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大朝会
陪了威武王爷吃过了晚饭,又吩咐了侍从们休息三日,假满了之后到一品堂点卯,李夏出一品堂大门时,已经是黑透了的天色,这几年朝廷消停,百姓也得了实惠,街面上灯火点点,行人如织,竟是一副繁华景象。李夏在偏僻的西羌待了好久,此刻回到京城,竟是看得颇有些趣味,清柔骑了一匹枣红马,紧紧跟随,不断解说街面上有什么新鲜的事物,原是李夏去西羌之前没有出现的,灯火之下,清柔眼睛明亮,目光闪闪,嘴中没有丝毫停顿,也不知道她在繁杂的公务之余,怎么还惦记着这许多杂事。
看到清柔如此投入的样子,倒让李夏有了一阵回到家中的喜悦,只觉得在西羌沾染的风沙血色,再也不再纠缠于心,也放开怀抱,尽情欣赏着。
一路上走走停停,又买了不少稀罕的小东西,竟然装满了两只布袋,回到冷香殿,已是很晚了,但是李夏却是兴致很高,冷香殿这几年经过了修整,早也不复当年颓败景象,偏巧宁国公主听闻儿子归来,却是向皇上求了个情,来到冷香殿看望外出西羌,许久没见的儿子。
李夏见了母亲,也是颇多欢喜,陪了母亲说一阵子话,又吩咐人在冷香殿外面的竹林之中掌起灯火,和宁国公主两人穿行于竹林之中,路上兰儿与清柔两人也陪了小心,一直在一旁侍候,兰儿本是官绅之女,家教颇佳,小翼奉承,倒哄得宁国公主时时欢笑。
第二天,正是一大早,李夏便早早来到乾元殿门口等候,前一日,皇帝早早就通知朝臣,这一天却是个大朝会。自从三年前冬日惊雷,士子围宫,凉州地震一系列事件,皇帝很少举行大朝,国事一般都是在三日一次的小朝会上处理,这一次,不是年节,突然举行大朝会,在外的两位王爷,秦王与镇西王又同时归京,普通朝臣们也很是奇怪,不知道朝廷上有什么大事。
寒暄一阵,大朝会便开始了,李夏偷眼看去,半年不见,皇帝气色看起来还好,但是以李夏习武多年的经验来看,倒也看得出来,皇帝的身体实际上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好,侍立在皇帝身边的还是,李夏在宫里的老熟人,李总管,他还是那般模样,倒好像几年间也没有改变一样,感觉的李夏的目光,却是不易察觉的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
威武王爷所说的果然没错,朝会开始没有多久,皇帝便提起了封小儿子德林为王的事,但是出乎李夏的意料,皇帝提起时的语气与其说是命令,不如说是商量:“六皇子德林,聪慧活泼,朕意封他做个王爷,众位卿家,意下如何啊?”
皇帝一句话说出,下面的臣子们嗡的一声,这事情却是太不合常例,李夏冷眼旁观,听到耳朵里的私话,却大多是惊诧莫名,大臣们多数不以为然,余下的也大多保持沉默,以示抗议。
李夏心中叹息一声,皇帝的威望,与三年前相比,已经大大不如了,这样的事情,若是放在小朝会上,皇帝一力坚持,自然可能成功,可是在大朝会之上,众口纷纭,迫于众议,恐怕即使是皇帝,也难以乾罡独断,只是皇帝偏偏在大朝会上提出此事,怕是有些别的意味在其中也未可知。
果然,朝会上,大臣们直言的不少,大皇子和二皇子也出列明确表示反对,皇帝颇有些无可奈何,不得不暂时罢去了此事,改议其他。
但是散朝的时候,李夏却是被单独留下来,皇帝要他单独奏对。
御书房,李夏也算是常客了,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局促,等了一阵子,换了常服的皇帝来到时,李夏正神态悠闲的打量着书房内悬挂的一副宋人山水画。
皇帝面色亲切,不仅免了李夏叩拜的大礼,还执了李夏的手,上下打量一番,末了拍了拍李夏的肩膀,赞许的笑道:“不错,半年未见,小五已经长成了皇家中的千里驹了!听说你接到诏命,马上召集亲随,一刻不停的快马赶回京城,千里路途,不过两日就赶到了,果然是勤于王命,朕心甚慰啊!”
李夏自然不住逊谢,连称不敢。
皇帝又细细问过了李夏在西羌的经过,听到战事激烈处,也是血脉贲张,站起身来,不住走动,又设身处地,谈及若是他领兵在,又该如何处置,听到后来,皇帝不断点头,很是欣慰,最后,皇帝问道:“你在西羌,做的事情,很好,不过身为一品堂堂主,又是皇子,也不能始终把精力放到西羌那样的边远之地,既然西羌的局势已经平息下来,朕的意思,你便留在朝中辅政,给德旺做个副手。”
李夏待要辞谢,皇帝却是摆手,不让他说出来,自顾自的说下去,“这几年的朝中看起来平静,但是文武之争已经愈演愈烈,泾渭分明,如此下去,不是社稷之福。你当年处置士子围宫一事,得了士林的称赞,西羌一战,军队里的老丘八,包括嵬名令荣那个老家伙,看了战报,都赞不绝口,朕的意思,你入朝辅政,正可以调和文武之争,若是你嫌一人势单力孤,那薛章不正好学官任期满,朕调他回京做一部尚书,如此,你该满意了吧?”
李夏愣了一愣,心中却是苦笑连连,皇帝提及封王一事,原来不过是个试探之举,朝臣之中,拉帮结派,皇帝的忠臣反而势单力孤,皇帝看出来了,便想着在大皇子和二皇子两派之间,再扶起另一派,也就是自己,虽然不免加官进爵,但是陷于朝争,不见外敌,这哪里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李夏不住的谦让辞谢,又道薛章他骤然升官至尚书高位,反而会引起朝臣不满,皇帝却以为他嫌弃封赏太薄,反而起了意气,“朕意已决!你身为皇子,为了朝廷,怎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
李夏眼看不能更改,却是下了决心,跪倒在地,沉声说道:“儿臣以为,朝廷之中政局不稳的根源,不在大哥与二哥各成体系,拉帮结派,而是大哥二哥成年已久,父皇迟迟不立太子,朝臣无所适从的缘故,若是父皇册立太子,不论是大哥二哥其中哪一位,大局已定,自然所有难题都不复存在。儿子自知德薄,也会不辞辛苦,忠心耿耿辅佐太子稳定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