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八千对十万?!
兵发青州,说的非常霸气,但当时曹操虽手里有两万兵马,但要留下很大一批精锐来守住大本营,防止其他诸侯或者李傕郭汜图谋不轨。于是,到了发兵的时候,号称三万大军,其实只有八千人马。
当曹操的军马到达兖州时,济北相鲍信冒然进军已经被势大的黄巾军所击杀了。消息传来,中军憾然。
“未战先败,此战于我军不利啊!”荀彧在一旁皱眉道。
“济北相鲍信不是那么不堪一击的,这伙黄巾军到底有多少人马?”曹操问着一旁的荀攸。
荀攸犹豫了一下,道“不瞒,主公,此次黄巾军势大,据探子来报,至少有十多万的兵力。”
“十多万?我们才八。。。”小淼惊叫着,刚要说出自己部队的真实兵力之时,看了一眼一旁的曹操,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
想了一下,曹操道“先安营扎寨,多派斥候探明虚实,咱们总不能一战不打就跑吧,而且此次我们是领了圣旨而来,全天下人都在看我曹孟德的笑话呢,就算是崩掉了门牙,我也要把这块骨头给啃下来!”
“得令!”众军一看主帅如此意气风发,不由的信心大增。
这次这帮势大的黄巾军,也就是后来的青州兵了。
青州兵的来历,《三国志·武帝纪》是这么说的:“(初平)三年…………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从文中对黄巾军归降曹操的态度用了“乞降”二字,看得出,黄巾军的投降是无条件的。那么,这个投降黄巾军被曹操的攻势彻底震服了呢,还是为了自保采取的权宜之策?从后来,青州兵为曹操打天下殊死效命的史实看,这个投降绝不是权宜的一时自保,而是被曹操的攻击彻底震服了。那么,黄巾军就该为曹**心塌地的死战了。但是,同样在这个《武帝纪》中却有这样的记述:
“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荀彧、程昱保鄄城,范、东阿二县固守,太祖乃引军还。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太祖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遂进军攻之。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这段文字说的是曹操杀了边让后,兖州士族们以张邈、陈宫为首勾结吕布群起反叛曹操的事情。曹操与吕布先接战时,吕布骑兵攻击青州兵。青州兵溃散,曹操堕马左手被烧伤的事情。
从文中,我们看到的是青州兵与“乞降”后必然为曹**战的迥异的表现,竟然不肯为曹**战!这一段曾让某家左右看不懂了许久,为什么?难道是青州兵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个不可能啊,青州兵的主力——青州黄巾军在初平三年归降曹操时,上距黄巾军主力被镇压时隔8年之久,在这8年中,屡遭官军与各地士族豪族武装攻击,如果他们没有相当强悍的战斗力,如果真的是青州兵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么他们早就垮了,哪里能坚持8年之久?再者,青州兵是曹操从百万青州黄巾军中“收其精锐者”编组而成,这个战斗力绝对非同小可,况且人数众多,更有曹操这个大军事家指挥,哪里会被区区吕布军队一举击溃?
不过,把视线从《三国志·武帝纪》移开,考量一下黄巾军的来历就不难理解了。首先,黄巾军并非普通的为生存揭竿而起拼死一搏的农民起义军,这支声势浩大的义军是有鲜明、崇高的政治目标——推翻东汉指引的。黄巾军在起义之初就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斗争口号,这支军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推翻摧毁那个朽烂的东汉政权。换言之,黄巾军是反汉的,不管是黄巾军主力,还是剩勇犹存的黄巾军残余,他们与那个朽烂的,只剩下空壳的东汉政权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作为黄巾军残余的青州黄巾军对于反汉也是毫不含糊的。所以,尽管青州黄巾军投降了曹操,但是,对于曹操这个东汉的高官还是心存疑虑,对于曹操的拥汉的政治立场是绝对对立的!他们并不想为曹操拥汉的政治主张拼命。所以,与吕布甫一接战就溃散奔逃是情理之中。
如果说青州兵与曹操的政治主张是隐伏着,未见文字表述的话,那么,汝南黄巾军在官渡之战中,坚定的站在反汉的袁绍一边,那就是个最明确的硬证据!
这支农民军队还有一个特出之处,他们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太平道作为精神纽带。所以尽管黄巾军在主力部队被镇压下去后,黄巾军余部——青州黄巾军仍能在更加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中才会屡打不垮,从不离散更不溃散。这个特出之处也正是青州黄巾军愿意归降曹操的一个最要紧的原因。因为黄巾军的这个太平道宗教就有道家思想的浸润,这个宗教的圣书——《太平经》就是黄老道家学说下移民间的产物。而曹操一家是有道教信仰传统的,有这个宗教认同,所以,青州黄巾军尽管屡被官军、士族、豪强的武装攻击,但是唯独选择曹操做依托。类似的事件,在张鲁投降曹操上更可以看得出来。张鲁一家创立的“五斗米”教也是道教的一个支派,也因为曹操一家有道教信仰传统,所以,夹在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张鲁选择投降曹操。
从政治立场上考量,黄巾军的反汉立场无疑与曹操的拥汉立场绝对冲突,但是,从宗教信仰认同来讲,曹操与黄巾军又有共同语言,那么就很难一分为二的说清曹操与青州兵的关系了:合不来(政治立场),离不得(宗教信仰)。也似乎是因为这种说不清的,极微妙的关系,尽管青州兵在开初不为曹操效死力,却也没有背叛曹操的举动;而曹操对于青州兵也是持一种宽大包容的态度,对于青州兵的临阵溃散也不去计较惩罚。更让人有些不可理解的是,青州兵加入曹操阵营后,并没有被曹操**、分割后分派给他的各个将领分别统领,反而还准许其保持独立建制不与其他各部军队相混。这样的宽容大度着实少见。
曹操对于青州兵的宽容更有如下材料可以证明:
《三国志·于禁传》: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
张绣归降曹操后,又反叛,着实让曹操措手不及挨了一闷棍,而这个时候,在作为曹操主力的青州兵却做了“劫匪”,打劫曹操的其他部队的财物甚至于衣物!而青州兵敢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曹操对青州兵的宽容,甚至于“纵容”(?)。以至于曹操部将于禁对之略行惩罚后,这些青州兵竟然跑到曹操那里告黑状,奇哉怪也,为什么曹操对这些青州兵这么宽容???
真的,为什么曹操对青州兵这么宽容???难道说这位曹丞相打江山全凭着这些青州兵?没有了这伙子青州兵就干不成事业了?是这样么?
是与不是,还要从《三国志》文本中找寻证据,还是给从《三国志·武帝纪》中看:
“(董卓立汉献帝后)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曹操散尽家财毁家纾难护卫汉室召了多少兵马?裴松之的注文说的明白: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也就是说,曹操起家的本钱:五千人马。可是就这五千人马在追击董卓时,在荥阳与董卓部将徐荣大战一场,几乎折损殆尽。曹丞相的本钱“乌有”了。
但是,曹丞相“挫而不折”,《武帝纪》上说的明白: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裴松之的注文说的清楚:“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武帝纪》里接着说:“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馀人,进屯河内”。
这位曹丞相二次创业的本钱更是少得可怜——千余人!
(可怜的阿瞒哥哥,正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之中,成与不成在此一战,本宝宝一定要助他一臂之力,打死这帮坏银!预知后事,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