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咝咝作响的炸弹”
对于在布鲁克林的波洛公园区1长大的我们而言,犹太小伙子们会在如此宁静祥和的地方安置炸弹,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可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真在1972年1月一个星期二的下午发生了。当大部分波洛公园居住区的东正教犹太人都在忙于他们的生意,没人去注意外面世界有什么流行活动的时候,有三个认真的年轻人却在用一种犹太教善辩劲头争论:用哪种方式安装炸弹好。他们在纽乌特里希街上一间破旧办公室里争论,房里映着西区高架铁路线的影子,不时传来火车轰鸣的回响。
只隔一个街区,就是第十三街。它吸引着全市操多种语言的顾客,到处都是留大胡子的商人在吆喝着,用英语、意第绪语、希伯来语和意大利语叫卖货物。一些戴犹太小瓜皮帽的孩子,在位于第五十街的生命之树犹太教神学院操场上练习拳击。在第四十八街与临街相交的房子里头戴夏伊特尔2的家庭主妇正在烤制面包,给婴儿换尿布。下午,在纽约所有的大街小巷里,在无数个临时凑成的聚会人群中,男人们和13岁以上的男孩们,有的穿着他们虔敬派的黑氅,10人或更多的人一组吟诵犹太教午祷词;有些人站起来背诵迦底什3犹太教为死者祈祷的传统赞美诗。
那天下午,在纽乌特里希街的房子里,几个年轻人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来做午祷,他们得赶紧把炸弹装好这一颗炸弹的致命威力很快就会使一个犹太姑娘的父亲为他被杀害的女儿背诵迦底什。
这场悲惨的谋杀以及由此引出的戏剧性的诉讼都是真实故事。事件的3个主角都是波洛公园区土生土长的被控制造炸弹的年轻人;侦破此案的探警;以及替年轻人辩护、想要让探警的调查不被采信的律师。这是个第一人称的故事,因为我就是那个律师。
第二天早晨是星期三,索尔胡鲁克正在他那间办公室里埋头工作,办公室就在曼哈顿中区五十六街与第六大道交叉的街角,一座玻璃大厦二十层楼上。
索尔胡鲁克在1905年就从俄国移民到美国,他原籍乌克兰的波加尔,与波洛公园的许多居民出身相等,但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也就仅此而已。胡鲁克是个有世界性头脑的人,而波洛公园普通居民的世界却很狭隘。50年来就是这个人主管着索尔胡鲁克演出公司。这个秃头戴着水獭软帽手持镶银头黑檀木手杖,每次演出都坐在后排高呼大喊漂亮极了的家伙,就是这个剧团经理的形象。正是胡鲁克介绍鲁宾斯坦、巴芙洛娃、恰利亚平以及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等到美国来巡回演出的。
83岁的胡鲁克正在为苏联奥西波夫三弦琴演奏团赴美首次公演做最后的安排。他对演出会大获成功深信不疑。然而,他却对一个叫犹太人保卫同盟4的激进组织对演奏团发出的威胁深感不安。这个组织被人们简称为JDL,只要苏联拒绝犹太人移民以色列,它就反对美国与苏联进行任何文化交流。近几个月来,不断有人往音乐会扔烟雾弹和氨水罐进行捣乱。有一次,整整一木箱活耗子被放进音乐厅,吱吱乱窜。可是,不一会儿表演总是能够继续进行,损失不大,也没有严重的人身伤害发生。
正当这位经理忙着为即将到来的公演加强安全戒备时,两位衣履翩翩年龄在20岁左右的人来到办公室接待处,彬彬有礼地询问公演情况。工作人员叫他们等一会儿,以便去查询有关情况。这时,这两个人没有坐在那里等待,他们很快就离开办公室,留下一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造革手提箱。这箱子里装的一只麦克隆塔定时钟,正在滴答滴答地走着。
恰在此时,另外两个年轻人在曼哈顿中区哥伦比亚艺术经营公司办公室里也放了一只类似的皮箱。这家公司也在介绍苏联演出团来美演出。
甚至在还没有人注意到之前,两只箱子就开始发出咝咝的尖叫,迸发出五颜六色的火焰,烟雾和炙热充满了房间。在哥伦比亚艺术经营公司,惊恐万状的职员们打破底层楼的玻璃跑到街上去。而在胡鲁克这边,相邻办公室和会议室都是密封玻璃,窗子打不开。空调向外喷出令人窒息的烟雾,胡鲁克几乎窒息。他被消防员找到,抬到一辆救护车上时已失去知觉。
艾丽丝康妮斯,是胡鲁克公司财会部的一位女工作人员,她及另外两个同事企图躺在地上来逃避窒息的烟雾。当消防员找到他们时,另外两个人已经失去知觉,他们把脸深埋在地毯的厚毛里,头发已经被烟雾和热浪烤焦。急救人员立即对他们施行急救,可是艾丽丝康妮斯已经窒息而死。
全世界都声讨这一罪行。或许,最意味深长的反响来自苏联诗人叶夫根尼叶甫图申科。他是世界著名的诗人,特别是他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基辅附近的娘子谷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而作的那首诗后,名气更为响亮。叶甫图申科正在纽约作诗歌朗诵旅行,他要求去参观被炸毁的办公室。第二天晚上,他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费尔特讲坛,向一群静静聆听的听众朗诵了一首新诗扔向巴拉莱卡琴5的炸弹。
可怜的艾丽丝,
时代的牺牲品。
你就这样去了,
柔弱的身躯,深色的眼眸。
犹太姑娘窒息在浓烟里,
犹如在纳粹的毒气室,毒气难消散。
该死的地狱的走卒,
用尸体构筑桥梁,
来把人们连接。
犹太人社团的领导人也谴责这场爆炸。波洛公园区的拉比6们都参加了这场谴责大合唱。在艾丽丝康尼斯的葬礼上,纽约拉比委员会主席在祷词中说,没有一个犹太人参与此事,这不是我们的方式。
然而,纽约市警察局爆炸分队负责人却认为犹太人参与了此事。爆炸发生几分钟后,有人给美联社和全国广播公司打了匿名电话,信息是相同的,苏联文化应该为苏联犹太人的死亡和入狱负责。电话以犹太人保卫同盟的口号结束:不许再犯!
犹太同盟否认他们参与了此事。同盟的创始人和现任主席迈尔卡哈尼拉比正在耶路撒冷访问,他在那里发表声明,认为该案的肇事者是极愚蠢的。伯特兰茨维本同盟的副主席兼首席法律顾问指责爆炸是极左派所为,用以败坏同盟的名声。
当地警察局和联邦调查局共同开始进行一场为期五个月的调查,找到一些线索。其后,在1972年2月16日,一个联邦大陪审团认定犹太人保卫同盟的三个青年成员犯有谋杀艾丽丝康妮斯的罪行。虽说她并非死于蓄意谋杀,但它是严重爆炸犯罪的后果。根据法律,它可以与联邦重大刑事犯罪和谋杀罪相比照,所以有判处死刑的可能。
BoroPark,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西南部的一个社区。
Shaytl,是假发,一种犹太妇女传统头饰。译者注
Kaddish,犹太教祈祷文。编者注
JewishDenfenceLeague。译者注
巴拉莱卡琴(balalaika),俄式三弦琴。编者注
拉比(Rabbi),犹太法学博士或犹太教教士的尊称。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