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章 悲剧的源头
当机立断,来不及多想,赵菲把运动衣拉链拉好,尽量让自已暖和一些。然后,她拿起挂在客厅壁角的雨衣穿好,再带上两把雨伞,匆匆穿过客厅,随着客厅通往屋外的门被她拉开,顿时,被门隔绝的雨声“哗哗”地骤然变大声起来。
这么强劲的雨势,要持续三个小时,正在上中学的弟弟赵国智和妹妹赵兰,就是在候雨半个多小时后,耐不住等待,冒雨跑回家,结局是两个人都淋雨感冒发烧了。
而父亲那晚上衣不解带地照料了他们俩大半夜,由于没有休息好,第二天父亲开着保卫室的边三轮摩托车进城时,摔到了山沟里,受了重伤,这场引发赵菲后半生悲剧命运的车祸就是这么发生的。
事后据父亲自已说,当时开着摩托车好好地在路上,却因为发困打了个呵欠,打呵欠冒出了泪花模糊了视线,他便用手揉了下眼睛,结果对面转弯处一个女人骑自行车带着孩子突然冒出来,他紧急避让,边三轮却不是那么好控制的,他避让得太急,便摔到沟里去了。
造成车祸的原因如此微小,却是推动赵菲悲剧人生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原动力。追本溯源,还是这场雨引发的两个弟妹的感冒。如果弟妹没有冒雨冲回家,就不会感冒。如果他们没有感冒,父亲就不用照料他们大半夜,也不会导致第二天没有精神出了车祸。
赵家和农场所有家庭一样,大家对养孩子,抱着粗放的态度,就算下雨,也没有给孩子送伞的传统。但这一次,赵菲这伞,是送定了。
“阿菲,你干嘛去?”
正在邻居吴丽梅家厨房道歉做和事佬的赵民生,透过吴家厨房敞开的木门,看到女儿拿着伞出了家门,不解地大声问。
“我给国智和小兰送伞去!”
赵菲解释了一句,便冒雨前行。她没听到身后赵民生试图劝阻她的声音,只顾埋头往前赶路。
黄坑中学距离农场家属区并不远,走路大约十五分钟,但在春季这种阴凉多变的天气里,淋个十五分钟的雨,也是够呛的。赵菲被冰凉的雨水渗透出的凉气激得打了个喷嚏,她顾不得自已感冒才刚好,一门心思地往中学赶去。
这条路现在还是黄泥大道,一到下雨天,黄泥被雨水一泡,便显得泥泞不堪。赵菲费劲地在黄泥汤中前进,想起这条路后来铺成宽敞水泥路的场景,不由感叹如今的生活也太简陋了。
一路上,时不时能看到背着书包的中学生们,“哇哇”叫着从她身边没带雨具跑过,赵菲边打量着,生怕错过国智和小兰。还好,一路上都没有看到弟妹,应该还来得及。
雨水“哗啦啦”地下得愈发勤快,赵菲终于站到了黄坑中学的校门前。这也是她的母校,隔着十来年的时光,重新回到这里,赵菲却来不及怀旧和感怀,她快步往赵国智和赵兰的教室走去。还好他们俩一个初二、一个初一,都在3号教学楼上课。她必须得赶得上给弟弟妹妹送伞!
赵菲熟稔地走到3号楼楼下,只见走道护檐下,站满了候雨的学生,黑压压的一群人中,也不晓得有国智和小兰没有。赵菲正想喊一声,却听到一个类似公鸭嗓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
“姐,我们在这!”
是弟弟赵国智。这个时候的国智,正处于男孩子发育的变声期,有多少年没听到这滑稽有趣的公鸭嗓了。赵菲抬眼看去,见弟弟正一脸兴奋地冲着她挥手。
赵国智刚开始要蹿个子,不过,和记忆中178大个子的弟弟相比较,现在只有165的赵国智俨然是袖珍版的。
弟弟身边,是安静的妹妹赵兰,看到生病的姐姐跑来送伞,赵兰脸上露出意外又惊喜的表情,难得大胆地挤出人群,道:
“姐,你不是发烧了吗?怎么还跑来了,小心着凉了。”
我才担心你们着凉了呢!赵菲心里嘀咕了一句,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还好,这俩小家伙还没淋到雨!她将手里的两把雨伞塞到弟妹手里,道:
“快回家吧,这雨得下好几个小时呢!”
“姐,你看了天气预报了?怎么知道这雨要下这么久啊?”赵兰疑惑地问。
“姐,你来得真及时,再有那么一会雨不停,我和小妹说好了,两个人冲回家去。哎,肚子饿死了!”
赵国智的公鸭嗓子哑哑的,十分有趣。
三个人说说笑笑,一路往家里走去,顺利地回了家。赵国智和赵兰,哪里知道姐姐是刚重生回来的,装了一肚子官司呢?
刚进屋,赵菲便闻到那股辛辣的味道再度在室内蒸腾,父亲赵民生掀开桌上加了盖大汤碗,果不然其,又是一大盆加了红糖的姜汤:
“你们三个,一人再喝一碗,小心感冒了。尤其是你,阿菲,刚才那晚不算数啊,重新再喝一碗。”
赵民生也不知道怎么的了,今天觉得自已的三个儿女格外娇嫩似的,以往任他们风吹雨打,也没有这么牵肠挂肚过。方才看赵菲拖着病体给两个弟妹送伞,赵民生没来由地一阵欣慰,女儿长大了,懂得照顾小的了。
在赵民生的“威逼”下,虽然国智和赵兰都怕辣,但还是捏着鼻子各自喝下了一碗姜汤。赵菲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喝着这辣辣的姜汤,她的鼻梁却酸酸的。屋外的雨下得愈发大了,自已人生的最大危机,就这么不动声色地化解了吗?
“姐,你要怕喝,就不要喝了。趁着爸不在,我帮你偷偷倒掉!”
赵国智是个机灵鬼,见姐姐似乎被姜汤辣得眼泪都要出来了,便体贴地想帮她做弊。
“不行,姐,你别听他的。姜汤一定要喝掉,你刚才路上还直打喷嚏呢,别再发烧就惨了。昨天晚上你发烧,老爸可是照料了你大半夜。”
赵兰的话,让赵菲猛地惊了一下。
什么?父亲为了照料自已一夜没睡吗?难怪刚才看他神色恹恹的,没什么精神的样子。赵菲的心又揪了起来。
现在,能做的她都做了,但是父亲的这场车祸是不是命中注定就要发生的呢?是不是无论如何她做什么也改变不了呢?
只要明天不到来,赵菲的心就得提着。
“咣咣”、“当当”……
一阵锅碗瓢盘相击的声音从对面的厨房里传来,接着,妈妈刘桂珍的声音便在赵家成员的上空响彻:
“还不快来帮着端饭端菜帮忙啊?都是一群坐着便便等吃的懒货!”
赵国智听到妈妈的叫唤声,冲着姐姐和妹妹吐了下舌头,发挥他擅长的拍马屁的功能,去给刘桂珍打下手了。
赵家现在住的瓦房,是农场统一建起来发给干部职工免费居住的。单身汉住的是单身宿舍,而拖家带工的干部职工,则都住在象赵家这样的带着隔间的瓦房里。
说起来也不知道是哪个奇葩设计的这种职工住宅,它既不象农村至少两进的小院落,也不象后来的套房一般,内部区分成客厅、卧室、厨房等空间。
这种瓦房每间长有15米左右,宽大约七八米,只是简单的把这15米的长房间,中间用半墙隔成前、中、后三个房间,至于居住者要怎么区分这三个房间的功能和用途,就是区住者自已的事了。
省事的是,这种瓦房节约用地,布局统一整齐,农场划出某一块地,建几排这样的房子,就解决了干部职工的住宿问题。
缺点当然极多,比如后面两间屋子,光线都很差。最后一间还好,把窗户打开,白天还能透些亮。中间那间就惨了,就算大白天进去,也要开着灯,否则永远是黑乎乎的。
光线最好的第一间,被当成了客厅;光线最差的第二间,是赵氏夫妻的卧室,这样的夫妻卧室,根本就没有私密性,不过农场人都这样住,大家也习惯了。
而赵菲姐弟三人,便住在最后一间,那里摆了两张床,靠窗户的是赵菲和赵兰一起睡的,靠书桌的那张则是赵国智的床。
大哥赵国强高中毕业后,便在十公里外的黄坑镇林场做护林员,编制也是临时工,他在那里有单身宿舍,不然赵家如何安排一家人的居住还真是堪忧。
不过,即便林场不给赵国强安排单身宿舍,赵家也有办法,大不了就把客厅给他睡,再支张床就是了。孩子多的人家里,都是这么安排的,谁也不会笑谁,大家都一样。而现在,赵国强周六下午休息回家时,也都是在客厅里睡在临时的抽拉床上。
而厨房都是职工们各家私自搭建的,正对着各家的大瓦房,大家用碎砖、土坯和青瓦,搭起了一个个大约只有四、五平方米的厨房,象赵家六口人一起出现在厨房里,顿时就有人口爆炸的感觉出现。
赵菲打量着自家的房子,熟悉而又亲切的感觉弥漫在心间,就在这时,赵民生甩了下班时还未来得及脱掉的黑色长筒雨靴,趿着一双人字拖从卧室走了出来,看到两个女儿还在客厅里,便道:
“快去吃饭吧,不然一会你妈又要骂了!”
赵民生话音才落,刘桂珍叫唤声便象要印证他的话一般响了起来:
“小菲、小兰,你们还磨蹭什么呀?菜都要凉了,老娘每天干活累得要死,回家还得煮好好的给你们吃,吃饭是不是还要我三请五请啊?”
赵菲和赵兰,还有赵民生,三个人都默契地苦笑了一下,然后便各自撑着伞,往两米外的对面厨房走去。
简陋而狭窄的厨房里,刘桂珍粗大的腰身显得格外占地盘,她在忙着给煤炉换煤球。看到父女仨人走进来,头也不回。
在赵国智的帮忙下,五碗白粥已经盛好放在桌上,每个碗上还搁好了筷子,一个炒空心菜,没有什么油水,显得黑乎乎的;一个煮土豆,同样也是多加了勺盐,清汤寡水地便放在餐桌中间,如此简陋,这就是今晚的晚饭了。
不过,大家都习以为常,也没人嫌弃,反倒是赵菲默默感概了一番。原来,自家的生活是如此清苦,难怪整个少女时代,自已始终保持着苗条的身材。
刘桂珍换完煤球,一屁股坐在圆餐桌边上,又大喝一声:
“还不快吃饭,吃了好赶紧收拾,一会儿正剧就要开始了。”
刘桂珍居然还是个电视剧迷,赵菲差点都忘了。这里的人,都把电视连续剧称为正剧,那正剧前后的所有新闻和广告等等,自然便是讨厌的加演了。现在这个时代,正热播什么剧呢?赵菲默默想了会,实在想不起来,便放弃了。
不过,听到正剧这个说法,赵菲还是很亲切了下,因为随着后来电脑的普及,电视观众锐减,也没有人这么郑重地把电视连续剧称为正剧,隆重地催赶着全家人赶紧吃饭,以便追剧。
赵国强周六才下午回家,所以平时不在家里吃饭睡觉。
看着这熟悉的生活场景,一股“我真地重生”了的喜悦,弥漫至赵菲全身每个细胞。
“赵菲在家吗?”
就在全家坐在餐桌边,要动筷子的时候,赵家的屋外,响起了一个令赵菲动容的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