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巨匠郑浑
题外话:我觉得一个新的国家的建立不光是军事上的胜利,最主要的是经济上的成功。要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这样的国家才能长久。这就是古代“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由来。所以在这章我将以郑浑为带头人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
公元182年8月15日,青州临淄迎来了一场盛会。巨匠郑浑和他的徒弟马钧将在临淄进行一场炼铁交流,整个青州只要得到消息的铁匠,都早早地赶到了临淄,还有其他州的铁匠,也有些得到消息赶来了。就是要就近观摩这位巨匠的炼铁技艺。
清晨,天刚刚亮,北城外的军队校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拥进校场内,在士兵的安排下进入各个区域。等待郑浑的到来。
上午辰时(约7点钟),青州别驾龚景与郑浑连衿而至,人们以一种热切的目光看着他们。一个是青州最主要的主官之一,一个是今天的主角。随着两人的到来,现场变得热闹起来。
龚景讲了几句场面话,但校场实在太大了,又没有喇叭,到底有多少人听到谁也不知道,只好叫郑浑开始演示。
郑浑走下场,大徒弟马钧和其他几位选来的铁匠已经等在昨天铸好的炼炉旁了。除了马钧,其他人都显得激动无比。与巨匠郑浑一起炼铁,将对他们的手艺提高带来莫大的帮助。所以他们在郑浑炼铁的时候除了按郑浑的要求做事外,就认真仔细的观察郑浑炼铁的过程、火候、时间等细节,以求能学到一些东西。
上午巳时末,终于得到了第一炉铁水。郑浑指挥铁匠们把铁水倒进铸型内。等了一会儿,打掉铸型,一把新剑就出来了。郑浑用一把铁钳夹住剑柄开始锻打起来。
一直到中午申时,人们都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这把在众目睽睽下打造的兵器终于成型了。
选了几个自愿留下来的工匠继续给新剑开锋(打磨剑刃),其他人都进城吃饭。
下午戌时,人们又聚集在了校场内,看郑浑打的兵器质量如何。
龚景解下自己的佩剑交给边上的侍卫,侍卫拿着剑走到场中,与马钧拿着的新剑一阵对砍。末了,侍卫一看剑刃,已经被砍出了几个口子。接过马钧那把剑一看,只是锋刃卷了一点。要知道龚景的这把剑也是不可多得的宝剑呢。
侍卫连忙把两把剑拿回去给龚景看。龚景看完,吃惊不已,大师就是大师,果然与众不同。又让在场的所有工匠都观摩了一番。然后龚景就以一百两银子的价格买下了这把新剑。
第二天,龚景在城北选了一家大院子摆了一个大型宴席,请包括郑浑在内的众多工匠出席。让郑浑与各地来的工匠交流一下经验。
十天后,郑浑和马钧的消息传回了洛阳。原来与马钧试剑的侍卫正是我派出去的情报人员,凭出色的功夫混到了龚景的侍卫队长的位置上。这次在校场亲眼目睹了郑浑炼铁打剑的全过程,心动不已。暗自想他自己要是有一把上好的剑该有多好。但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第二天就在众多工匠口中打听来了郑浑的住址——东莱郡,然后让临淄城中的另一名情报人员把消息快马传了回来。
看了送回来的情报,我认为郑浑其实已经达到了可以炼钢的水平。只是没有合适的材料把炼炉的温度升上去。
我派了十名侍卫跟那名情报人员一起去了青州接郑浑和马钧。顺便也招一些经验老到的铁匠做郑浑的手下。
没惊动龚景,那名情报人员直接带侍卫们去了东莱。郑浑一听太子有请,吃了一惊,随后大喜。因为自己的技艺已经得到引起了太子的注意。只要给太子打一两把好兵器,那自己的地位大可以更上一层楼。
于是郑浑二话不说,收拾了一些重要工具,就和马钧一起随侍卫们上路了。
一行人取道兖州回到洛阳,已经是9月20日了。
在他们来之前我已经吩咐李林在北城买了两家庄园,有几百平方米,搞两个小型的研究院是足够的了。郑浑一来我就把他们安排在了这里。
考虑到我现在才8岁,与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师讨论炼铁的问题,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就派了十名侍卫去守护庄园,并负责和我的联系。
庄园按我的要求建立了郑浑兵器研究院和马钧工艺研究院。郑浑专门炼铁造兵器,炼钢为主要目标。马钧则是一个发明家,三国中著名的投石车就是他的杰作。所以我把他从郑浑的系统中分离了出来专门进行发明创造。从洛阳家具厂调了十多个技术熟练的木工和他一起工作。当然,这两个机构都是我掏钱建立的,属于我自己的私人产业,家具厂调过来的人也与家具厂中止了合同关系,今后就属于我的了。
我建立的这两个机构汪天是知道的。他特别求我发明新东西后一定要交给我们的百货商场经营,因为我发明的桌椅已经为商场带来了一百多万的利润。
我一口就回绝了他,心想现在我有几千万的现金我还不晓得自己做生意啊?
汪天见我直接就回绝了他,愣住了。我就解释说我的研究院研究的都是兵器和农业上的东西,经济价值不大。而且兵器这种危险东西是怎么都不能交给私人经营的,否则国家岂不是要大乱了。
汪天点头称是,兵器这些东西确实是危险的东西,就是交给他,他也是不敢经营的。
郑浑兵器研究院里。郑浑正与我招来的十多名铁匠兴奋地四处察看。这座叫研究院的院子(他们对这个名字的理解就是:用来研究东西的院子。让我知道了他们的理解后苦笑不已)比他们家里舒服多了。各种生活设施齐全,不愧是太子的产业。最主要的是各种炼铁设施要比家里的好得多,相信他们在这儿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第二天,太子派人送来了他们的工作安排。首先就提到了一种叫煤的石头能够燃烧,并且燃烧的温度非常高。温度升高够就有可能能直接炼出钢来,不需要进行千锤百炼。煤我放在了炼钢房旁边的房子里,并把钥匙交给了郑浑。(煤是半年前派人到并州去找的,并州就是现在的山西一带,所以煤非常好找)
郑浑研究院就开始按太子的提示进行炼钢的尝试,失败的废品就用来打铁钉、铁铲、钉锤、锄头、菜刀、柴刀等铁器。铁钉和钉锤主要供应家具厂,这样,家具的衔接就牢固多了,把几家跟着开始做家具的作坊压了下去,永远只能跟在后面当小弟了。
(铁钉是那种没有钉帽的,就是用一跟小圆柱型的铁棒,把其一端打细磨尖就可以了,所以难度还不是很大)
由于规模太小了,所以我只在洛阳百货总店旁边开了一家小铁器铺,主要是利用百货商场的人气。由于是郑浑打的铁器质量上乘,没多久就打开了销路,卖得还不错。
马钧工艺研究院则先负责水车、造纸的研究。水车在一个多月后就研究成功了。然后派人在黄河边上架了一架大水车,用郑浑打的几个非常粗糙的齿轮连接了一个磨盘,磨盘上建了一间房子,就成了一个磨坊了。请两个工人守着,专门给人磨麦粉。一百斤麦粉收一贯钱,日夜不停,一月也能收个几千贯,比人力磨粉快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人们都愿意把麦子拿到磨坊来磨,节约了很多时间。
各地闻风而来的商人纷纷要买水车,我指示庄德与他们签订了使用的水车协议,我们不卖水车,免费帮他们做,并给他们安装。但他们每个月的收入我们要收500贯的水车使用费。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专利使用费一样。
两年以后,全国一千多个县都至少建了一个磨坊。我在这一块的月收入有一百多万,这是一项长期的收入,月月都有进帐。不需要我派人经营,但年收入一样达到了一千多万,比汪天轻松多了。
在我模糊的提示下,马钧研究院终于在半年后研究出了白纸。当然比现代的有所不如,但比那时候的蔡侯纸不知好了多少倍,并且成本极低,导致价格低下,我把它叫做马钧纸,普通的士子也可以用纸了。
我迅速在洛阳成立了洛阳造纸厂。一百多页16开大小的白纸册子售价十贯钱(相同大小数量的蔡侯纸要上百贯),一时供不应求,真正达到了“洛阳纸贵”的境界。后来听说真的有人把转手过的马钧纸卖到了两百多贯的价格。那是一个商人带到江东去的,江东的大户由于距离太远还没有得到消息,结果被商人卖了稀奇,把那商人赚了个盆满钵足。
183年8月7日,郑浑兵器研究院终于得到了第一炉钢水,冷却下来后检验,真正达到了五煅钢的水平。
这天我正好在北城逛街,研究院的侍卫长气喘吁吁的跑来报告我钢铁炼出来了。我撒开丫子就往研究院跑,后面的侍卫们也只能勉强跟上我的步伐。
冲进研究院,整个研究院都沉侵在巨大的喜悦之中。不管是直接炼钢的铁匠们,还是研究院的杂工或是侍卫们都挤进了炼钢房,几十号人把房子挤得满满的。听着郑浑用钉锤敲打钢锭发出的钢材特有的清脆的声音,所有的人都发出了激动的欢呼声。
这一年来,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这一天。太子殿下给这里提供了整个大汉最好的炼铁设施,并安排了最好的生活条件。所有的人都看着郑浑带领十多个同样经验丰富的铁匠一次次尝试,又一次次失败。失败的废品打的铁器都已经卖了几十万贯了。失败了又重新站起来,炼钢房留下了他们一生中最多的汗水。今天,真正的平炉炼钢终于成功了。郑浑看着手里的钢锭,留下了激动的眼泪。房里的人也渐渐安静了,默默地为郑浑祝福,祝贺他完成了太子交给他的任务。
我在炼钢房外停下了脚步,身后的侍卫也停了下来,所有的人都看着房内郑浑蹲在地上流泪。其他人不知道,但是郑浑自己知道,钢材的普遍应用,必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他自己将作为一个时代的开创者被历史铭记。你说他能不激动吗?
终于,最外面的一名侍卫发现了我,魂游般的轻呼了一声“殿下”,旁边的几个侍卫一起回过头来,赶紧和这时才清醒过来的第一个侍卫跪下道:“恭迎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其他人回头一看,看见我身后跟了几名侍卫,而且研究院的护卫也在给我行礼,知道我就是太子,连忙跪下行礼。
我走过人群,来到郑浑面前把他扶了起来,接过他手里的钢锭,拿起旁边的钉锤敲了一下,钢锭发出“铛”的一声清脆的声音,正是钢材特有的声音。我激动地对郑浑道:“郑浑,你立大功了,你给我大汉的功劳是无与伦比的,太好了。来人,赏郑浑黄金百两。其余铁匠也一人赏一百两白银,研究院的其他人也一人赏一百贯钱,今天我就在研究院和你们一起吃饭,和你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所有的侍卫都发出了兴奋的欢呼,因为他们知道我不会因为他们的“无礼”而责怪他们。其他人看我没有生气,也跟着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我叫人进宫调来了几名厨子作菜,太子宫的厨子做的菜确实不同凡响,一干人等都吃得肚子圆圆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研究院。
饭后,我把郑浑单独叫了出来,叮嘱他以后要仔细炼钢,仔细记录各种数据,争取早日得到七簖以上优质钢材。并告诉他,只要他把钢炼出来了,就以他的姓氏命名叫“郑钢”。
郑浑本来今天炼出了钢材,又得了我的巨额奖励,就已经很兴奋了。现在听我说要用他的姓氏命名钢材,更是激动不已,发誓一定早日完成殿下布置的任务。
郑浑兵器研究院的第一炉钢全部打成了剑、匕首等兵器装备了我的侍卫。成为全天下第一支成批使用钢制兵器的士兵。
当然,我的研究院是保密的,没有几个人知道。否则要是让朝廷中的那些人知道的话,还不知道会把我的研究院折腾成什么样呢。这样我的钢材也就没有人知道了。我又加派了十个侍卫守卫两个研究院,除了安全的考虑,还有就是防止泄露这儿的秘密。
两个月后,研究院炼出了第一炉七煅钢,堪比现代的普通钢材了。郑浑作为今后的大中华帝国的首席科学家终于有了自己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
题外话:因为我看一些小说老是回到轻易就发明了平炉炼钢,没有写出其中的艰辛,而且也没有发明了划时代的技术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和心理描写,没多少看头。所以我对郑浑等人的发明进行了特写,希望读者支持。大家要多投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