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仓监之子
沧海桑田,当年的洛口仓已不复存在。但在河南郑州巩义七里铺村的北岭上,尚存留着长一百多米、宽十余米的隋代城墙,这可能就是洛口仓的遗址。如今的洛口,背山面河,山河阻隔,交通不便。山与河之间,只有一条小路将村子与世界相连。
在大隋时代,洛口的交通位置却不是这么尴尬,那时黄河不是阻隔,而是通途,随着大运河横空出世,洛口获得了举足轻重的交通枢纽地位。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这首诗,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有人说,大运河和长城,是中国人在大地上刻画的两条线,长城是一撇,运河是一捺,在中华大地上组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全长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将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连接成一个庞大无比的运输网络,对促进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历代以来,漕运,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王朝生存的命脉。江山一统,经过“开皇之治”后,隋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耕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但要确保首都人口和全**队的粮食供应,还得仰仗漕运。
公元605年,不安分而富有想象力的隋炀帝即位,不久下令迁都洛阳,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他任用伟大的工程专家宇文恺,先开凿通济渠以打通黄河、淮河的联系。这段运河在唐宋时改称汴河,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随后,隋炀帝用短短五六年时间,就完成了大运河的构建,形成西抵长安,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沟通黄河、长江、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覆盖半个中国的水运交通网。大运河的开凿,贯通了南北内陆交通,弥补了自然河流的不足,自开凿后,大运河“船舶往来,商旅辐辏”,“舟行如梭,不舍昼夜”,成为连接大中国的生命线。这条人工河成为江山一统的重要保证。大运河的主要使命,就是漕运。洛口就坐落在了大运河最为重要的三岔路口上。
在大运河配套的众多粮仓中,有两个规模最大,它们就是洛口仓和回洛仓。在大运河开凿的第二年,隋朝就开始在洛口兴建粮仓。回洛仓在洛阳城北七里,是隋都洛阳的粮库;洛口仓也叫兴洛仓,位于洛河入黄河之口。洛口仓筑有仓城,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容八千石”,“置监官并镇兵千人守卫”。全仓储米约有二千四百万石,是隋朝最大的一个粮仓。东南运来的漕米,很大部分都贮藏在这里,由此往西可运往洛阳、长安。
洛口仓如一座大容量的水库,各地的漕粮,通过庞大的水运网络,如水流般在这里蓄积,使洛口成为天下瞩目的所在。在洛口建天下第一粮仓,自然是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但令隋炀帝没想到的是,这个选址后来出了大问题。在天下大乱之时,这个粮仓成为影响天下大局的关键所在。
隋末,这个天下第一仓——洛口仓,就与我们的主人公杨小刀的命运息息相关。杨小刀是洛口仓仓监杨寿的小儿子,今年才18岁,上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哥哥、姐姐都成了家,两个哥哥也在洛口仓做个小主管,姐姐却嫁入当地两个富商家。洛口仓在当时是洛阳东都的外围粮仓,仓监杨寿原是文帝杨坚的忠实家臣杨福的弟弟,杨福随杨广平陈时,为杨广挡了一枝冷箭当场身死,杨广即位后感念其忠,安排杨福的弟弟杨寿在洛口仓做一个仓监,意思是要杨寿帮他好好看管这个大粮仓。杨寿原是一个粗鲁鄙陋的屠夫,自己没多大本事,全是借大哥的福气当上洛口仓的监官,也算是小人得道。而其也确实有福气,娶了个犯官大小姐为妻,其妻吴氏贤淑端庄、知书达理,善于持家,又有胸怀。杨寿还娶有小妾柳氏和杜氏,均为小户人家女儿,也有一种小家碧玉的韵味。
监官,在洛口仓可是一把手,下有大小仓管、仓储人员上百,每天进出搬运的民夫上千,征战调运军粮时更达数千。平时护卫洛口仓的常备兵力有1000多人,戒备森严。屠夫监官杨寿也算威势十足。最近,听说瓦岗民乱,窥视洛口仓,虽说在荥阳有大隋名将张须陀大帅作屏障,但也不得不防啊,为此监官杨寿也是提心吊胆,小心戒备。可洛口仓位于大运河的三岔口,四通八达,一旦乱起群贼蜂至,那要多少兵才能守得住啊,里面可是二千四百多万石漕米啊,我的妈呀!才安生几年的天下,怎么说乱就乱?想到这里,监官杨寿的心就麻麻乱。
但此刻,最让监官杨寿揪心的还是小儿子杨小刀,别看这浑小子生就一副读书人的样子,斯斯文文,男生女相,但性子却和他娘亲一样倔强,不服老子,操,好事出头,瞧,这回耍英雄救美,打伤了大守的公子,回府的路上却遭人报复敲了闷棍,一天一夜了还醒不过来,一家子乱成一锅粥,奶奶的,我家小刀要是因此变傻了,我可要重操就业了,我的杀猪刀可是一直都磨着,管你太守不太守,我老杨家再怎么说也是皇族……尽管是旁支的旁支……
“老爷,老爷,小刀公子醒过来了,就是好像有些不太对……”丫环小翠满脸惊喜地跑来报称。
“怎么个不对?傻了还是……”杨寿惊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