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汉文化集团
183年5月,马钧把洛阳造纸厂送上正轨后,就走进了研究院,一头扎进了我交给他的另一项任务——活字印刷。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首先是刻木字,这需要又尖又利的小刀。那时候的技术还打不出那么小的刀,研究院的人就自己磨,磨了十多天,终于磨出了够用的小刀。开始刻木字了。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一点点的积累经验,最后才用耐火的土捏成方块,刻上反凸字放进烤炉里烘干,可以批量印刷了。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这是一项细致活,虽然我给了足够的提示,但他们还是用了3个多月才把技术完善,可以放心进行活字印刷了。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为了打开销路,我调查了一下,当时写字写得最好的人是幽州大儒管宁。我派人去他那儿取来了他的笔迹,然后才进行了第一批书的印刷。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第一套书我们印的是我国的千古名著:《论语》。第一批印了一百本。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那时候的书都要靠人们用自己的双手亲自抄写,速度非常慢。一本书可能要抄几十天,而且大都抄在竹简上,既笨重又不美观。而我们这次用马钧纸印了一百本,白纸黑字,非常美观。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我把马钧工艺研究院搬迁到了城南,因为这次我要公开印刷术的消息,是怎么也不可能保密的了。为了防止郑浑兵器研究院的秘密泄露,我才决定搬迁的。然后我就带着马钧去见我父皇了。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父皇正在书房和张让商议事情,见我进来,都抬头看向我,不知道我有什么事。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当我把五本一模一样的《论语》递给父皇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我是什么意思。父皇和张让一人拿了一本看了起来,越看越吃惊,最后父皇问道:“皇儿,这几本《论语》是谁抄的?我怎么看都是一个笔迹呢,连所有的字的大小都一模一样,而且还有那些点点是什么意思?”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我笑道:“父皇,这可不是谁抄的,而是用一种新发明的叫活字印刷术的技术成批量印出来的。第一次印了一百本字只花了几天时间,我带来让您看看怎么样。至于这些点点叫标点符号,是用来断句的,我等会儿解释给您听吧!”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一次印一百本?那真是了不起啊。加上前不久出来的那个叫马钧纸的白纸,对读书人可是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啊!你告诉我是谁发明的,我好好奖励他。”父皇高兴的道。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其实发明白纸的和这次发明活字印刷的人是同一个人,就叫马钧,今天我把他叫来了,正在房外等候呢!”我对父皇道。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那叫他进来吧!”父皇道。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旁边一个太监大声喊道:“传马钧觐见!”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房门打开,马钧进来跪下行礼。父皇见他年纪不大就发明了两见对大汉文化传播大大有益的东西,高兴的问道:“你叫马钧是吧?朕听说白纸和活字印刷术都是你发明的,很了不起啊!这对我汉家文化的传播是大大有益的。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你要什么奖赏?我尽量满足你。”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回禀皇上,草民不要什么奖赏,只是小民想建一个印书作坊,取名叫‘洛阳出版社’,想请皇上批准。还有就是我请求皇上以后将官家要印的书都交由我们的出版社印刷。当然,小民是不敢忘记皇上的恩惠,皇上的好处还是有的。”马钧按我们事先约好的台词恭身说道。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我一听他说完,就连忙在父皇耳边说道:“马钧承诺以后每个月的盈利将分给您一成,当然,这需要父皇去给朝中的臣子打个招呼,以免他们打扰出版社的正常工作。”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父皇确实是一个非常爱钱的人,一听我说马钧要分他一成干份,迅速对马钧说道:“你尽管回去建你的那个洛阳出版社吧!朝中众臣我会打招呼的,他们不会来找你的麻烦。另外我把城南的那家前朝罪臣李周留下的宅子赏给你用来建你的出版社,你可要尽量快点建起来,我可等着看新书呢!”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谢皇上。”马钧一听不但达成了我们顺利开办出版社的目的,还顺便赚了一座宅子,高兴不已。和我交流了一个兴奋的眼神,就告退了。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接下来我给父皇解释了各个标点符号的名称用法等。因为从没用过,我解释起来非常费劲,父皇也听得非常累。倒是旁边的张让一副理解了的表情,看来他能得到我父皇的信任,脑袋瓜儿确实要比一般人灵活一些。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一直到天黑,父皇才勉强搞明白了所有的标点符号的名称用法。一旦搞清楚了,读书断句就方便多了。父皇学了点新东西,显得很兴奋,留我在他那儿吃了晚饭,然后我才回宫去了。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后面的一个多月,马钧在庄德和李林的帮助下一边修缮李府,一边带着《论语》拜访京城各大名士如卢植、王允、周奂等,以取得他们对新的印刷体的书的支持。各位名家都对这种印刷在白纸上的书喜爱不已,纷纷表示如果新书出来后一定购买。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183年9月,洛阳出版社终于落成了。安装好设备就开始大量印刷《论语》、《庄子》、《战国策》、《史记》、《春秋》等古代名著。一时间整个洛阳士子掀起了购买新书的浪潮。一些有钱的大户则一套一套的购买,让出版社大赚特赚。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出版社采用了现代正规的出书方式。比如《论语》就用的管宁的注解本。在封面上写上两个大字“论语”,下面写上“孔子著,管宁注解”。封二还印上了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出版社地址等信息。封底则打了一句广告:“欢迎广大士林鸿儒出书,本出版社将真诚为您服务。”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半年后,洛阳出版社的名声响遍了全国各地。各地自己有书的士子也送来了他们写的或注解的古书让我们给他们出版。结果出版社不仅不收出版费,而且还给了他们一大笔所谓的“稿费”,让他们大喜过望。消息传出去后,一些穷人家的读书人也写了一些书送来出版。这时候还没有现代的那些垃圾书,敢写书的人都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所以我坚持给他们发了稿费,也算照顾一下那些家庭不好的读书人。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后来,马钧有发明了铅笔,这样在新的白纸上写字更方便,因此成立了洛阳铅笔厂。虽然那些士林子弟是不削于用铅笔的,在他们眼中用毛笔写字才是正统,但是对那些穷人家想学习的人来说就是一个福音了。他们买不起昂贵的文房四宝,但是买铅笔来学习还是可以的,无意中又对天下读书人做了一件好事。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184年7月,经过我的仔细考虑,洛阳出版社与洛阳造纸厂、洛阳铅笔厂以及新成立的遍布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的华夏书店合并成大汉文化集团。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所有的安全由五个月前出师的训练了两年的第二批特种兵负责。由于父皇早就见识了特种兵的实力,所以“强抢”了200名去,我只得到了300名。但是用来守卫我的产业还是绰绰有余的,还要剩100多名。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我把剩余的100多名特种兵化了妆派往青徐两州,加入太平教,正好赶上黄巾起义。他们按我的吩咐根据当地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对各地的贪官污吏和豪强地主进行了赶尽杀绝。而又因为他们作战勇猛,且略同兵法,各自成了一个大大小小的首领,为我今后收编黄巾军节省了很大的力气。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而因为各地官员和地主的大量被杀,造成了大汉的基层官员的极度缺乏,我就叫各地的情报人自荐,担当了各地的地方官员。而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由于当了官,有了更大的权利,查起情报更加方便,这才让我及时得到了大量的人才。让我登基后的统治顺利多了。
<divstyle="display:none">发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