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道无间,妙门在我
李扞道背靠一树,手捧一书,愁眉苦脸,也不知在想着什么。过了许久,浑身一颤抖,突然念道出声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民,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个时辰前,玄都**师驾云而去,李扞道后悔莫即。突然想起现在身处时代,既然太上老君还未称圣,而号道人,必然还处于鸿蒙初开的太古洪荒时代。此时文字,不是上古神文,就是甲骨文字,自己如何识得?
连忙翻简而看,但见这竹简如片,精美玉细,上却无一文一字,心下大急,暗道:“莫不是被哪自号玄都**师的道人骗了?”谁知此念刚起,就感竹简中一阵清凉,随即一篇千言妙法,与五图十章传入心底。再看这简,玉简中已经有书浮现,首篇正是《太清仙法》四字太古神文。
洪荒此时并无文字出现,神文神文,本就不是字体,任何生物,只要有点智慧就能知道其中意思,李扞道自然没有不认识的道理。
失而复得,越显心贵,连忙捧书而读。
书分千字妙文,五图十章。五图为阵,十意为解,暂且不提。
李扞道专读千字妙文,费心费力,只是书中记载,暗昧难明,李扞道怎么都不得窍门,看了半天,连百字都没看完,顿时心急如火。
病急乱投医,不由想到这妙法既是太上老君的太清仙法,必然就于前世哪《道德经》相合,首篇第一章,当即郎口读出,顿时心有所感,再观《太清仙法》,已知问题所在。
原来此书记载,开篇首句,便是类似前世所见,太上老君所书《道德经》中的第一章记载为总纲。
只是这总纲与《道德经》所记大有不同,是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先于天地,有名始于乾坤。故恒无欲心清静,能观其奥妙。恒有欲神定然,可观其徼微。此两者,一阴一阳,一静一动。同根同源,均为先天。为反本源朔,直指本心之关键,两者不明,既为不通。不通此道,永不入门,玄门之户,同等关矣。
《道德经》李憾道是没仔细看过,但日熏月染,仙侠小说里面出现的多了,也记得一些章节。其中一章,正是这《道经》开篇,众妙之门。虽然先前几句,大致相当,但中后句子,却已经完全不是哪般玄乎其玄的奥奥内容。
看了这篇,再将此书,与后世那些暗昧难明,道家玄奥造法的经典相迎,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所在之世,那些道家经典所载,并非一派胡言。只是老子化胡西去传法,路见伊子,所传道德之经,将其中关键众妙之门,行大衍之数,关了七七,只剩其一让人领悟!虽然暗中点明有门,但妙门一关,任你天纵奇才,先天道体,如悟不透众妙之门保留的一,也要如**凡,凡复俗子一般,经历生老病死,最后化做一摊白骨。
得知其中关键,有如妙门大开,李扞道细读玉书,心轻神松,欢快阅读,不时与记忆里的零散道家经典片段印证,不过几个时辰,千字妙文读完,竟然已经明了修习道法,基之所在。筑基之法,完全了然于心。
李扞道当即盘腿而坐,默运《太清仙法》所记,屏息凝视,聚精会神。心存不存,若即若离。不多时,就感浮光闪烁,先天灵出。
人有精、气、神三宝,此三宝均为先天物。
这光为精光泄露出的点点浮光,乃是人身命脉之所在。
但见眼前虚黑寂静之处,白光闪烁,星星点点。一聚一散,包圆螺旋,好象星系旋转,演化先天。
神念一动,星光汇集,点点银星,聚集成圆。无数银星组成的一轮鸽子蛋大小的明月,终是浮现眼前。
此月一出,又感二气自腰间两肾涌出。
此二气乃是后天精气所化,先走夹脊,后分于肾上三寸,在百脉中呼啸游动,混身又麻有酸。双目后天毒垢被先天后天,一阴一阳两道精气相激,顿时眼泪直流,好不难受,几乎无可忍耐。还有一个声音在耳边一个劲的魅惑引诱,要他赶紧散退二气,停功而止,消散此月。
就在李扞道忍无可忍之时,突然前世所记《道德经》中的一篇章节,浮现脑海之中: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道法自然……
仿佛突然打破了个鸡蛋,耳边一声脆响,摄魂魔音,隐遁不见。虽同样难受无比,心神却坚固如山,任由这二气如何转动,百脉如何酸麻,也不抵抗,也不阻止,任由它去。
眼泪也开始越流越大,但不多时,便渐渐止住,酸麻也随之渐小。
也不知过了多久,银月终于圆满,二气渐消,再也不觉难受,反而丝丝清凉,侵心入肺,好不舒服,好象身体中的污移杂垢完全化做浊气排出体外。
但见银月奇观,月中有人,如婴儿母孕。身子曲,头抵膝,根根道管,接连圆月。圆月之端,又与虚外,有丝感应。恍然若存,又似假想,当真奇妙无穷,其乐无穷。
就在此时,银月突然一动,射出一道与银月一般体大的银光,不知落入何地,将一片黑暗照沸,丝丝金雾,腾腾而出。弥弥漫漫,在这这无名空间游走。
不多时,金气游遍整个空间,后以一种奇异的形态开辟出一条道路,冲出空间,又再次收回。如此一放一收,让人知了,这一空间,原是种丹之田,肚脐之下三寸处的底谷丹田。
不知过了多久,银月束光,退出丹田之地,!李扞道只感眉心一凉,从恍然中清醒过来。
“怪不得有人说山中甲子,转眼已千年,古不欺我!”
张开眼睛,李扞道发现自己身上竟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土移气,不过身上道衣不凡,将移气排出,不得沾深。
也不拍打身上灰尘,看着天空浮云,地下山林。望着飞走鸟兽,溪水蚊虫。感受着身体的轻松,心神的变化。从未接触的领域,终是为他打开了一道未知之门。
心有所感,李扞道不由高声唱道:“白光闪,星星点,一聚一散虚中演。千日终成圆,银月照海端。二气回旋啸,百脉麻又酸。独立不改,周行不殆。道法自然,不动如山。”
哈哈一笑,自言自语道:“这轮银月,竟是万物之基,元精所化。所谓炼精化气,原是指此!而这银月之中,更藏有万物真灵,实在不可思议。原来灵魂不过是个载体,用于载乘神念,有无只在凡人,对仙家用处不大。只有这银月真灵,才是真正的生灵印记所在。”
说完一顿,又呵呵笑道:“呵呵,我既修得太清仙法,总归该是玄门子弟,也应当有个道号。无名天地,有名始母。大道无间,妙门在吾。从今以后,我便唤做妙门半人吧。”
妙门半人李扞道有了道号,自觉身价倍增,摸了摸脑后葫芦性的突起疙瘩,又记起玄都**师临行前送了自己一葫芦‘太清仙气’。这可是自己在这危机四伏,妖神遍野的洪荒之中,能否生身立命的根本,不能怠慢。
虽然李扞道所得只是九卷《太清仙法》中的第一卷,却也知这太清仙气,乃太清一脉得道仙人所修的护体仙气。
不但有救病治人,开灵明昧之效。更有保灵护慧,降妖除魔之果。是太清一脉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也是太清一脉仙道的根基。太清一脉的独门道法《一气化三清》,便是以这太清仙气为基,修炼而成。
玄都**师所传这仙气用法,却是《太清仙法》第二章里的东西。
《太清仙法》第二章与第一章记载完全不同,第一章只有修己功,第二章却记载了除魔法。第二章中,大半都是一些道法的运用,降妖除魔的手段。这一手运用太清仙气的法门,也是玄都**师传给李扞道自保的唯一手段。
当然,李扞道没见过太清仙法的第二卷,自然不知其中内容。
太清仙气,博大精深,又是本命仙气,修为所化,非是修练成真,断然不可能拥有。
玄都**师虽然不愿收李扞道为徒,却也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这一口太清仙气,不说不说,实不亚与玄都**师的身上气血,就算以他现在的修为,却也抵的上十年行功。虽然在玄都**师眼里不过沧海一滴,但在李扞道目中,却不亚于无量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