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此情难了

第八章 此情难了

京沪铁路,火车上。

京沪铁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天佑皇帝改革初期,当时拟定修建的铁路有两条,除了沪宁铁路,就是两京铁路,后来两条铁路合并,就成了京沪铁路。

朱清严心神恍惚地坐在车厢的床铺上,对面是莫存锋和朱清清,唯独少了一个人。

钟文贞在中南海拔枪杀人,鉴于身份特殊,林婉芸亲自过问,因为安藤千惠本来是可以不死的,奈何她一心求死,竟然咬舌自尽,这人命官司到底能不能算在钟文贞头上,在两可之间。钟家高堂匆匆赶来,恳求林婉芸看在钟家三百年前中兴大明的薄面上,留他们的女儿一条命,钟文贞说到底只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中南海在帝国时期本是宫禁重地,共和后因为朱家兄妹不再是皇帝,也没有了朱明皇室,虽然中南海依然让朱家人居住,但派遣的守卫力量大大减少,警惕性更是大大降低,若是以前,钟文贞绝对连枪的一个零件都带不进中南海。林婉芸委实难以抉择,虽说共和了,钟家对于共和国没什么贡献,但正像钟家人说的,崇祯中兴有钟家先祖的功劳,没有钟家,就没有后来大明帝国的三百年国祚,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

共和国脱胎于帝国,而不是通过暴力革命取得全国政权,从这一方面说,就是承了钟家人的情。

林婉芸在朱清严清醒后询问意见,后者听说安藤千惠中了一枪咬舌自尽,万念俱灰,只是说:“人都死了,主席,放文贞一条生路吧。”

最终,钟文贞被判处“终身监禁”——但鉴于情况特殊,并不在监狱里,“监狱”就是北京城,只要钟文贞不走出京师范围,就不算“越狱”。

朱清严则等伤好了一点后,不顾劝阻,和妹妹妹夫、联邦总理景瑾乘火车经两京铁路南下,决定立刻前往南京。明帝国时期是两京制,北直隶南直隶,就是北京南京,北京是国都,南京是陪都,共和国建立后,北京为首都,保留了帝国时期的行政划分,但南京并没有混到陪都的地位,只是挂着一个副省级城市的名头。

“大哥,你累了,休息一下吧。”朱清清见朱清严神情恍惚,显然是陷入了回忆不可自拔,不禁担心地说。

朱清严苦笑一声,此情难了,谁又能想到安藤千惠会在明明还有生存希望的情况下咬舌自尽?

或许是累了吧,安藤千惠有太多秘密,作为她的丈夫,朱清严无意去探究,但独自保守秘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显然是一种沉重地负担,最终导致安藤千惠借着钟文贞复仇的机会以自杀方式解脱。其实安藤千惠就是日本间谍又如何?帝制结束,朱清严是普通人了,安藤千惠既然选择继续待在他身边,就说明一定程度上已经依附于朱家,不会轻易离开。

谁曾想到,这一“离开”是以如此贞烈方式?

莫存锋为了不让大舅哥多去回忆往事,改口说起中美争霸,自从铁幕拉开,冷战正式爆发,先前在战争期间同依同存的中美两国开始进入东西对峙状态。许多后世的欧美学者对此集体称呼为“两极格局”,美国名义上打着消灭共产国际的旗号,但在苏联没落的情况下,美国最大的对手是中国,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事实上,共和国正越来越霸道。

虽然共和国内部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后世网民戏称之为“林氏帝国”的林婉芸政府,在对外政策上多有霸道之处。就说说勘定陆上边界问题,共和国目前的邻国有苏联、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朝鲜等十二国,朝鲜、尼泊尔、锡金、不丹四国的边界问题早在很久以前就敲定了,原本法属印度支那和英属印度的边界也划定了,但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相继独立,这边界问题又需要重新勘定,毕竟这不是政权更迭的问题。

越南和老挝的边界问题非常容易解决,中国做了一部分让步,越老也不敢过分紧逼,所以很快就签署陆上边界勘定协议。缅甸复杂一些,因为南坎、江心坡、果敢这些缅北的明朝羁縻统治地区在缅甸独立时被共和国连吓带哄夺了回来,甚至设立了“果敢自治区”,在正式勘界上,缅甸要求索回失去领土。

共和国方面当然不同意,但缅甸政府吃准了中国现在不能出兵在国外作战,所以有恃无恐。林婉芸非常震怒,如果这时候不立威,那周边国家乃至美国都认为中国是软柿子了,随时可以揉捏。

但国内的实际情况告诉中国元首,军队的确不适合出国作战,所以,林婉芸只能采取折衷方法,命令西南军区司令白崇禧中将在辖区内调集二十万大军,做出一旦谈不拢就刀兵相见的态度。缅甸方面依旧强硬,但心底已经虚了,没错,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容许出国作战,但一旦中国元首强行出兵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要立个下马威,立个规矩,哪怕损害国力也要做。

谈判桌上,缅甸政府在中国军队云集边境的重压下,口风强硬了一段时间,后来慢慢软化,最后同意将上述地区无条件还给中国。缅甸投之以桃,共和国报之以李,面对缅甸政府地方政权尾大不掉的局面,共和国许诺会派遣军事教官,并提供军火,加大训练缅甸的中央军队,保证缅甸中央政府能有效控制全国。

巴基斯坦有求于共和国,所以在边界上(以克什米尔为基础的边界,因为克什米尔日后一定会还给印巴)做了让步,印度为了不让中国彻底倾向于巴基斯坦,所以也在边界勘定上做了让步——本来印度当局对藏南声索主权,这次是偃旗歇鼓了。

伊朗和阿富汗的边界勘定皆在中国表示愿意援助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最难缠的要数老毛子。

斯大林并不想做边界勘定工作,因为他认为苏联还有夺回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希望,后来嘛,苏联为了对抗欧洲,也为了提高民族自信心,缓解国内矛盾,斯大林不得不让步,但同时要求中国派遣科技人员帮助苏联研究核武器。共和国政府本来是不答应的,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之后,林婉芸认为,世界上不会永远只有两个核大国,迟早要有新的强国走上历史舞台,两强并存把持世界话语权并不现实。

再说了,苏联全面没落,势力范围缩回欧洲本土,中国的核心地带依然在东亚,就算红色帝国拥有了核武器,但水准比不上共和国,也难以对共和国本土产生威胁。

最终,共和国和苏联就边界勘定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以共和国实际占领区为准,作为中苏边界。

随后,中国宣布派遣科技人员进入苏联,帮助苏联发展核武器,华约集团的隐性领袖如此高调,显然是在刺激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北约做出的反击行动非常迅速,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经过考虑了欧洲的强烈要求之后,宣布派遣科技人员进入英法,帮助英法研究核武器,作为对华约挑衅的回敬。

1946年4月21日,朱清严等人抵宁,南京地方政府派人迎接。

这一天,林婉芸政府正式将“大中华联邦”更名为“中华联邦民主共和国”,确立了共和国时代的最后国名。

注:一个国家是不是共和国,并不在于它的国名是否称之为“共和国”,而是在于它的政体是否“行共和之政”。有些国家,虽然国名不称为“共和国”,实际上却是共和国。例如:英国虽然保留了君主,并且称之为“王国”,但实际上却是“行共和之政”的“虚君共和国”;有些国家,虽然国名称之为“共和国”,实际上却并不是共和国,而是“实质上的专制国家”或者“实际上的君主专制国家”。

二战后林婉芸领导的大中华联邦虽然名义上是联邦制度,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力,但和美国联邦政府是比不了的,所以称为中华联邦政府便有所不妥。想来想去,虽然林婉芸政府专政,却旨在建立一个民选政府的现代化国家(虽然林婉芸不愿意放权,但确实在往那个方向努力),故此,中国勉强可以称之为共和国。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决战大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决战大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此情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