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第一百三十七章
侯夫人也不客气,立刻指挥大家首先将邵蕴华和史瑾瑜的卧室改了改,边边角角有棱角的地方全部包起来,又额外吩咐一人专门煲汤一人熬安胎药,还有邵蕴华的衣服也要赶紧缝制起来,必要宽松柔软的,还有一些吃食,很多忌讳的东西必须踢掉。
邵蕴华满心的不甘愿,但是没办法,祖母眼风一扫,她只能乖乖的,史瑾瑜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瑾瑜,你是不是应该修书一封给家里?”侯夫人提醒。
“对对对。”史瑾瑜连连点头,然后跑到书房给家中喜信儿。
“蕴华。”
“祖母,何事?”
“你当年成婚的时候,你外太祖母刚刚过世二年半,你外家的人都在孝期,因此没有亲自来恭贺,但是礼物送来多少,你是知道的,如今你有身孕,理当修书告知。”侯夫人对于梅家,观感非常好,当年的儿媳妇孝顺她,这些年也没断了来往,如今自然当告知。
“嗯,我亲自写。”
“也好,不必写太多,免得耗神。”
“是。”邵蕴华点头应下。
邵蕴华怀孕的消息宛如长了翅膀一样,不过一个时辰,瞬间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了,最让后宅妇人津津乐道就是,她这三个半月竟打仗来着,竟然没有小产,这可真是上天厚待,此子当真有福。
因为邵蕴华怀孕,女皇给了邵蕴华大长假,让她先休息一个月,然后上朝。邵蕴华无所谓,史瑾瑜那叫一个高兴,高兴劲儿没过呢,就被女皇拎到了勤政殿。
结果——皇夫在那里,史瑾瑜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上一次皇夫单独召见他还是因为他和邵蕴华的婚事,这一次呢?
这一次皇夫召见,对于史瑾瑜来说,那绝对是及时雨,女皇怀孕那会儿就没有正经长辈照看,皇夫很是照顾许多,如今卫泽单独见史瑾瑜,也是女皇的意思,邵蕴华虽然有侯夫人照顾,可是侯夫人一方面上了年纪,还要忙三娘的婚事,一方面有些事还是丈夫照顾最好。
对此,史瑾瑜那是一万个乐意。回去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高兴的,当然,带回去的还有不少女皇的赏赐,各种安胎保胎的药物,另京城中不少人羡慕嫉妒恨,尤其是女娘,她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赏赐不是因为邵蕴华与史瑾瑜是夫妻,因为史瑾瑜得到的,而是至尊就是赏赐给邵蕴华的。
此举另不少闺阁女孩开始思考,究竟是靠别人还是靠自己!
至于那种什么丈夫怀孕,妻子不能伺候,要给丈夫安排小妾的戏码,如今在大秦朝官场已经绝迹,女皇陛下很是痛恨这件事,没有人敢顶风作案。
那边山西得了史瑾瑜的信儿,很是高兴,史母收拾收拾就打算过来,无论怎么不喜欢邵蕴华,这会儿也要放到一边,那肚子里的可是他们史家的骨肉。
史父没立刻同意,反而问:“这孩子姓什么?”
“当然姓史啊……”史母一顿,不对,邵蕴华是承爵的,那么这孩子究竟是姓邵还是姓史,这个可就不好说了,一时间,夫妻面面相觑。
最终,史母道:“别管姓什么,总是瑾瑜的孩子,夫君与我的孙儿。”
史父点点头,也是这么回事,别管姓什么,总是儿子的孩子,总得喊一声他祖父,想到别人家子孙绕膝,如今自己也有了第三代,史父的脸上露出大大的笑容。
史父能想到的事情,忠义侯自然也想到了,也是这般开始纠结,后来想想,横竖也是自己的孙儿,自己急什么。
邵蕴华一个月后开始上班,不过女皇免了她的上朝之苦,孕妇要多休息,当年她自己是天下之主没办法,如今邵蕴华这里,女皇愿意给开方便之门,另外就是她身上兵部侍郎的职位给了别人,毕竟现在她是五地的兵马将军,还挂着兵部,必然忙不过来。
接着就是史家父母到了,邵蕴华没啥想法,史瑾瑜却提心吊胆,父母不喜欢邵蕴华的事儿他知道,他很担心父母对邵蕴华发脾气,结果他发现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母亲看在邵蕴华怀孕的份上,不计较,毕竟史瑾瑜的母亲那是大家出身,轻重缓急分的清楚明白,至于史父,他完全从不喜欢变成喜欢。
史父喜欢游山玩水,做个富贵闲人,他还是第一次发现有人能和他聊的这么开心,某某地的风俗,某某地的山水,哎呀,这媳妇比儿子都好,史父瞬间叛变,拿邵蕴华当自己的亲闺女,反而是史瑾瑜这个儿子要靠边站。
完全始料未及,史瑾瑜哭笑不得,心中却大大的松了口气,家和万事兴,这就是一个最好的开始。
就这样,入秋邵蕴华的肚子五个多月的时候,邵三娘春风满面的出嫁了,那排场热闹,多少闺阁小娘子羡慕。
德沛长公主的添妆最是惹眼,毕竟这是她自己做的大媒,添妆不稀奇,文昌侯夫人的添妆两家是邻居,也不稀奇,稀奇的是柔嘉长公主的添妆,甚至还有淑太妃的,很多人不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结果有人给科普。
几年前京城动乱,这位邵三娘子同两名姐姐与贼匪争斗,斩杀贼人,救了文昌侯府的女娘,淑太妃是文昌侯府出,这时候给添妆那是理所当然。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当初邵二娘出嫁也是这般,当初大家都以为这是因为邵二娘嫁入江家,公主是看在德沛长公主的面子上,却原来原因在这里。
此举又另不少小娘子多了想法,邵三娘出嫁的这份儿荣耀,是她自己赚的,当真了不起。
紧接着便是新年,同乐十五年正式来临。
第一件大事,就是水黛出了主意,另天下所有的小娘子终究能读书认字,当然,这个也是时机允许。
当年女皇下旨,科考上来的进士能做官,但是举人和秀才则教村里县里的孩子念书,那时候科考刚刚兴起,能有几个秀才和举人?很多村子统共就一个秀才,而且那会儿青黄不接的时候吃饭都费劲儿,小郎君很多都不给念书,何况小娘子?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红薯和土豆的种植让大秦朝彻底摆脱饥饿,道路的休整又让所有地方的物资都丰富起来,交通前所未有的畅通,因此只要你肯下力气,手脚勤快,那么绝对能把日子过的不错,这样大家也就有了时间。
另外经过三年一科的科考,秀才和举人都大量增加,每个村子基本能保证出一个秀才,因此时机成熟,水黛看准了这个时机,也知道女皇的心意,更知道长此以往下去,秀才和举人的俸禄会给国库造成一定的负担,当然,现在国库的银子都堆不下,这点儿钱女皇不缺,但是长此下去,总有一天就是个大问题,防微杜渐才是正理。
因此这奏本她琢磨了好久,终于递了上去。
女皇看到这个奏本之后就笑了,甚合她意。
那就是所有的小孩子不分男女,必须到村中的学堂识字,而孩子学习的结果则是三年一抽查,有不合格者,秀才和举人考科举的时候就会相应的被减少分数,不合者多者,则将他们的功名革除,并且三年内不许科考。
如此这般,这些秀才举人自己就会努力,村里有不让小娘子学习的人家,他们自己就会去走访,必然另其念书的。
并且水黛也想到三年科考的问题,一旦老师考入进士,那便是要做官的,人走了,孩子怎么办?因此她想到先编辑成套的书籍,师傅就按照上面的内容和进度教授即可。
如果不是知道水黛是正经八倍的土著,女皇甚至都怀疑对方同自己一样保留前世的记忆,或者说是穿过来的,正是因为知道,女皇更加感叹水黛的眼光,她十分有大局观和未来观,未雨绸缪的本事当真强悍。
如此,她自然准奏,并且就将此事交给了水黛,督办各地兴建学府,又给她拨了一些人,编撰教学书籍,官职也连升了两级,为礼部侍郎。
这个官升的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奏本上的甚合圣意。
水清和水孝那叫一个高兴,水家当真是后继有人。
水大郎:QAQ我可以出一部书,就叫做《同僚看我的眼神》
过了春节,府里开始找奶娘,这事儿不用邵蕴华操心,史母和侯夫人就准备的妥妥当当的,邵蕴华安心待产,咳咳,好吧,是被长辈无情镇压,只能待产!
春暖花开之后,邵蕴华生下一子,过程非常顺利,实在是因为邵蕴华身体好,胎位正,两名有经验的长辈都叮嘱不能补过头,这样孩子的份量根本就不大,因此哪怕是头胎,也没有很艰难。
洗三礼的时候,贺客云集,满月宴的时候,两人的府邸险些没地方下脚,尤其是女皇同皇夫赏赐下来的一些旧物,更是让多少人眼热,那可是小太子年幼的时候用的东西,多少人眼巴巴的想求一件求不来,如今这小子倒是好福气得了来,由此可见,这对儿夫妻有多么简在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