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赏画
接待南唐使节的正式宴请,在集英殿举行。赵匡胤很满意这一次李从善所表现出来的南唐方面的态度。李煜夹紧尾巴龟缩在金陵,不敢有丝毫不臣之心,这是赵匡胤很乐意看到的。
席间觥筹交错,言笑晏晏。诸宋国大臣们附和赵匡胤谈论着对蜀地的战争,不停地嘲笑属**队的不堪一击。某几位以石守信为代表的勋门将领更是侃侃而谈,大发厥词,射影今日的蜀国之亡就是明日南唐的下场。
李从善这个人,说实在的本事虽然不大,但插科打诨,忍气吞声的本事不小。为了让赵匡胤放心,他对宋国诸将领的冷嘲热讽表现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是不是还附和着恭贺赵匡胤一番,又再次开疆扩土。
而就在众人兴致正浓时,一个小内侍匆匆忙忙跑了进来,跪下向赵匡胤禀告道:“启奏陛下,蜀地八百里加急军情。”
赵匡胤闻得此言,放下手中的酒樽,微微一笑,朝众人说道:“诸位爱卿猜猜,王全斌又给朕带来什么好消息了?”
殿前督检点高怀德一脸醉意,像开玩笑一般地说道:“王大人定是攻进了那芙蓉城,来向陛下讨赏了。”
众人一听,皆大笑起来。赵匡胤看了一眼自己的妹夫,也就是高怀德,然后转而向那个报信的内侍说道:“呈上来。”
小内侍走上玉阶,将奏章恭敬地呈到赵匡胤手中。赵匡胤打开奏章,仔细地看了一遍,脸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众人狐疑不解,一时间整个集英殿内安静得针落可闻。
赵匡胤看完之后,目光转向了下首的李从善,“把奏章给金陵出访使看看。”
王继恩闻言,上前利索地接过奏章,然后走到不知所以的李从善面前,“李大人,请。”
这时候李从善心里一片慌乱,他弄不明白为何赵匡胤会将一份前线的军情奏报给自己一个外臣阅览,是示威,还是威胁?他战战兢兢地接过奏章,然后抬头朝赵匡胤投去了征询的目光。
赵匡胤点了点头,淡淡说道:“金陵出访使请过目。”
李从善不敢不看,迎着整个大殿内所有人投来的奇异目光,缓缓打开了奏章。奏章的内容很简短,基本上就是普通的汇报军情。可是,这一份军情,却让李从善大惊失色,那奏章差点从愣神的他手中滑落了下来,幸好一旁的萧左推了他一把,才不至于失态。
“恭贺陛下,王大将军一举攻入芙蓉城,蜀国国主孟昶纳城投降,”李从善心里很苦涩,赵匡胤此举分明就是像自己所代表的南唐示威。但他也无可奈何,不仅要坦然接受,还要赔笑向赵匡胤贺喜。也只有李从善这种脾性的人,才能被人下了面子,还能装出一副故作轻松的样子来。
众大臣一听李从善所言,都是激动万分,纷纷朝赵匡胤跪拜下去,异口同声地说道:“恭贺陛下,定鼎蜀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石守信看了一眼强作镇定的李从善,见缝插针地又补上一句:“蜀地一定,距离我大宋一统天下时日不远矣,臣等都盼望着大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李从善脸色很难看,张了张嘴,却又不多言,把头埋得低低地,怕自己的失态落入赵匡胤眼中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诸位爱卿平身。”赵匡胤很高兴,举起手中的酒樽,朗声道:“今日得此大捷,功劳皆系于诸卿操劳为国,以及前线大军的奋勇作战,朕与诸卿共饮此杯,愿一同开创一个大宋的天平盛世。”
“愿吾皇一统天下,大宋万世兴盛!”
宋国君臣很高兴,很激动,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战役,而是一举灭掉了一个国家。自唐末割据以来,五代十国并立,中原王朝百年来都只能在长江以北防备契丹的同时不停地内乱。自此一役,不禁彰显了一个新王朝强大的实力,同时也震慑了诸国。还能有比这更值得庆贺的事情吗?
本来是一个专门宴请外宾的宴会,转眼间便变成了赵宋君臣庆贺开疆扩土的庆功会,其间最郁闷地莫过于李从善了。本来就一直被人都猴耍已经很难受了,现在这么一份灭蜀的军情奏报,更加是雪上加霜。
他愤怒于赵送君臣的戏弄,同时又深深担忧南唐的将来。眼下局势,宋国灭蜀之后,南汉基本上也快要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而江南一地,虽依托长江天险,可赵匡胤如果真铁了心要一统天下,南唐灭亡估计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南唐一灭,自己便不再是尊贵的王爷,最终的下场好一点就是个被圈禁起来的闲散人员,如果自己的皇兄固执一战,估计自己最后也免不了一死。
赵匡胤一直满脸笑意看着李从善,灭掉后蜀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只是没有想到捷报会在这个时候呈报上来,刚好可以起到震慑南唐的目的。如此一来,南唐对大宋的一举一动便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样自己就不用再费多少功夫在南下之事上面了。
唯一的威胁,他借着高兴劲儿,也决定一并除去!
赵匡胤缓缓从玉阶上走了下来,然后踱步走到李从善面前,笑道:“朕听闻贵国国主平素喜爱诗词歌赋,李爱卿作为国主的胞弟,想来在诗词上也有一番造诣吧。”
“外臣惶恐,当不得造诣二字,只是有粗懂文意而已。”李从善不知赵匡胤何意,很谦虚地回答道。
“李爱卿何必谦逊,”赵匡胤笑意不减,玩笑道:“朕军伍出身,于文墨之道,实乃汗颜,朕近日收藏了一副字画,却一直不解其中真意,不如李爱卿便替朕看上一看,如何?”
“外臣不敢不从。”李从善一听,只是看看字画,慌乱的心遂定了下来。他虽然不如自己的皇兄李煜那般才华横溢,但自幼受父皇李璟的熏陶,也算得上有几分才气。南唐在武力方面或许不如赵宋,但于这诗词文艺之道,却秉承了前唐风气,出过不少儒士大家。
“把画拿上来。”赵匡胤喊满意李从善的回答,朝身边的王继恩吩咐道。
而站在一旁,一直默默无语的萧左听得此言,心里暗叫不好,赵匡胤果然还是要行那反间之计,看来自己之前的一番建议全成了废话,难道自己真的不能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林仁肇冤屈而死?
正在萧左焦急万分的时候,王继恩已经拿着字画走到了赵匡胤跟前。赵匡胤朝他点了点头,王继恩便会意地将字画展开。
赵匡胤指着字画向李从善说道:“你看看这画像,还有这字如何?”
李从善依眼定睛看去,起先只是觉得那画中的人有几分相熟,再反复仔细看了几遍,心下顿时大骇,这……这居然是林仁肇!
他不知为何赵匡胤手中会有林仁肇的画像,也不明白为何赵匡胤要将这画像拿给自己看。心中疑惑万分,让他不知如何作答。
赵匡胤笑了笑,说道:“李爱卿是否觉得画中人很是眼熟?”
李从善木然地点了点头,在没有摸清赵匡胤意图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最好还是不要乱加揣测,实话实说的好。
“这画像中人与李爱卿同殿为臣,相熟也不奇怪。不过李爱卿觉得这画中的诗又如何?”赵匡胤目光一凛,说道。
看了画像已经让李从善心里头七上八下的,他那还有心思去看诗词,可赵匡胤吩咐了他又不敢敷衍,于是便认真看了一遍诗词,这一看,就差点没把他那颗本来已经悬着的心跳了出来。诗词之中那份一统天下的野心,让李从善瞬间就猜到了这诗是眼前这位笑得很阴沉的宋国皇帝所做。
只是,林仁肇的画像,配上赵匡胤的诗词,这是何意?难道………….他不敢往下想,怕再想下去,后果自己承担不起。
“呵呵,”赵匡胤没有等李从善答话,便朝王继恩挥了挥手,示意他把画像收起来。
“李爱卿,想来你也已经猜到这副字画出自何人之手了,想必你心中已有计较。林将军愿归顺于我朝,先寄画像为信物。朕已打算在东京为其寻一宅院赐予林仁肇,以酬其归宋。”
赵匡胤不假思索,直言说道。
这番话一出,李从善就更加坚信自己心中的那个猜想。他既愤怒,又担忧。怒于林仁肇这厮居然要投降赵宋,忧的是赵匡胤竟如此放心地这事告知自己,难道他已经跟林仁肇计划好了,准备出兵南下?
而萧左呢,他心里苦涩不已,赵匡胤还是出了反间计,而傻傻的李从善,看样子也坚定不移地相信了林仁肇要叛国。难道自己费了这么多周折,花了这么多功夫,最终还是付诸流水?
他不甘心,可又无可奈何,事情已成定局。自己如果这个时候站出来反驳赵匡胤,估计这条小命活不过今晚。而就李从善那怂样,即便知道是赵匡胤的阴谋,估计也会报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将这个消息传到李煜耳中。
而李煜呢,作为文人,情商很高,但智商却不咋地,估计一时愤怒,想都不想救一刀把林仁肇给杀了。
这时候,他才明白过来,无论怎样花空心思去想什么奇谋妙计,也没有强大实力来得踏实。在强大的实力震慑之下,哪怕真的有阴谋,蠢货们也会被吓得信以为真。
权力,是在这个乱世唯一可以保证自己生命不受到威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