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51章 金融海啸之后(3)
美国知识分子阶层中为数不少的人对安·兰德的观点持反对态度。安·兰德对他们也有一系列的抨击,认为这些人虚伪而无用。就这点而言,安·兰德的评价并非完全错误,但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是她坚称的如此鲜明对立,黑白分明的状态。知识分子对此书的抨击,出自于对安·兰德极端言论的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可能有惺惺作态的虚假成分在里面,但更多是由于安·兰德的富人至上论挑战了人们对于人性认识的基本底线,也就是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样的基本价值观都已受到彻底挑战和颠覆,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自然不肯坐视。崇尚金钱即道德的观念也令很多人无法接受,如果把金钱作为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或者作为一个人是否有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国际银行家就是社会中最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们最懂得赚钱的窍门,而且控制着金钱创造的源头和流动渠道,他们天经地义应该统治世界,那么其他人怎么办?难道天生就注定成为奴隶吗?如此这般的观点具有危险性,威胁着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
其实,金钱是否代表着道德或罪恶的争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核心问题在于金钱的分配是否合理与公正。金钱代表着财富,而财富代表了精英和普罗大众共同的贡献。这个社会之所以不公正,归根到底是出在金钱分配系统之中。不合理的货币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了利益分配偏向少数精英,而对普罗大众构成严重的不公正,这才是罪恶的根源。
因此,安·兰德提出的只是一个伪命题。不需要评判金钱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这不是问题的本质,而真正的本质和核心是如何合理地分配金钱。安·兰德以鸿篇大论回避了问题的核心,这就是不公正的财富分配和不公正的对财富的瓜分与占有,才是道德与罪恶的分水岭。
安·兰德试图在这本书中为少数精英的金钱观、道德观进行辩护,从而让普罗大众接受少数精英统治社会的合理性。安·兰德的这本书在美国被指定为中小学生必须阅读的课外图书。这是谁的规定?当然是统治精英们的。统治精英通过控制美国的教育机构和美国教师协会,包括教材的选定,系统性地把这个观念灌输给美国的年轻一代,不同的学校指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看不同节选版和不同阶段的《阿特拉斯耸耸肩》版本,8000万的数目不是市场销售量,而是精英阶层在社会人群中施行彻底洗脑所“促销”出的成绩单。这才是此书销售量奇高,但并不是世界名著的真实原因。
安·兰德所代表的自认为是世界的主人,是上帝拣选的群类,是世界的必然和天生的统治者的心态,无论放到哪里都会激起多数人的不满。因为就人的本性而言,普罗大众出自本心追求一个平等和真善的社会,谁也不愿意做奴隶,而安·兰德的书公然挑战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她强调和灌输了一种不公正的合理性,更突出彰显和反复重申了金钱的特殊重要性和社会伦理的虚伪性,这都与人类的常识和直觉直接冲突。
如果“大力神”们罢工
在书中,安·兰德娓娓讲述着统治精英阶层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精心预谋和长期策划了一场“大力神集体罢工”的大规模系统性危机。在一个时间段里,社会上所有的精英力量,比如银行业的董事长,铁路运输业的老板,石油业巨子,冶金业大王,还有拥有庞大矿山资源的百年基业家族,连同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等,也就是控制着整个社会经济机器运转的所有重要零部件和设计并运转着这部巨大机器的核心统治精英们,突然毫无征兆地消失了。他们按照预定的步骤和时间表,从社会的各个关键部位中脱离出来,躲进深山逍遥度日。此时被他们抛弃和惩罚的那个普罗大众所代表的红尘浊世将会发生什么呢?
在安·兰德的设计中,当这批社会精英从各个要害部门撤出时,他们将有意采取“自我毁灭”的做法。小说中铜矿的主人公,亲手毁掉了自己家族上百年传下来的基业,而且摧毁得如此彻底,以至于在他毁掉铜矿之后,任何人都休想再从铜矿废墟中挖出一公斤的铜;铁路公司撤出的时候,将付诸几代人心血的整条铁路废弃掉;银行家撤出时,导致了全社会金融系统的彻底瘫痪。美国的经济系统分崩离析,社会逐步陷入严重的混乱,文明之火将逐渐黯淡直至熄灭。当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和动荡的时候,所有普罗大众终于醒悟他们离不开精英,唯一的选择就是乞求精英出山,重新拯救这个世界。精英们提出条件,他们必须要垄断更多的权力,必须要对社会实施必要的控制,社会必须按照他们的理念来运作。一言以蔽之,精英们必须要达到最终垄断一切社会资源的最高目标。
如果把这本书所描述的乱世危情和当今金融危机作一个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具有着高度的类似性。当前经济实体的解构和金融系统的崩溃,难道真是自发和不可避免的吗?有没有可能是精英们在罢工呢?有没有可能是“盎格鲁—美利坚权势集团”想取得更大的社会控制权和世界运作的更多权力而设计和策划的呢?
按照罗斯福的观点,没有一个政治事件是完全无序和随机发生的,每一个政治事件背后都是精心策划的。政治事件是这样,那么经济事件,金融系统出现的重大变故,难道都是随机的吗?如果不是,这些事件背后必然有着重大的图谋和严谨周密的策划。
以安·兰德为代言人的精英阶层认为自身拥有远超“凡人”的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出于“天择”被上帝拣选,是命定特殊的群类。而除了他们以外的“常人”们,意即《圣经》中所称的“外邦人”,则理应归服于无望的宿命,接受和顺从上帝选民的管理。
照此说法,“外邦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上帝真正的选民。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理念和意识形态的灌输,毫无疑问,除了顺命地做奴隶,按照盎格鲁—美利坚精英们设计的规则接受管理,别无选择。在所谓民主自由的政治招牌掩饰下,精神信仰层面根深蒂固的差异是无法调和的。精英允许“凡人”参与的,根本不是一个平等的游戏,也不是一个平等的人生,更何谈一个平等的社会?
当你读完《阿特拉斯耸耸肩》,你会对绝对客观理性但同时又是无比绝望遗憾的社会现实,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深刻地领悟,为什么这些人会认为自己是统治者,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做。当你揭开这一道理解的幕布,当今世界上所发生的种种战乱、政变、社会动荡,都会在你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
我们是否需要“换一只眼”来看世界,换一个角度来探寻幕布背后的真相?我们是否还是毫不质疑地接受西方主流媒体传达的信息?
国际媒体又掌握在谁手上呢?还是国际银行家。假如这些人把克格勃和CIA之间情报界的斗智斗勇手法移植到媒体传播,那我们所看到的“真实信息”,有多少是对事实情况的严重扭曲,有多少又是魔术师的道具呢?
如何才能看清真相,以何种态度理解当今世界运作的真实状态,这是现实社会中每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员都必须要严肃面对,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黄金:精英们的理想货币
在安·兰德的故事中,当精英们悄悄地从社会的各个重要岗位上“罢工”后,他们一起躲进了科罗拉多山脉的一片净土,俨然准备重建一个天堂国度。在这个世外桃源中,最有意思的是他们所使用的货币不是美钞,也不是任何形式的纸币,而是实实在在的黄金货币。其实,不管是格林斯潘在1966年写的《黄金与经济自由》中对黄金的阐述,罗斯柴尔德家族对黄金定价权的近百年控制,还是世界上重量级的中央银行和超级银行对黄金的暗中操作,无不秉承着国际银行家对黄金的特殊兴趣。
黄金在国际银行家的内心深处和真实精神世界中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人牢牢地握住黄金,同时却给别人洗脑,让其他国家的人认为黄金不重要。这本书曲折隐晦地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弗朗西斯科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他在解释什么是金钱,什么是财富的时候,反复提出一个重要的标准,这就是金钱必须基于标准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必须具有真实的意义,才能作为经济活动价值的客观评估尺度。一个客观的价格尺度要求其基准必须是商品,比如说是单位数量的黄金。黄金是财富和价值的一种储藏手段,并准确地反映出人们对不同商品和服务中体现的价值的认可。
弗朗西斯科一语中的,金钱的价值标准作用正在被通货膨胀所侵蚀。弗朗西斯科认为货币贬值主要通过纸币替代黄金来实现,他认为这是导致社会道德沦丧的一个重要本质原因。因此,在世界统治精英和国际银行家们看来,黄金是一种诚实的货币,它代表着一种客观、公正和不欺诈的交易行为,一个社会各个成员之间进行交易的庄严无伪的许诺,它代表着今天你所拥有的财富在明天,在明年,在遥远的未来都能够换到和今天等值的商品和服务。
黄金作为一种公平和客观的社会契约,将所有参与交易的各方,紧密和平等地,无欺无伪地整合在一起,弗朗西斯科认为黄金在整个货币体系中间起到了公平和合理的尺度作用和储存财富的作用。而合理的货币体系实际上反过来就是社会分配财富的一个体系,它是否公正合理,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水平的高和低。合理的货币体系将把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待遇给予勤劳、努力创造财富、善于储蓄和积累的人。那些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人在这种合理的货币体制之下则受到遏制和限制,因此,合理的货币体系是构成社会伦理的重要基石。
由于货币体系决定着财富分配方式,所以也最终决定着社会道德伦理的底线,而合理的货币制度可以刺激财富创造,抑制投机,反之不合理的货币制度则会鼓励投机和抑制真实的财富创造。处于不合理的货币制度下,社会道德的底线最终会被瓦解,整个伦理体系就会崩溃,社会文明不可避免地走向暗淡和消亡。从国际银行家的代表人物弗朗西斯科的视角,不合理的货币制度就是搜刮财富的手段和阴谋。
格林斯潘1966年的《论经济自由》一文中透彻而清晰地阐述了同弗朗西斯科的观点和理论内涵完全一致的思路。弗朗西斯科对于贬值货币和通货膨胀的厌恶,在格林斯潘的文章中同样得到直观和深刻的表达。显而易见,他们这一群体共同反对所谓的宽松货币政策,反对所谓法定货币的体制,而且坚信包括美国政府、美联储等都不应该干预经济运作。他们是彻底放任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坚定代言人。
这就令我们不能不生出疑问。格林斯潘在1966年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40岁了,他的个人观点、价值观和世界观早已经定型。可是等他坐到美联储主席这个位置上时,却松手放纵美元的泛滥,导致了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时间超长,最终酿成了今天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格林斯潘到底在想什么呢?他的实际作为和他的自身信仰截然不同甚至格格不入。
格林斯潘在决策和执行货币政策时的言行与他一贯的信仰和坚持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反差,让我们更加有理由对目前所爆发的金融危机多打一个问号。格林斯潘难道真的看不出经济危机即将到来吗?以格林斯潘的能力、水准和他对数学模型、对数据的精确掌握和高度敏感,对宏观经济的测算能力,他在1957年就能够提前6个月预计到1958年的经济危机,为美国钢铁企业作咨询的时候,就已经准确预言经济危机即将出现,而在2002年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在给经济体系注入大量货币,放水养鱼的时候,却对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视而不见。他真的看不到风暴即将来临,最终会导致一场金融大灾难吗?
格林斯潘直到2007年初还发言认为次贷危机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果他的判断决策水平果真如此,他也就不叫格林斯潘了。
是否存在着一种可能,即格林斯潘在有意识地摧毁美元的价值,摧毁美元的信用,摧毁美元的生存基础?请注意,美元崩溃决不意味着美国崩溃,相反,在赖掉所有美元债务之后,美国反而得以轻装上阵。在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资源基础之上,美国通过“破产保护”,彻底摆脱债务纠缠,更改世界货币游戏规则。最终,美国将拿出它压箱底的8100吨黄金储备和3400吨IMF的黄金,此时,美国为了“拯救货币信用”,不得不将“新货币”与黄金挂钩,以取信于天下。当然,世界上缺少黄金储备的国家将是最大的输家。届时,美元失去的不过是一条“债务的锁链”,而得到的将是一个金光灿烂的全新世界。
我们会重蹈1923年德国超级通货膨胀的覆辙吗?如果会,那么极少数人开始大规模做空美元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弹。
扭曲的美元与“债务堰塞湖”
美元解决不了问题,美元本身才是问题。
民间智者
如果我们将一个国家看做一个公司,那么国家也有一张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在这张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下,就是一个国家的财富,即通过劳动所创造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在负债项下,则是这些劳动成果的“收据”,即货币。货币并非是财富本身,而仅仅是对财富的一种“索取权”和对财富的“分配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