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婚俗奇谈

第五十三章婚俗奇谈

出发的那天,杨韵一早就背着一个硕大的背包赶到景园与学文他们汇合,由王强开车把大家送去机场。

下了飞机,杨韵领队来到昆明市区的一家旅行社。杨韵对学文和雅莉说:“来之前我跟这家旅行社联系过,他们可以提供车辆包租服务,并提供一名熟悉这条线路的司机兼作导游。”

雅莉放心的说:“韵儿姐,你抓主意就行了,我和学文听你的。”见杨韵看向自己,学文也点点头,说:“我没意见。”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杨韵跟旅行社最后商定以每天700元的价格包租一辆车况良好的金杯海狮面包车,旅行社提供一名熟悉这条线路的司机兼作导游,从明天开始起算。

司机是一位老实巴交的中年藏族男人,身体高大魁梧,皮肤黝黑,头发微卷,脸颊两面各有一坨高原红。

旅行社经理介绍说:“嘉措师傅是正宗的康巴汉子,是我们社最好的司机,对这条线路的情况非常熟悉。”

雅莉不放心的问道:“他会说普通话吗?”

嘉措回答到:“我会听,但说不太好。”发音有些生硬古怪。

雅莉咯咯地对学文笑着说:“他说话的声音好怪哦,就像外国鬼子说中国话一样。”

杨韵这时批评道:“雅莉,你不要取笑嘉措师傅,人家的母语是藏语。你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可不要随便取笑别人,否则很容易惹麻烦的。”

雅莉调皮地吐了一下小舌头,对嘉措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嘉措憨厚的笑笑,摇摇手表示没关系。

杨韵在旅行社附近找了家宾馆住下,又跟嘉措约好明早在宾馆楼下汇合。第二天天刚放亮,嘉措师傅就到宾馆把学文他们叫醒,一番洗漱后就正式踏上了旅程。

丽江距离昆明公路距离约500公里,虽然来往车辆不多,但路况不是太好,学文他们足足花了十个小时才到达丽江县城的大研古镇。小镇三面环山,民居、街道依山傍水,顺山就势,古朴自然。一条清溪在镇口分为三股在镇中走巷穿户流过,彩石板铺成的街道沿溪而筑,溪流之上为石拱桥,小桥临波,曲经通幽。雅莉忍不住赞叹道:“这真是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杨韵一边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拍照,一边补充道:“这还能应上下一句‘古道西风瘦马’呢,我在书上看到茶马古道以前就经过丽江。”

“别感叹了,还是先找个地方住下吧,一会就要天黑了。”学文看看天色已近黄昏,开口提醒两位游兴正浓的大小姐。

嘉措带他们看了几处县城的招待所条件都不让人满意。看着满是灰尘的床铺、脏兮兮的床单、污水横流的公共卫生间,杨韵和雅莉眉头都皱成了一团。

“这个鬼地方这么能住人啊,恶心死了。”雅莉最先忍不住叫了起来。

“这里已经算是比较干净的了,这种小县城里的招待所条件都是这样。”也不知是不是嘉措人不讲究,他居然对这里的环境还颇为满意。

杨韵一听就直摇头,说:“这个地方我一分钟都睡不下去,我宁可找个空地扎帐篷住。”

雅莉一听也连连点头,说:“是啊,我们幸好还带了帐篷出来的,今天刚好可以住。”

两位大小姐都拒绝住招待所,学文只好承担起外出侦查地形的任务。学文在镇里转了几圈,一个老人看他的装束象是外地的游客,就招呼到:“是找地方住吗?”

“是啊,您老知道哪有干净点的宾馆吗?”学文问到。

“这个小镇子哪有什么宾馆,要不你去我家看看,我家有几间空房,平时也租给像你一样的游客,卫生肯定比镇里那几家招待所好,价钱也便宜。”老人看起来颇有经济头脑。

学文就说:“能去你家看看吗?如果条件能让我满意,一会我再带几个同伴过来。”

“我家就住前面,几步路就到了。”老人高兴在前面给学文领路。老人的家离镇口不远,一条清澈的小溪就在他家门口流过,是个类似四合院的小庭院,东西两面是两栋两层的木质结构小楼,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老人将学文带上二楼,宽阔的木质回廊里放着一张小木桌和几张小竹椅。楼上有三间客房,老人推开房门让学文进去查看。

每间房都不大,刚好放下两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木桌,推开房间的窗户刚好可以看见老人说的狮子山,床上的被单床褥洗得干干净净,地板和桌子都擦的纤尘不染。

学文满意地点点头,问道:“这里一间房子住一晚要多少钱?”

“二十。”老人伸出两个指头回答道。

“行,给我留两间相邻的房间,我这就去把同伴接过来。”学文也不还价就点头答应,然后转身去通知雅莉她们。

等学文把情况说完,雅莉就迫不及待地让学文带路。到了小院,杨韵跟雅莉仔细检查了房间卫生后,杨韵满意地说:“这房间干净,环境也好,今天我们就住这了。”

老人自豪的说:“每次客人离开后,我这的床单被褥都会重新洗晒一遍,你们可以绝对放心。”说完又带着他们到一楼了解卫生间和浴室的位置,然后说:“你们还没有吃晚饭吧?出门左拐有几家本地纳西人开的饭馆味道很不错,价钱也不贵。”

“可我们不会说纳西话啊。”雅莉担心的说到。

老人笑着说:“没关系,这几年推广普通话,镇里多数人都能听说一些简单的汉话,不会有问题的。”

出门吃过一顿充满纳西风味的地方美食,饭后学文陪着两位美女沿着小溪边上的石板街道在古镇里面漫无目的的闲逛。潺潺的流水声在耳边响起,冰凉的溪水给小镇带来阵阵清凉,溪水边古朴的木质民居里透出点点灯光,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回到小院,老人正在小院里纳凉,看见学文他们回来就笑着招呼到:“过来喝点我们这的山茶,你们城市人平常可喝不到这个。”

杨韵大大方方的跟雅莉走过去,在老人身边的小木桌边坐下。老人给他们把茶倒上,就问:“你们打算在这待上几天啊?”

“我们要先去中甸,这次只住一晚,明天一早就要离开。”杨韵回答到。

“我们这的风景来过的人都说好,你们不留下来多玩几天太可惜了。”老人有些遗憾的说到。

“我们大概十天后回来,到时再留下来好好玩上几天。我回来时还想住在您这,麻烦帮我们把房间留着。”杨韵也喜欢上这里,就打算在回程的时候留下来玩几天。

“那好啊,我帮你们把现在住的房间留着,你们到了就直接过来。”老人高兴的说到。

老人又关心地说:“你们是想去中甸玩吧?那是藏区,海拔又高,你们这些平原人去了可能不习惯。”

“海拔高有什么问题吗?”雅莉好奇的问道。

“你们平原人一上去会觉得胸闷、头疼、恶心。”老人对雅莉说道。

“为什么会这样?”雅莉好奇的问。

对于高原反应的成因学文在学校学过,就解释说:“主要是高海拔地区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少造成的人体不适应,一般几天内就能自然缓解。”

老人点点头,对雅莉说:“大概就是你同伴说的这种原因了。而且那地方已经是藏区,饮食习惯跟我们有很大不同,一般喝的是酥油茶,吃的是青稞面和牦牛肉,新鲜的蔬果很少能吃到,平原人上去容易烂嘴角。”

听老人说的头头是道,杨韵就问:“老人家以前去过中甸?”

“我年轻的时候跑过马帮,那时这不通汽车,都是我们赶着马帮把这的茶叶、盐、布匹等生活日用品运过去,换回他们那的皮革、牲口和药材。”老人悠然地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年轻时见闻。杨韵和雅莉在边上听的津津有味,学文也跟着长了不少见识。

当老人说起藏区的风俗习惯时,学文就问到:“听说藏民都随身带刀,民风剽悍,一言不合就会拔刀相向,是这样吗?”

老人听了笑了起来,说:“你这是从哪听来的?藏民其实性格并不凶狠,相反都比较热情好客,远方的陌生客人到主人家借宿一般都能得到热情的款待。”

“那藏民有没有抢亲的传统啊?”雅莉不知从哪听说一些少数民族有着抢亲的传统,就担心的问道。

老人笑着说:“这个我还没有听说过。不过你可以放心,藏民一般喜欢体格壮硕的女人,像你们这样文弱的女孩在藏区要贴上一大笔嫁妆才能嫁的出去。”

老人的话让雅莉和杨韵大受打击,学文打趣的问到:“一般要贴多少嫁妆才能把她们两个嫁掉啊?”

老人认真的打量了一下两个女孩,想了想说:“每个人大概要三四头牦牛吧。”说完哈哈笑了起来。

杨韵和雅莉对少数民族的婚嫁习惯来了兴趣,缠着老人再讲了一些婚嫁风俗的故事。老人也来了谈兴,说:“藏区跟我们这不同,他们那现在还保留了一些独特的婚嫁习惯,比如:两兄弟共娶一个妻子,两姐妹同嫁一个丈夫等,但跟汉族地区的多妻制又有区别,他们两兄弟或两姐妹之间绝大多数是直系亲属关系。”

杨韵听了觉得不可思议,问:“难道当地政府不管这事吗?”

老人说:“我们这里有十多个民族,婚嫁习俗各不相同,这些事儿政府也不好管。比如说离我们这两百公里的泸沽湖畔有一个少数民族摩梭族,她们还保留母系社会的婚姻方式,他们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女子终生生活在母亲身边。男子夜晚去女阿夏家,清早回自己母亲家生产生活,这叫摩梭人的‘走婚’。”

杨韵和雅莉如同听了天方夜谭,这个时代还能有母系社会存在?老人看她们不信,就笑着说:“下次来我带你们去看看,说不定你们这个小伙子能被摩梭姑娘看上,亲身体会一下走婚呢。”

学文就算脸皮较厚,这时也给老人说的不好意思起来,雅莉更偷偷在他大腿上掐了一把以示威胁。

老人又说到:“你们汉人过去也有娶几个老婆的,后来新政府破四旧都让他们离了。听说最近政策又改了?上回我这来了个汉人就带了两个老婆。”说完好奇的问学文:“你们也是这样的吧?”

老人的话把杨韵和雅莉闹了个大红脸,雅莉不依地对老人说:“您别乱猜疑,我和杨韵还是姑娘呢,我们和他只是好朋友。”

老人倒没觉得一夫多妻有啥大不了的,说:“其实一夫多妻也没啥不好,现在政府不是提倡一个老婆只生一个孩子吗?多娶几个老婆就能合法地多生几个孩子了。”

杨韵觉得自己快要晕倒了,这个老人怎能这样理解计划生育政策?!她忍不住纠正到:“那是指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不是指一个老婆只生一个孩子。”

“那不都一样?生孩子的都是女人嘛。”老人仍然没有分辨出两者中的区别。

杨韵觉得自己真的被老人打败了,也懒得再去纠正老人的错误观点,就催着他继续说些这里的奇怪婚俗。

老人又说了纳西族的婚俗:“我们丽江纳西人盛行姑舅表亲优先婚配(纳西话叫“阿贝则美该”,意为“舅舅可以强认姑母的女儿为儿媳”)。依照传统风俗,舅父的儿子有优先娶姑表姐妹的权利。”

“那不是近亲结婚吗?”这回雅莉忍不住站出来指出这种婚姻的违法之处。

老人笑着说:“姑表成亲在汉人的历史上也常见的很,没啥奇怪的。我老伴说起来还算是我表姑妈呢,结婚后还不一样生活的好好的?”

杨韵和雅莉彻底无语了,生怕老人再讲出什么震撼性的婚俗,赶紧借口要早些休息逃之夭夭。

ahref=http://.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女大学生和她的小丈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女大学生和她的小丈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婚俗奇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