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三章后记
“你可是满意了?”抱着千惜,明卓葳双目尽是血丝地问了康弘,“费尽心思你想要她与我正面交锋,你想让我与她争个你死我活,眼下如此,你满意了?满意了?畜牲!”
“这都是你一手造成的。”千惜的死,同样对康弘的打击很大,明明,明明明卓葳就要死了,只要他死了,所以他给予他们的痛苦也将结束了,为什么,为什么千惜要陪着他死。
明卓葳死死地盯着康弘,“你果然是最像我,一样的自私,你跟我又有什么不同呢?我想要她在你我之间有个选择,你同样也是在逼着她必须决断。当初,你一出生我就该掐死你。”
这一句句咬牙切齿,明卓葳是当真恨到了极致,只想当作从来没有生过这个儿子。明卓葳吐了一口血,冷冷地道:“这样也好,这样自私的你,大肃交给你,挺好!”
“你凭什么还要想掌控我的人生,若不是你,我们就不会遭遇那么多的苦难和痛苦。你的地位,你的江山,我都不稀罕,不稀罕!”康弘愤怒地迎视着明卓葳,为什么该死的人不死,不该死的却死了,这个世道,为何就如此的不公?
明卓葳冷笑道:“不稀罕,那可好,你,阿泽,阿回,阿诺,就都一块给我们陪葬!”
这样一个冷酷无情到底的男人啊,失去了千惜,曾经他以为重要的传嗣,也都变得不重要了,既然明康弘不想活,那就都一块地陪着他们吧。这一辈子,千惜心心念念的都是他们,他们也该有所回报。
“你,想清楚了,我给你选择的机会,要生要死,你自己决定。来人,召百官觐见!”明卓葳一声令下,他撑着那一口气儿将千惜抱起,放在椅子上,黑色的血从他的口中涌出,他服下的毒量足以要了他的死,只是,他还能撑着一会儿,再等一会儿,一会儿。
百官以白衍何浩为首,及快地到了店内,待见那一地的尸体,皆是世家家主,而那当是早逝的泰王竟然出现在这里,皇后,皇后……
“陛下!陛下!”此次西山之行,变故不断,百官跪下,明卓葳扬手道:“世家作乱,与虞世宁合谋逼宫,我早有所察,让泰王假死混入其中,眼下世家之乱平定,安慧郡主刺杀皇后,意图复元,凡与其有合谋者,皆诛。世家之死,三族之内亦诛之。我去后,泰王继位,而等当一心辅佐!”
“陛下!”这,这可真是,真是形势大变呐,白衍唤道:“陛下如何说这翻丧气之言。”
“以安慧为首之前朝遗孽下毒控制于朕,眼下毒入心脉,皇后已先朕而去,朕死后,泰王继位,便让朕与皇后合棺一体即可,不必劳民伤财。史官,可是记下了?”明卓葳一番吩咐,最后一句询问,那小小的史官已然出列,“陛下,小臣已记录在册。”
明卓葳咳了一口黑色,众唤陛下,明卓葳低头看着千惜,低声道:“当年,我与千公谈了交易,我以生生世世为代价,只换来了这一生,我愿想扬眉吐气,来生来世与我何干。可是啊,我不甘心,真不甘心,这一辈子,你眼里都没有看到过我,我想办法想要改变那份交易,这一生不能让你心中有我,来生,来生亦可,这一次,我不再逼你,不再费尽心思想要掌控你,如此,可好?”
那一双平静而明亮的眼睛,却不会再含着丝丝笑意,明明不愿意,却总是忍下了的朝他温和地答应,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当他发现时,她却已成了他的执念,一生求而不得,亦舍不得的执念。
大肃开国十二年,西山行宫兵变,往日世家尽灭于此,肃威帝后共逝于此乱,肃威帝留下遗嘱令其长子明康弘继位,而明家宗亲,在此宫变中几乎被乱兵所杀,明氏损失惨重。
帝后双逝,逢此朝中动乱,自有异动,然明康弘一经接手,立刻将虞世宁带来西山的兵马瓦解,又将蠢蠢欲动的其他人尽拿下关押于天牢。
前线大金兴边乱肃,边关告急,康弘即让回京的康泽即刻率兵回东境,与西岸联手,诛杀了金王金锐,金锐一死,大金的兵马一哄而乱,再无能为祸于大肃。
彼时,明卓葳与千惜停灵于行宫中已是七七四十九日,明卓葳的地宫在加紧则建,康诺当初被明卓葳秘密保护起来,大局而定了,明卓葳的人才将他送了回来,可迎来的却是噩耗……
又过半年,明卓葳的地宫建成,明卓葳与千惜的灵棺送入了地宫,在外游历的康回接到了消息总算是在这紧要时刻赶了回来,兄弟四人送了他们入了地宫。康泽打了康弘一拳后,回了东境戍边,余生再也踏入京城一步。康弘在此后方才正式登基称帝。
“父亲让我寻的东西,我一直没有寻到。”不比康弘康泽康诺,在康回的心里,明卓葳却是一个好父亲,他对他的感情,比起他的兄弟来都要不同,这些年,康回也一直都有与明卓葳联系。
“父亲要寻一面镜子,一面能回到过去未来的镜子,这还是千公告诉我的。当初父亲要我跟千公学本事时就说过,他只想要寻到那一面镜子。我原想帮父亲做到的,没想到……”康回脸上流露出了伤痛,父亲余生只要求他做这一件事,他都没能做成。
“往后,我会继续游历天下,父亲要我做的事儿,我一定会做到的,大哥,保重!”康回留下了这一句,便离开了京城,至此,再也没人见过他,康弘让人去寻,却是一无所获。
而康弘登基之后,立金氏为后,却一直无子,朝中多劝其纳妃,他却不听,其掌政十年后,便将皇位传于其弟康诺,康弘死于明卓葳的地宫前,守墓人发现时,他已经没了呼吸。没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做了些什么,又为什么会死。大肃朝,在康诺登基之后,有其父兄的奋斗基础下,开创了长达四十年的天和之治,亦为大肃朝的千年大治打下了坚定的基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