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朝会群臣众生相
第二天也就是五点钟的光景,江哲就被叫了起来,因为头天晚上脑子里想的事情太多,他一夜都没怎么睡好,这个点就被叫醒,多少有点儿发恼。看了看外面还是黑漆漆的,江哲没好气地问道:“才几点啊?连个安稳觉都不让朕睡?”
何真在下面回道:“回皇上,已经是卯正时分了。”
“卯正?哦六点了,可这也不算晚啊。平时也没起这么早嘛。”江哲嘟囔着不愿起来。
何真不知道皇帝口中的六点是个什么概念,但是作为大太监,该尽的义务他还得尽,不然事后皇帝追查起来又是个事,所以虽然见皇帝不想起床,还是得再叨叨一句,“皇上,今儿个是早朝的日子。”
“早朝?”江哲下意识地反问道。对啊,皇帝是要上朝的啊,可自己已经来了这么久了,怎么今天才要上朝啊?
“是的。我大唐朝皇上每月初一和十五是要早朝的,之前因为是穆宗皇帝的丧期,所以早朝暂停,现在丧礼已经办完了,今儿个又正好是十月初一,所以……不过皇上如果龙体不适,奴婢就派人通知今儿个不早朝了。”何真耐心地给这位新君解释着。
“别别别,朕起来,上朝。”江哲赶紧翻身坐起,好嘛,登基之后的第一个早朝就不上,那不成大昏君了?
宣政殿上,乾伟皇帝面南而坐,左边站在张晓,右边站着百里红玉。江哲之所以让百里红玉随着上朝,而不用赵能,就是为了彻底断绝宦官干政的渠道,朝堂之上的权臣李罡他暂时动不了,但是后宫之中的太监他还是能够制服的。
百官行过一跪三叩礼,山呼万岁之后,朝会就算正式开始了。江哲往下一看,黑压压的人,可就认得李罡、张尽忠等极少数的几个人,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忠臣和良臣,反正自己在百官名录里没有看到特别令自己满意的人。
静了静心神,江哲开口说道:“今天是朕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朝会,也是和众爱卿们第一次讨论朝政,所以今天大伙儿可以畅所欲言啊!无论说什么,朕都不怪罪。都说说看,有些什么上奏?”
位置比较靠前的一位大臣出班奏道:“启禀皇上,契丹、高丽、回鹘和吐谷浑遣使来贺我新皇登基,这是礼单,四国使者也在殿外等候。”
江哲认得他是礼部尚书李叔正,边从百里红玉手中接过呈上来的礼单,边笑笑说:“他们消息倒还都挺快的,朕看看。”
翻开礼单,发现也不过是各国特产,一时也看不甚明白,想想肯定还是要回礼的,就随手放在一边,说道:“这是你礼部的本职差事,照旧制办。至于人,今儿朝堂之上就不见了,李爱卿另行安排其他时间。”
李叔正退下后,又有数个官员奏报了几项祥瑞之事,一个说某某地出现一条黄龙,然后又飞了,一个说某某地出现伞大的灵芝,无非都是颂圣的话语。
江哲真有种想笑的感觉,这些人难道都当自己是傻子不成?行,你们能吹不是,我倒看看你们怎么圆谎。于是不动声色地说道:“好啊,朕刚刚御极,就有如此多的祥瑞,朕很高兴。既然黄龙飞走了,那就算了,那个灵芝立刻安排进上来,朕也要看一看。”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牛皮吹大了,上哪儿弄那玩意儿去啊,只好尴尬地回道:“臣等也是风闻,并未亲见。”
江哲脸色一冷,说道:“既是风闻,尔等安敢妄言祥瑞,以朕为可欺之主吗?”
几个胡拍马屁的大臣一见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赶紧跪下求饶。
江哲刚想再出言训斥,李罡已出班奏道:“启奏圣上,天下兴,河图洛书出,祥瑞之事古已有之。各位大臣皆是圣人子弟,满腹诗书,又岂会妄言祥瑞?”
李罡这话一出,宣政殿上一多半的臣子立刻出声附和。
江哲见状,不由倒吸一口冷气,看来自己还是有点儿低估了李罡的势力啊,瞧这架势,当场来个逼宫都是有可能的。
当下,江哲只好口气略缓说道:“朕也并不打算就此治几位的罪,但是你们打今天起都记住,朕虽年幼,但并不是无知之君,你们要侍君以诚。真能为国家社稷和黎民百姓做出贡献的,朕不吝惜高官厚禄;但如果天天只想着媚君、馋君,朕也没什么情面可讲。”这话虽说的敞亮,但是多少还是有点儿无奈的意味在里面。
“皇上圣明。”李罡面无表情地说道。
“皇上圣明。”百官齐声跟着颂道。
“好了,好了。还有什么事情要奏的没有?”江哲的口气里面已经难掩厌烦的语气。
太尉张尽忠又出班奏道:“启禀皇上,边关程广智部发来加急军报,西突厥大军日日夜夜轮番攻城,玉门关守军虽有高墙深垒,但也伤亡惨重,死伤殆尽,请求火速增兵调粮。”
江哲知道历史上很多的大败仗都是因为不懂打仗的皇帝瞎指挥造成的,而且这时候的交通很不发达,情报传递最快也得好几天,前方军情瞬息万变,在后方指挥就是正确的指令到了前方也变成错误的了。
而且对这打仗,说实话他还真不敢说自己懂,虽然也多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但是毕竟他又不是军校毕业的。所以江哲还是打算虚心地请教一下,问道:“太尉有什么见识?”
张尽忠豪爽地说道:“臣是个粗人,没什么大的见识,臣就知道天朝版图寸土不失,谁捣蛋就打谁。”
看来这张尽忠骨子里还是有股血性的,江哲满意地点点头说道:“那依着太尉,这仗下面应该怎么打啊?”
张尽忠不假思索地说道:“调京营十万组成中路军,关内道和剑南道各出三万为东西两翼,加上陇右道本身的驻军,合起来就有二十五万之众,三面钳形夹击,西突厥军力号称才不过十万,一战可定。”
江哲还没说话,底下早有一位大臣出班奏道:“皇上,臣以为太尉大人此举万万不可取。”
江哲一愣,问道:“你是哪位?”
那大臣回道:“臣乃户部尚书李敏。”
“你说说为什么此举万万不可?”江哲来了兴趣,户部尚书还懂打仗?
“如太尉所言那般四面大举进攻,军需调配万万应酬不来。民谚没有米山面山盖不起房,国谚没有金山银山打不起仗!
二十五大军,后方运粮的役夫就要小二十万人,再加上运粮道上的其他人员,加起来得有六十万人,每人每天按十二两口粮计算,光米面每天就要消耗掉六千石,从关内和河东调粮运到前线就要合每石三两银子,如果从淮南和江南调粮还要再翻一番。
这样算下来,每天至少需要一万八千两银子,一个月就要五十四万两,这还不包括运粮役夫的工钱,如果统算下来,每个月少说都要上百万两银子。
国库现存银不足两百万两,还要赈灾,还要修陵,总归一句话,皇上,臣出不起这个钱。”李敏说的是唾沫横飞,说到后来可能真是火气上来了,口气都显得很硬。
江哲的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这个李敏自己之前在看百官履历的时候并没太在意,但看他这一番奏对,起码是个能吏啊,这个人得重点关注。想了一下,开口问道:“那依着爱卿,这一仗该怎么打啊?”
李敏脖子一挺,说道:“臣管着户部,只对钱粮负责,对行军打仗是一窍不通,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太尉的方法却是万万行不通的。”
又有一位大臣出班奏道:“臣都察院左都御史黄敬泰启禀皇上,李大人之语实属胆小误国之论。西突厥自古为我朝外患,乃我朝累世宿敌,自我朝定鼎以来,从未停止过对我边境的骚扰和掠夺,是贪得无厌的恶贼和强盗,对此等恶贼不能再继续容忍,伏求皇上痛下决心,与贼子决一雌雄。”
江哲心里微微摇头,这干御史的口号喊的都比较响,但是也就是喊喊口号而已。你以为朕不想打啊,刚才人家户部尚书说了,没钱,打不起。但是黄敬泰有这种气节,也不能打压啊,于是说道:“爱卿有何退敌良策?”
黄敬泰朗声说道:“保边杀敌乃将军们的职责,非臣所能,但臣以为决不能容忍贼人猖狂。”
江哲心里踹他的心都有了,合着你老哥只管着喊口号啊。看看李罡在底下双面微闭,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虽不十分情愿,还是得开口问他:“李相怎么看?”
李罡慢条斯理地说道:“议和。”
“议和?”江哲心里有点儿抵触,来自现代社会的他,知道太多的不平等条约,这种人家打到家门口之后签订的城下之盟是没有什么平等可言。
“对。就是议和。”李罡还是一副淡淡的表情。
“说说你的理由。”江哲咬牙说道。
“西突厥兵强马壮,人如狼,马如虎,而我朝军士却多疏于战阵,以往历次交锋鲜有胜绩,此次我军力抗西突厥大军一月有余,正是谈判议和的好时机。而且西突厥人无非就是要些钱物,给他便是。”
他这一说,除了张尽忠几个武将,朝中大臣皆是纷纷随声附和。
江哲虽然对议和很是抵触,但是眼见朝中大臣一致主和,自己想不答应都难。而且他并不是没有脑子的愤青,他也清楚,照大唐朝目前的局势来看,议和确实要好过硬打,便说道:“那依李相之意,谁适合前去议和啊?”
“臣推荐左都御史黄大人。”不知道李罡是不是故意整黄敬泰。
江哲正好也想看看这位黄大人是到底真有骨气还是只会喊口号,便说道:“就依爱卿所奏。黄爱卿,望你此次前去,莫失朕之所望。”
皇上发话了,黄敬泰也不能说不去啊,那不成抗旨了吗?只好说:“臣领旨。此去绝不敢失我大唐朝国体和皇上的龙威。”
*每天3毛钱全站好书随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