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北方三雄”的兴衰(2)

本书中“北方三雄”的兴衰(2)

赵天明对新生苏俄发动的突然进攻起到了巨大战果,以大量冲锋枪和自动武器外加坦克装甲车的新时代机化部队确实对当时已与多国干涉军激战已成疲军的红军伤亡巨大,连败苏军15万大军,打垮苏第25师,俘获红军名将夏伯阳,真可谓生命中的最高峰。(但是历史常告诉人们越是步入辉煌越要谨慎小心不然万劫不复可惜他没做到)赵天明又犯了好高误远的毛病不但自觉可以主宰神州重振中华的重担,开始不再谦虚对北洋政府也阴奉阳违并想在东北立足收编张作霖(结果马上引起了两方的警惕,给自己后方埋了祸根),虽说赵天明听到了一些风声但自恃兵强马壮!并既将夺得灭苏大功的,凭借强大声望和军力完全可以将其镇压!但很不幸他高兴的太早了!不知道北洋系早在他手下布了大量耳目!军事上他还远没他想象中那麽强大,士兵还没能真正适应超前的步坦协调做战,军队还缺乏真正合格的大量中下层军官!最后他忽略最重要的一环后勤补给和运输!更糟的是随着他的胜利,对外国干涉军也不再如从前的恭顺了!大砍红军俘虏还不算对白俄军也多次敲榨打压(纯粹是报私仇),又因为几十个日军浪人抢劫中国移民,就当着来要人的日英高层军官的面给砍了!还大发表一番愤青激情论(热血是够热血了!可对当时后方盟军打人又打脸,这外交眼力可真是差的可以,又给自己大败加了一笔)随着他快速向贝加尔湖方向推进时麻烦已经出现了!大量使用自动武器和汽车坦克等机器化装备确实令部队的进攻和推进速度大幅强化,但致命缺点是对后勤补给的依赖(主要是远东铁路),而多次得罪后方势力的赵天明部队已开始感到压力,油料和汽车坦克零件和炮弹、机枪子弹不足(一半的车辆无法运转)!本该谨慎后车的他却出于颜面,强令继续进攻~~~这个命令让他走进了绝路!前方不但有30多万以逸代劳的红军战士严阵以待,更有一个他无法战胜得对手苏军名将布列琼尼,接下来这位哥萨克出身的老骑兵让赵天明这种唯武器论外行见始了一下,如何用落后打败先进,布列琼尼使了很古老的一招战术,骑兵诱敌,陷井埋伏。(是的就是那种挖一个深坑再盖上些伪装很没技术含量的那招!)古往今来被用了不知多少回!这次却让赵天明的装甲部队一半多能做战的坦克‘栽了’布列琼尼还徼获了14辆完整的坦克,足以自傲!然后为对付赵天明的装甲车部队残部,他又使出了让赵天明跌破眼镜的一招:用高射炮打装甲车!首创了这个时空中用防空炮对付装甲部队的专利!(不是汉斯的88mm高炮.而是沙俄一战末自行研制的一种120mm高炮,但数量不多,布列琼尼只是出于炮火不足才用上的)赵天明引以自傲的亚洲第一支就这样全军覆没了!这时后方又传来消息夏伯阳带着俘虏破坏后勤线后跑了!白俄军也炸了铁路抢了最后一点物资后丢下盟军逃了<这时布列琼尼将军又适时地发动了一次大规模骑兵夜袭!赵家复土军就垮了!赵司令在拼光了亲卫骑兵团后才只带着不到3000残兵逃回一命但很快他将发现战死杀场!其实不错,从此以后他的下坡开使不段下滑再也没机会反身了!一路上部队缺水断粮为了减轻重量只能把大部分武器丢弃,就这样赵天明花费重金购来的大量MP18冲锋枪和雷诺坦克和155重炮等现代化装备全便宜了追击的苏军,不久苏军也开始大量装备冲锋枪!并用从赵天明俘获的40辆坦克组成了苏维埃第一装甲师!这次战争对苏军获益极大,开始加强步兵火力并训练反坦克战术,并加快自身的装甲部队建设。(真是一种黑色幽默!!!赵天明及其后继者北方三雄都继承了反苏排俄和高机砌化军备路线结果在三征失败耗空了北方的军力物力同时一方面为南方政府统一做出了‘贡献’一方面为苏联建设新式装甲部队训练出了一支强捍的步兵反坦克部队做出了‘杰出贡献’以至得到多支穿越者势力帮助实力大幅增强的第三帝国大军兵力拼尽全力攻到莫斯科城下时已成强弩之末,不是后勤不足而是实在受损太大!没有力量了!!!)一路逃回东北的赵天明咬牙切齿立誓报仇却不知国内外敌人已打算落井下石借刀杀人,早在他后勤不足时北洋政府就派人去接管他在直隶的新建工厂和新军并策反了黄建地、廖文忠、赵武忠三名留在后方的干将(看来他无论眼力还是气魄都是糟糕透顶!这才一败就有人反水了!看来在乱世中就是同为穿越者和同族也不可信吗!)包括运到东北的大量工业机器设备也被张作霖分了!一回国就被解除了兵权还不准他回直隶老窝!眼看自己多年心血就要为他人做了嫁衣,赵天明心中实在不甘心被外国抛弃后竟晕了头拿出从白俄军搜刮来的财宝派心腹去找张作霖(先不说人家背后是日本人!之前在东北地头上招兵建厂就已犯人忌讳还想拉人下水!?真是YY晕头了)张作霖不亏是当过‘胡子’的当面答应起事!当天晚上就派手枪队包围了赵天明在吉林的公寓,以搜查“通苏分子”为名不由分说杀了进去!卫队长和参谋长最后两位亲信被乱枪打死,卫士全灭,眼看他就要死于乱射之下时一位穿越前的日本朋友雷阐幽助(一个将多次出现的有趣龙套)施展穿梭异能把他给救了!但直隶大本营已被后来的北方三雄抢夺,江苏的老丈人一家怕受牵连不跟他断绝了关系!又做不到幽助那样四海为家,但财产被没收丢了权势下他还真有种无家可归的错乱,这危难时刻还是从前的外国女友弗瑞拉救他出国才躲过杀手!他也是幸运的在兵败倒台后还有一家能让他回去,并有了妻女儿子虽说因为心中苦闷客死异乡但比他的后继者幸福太多了!

对于日本的维新成功,背后的国际金融资本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日本举债发展也是基本国策,问题的关键是人家凭什么借给你这没有资源、没有工业、没有偿债安全保障的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家发展,人家看重你什么?背后的目的是什么?真正合理的解释只有是把它当作枪使,借助它来掠夺中国这样有资源有历史财富积累的国家,这样的间接渔利比自己的直接动武要高明得多,日本从维新开始就是一个列强掠夺中国的棋子,而日本的历史智慧侍奉大国的本事也很高,就如当年的遣唐使一样,马上与英国打得火热,大量的“遣英使”到英国学习了,就跟当年日本学习中国唐朝举国穿唐服一样,国民马上都穿英服(西服)剃英发(短发)了,对于东方民族服装发式的意义深远,是带有文化信仰性质的,就如中国当年的胡服骑射和改服剃发,那都是要大规模流血的;反之中国是数千年来的天朝大国一向以自己为中心,即使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各界也是以“重振以往的天朝神威、横扫外夷、以雪前耻”为目标和口号,对于西方是敌视的,对于洋人是憎恨的,这样的仇恨情况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这样的有经济财富基础的、敌视你的、只是现在没有能力直接反抗的国家,你要是列强会怎么办?

自己对这样的国家万里远征和维持长期的军事存在,不如在这样的国家近邻扶持一个强国以削弱这样的国家的发展,使之永远没有与你抗衡的国力。所以日本维新被列强扶持就一点也不奇怪,而中国发展是列强一致要遏制的,因此扶持日本限制中国和通过日本掠夺中国就成为了列强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核心战略。因此日本维新的成功,外因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没有列强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日本根本没有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这与中国有千年的历史财富积累是完全不同的。

明治政府成立之初,伊藤博文任大藏省少辅,第一件事就是力排众议,向英商借款100万镑(时值白银约400-500万两),修筑东京至横滨间的铁路。到甲午时期日本借款约5000万两白银,而整个北洋舰队的军舰造价才2000万两,这样的资本介入,对于日本开始维新时这样的小国穷国,是没有偿还担保的,而且日本借债的主要的投入是在军事方面,只有战争才有收回的可能,而日本能够用兵的地方傻瓜都可以看得明白,只有列强和金融资本的扶持才可能有日本当年与中国甲午战争的日本海军!

如果日本甲午战争战败,将是那些投资日本的国际金融资本的巨大损失,,而对于中国情况却是另外的样子,中国至甲午战前,清政府共借外债45笔,折合库平银4626万余两。这些外债战前已基本还清,从80年代中期算起,清政府每年支付外债的本息,一般都占财政总支出的3-6%,占海关税收的12-20%。中国是基本没有外债不依靠国际金融资本生存的,尤其是借洋债的胡雪岩被清算以后,再也没有什么人来借洋债发展了,清政府的财政紧张战前李鸿章要求拨付300万两的战争经费,实际到位只有18万两。

所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关键就是经济力量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相比之下甲午战争中,日本募集的公债达11,680万日元,而各国认购的公债就达到966万4900英镑(日元与库平银比价为1.4:1。〔日〕大藏大臣官房财政经济调查课编:战时财政经济参考资料第一辑,《日清日露两战役及世界大战に于け■我か战时财政》。),这样的巨款借给日本,等于就是国际金融资本已经完全押宝日本的胜利,如果日本失败,这些借款和债券就全部是**债券甚至废纸了,这些资本的操作实际上就决定了世界列强的态度,这些列强在中日战争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甲午战前,中国岁入约银7,000余万两(《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年八月。),日本岁入约1亿元(〔日〕仲小路彰:《日清战争》,昭和十四年世界创造社版,(上)页60。),按日元与库平银1.4:1的比率算(〔日〕《日清战争实记》,东京博文馆1894—1895年版,第八编,页77。),岁入大体与清廷持平。对于中国清朝的历史我们民族革命需要为了贬低清朝给清朝扣上了重税的帽子,但是我们清朝是十一税,也就是10%的税率(皇粮),而且由于土地数值的失真和**,实际征收率只有5%,中国的政府税收人均只有零点15两白银,社会人均收入是3两;而日本明治维新收回了武士阶层的土地的登记簿,把以前农民按“四公六民”政策要分给大名的“四成”收归政府,政府的税收率是40%,因此才可以在政府财政上与中国持平。而中国这样的低税收率和庞大的历史财富积累,让国际金融大鳄看到了腐肉的味道,我们的低税收率的背后是有掠夺的空间,秃鹰的大餐就要开始了,考虑到如果把税收率从5%涨到20%(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都超过这样的水平,中国目前约30%),就可以每年从中国掠夺一个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国际金融资本和列强支持日本的背后还有要在经济上赚取罪恶利益的考虑日本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在短期内实现了国力的飞速发展,使日本从东洋小国一跃成为列强之一,这样的结果让我们羡慕不已,中国近代史上的各次维新图强也是与这样的背景有关,但是我们的维新图强却是与日本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以往的各种分析专家都热衷于在中国内部找原因,限于简单的制度和政策层面,内因固然很重要,但是中国与日本的外部环境也非常关键,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都被列强的大炮打开了国门,都陷于列强控制的半殖民地状态,这样的外部列强的作用,实际上也是一个“内因”了,这里内因和外因实际上是对立统一,二者的界限是不明确的。

对于日本的维新,其国内是单民族的小国,国家没有多少财富的积累,天皇被神化有绝对的权威让国民无条件服从;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国,领先世界千年,虽然已经落后于列强但是历史财富积累世界第一,而中国人数最多的汉族的地位却在满、蒙、藏、回四个少数民族之后,占人口约1%的满人占据统治权,皇帝虽然神化但是恢复汉族统治的造反威胁不断,这样的两个国家的内部条件是非常不同的,这样的不同就是日本即使是发达了,最多也只是列强,衰落了就是边缘荒岛;而中国这样的国家发达了是要压列强一头的超级大国,衰落了就是列强瓜分的大蛋糕,资源、利益、实惠巨大,这在世界上的土耳其、奥匈帝国等等就是这样的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中国崛起让列强担忧,中国的衰落让列强觊觎,而对于日本的崛起则是看看有没有利用价值,日本的衰落可以漠视不见,由此对于中日的维新图强,完全不是一个同样的立场和外部环境。

对于中国的人口和国土,当时中国的崛起会比任何一个欧洲强国大很多,所以当时1840年英国还有让睡狮醒来的担忧,所以对于中国的维新崛起,世界是充满担忧的,而且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中国人均占有资源如果提高一点,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就会少很多,中国当时虽然为弱国,但是上千年来远远领先世界的物质积累,中国还是世界第一的富国和国土前三、人口第一的大国,随时具备崛起的实力和物质基础,冒犯这样的国家,一朝该国崛起你不害怕吗?而日本的崛起,对于世界的稀释作用就没有中国这样大,日本也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而且世界利用日本在东亚的强大,在东亚限制中俄两个有条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国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日本的强大牟取大量利益。

纵观明治维新前夕,英国正忙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实现其二次鸦片战争的通商利益,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期间和战后恢复,而法国则处于普法战争的前夕,随后就陷于泥潭,这一切都给明治维新以极好的机遇。沙俄则因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败北,1861年侵占对马岛又失利,元气大伤,在60—70年代初,它在远东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对日本则没有实际利益图谋,可见,明治维新前夕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极为有利。戊戌时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则不同,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对中国的争夺白热化,瓜分中国和武力干涉的叫嚣甚嚣尘上,实际危险也严重存在,甲午战后就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而战前日本维新快速发展的时候,中法战争、陕西回乱、天津教案、胡雪岩的金融危机、光绪亲政的暗斗等等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的事件和战争不断。二战以后,美国扶持日本的崛起,一样是有美苏争霸,美国利用日本限制苏联的背景,而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却已经成为单极世界,任何能够威胁美国世界霸权的行为都会受到打压。

列强扶持日本与中国进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我们一般认为是日本发了横财,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真正在背后暴赚的,是国际金融资本和世界列强,他们通过金融货币的侵略手段,谋取了超过我们想象的利益。

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向日本赔款两亿两和台湾岛,这些巨额赔款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的,最后总计本息高达六亿两。具体情况为:清政府为了依照条约在三年内还清赔款,1895年7月,中国政府同俄法两国签定了《四厘借款合同》,即“俄法借款”,全部借款4亿法郎,年息四厘,分36年还清,折扣为94.125%。

1896年3月,中国政府同英德两国签定借款合约,即“英德借款”,借款总额1600万英镑,年息五厘,分36年还清,九四折扣。1898年3月,中国政府再次同英德签定借款合约,即“续英德借款”,全部借款1600万英镑,八三折扣,年息四厘五,分45年还清。据计算,仅上述三笔借款给中国造成的可以估计的间接损失就达*****万两,同时这些借款还包括了苛刻的附加条件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的丧失,有关条件如下:

1.偿还期45年内,中国政府不得加速偿还或提前一次还清,也不得变更偿还方式;

2.“此次借款未付还时,中国总理海关事物应照先进办理之法办理”(即海关税务司职位一直由英国人充任);

3.借款担保的范围,除以关税外,还有货厘和盐厘,赫德就趁此机会要求中立衙门将有关的各厘局交由总税务司管辖,大大地扩大了总税务司的权力。

这些条件保障了利息的收取加强了对于中国收入的控制,是赔款近二倍的利息和附带利益都被国际金融资本获得,国际金融资本的得利超过了日本的战争财,而日本的战争所得,更多的是偿还了外债给国际资本和再次向列强采购军火,利益大部分还是流入了列强和大鳄的腰包。

而更大的利益就是随之展开的金融货币战争,威逼中国的白银进行贬值,列强与日本共谋,对于1895年4月从中国得到了2.3亿两的“甲午战争”赔款,强迫要求中国以英镑交付,从而使得中国必须抛售白银来换取英镑。中国与列强协定税则在1843年初制定的时候和在1858年修改的时候,用以计算税率和据以缴纳关税的那种特殊银两——海关两,实际上对英镑是保持每两六先令八便士或是三两一镑的确定价值,这实际上是中国白银(库银)与英镑的一个固定汇率制,要知道中国外债的还款和担保都是海关关税。在日本战争赔款的挤兑下,这样的固定汇率制被打破了。根据1896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向各国提出一个备忘录指出“白银对英镑的兑价一直不断地贬低,以致目前,必须六至七两才能购得英币一镑。”此文献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白银贬值到原来价值的一半,而列强们以海关两缴税又使得他们的纳税少了一半。

从三两白银兑换一英镑变成了六、七两白银兑换一英镑,这样的贬值是带有资源性质的贵金属货币对于依靠债券的纸币的贬值,与当今美元的贬值的效用是相反的,是我们白银外流、资源外流的加剧,而我们的白银外流造成更大的货币通缩,中国的经济发展被完全扼杀了。

如此巨大的贬值必然造成中国更大的损失,立即发生的损失就是我们在马关条约以后向列强和金融资本的借款归还会有巨额汇兑损失,史称为磅损,而国际金融资本对于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操纵,以及英镑的纸币兑换中国的实银,利益极其巨大。且不说这些间接金融利益,就贬值后海关的税收和我们的贸易损失就极大,中国海关在赫德治下总税收不断增加,从1865年的830万两增加到1875年的1200万两,而1885年增加到1450万两。1887年洋货进口突破一亿海关两。

到1894年,七年间已经迅速上升到1.62亿海关两。所有这些损失加起来,绝对不是什么2.3亿两白银,也不是带利息的6亿两白银,而是十几亿到几十亿两白银的损失。列强和国际金融资本是赚得钵满而归,因此我们看中国的近代史,不要总紧盯中国各次战败的赔款,所有赔款加起来也没有贪官和绅一个人的家产多,中国的损失在于金融和资源的流失,那个时候白银就是资源!

中国的资源流失才是中国逐步沦落成为生存艰难的贫穷国家的关键,这样的外流最主要的手段也不是军事,而是贸易、金融、货币,经济手段对于中国历史上的被掠夺是要超过军事手段的。而这里西方列强的经济理论的先进是胜过西方军事武器的先进的,我们当时根本没有什么经济理论,而中国历史上的师法西方,更多是学习他们的生产技术、军事武器等等而不是经济理论,我们的传统儒学根本无法对抗西方的经济、金融理论,对于这些经济理论的影响我们也是没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当年最早的留学生基本都是学技术的而不是学经济的,西方经济理论对于资源的深刻认识和资源重商主义,是给他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而历史上这样的利益差别和经济侵略,中国现在还没有深刻认识,否则那些特别爱论述中国失败是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的正统学者们是一定会把这一点写进历史教科书的。

中国的白银的贬值迫使中国贸易激增,主要是必需品的进口上,造成中国的严重入超。据统计,战前的十年内,中国每年平均进出口总额不过二亿二千六百多万海关两,其中进口额仅为一亿二千六百多万海关两,出口额也只有九千九百六十多万海关两。甲午战后据1898-1913年的统计,中国每年平均进出口总额就增加到六亿多海关两,出口额为二亿五千一百多万海关两。对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的需求,要对外购买的基本上都是刚性需求,我们进口的是洋货、鸦片等刚需,进口量随着汇率的变化不会很大的,超过2亿海关两的进口贸易额增长,基本全部是白银贬值的效果,中国要满足自己的刚性需求每年平白无故的多支出了2亿多两的白银,而国外采购我们的产品,同样的钱可以多买一倍的东西,贰亿多的出口额又是可以多买你2亿的物资和资源,总共加起来是有4亿多两的,也就是每年二个马关条约赔款出来了,或者是每年一个辛丑条约赔款出来了,这相当是每个中国人每年1两白银,对于中国当时人均收入3两左右的社会而言,等于是税收率达到了33%,与清朝政府原来的5%相加,达到近40%,这里与政府税收不一样的是这些损失是肉烂在锅外,政府的税收即使是被**掉也是消耗在国内社会,是肉烂在锅里还被中国人所得会转化为新财富,而资源外流则是财富转移到其他国家,年年如此的损失,很快就把中国的历史财富消耗殆尽,这样的损失才是比战争可怕得多的,把中国从世界第一的富国宝座上打了下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西方列强和金融资本扶持日本对于中国的战争,借助军事战争发起金融战争,他们金融货币战争从中国掠夺渔利的程度,中国领先世界千年所积累的财富是怎样的外流给西方,怎样的被列强所掠夺就可以想见了,要知道中国所有的战争赔款总额还赶不上当年和绅被抄家所得的9亿两白银的财富,以中国的历史财富积累光是战争赔款是赔不掉中国的经济基础的,金融和货币的资源掠夺才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日本对华的甲午战争是日本以军事力量为手段,列强和国际金融资本进行金融货币战争为实质的一场军事、金融、货币的总体战,中国输给的不仅仅是一个新兴的小国日本,而是其背后的强大的全球势力,以中国那时候的衰落,卷入一场这样的全球渔利的战争,结果是惨败应当是早已在庙算之中的了。

甲午后的亚洲格局

对于甲午战争我们在国际战略的高度去审视,这样的国际环境基础下,中国的战败在大战略上就已经确定了,我们的军事专家政治专家对此没有放到全球战略格局上进行考虑,更多的是限于具体的战术分析做了大量事后诸葛亮式的假设,而日本胆敢这样的挑战大清国,实际上是已经看清了国际形势,即使是在黄海决战战败,列强们为了他们的经济利益也会进行干预,金融资本为了挽回损失也只有再次提供资金和武器,同时中国与日本的武器都是在西方购买,甚至很多还是同一个国家购买,而且也都聘请列强的军事专家当顾问,双方的信息实际上也是全部被列强们掌握的,谁的武器占优势谁可以胜利,列强和金融资本的专家们更不是饭桶,对于这样战争的结果他们战前是应当分析得比较准确的,金融资本这样的押宝,决不是没有把握的赌博。而中国的满汉矛盾和财政状态是难以持久战的,历史的事实也是如此,慈禧为首的满人统治者为了不让汉人掌握兵权选择和谈而不是长期战争。

甲午战争以后,与西方对华的金融货币侵略不同,日本对华加紧了思想文化的侵略,以他们日本为榜样,宣传维新图强就可以成功,以此给中国的精英们进行洗脑,扶持中国变法维新派,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只能是闹剧,且不说列强与金融资本的态度,仅仅内部原因就是日本的维新是天皇受到民众的支持和民众一起打击削弱原有贵族的权利,而光绪皇帝是几个书生支持来削弱他的满蒙贵族权力基础,而且戊戌变法的亲日性特别明显,在变法中就提出要聘请日本人当宰相当大臣,变法失败也是到日本使馆避难,同时带走了中国政府的大量机密。

此后中国的大量社会精英不是到欧美学习先进的制度,而是到日本学习和被洗脑,以日本为榜样,学习日本维新就可以成功成为了主流思潮并且流毒至今,再也没有人去想日本维新后的崛起所必须的:第一桶金、列强的扶持、限制中俄的需要、国际金融资本的利益、外交斡旋的博弈平衡、资源的流入流出等等实际上起到成败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而在这些被洗脑的人群中,日本也在积极地寻找他们的政治代理人,大汉民族主义者成为日本的同盟,以兴汉为诱饵让他们亲日反满,这一点在汪精卫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他可以为了反满而“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也可以给日本当汉奸,但他不是人格分裂者,而是被日本洗脑的精英脑残者,这样的人在当时中国精英中大有人在,是成气候、成土壤的,他们在日本留学受日本政治庇护,他们为汉族复国主义理想颠覆清政府,但最后的结果是中国成为亲日、亲俄、复辟、亲英美等等各派势力角逐的舞台,是一盘散沙和国将不国,而让这些被洗脑的精英想不到的是日本的行为比满清更血腥,屠杀更野蛮,满人入关还改说汉语接受中华文明,日本人侵略却要把中国人彻底灭绝或者同化。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的二次世界大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我的二次世界大战
上一章下一章

本书中“北方三雄”的兴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