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莫以百姓可欺
锦衣卫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快速到了大理寺,大理寺的人员一看锦衣卫来了这么多人,就知道肯定没有好事,就有人立刻跑进去汇报。
大理寺的主事今日不在,只有一个师爷在此,师爷一听立刻吓出了一身冷汗,立刻吩咐下人,赶紧去通知老爷,他带着人出来,看看锦衣卫想做什么。
“你们锦衣卫到我们大理寺做什么呢?我们两个部门好像没有什么交集吧。”师爷说道,他看到竟然有这么多的锦衣卫,心里还在想不会是自己的老爷犯了什么事情了吧。
锦衣卫的千户一看来的是名师爷,于是说道;“我们是奉锦衣卫指挥使薛大人的命令,前来捉拿今日在朝阳街草菅人命的官差的,还有必须把受害者的尸体带走。”
“这个不太好吧,我们呢大人没有同意,你们不能把人带走吧。”师爷说道,他知道只要是锦衣卫带走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活着出来了,这里面的人可有一人是大理寺卿的小舅子,如果他被带走了,大人回来还不要了我的命啊。
锦衣卫的千户一听,立刻把脸往下一拉,冷冷的说道:“锦衣卫想带走什么人,不需要什么人允许,弟兄们,谁敢阻挡锦衣卫办案就以叛逆论处。”他说完便拔出了绣春刀,其他的锦衣卫一看,也就同时拔出来绣春刀,一千多口刀正对着那名师爷,那师爷吓得拆点尿了裤子。
“这个,那个,你们不要误会,不要误会,我们不是不让你把人带走,只是我们还不知道今日是谁在那里当差呢?”师爷赶紧解释道。
“是吗?不用这么麻烦,你立刻回去,通知他们,半个时辰如果没有人出来认罪的话,我们呢锦衣卫就杀进去,就当所有的人都是叛乱之人。”锦衣卫潜户说道。
“用不着这么麻烦,今日就是哥几个在那里执法的。你们还能够把我们怎么着。”几个大理寺的衙役出来说道。
“给我拿下!”锦衣卫千户说道,他一说完便有锦衣卫过来想把他们几人给带走,没有想到大理寺的人也都拔出了刀。
“大家都克制点。”师爷一看事情要闹大,赶紧说道。
“怎么着,你们竟然敢阻拦锦衣卫办事,那好吧,火铳队准备。”锦衣卫千户说道,他一说完便有一对火铳队立刻过来,黑漆漆的一百口火铳对准了大理寺的人。
“大家都把刀放起来,没事了不起的,那个刁民的死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就是到了圣上哪里,我们都没有事,更何况是锦衣卫那里呢,走,弟兄们,咱们哥们天上人间常常去,就是还没去过锦衣卫,今天我们索性就去参观一番。”那名领头的人说道。
“对,去锦衣卫参观一番。”有人跟着起哄到。
百姓邸报立刻刊登了一则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大理寺官差乱收费,导致小商贩自杀,官方竟然说你的死跟我们没有关系。
百姓邸报是薛不凡的产业之一,如今是最为流行的,一文钱一份,现在不仅一些官员每天都看,就连一些普通的百姓也都买来看。所以现如今在大明朝的影响极大。今日的邸报一处出来,便立刻销售一空,大家看到这个消息之后,都纷纷议论,大家对于官差的行为那真是深恶痛绝,更有很多人纷纷上书,请求把那些草菅人命的官差就地正法。
京城一处小广场,现在已经是人山人海,薛不凡坐在中央,前面的台子上跪着几个人,说是跪,那是因为被人用摁着。
“薛大人,我们不服,你凭什么杀我们,我们要没有犯什么事情。”其中的一人喊道。其他的那几个人也跟着附和。
“哼,你们没有犯什么事情?那真是笑话,你们今日乱收费,导致小商贩自杀身亡,你们还说没有犯事吗?”薛不凡问道。
“大人,那人是自己死的,跟我们没有关系呀?”
“哼,你们如果乱收费的话,人家活得好好会自杀吗?我看你们就是明教混进来的间隙,就是想借此抹黑朝廷的,幸好本官发现的及时,要不然你们的奸计还不得逞了。让百姓误以为是朝廷这么做的。”薛不凡说道。
“薛大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反正我们没有做什么,你不能杀我们。”那些人喊道。
“哼,你们这些家伙,莫以百姓可欺,你们这样胡作非为,就是一种十恶不赦的犯罪,今日不杀你们难以平民愤,国法也难容。”薛不凡说道。
“薛大人。你?“
“来人,把他们都纷纷窄了,以后凡是有侵犯百姓利益的官员,锦衣卫皆可以杀之。“薛不凡说道。
那几个人被杀之后,围观的百姓纷纷叫好,他们看到报纸之后,本来以为这个社会没有希望了,没有想到锦衣卫竟然会如此的力挽狂澜,捍卫百姓利益,把这些贪官污吏给杀了。
锦衣卫从前是人人都怕的,可是现在的锦衣卫变成了人人爱戴的,薛不凡杀了几人之后便赶紧进宫去见朱日照,向他汇报一下,没有想到竟然在皇宫见到了内阁的那四位,他们看样子已经向朱日照汇报完了,看到薛不凡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的冷笑。
‘薛爱卿,你来的正好,朕正想找人去叫你呢,没有想到你竟然来了。“朱日照看到薛不凡之后说道。
‘陛下,不知道有什么吩咐。“
“朕听内阁的大臣们说,你的封地辽东地区现在很不安宁,突然冒出来一个什么大金国,他们正在跟高丽打仗,我大明百姓遭受他们的战火之乱,爱卿你的封地在辽东,这回你必须去看看了。“朱日照说道。
薛不凡一听立刻明白了,这是要让自己离开京城啊,看来内阁的那些人不想让我继续待在京城了,也好,我也想赶紧去封地看看。想到这里,薛不凡说道:“微臣,这就前往我的封地,保卫我大明子民免于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