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勤能补拙
文道圣地,这是每一个修行文道之人都所向往的。
要想去文道圣地,最低需要秀才文位。
武道和器道也是一样,想要去圣地,最低需要武道到达得气、器道到达凝聚境界才行。
文武器三道的圣地,统称为文道圣地,因为在整个人族,文道的地位,是最高的。
文道圣地一行,算是整个人族百国文道秀才文位之人、武道得气境界之人、器道凝聚境界之人的一次大聚会,当然,也是一场百国文武器三道秀才、得气、凝聚之人的较量。
陈裕德此时说到文道圣地,可谓算是说的是整个人族的圣地,所以文庙庙堂之内的一众新晋童生,全都聚精会神的聆听,生怕错过一丁点有用的信息。
这点,纪寒也不例外。
根据记忆,纪寒对文道的了解,也就仅限于童生,秀才文位的事情,纪寒也就仅了解一些皮毛,所以纪寒听的很认真。
此时在场的一众童生,别人何时考府试他不知道,但是纪寒却知道,他自己将会在几日之内便动身前往锦官府城,准备参加五月份的府试。
因为钱府的事情,纪寒很清楚自己很可能得罪了相国,相国在宣国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了自保和保护云竹,纪寒能做的,就只有一点,那就是让自己成为宣国不可或缺的一人。
只有这样,相国在想要报复自己和云竹的时候,才要三思而后行。
想要成为宣国不可或缺的一人,那只有让自己的文位变的高一些才行,最起码,也要达到拥有自保之力,可以书写战诗词的秀才文位。
“陈师,圣地之内是什么模样?”
在纪寒沉思之时,一个童生询问道。
这个童生问的,正是在场所有童生想问的,所以都翘首以盼的等待着陈裕德回答。
不过让他们很失望的是,陈裕德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从圣地出来之后,除了在圣地得到的好处之外,其它的记忆,都会被抹除!”
说完,陈裕德看了看很是失望的一众童生又道:“圣地是我们整个人族的圣地,里面可以说包含了我们整个人族文明的所有秘密,如果去过圣地的人记忆不被抹除,那一旦有人叛变,加入星河之内的其它异族,将我们人族文明的秘密暴露出区,那我们该怎么办?”
听到陈裕德这么说,在场的所有人顿时都理解了抹除人们对圣地记忆的这个行为。
毕竟,这关乎着整个人族文明的命运。
“好了,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了,后面的路,需要你们自己去走,但不论怎么走,永远记住四个字,勤能补拙,只要肯努力,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将童生需要明白的事情讲完,陈裕德便结束了他的话题。
“晋级陈师教诲!”
“陈师教诲恩情,我当永记于心!”
“多谢陈师!”
“勤能补拙,我定要考取到秀才文位,为我们宣国在人族百国争光!”
一众新晋童生都行礼对陈裕德的教诲致谢。
陈裕德看着一众学子的模样,欣慰的笑了笑,然后示意大家可以离开了。
拥有了童生文位,体内充斥着星辰之力,庙堂之内除纪寒之外,所有新晋童生都是想回家庆祝一番,此时得到了陈裕德的放行令,顿时几个呼吸间都全部离开文庙。
“贤侄还有事儿?”
看所有人都走了,唯独纪寒还留在庙堂内,陈裕德不禁询问。
纪寒闻言行礼说道:“陈师,我几日之后想前往府城学习,以备两个月之后的府试,还请陈师给我开一份书函证明!”
“什么?”陈裕德听后大吃一惊,满脸难以置信的看着纪寒。
“我想参加府试。”纪寒说道。
“你可知道府试的凶险?”陈裕德语气郑重。
“知道,九死一生!”纪寒语气不卑不吭。
“知道你还去!”陈裕德语气带有责备之意。
接着,陈裕德示意在场的其他人都离开,然后动用官印将他和纪寒周围笼罩又道:“你虽是天赐童生,并且是我们玉县童生案首,很可能还会是我们宣国童生案首,但是你体内的星辰之力,还是不足以应对府试的一些考核,你可想清楚了?”
“学生想的清清楚楚!”纪寒回道。
“你天赋惊人,如若巩固三五年,必定能够在府试之中一鸣惊人脱引而出,为何如此急躁?”陈裕德语气充满了劝慰。
“为了自保!”纪寒说道。
陈裕德闻言,当即便明白了纪寒的意思,于是便大手一挥说道:“这个你放心,吕太师已经知晓了你的事情,现在相国根本动不了你。”
嘴上这么说,可是陈裕德心里却对纪寒头一次产生了一丝不喜。
为了自保而参加府试,这听起来给人一种贪生怕死之意,难道不为了自保,就可以不参加府试?
“外在的力量,终究不如自己有力量,而且,我想这么快参加府试,并不单单是为了自保。”纪寒说道。
“那是为何?”陈裕德闻言顿时来了兴趣。
“我已经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十几年,像我这般年岁的,很多人都已是秀才文位,而我只是刚踏入文道成为童生,所以我不想在浪费我的时间,我要尽力追平我所落下别人的步伐!”纪寒语气很是坚决的说道。
陈裕德听后当即哈哈一笑说道:“贤侄果然没让我失望,既然如此,我便不再阻拦贤侄,我这就给你开一份书函证明,带着它,你便可以前往府城求学!”
看纪寒不但是为了自保,陈裕德顿时对纪寒好感度再度大增。
“多谢陈师!”纪寒致谢。
“不用,书函证明拿去。”陈裕德瞬息写好书函交给纪寒,然后又道:“清明诗会,记得参加,这也算是你我的告别之行吧!”
纪寒把书函证明放到怀里回道:“学生一定去!”
接着,两人便告辞。
看着纪寒离开,陈裕德又写了一封书信,通过官印传给了锦官府知府苏计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