎王开、蒋中臣以及南京户部侍郎沈一贯,以下者共计六十余人被查处,仅次于督察院。
刑部尚书严清擢留任,徐学漠留任左侍郎,原右侍郎吕坤调往大明太学府,由赵用贤接任。刑部原来下设的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改为三司,将管律令的刑部归入大理寺的修律司,负责司法审判的都官改为法司、管理天下捕快的比部改为督捕司,负责牢禁之政的司门名称继续延用。原江西道按察使王天性任法司郎中,原神机营统领赵定山调任督捕司任捕总,负责皇宫安全的锦衣卫改由御前侍卫统领管制,原锦衣卫都指挥使,张居正的弟弟张居易调任司门总监。刑部共被查处者有三十余人。
工部原左右侍郎张鼎思、钱普以下者共四十余人被查处,现在的尚书依然是曾省吾,左右侍郎则是周汝登、饶坤。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依然保留,但职责稍有变化。工部负责城市、工矿企业,如城市规划、政府建设工程、铁厂、船厂等的建设、;屯田除了负责屯田和农业水利工程外,还要负责环境治理,如植树等绿化工程;虞部依然负责工匠管理,以后看情况再设一个总工会类似的机构;水部则负责防灾救灾工程、交通工程等的建设。另外再增设了一个工研司,负责科学研究。
礼部尚书余有丁,其下有三个侍郎:王家屏管理负责教育的大明太学府、许国管理负责祭祀这一类会议筹备工作的祠膳司,洪有复管理负责外交和民族问题的主客司。本来归礼部收取的僧侣渡碟银(可能朱元璋当过和尚的原故,知道当和尚的收入不错,所以明朝对僧侣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每个僧侣每年都要上缴一厘的渡碟银,还有每年都有新增僧侣数量的指标,买一个指标得二两银,这就是渡碟银,一年大概有两三万两的收入)、香税银(按着香客人数大约估计每个寺亩的一年的香金,再按两成收税,称为香税,一年也有两三万两)、花捐银(从妓女身上收得的税银,称为花捐,每年大约有一万两,而每三年一次的科举所需也差不多要三万两,所以花捐大都做为筹备科举用度,这就是“当官的都是婊子养的”的由来)这三样收入都划归户部税赋司,而其下负责铜钱、金银铸造和印制纸钞的铸印局也被划入户部度支司。礼部将专门成为一个管理教育、外交和典礼筹备的部门,此次共有三十余人被查处。
兵部尚书梁梦龙,兵部下设四个直属部门,分别是兵部、军学院、驾部、库部,各设一侍郎管理:
汪道昆管理兵部,兵部下设三司,分别是负责军籍管理和征兵的兵司,负责将领升摆任免和勋封的勋司,负责军费预算的军饷处,三司各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不等。
原大理寺卿宋应昌管理负责军事教育的军学院,军学院下设三个分支学院,分别是大明步军学院、大明水师水院、大明军工学院,另外还在各地兵源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小校场,小校场主要负责初级军事教育和为军学院提供生员的作用。
原浙江副使叶梦熊管理负责地图测绘、军事工程建设、后勤保障的驾部。驾部下设三个部门:一是负责地图测绘、地理探索和带有部份情报功能的绘图局;二是管理军事工程建设和屯田的建工局,建工局暂时组建两支工军,名为左右军。将来将设立五支,东南西北中五部,中部工军将做为专业的屯兵,以适应将来移民工程的需要,其数大概在80到100万间,其余四部将负责各自方向的军事工程建设;三是负责后勤保障的后勤处。
明代有名的兵器专家赵士祯管理负责兵器生产、舟车制造及研发的库部。库部下设三个局,分别是负责兵器制造的军械局,负责舰船与驾车制造的制造局,负责军工研发的军工局。现在划归其管辖的厂矿企业有:南京龙江船场、淞江淮南清江船场、苏州府船场、福州五虎门船场,山东北清河船场、北京兵部铸造场、北京兵部火药厂等。
另外,类似于宪兵机构的军法司则直接由尚书梁梦龙直管。兵部此次共被查处二十余人。
而另一个军事部门五军府本身的权力并不是很大,再加上为了稳定军队的考虑,暂时还没有去碰,但以京军整顿为缺口,还是办了十余人。以后五军府将会做为一个内务部队的指挥机关,只负责城市安全、抢险救灾等,除去常备兵员外,还负有管理预备役的工作。
将来兵部将不再具有军事指挥代理(代皇上发布命令)权,而是交与新设的类似于总参谋部的军机处,把皇极殿右侧的武英殿设成军事议事厅,与左侧文华殿内阁议事厅左右呼应,一文一武,明示我要行文武并重的决心。现在的军机处只有原总督大同、宣府、山西军务的方逢时、原总督甘陕军务的魏学曾、原顺天府尹、总督蓟辽军务的张国彦三人。另外兵部尚书梁梦龙、京军正副督师戚继光、张佳胤,还有各方军队要员像李成梁等人都一并在军机处挂名,名为军机大将。将来军机处将下设四局,分别是负责战事参谋的武议局、负责安排日常训练大纲和落实训练内容的操练局、负责军法修编和对兵部军法司形成监督的军法局,以及军事情报局。
除了六部的改制,其余各部门也都做了改变:
管礼乐的太常寺的名称依然保留,但当中为祭祀典礼奏乐和选择吉日时辰的几个官署御门被并入礼部的祠膳司,只留下太乐署与乐习署,负责管理戏曲等文艺活动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太常寺卿由万历的叔叔,在音律上留有盛名的朱载堉当任,同时,这样的安排除了按才任用外,也是为了有利于撤消宗人府。而少卿则由明朝有名的戏曲家屠隆领着。
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光禄寺与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鸿胪寺被撤消,人员被分成了两部份,一部归入祠膳司,一部归入内务府。内务府是在这次皇宫清撤后新成立的,分成两个司,一是内监,一是内务。内监司负责后宫杂务,下设御书房(实际上是独立于内务府之外,为皇帝私人秘书处,暂由王德领着)、御膳房(将糕点房等做饭的地方合并而成)、内库房(有甲乙丙丁四库,分别是负责存放食物的甲字库、负责存放衣料的乙字库、负责存放日常用品,包括桐油、蜡烛、纸笔等的丙字库、负责存放钱银财宝的丁字库)、花草房(负责皇宫建筑修膳维护,一部份的工作交由工部负责)、内侍房(负责后宫妃嫔起居和打扫卫生等杂务)、銮驾房(负责皇宫车马调度)。内务司则是负责外廷杂务,包括茶水房(为内阁和军机处官员端茶递水、打扫卫生、维护摆设等)、文书房(类似于中央秘书处,负责会议记录及公布等文书工作)、朝记处(新设,负责朝制礼仪、考勤登记等)、红书房(包括红本库和实录库,两个库都是保管档案的机构,红本库是保管谕诏政令等,实录库是保管会议记要、坻报等),而从光禄寺与鸿胪寺调拨过来的人员大都进入文书房和红书房。
内务府掌印由张宏当任,王德任副职,张鲸、张烈二人被革职查办。王德领着的东厂做为一个情报机构,名义上仍然挂在内务府之下,但实际上内务府不再具有管理权,只是其开支用度预算仍从内库房支取。同样的,由李煜领着的负责皇宫安全的锦衣卫也是如此。
负责马政的太仆寺依然保留,当中负责皇宫车驾的职权被归入内监銮驾房,其最终将会成为一个畜牧业的管理机构,但原来储备军马银的职能将始终保留下去,户部除了每年需拨付军费外,还需额外再按一定比例拨会一笔钱银到太仆寺,作为军事储备金,使将来纵是出现财政危机的情况,也始终能保持一支高效有力的军事力量。
大理寺方面,我原定由原督察院都御史陈玠当任寺卿,但在海瑞执意参其“不为”的情况下,一向采取强硬态度的我也不得不第一次做出妥协,将陈玠革职,第一次领受了这把“双刃剑”的执拗,但海瑞的作用无疑是我现在所需要的,没有这样的人,吏制的整顿,反腐大举就无法落实下去。现在的大理寺由宋仪望当任寺卿,大理寺下设三个部门,一为负责立法的修律司,二为法检司,法检司的职责是对刑部审理的案件做出复核监督,若对判罚不服者,也可自行到法检司提出上诉,由法检司审查案卷后再决定有无必要发回刑部重审,以保证司法的公正性。三为管理状师的状书处。
通政院除了金学曾、李顺、邹元标三人外,还有顾宪成、姜士昌、李三才、李廷机、王圻、吴道南、王锡爵、杨本庵、温纯、徐贞明、潘季驯、李时珍等一大批能臣干将的加入。通政院暂设驿马司、灾害防治司(明时灾害太多了,还是设立一个专门的救灾机构才好)两个直属部门,再在十三道设立通政使司。驿马司分成负责宣传的宣诏处、负责邮政的信使处、负责驿站经营管理的驿站处,驿马司由王锡爵、温纯、姜士昌三人负责。灾害防治司分成负责自然灾害防治和抢险赈灾事宜的河道官署,和负责温疫等传染病控制和防治的疫情官署。河道官署由潘季驯、王圻、吴道南等水利专家负责,疫情官署由李时珍、周慎斋、缪仲淳等医学大家负责。灾害防治司要完成水利工程建设设计及监督由工部负责的施工进程,要研究各类温疫等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同时,大凡一地发生灾情,都要分别同时上报户部及通政院,由灾害防治司拿出方案责成户部落实救灾事宜,避免一部专职,而救灾时宜也将不再由地方政府出面落实,而是由通政院与户部联合派人前往督办,“救命钱”将直接由中央掌握。
通政院里不管是在常设机构任职的还是没有专职的人员,都统一授与院士或小院士的称号,院士者四品以上官衔,小院士为六品以上官衔。这些人除了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外,还要听命于皇上派往各地督办各种事情,事情办好后则回通政院。而通政院将来将会成为官员升迁的一个中转站,进入通政院又能办好差事的人,因了通政院内部的官职稀缺,不可能全部内部消化,所以就会调往其它部门任职。实际上通政院就是一个官员在职培训机构一样,在通政院里是以办事为目的,可以培养官员的行政办事能力,只要在这一个环节加以把关和培养,就能使得将来整个吏制的面貌为之大变。
不管是哪一个部门,现在所有的主要官员,在史上都留有清廉名声,也都是一些有能力的人,通过这样的一番人事变更,京城官场的面貌开始出现了焕然一新的气象。随着那么多的人被扔进了大牢之中,不管是在原职办差还是新官上任,都深刻的领会了我这个皇上的心思,那就是要将吏制彻底的整顿一番,这么大的变动,使的他们一个个都很忙,同时,他们的领会又使得这股反腐风暴向着京外漫延而去,我是想刹也刹不住了。
事情也并非都是顺顺利利的,李太后承诺接手办理的撤消宗人府的事情就还没有头绪,领着宗人府的定国公是一听就满嘴答应,可宗人府并没有多少权力,顶多也就是给宗室王族发发钱粮,将人员记入户册而已。无奈之下李太后只好让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潞王,还有自己的老爹这些她能直接说上话的人出来带了个头,但还是进展缓慢。按原来估计,发给南直隶的南王(史上无这个称号,笑笑自编的)等人的询函也该有个回音了,可到现在也还没有摆在我的桌前,很显然这些人都暂时采取了沉默的应对方式,或许正在暗中相互勾结。这让我有了警惕之心,让王德加大了对各宗王的情报收集力度。
可喜的事也不少,前日收到来信,被我派往日本的郑海已于十天前登上了前往琉球的海船。
PS:这个序真是不好写啊,重新番查了一遍史书,将各部官员的名字与能力做出分类,再开始写这个序,又要对整个政府架构做出安排,实在是难为了这几天因感冒而脑子昏昏沉沉的我,每天对着电脑三四个小时,硬是码不出几个字来,所以才停了更新,后面的章节以前就已经有了些存稿,所以更新不会再慢了.只所以写这个序还有就是为了让一些直接从第三卷开始看的读者朋友准备的,因此依然采用了第一人称.希望你们能通过这个序大概了解前两卷的内容.同时希望大家能多多收藏,是好书还是烂书,都可以在书评对笑笑我指谪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