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六章 全是误会
御史大夫素来被认为是“清正廉明”之象征,被视为最公正之职务。
但职务固然公正,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却未必公正。
刘祥道其人自是算不上完人,相比曾经担任御史大夫的魏徵相去甚远,却也不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恶人。
但每个人都有其立场,所做之事、所言之语,皆要维护其立场。
刘祥道的立场是什么呢?
不是公正廉明,不是钱帛利益,而是陛下。
这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
可以为了职务之公正不顾皇命威严,气得陛下恨不得破口大骂,却也能为了陛下的利益罔顾自身之追求……
正如上官庭芝所言,让刘祥道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诬陷房俊或许做不到,但将事情挑起之后使得房俊陷入舆论之中,却未必不能做。
……
“回去告知令尊,让他费心了。”
房俊表示领情,不过这件事他并未放在心上,他与李承乾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
一方面李承乾对于独揽皇权极度渴望,一方面又需要房俊给他镇住满朝文武、天下门阀,毕竟相比于其他人,房俊并不揽权,而朝中文武也好、天下门阀也罢,只要有机会就想将他这个皇帝掀翻在地……
若刘祥道当真有所动作,他自有计较。
喝了口茶水,随意问道:“听闻公璧此次科举亦榜上有名?”
说起此事,上官庭芝便有些得意,面上不显,谦虚道:“在下才疏学浅,只是临考之前家父请了几位饱学之士出了一些题目,果然试卷之上皆有所获,侥幸侥幸。”
押中题了。
房俊自不会信以为真,这次考试的试题不仅有儒学,更有数学、天文、甚至医理等等知识,想要押题千难万难,概率几近于无。
且这回考试名义上所有士子皆可参加,但最终从乡试的千军万马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到长安参加礼部试的,俱是世家子弟当中的翘楚,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一时之选?
但凡能够榜上有名,绝无虚名之辈。
房俊笑呵呵道:“以前太宗皇帝曾教诲于我,年青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这句话今日我转赠于你。”
上官庭芝心中大喜,赶紧起身,冲着正北方向一揖及地:“太宗皇帝教诲,在下如何担当得起?自今以后,丁当存于心中、奉行不悖!”
若说贞观朝第一功臣,大家议论纷纭,或曰长孙无忌,或曰李勣,或曰李孝恭,莫衷一是、争执不下。可若说贞观朝第一宠臣,则世人皆公认非房俊莫属。
如今房俊以当年太宗皇帝教诲之语转赠于他,可顿时使他在士林之中的名望倍增,任谁不敢小觑。
最重要是房俊能说出此言,显然对他极为看重。
众所周知,房俊识人之明天下无双,但凡能被他看中、提拔,各个都能独当一面……
房俊摆摆手,让其入座,问道:“令尊如今身为吏部右侍郎,河间郡王又素来重情义、好通融,想来定能给你寻一个好差遣,不知将往何处为官?”
上官庭芝也不隐藏情绪,苦着脸、垂头丧气:“前往西市,任市丞。”
房俊奇道:“新科进士,要么下派各处州县磨砺能力、增长阅历,要么充入中枢六部九寺打熬能力、夯实根基,怎地却前往商贾之地?莫不是令尊此举乃是为了避嫌?”
上官庭芝摇头道:“非是避嫌,而是家父认为自从太尉您筹建市舶司、大兴海贸以来,财富迅速云集国内,不仅再无粮匮之虞,且举国上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国力增涨何止一倍?如此大规模的财富堆积,必然需要精通经济的官员予以疏导、管理,否则不但滋生贪腐,且未必能将财富用于当用之处……短期内必然缺乏此类官员。西市如今已是天下第一大集市,每日里交易之钱帛数十万贯,家父认为若能在西市有所学习,对经济之道有所增益,则将来无论前往何处为官,都能得心应手。”
“令尊眼光长远、深谋远虑啊!”
房俊赞叹一句,不愧是将来能够当上宰相的人物,且不论办理庶务之能力如何,单只是这份眼光,已经超越了当下朝堂之上绝大多数的大臣。
天下财富汇聚而来,不仅仅能够促进基础设施之建设、国内经济之繁荣,更会导致通货膨胀,若不能妥善处置,将海量钱帛运用于民生、军工之类项目,将来或许出现物价飞涨等等恶果……
能够于繁华之中发现危机,实属难得。
若能有应对危机之手段,则当属名臣。
上官庭芝诚恳道:“此次登门拜访,除去告知张子胄之事以外,尚有恳请太尉指点教诲之意,朝野上下论及经济之道,无人能出太尉之右,若有只言半语之点拨,在下受用无穷。”
房俊想了想,道:“去了西市,多多关注货币多少与物价升降之间的关系,弄懂了其中的联系,再思索通过何等手段平抑物价……莫要急切,更勿浮躁,你若能穷毕生之力将其中道理领悟明白,这一辈子便足矣名垂史册了。”
儒学误国。
一味的钻研形而上者,从意识形态去阐述如何将人民禁锢于土地之上,有利于统治结构之稳定,却对现实之中的各种现象视如不见、充耳不闻,只知御民、不知治国。
看看历史上最出名的经济学家有谁?
管仲、商鞅、桑弘羊、范蠡、计然……皆在汉代早期或者汉代之前“百家争鸣”之时代,自从儒学兴起、罢黜百家,再无精通经济之大家出现。
刘晏、王安石、张居正之辈固然看出帝国经济之危机,却因缺乏对于经济运转之理解,更无有效调节之手段,一味的从表现入手,利用强权一力推行,最终皆做了无用功,惨淡收场。
儒学这种只谈品行、不论实际之学科,只适用于道德修养,却无益于富国强兵。
独尊儒术乃自取灭亡之道,百花齐放才能促进竞争、衍生变化。
一家独大之结局便是一潭死水,守着偌大家业却不思进取……
聊了一会儿,房俊不再继续言及经济之道,毕竟他自己也是一知半解,遂随意问道:“公璧如今子嗣几何?”
上官庭芝一愣,忙答道:“只一小郎,比不得太尉子女成群,惭愧惭愧。”
房俊意有所指:“还是要多多努力才行啊,你们上官家父子各个仪表堂堂、学识渊博,无论儿女都能继承如此优良之血脉,正该多多生养,繁衍子嗣才对。”
他的出现一定情况之下已经导致了巨大变化,万一“蝴蝶效应”导致上官婉儿没了,岂不是罪过?
历史正因有那些惊才绝艳之人,才会如此之精彩……
上官庭芝莫名其妙,只得回答:“多谢太尉指教,在下定当努力!”
*****
回到家中,仆人告知父亲正在书房等候,上官庭芝赶紧前去回禀。
“货币多少与物价升降之间的关系?”
听闻上官庭芝叙说,上官仪捋着美髯,蹙眉思索:“货币增多之时,物价随之腾贵,货币稀少之时,货价必然降低……如此浅显之道理,谁人不知呢?有必要过多关注?”
“父亲明鉴,太尉既然特意叮嘱,显然不会是如此简单,必然有其中之道理,孩儿去往西市之后,多多在此事之上观察、记录,不负太尉之指点、栽培。”
上官仪欣然颔首:“正该如此!”
其实不必当真做出什么成绩,只需不经意间向外透露如此行为乃是出自于房俊之授意,便自然而然的登上房俊这艘大船,成功站队房俊。
况且房俊素有识人之明,外界见房俊对上官庭芝报以厚望,任谁不得高看上官庭芝一眼?
曾经房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经商也好、为官也罢,乃至于整个人生之起伏,自身之才能固然重要,但运势同样重要。
时来运转,天地同力,当可扶摇直上!
正事说完,上官庭芝犹豫一下,小声道:“不过今日拜会之时,太尉之举措令我有所疑惑,不能释然。”
上官仪奇道:“何事?”
上官庭芝遂将房俊时不时盯着他看一事说了,又将房俊叮嘱他多多生育叙述一遍,末了,面容纠结着道:“起初之时,我以为太尉有龙阳之好,心底惶恐,万一他提出要求甚至直接用强,我该如何是好?”
上官仪也惊疑不定:“这个……不会吧?虽然房俊不似其他世家子弟那样好色如命,可也从未听闻他有那般癖好啊!”
达官显贵玩女人玩腻了,便有人养“娈童”,这非但不是什么丢人之事,反而被视为“雅癖”,令人羡慕。所以若房俊当真有这方面的喜好,肯定是瞒不住人的,也没什么可瞒的,既然从未有此风闻传出,那极大概率就是没有。
见儿子依旧一脸纠结、犹豫彷徨模样,忍不住问道:“还有何事?”
上官庭芝一咬牙,凑到近前,小心翼翼道:“太尉说了不少话,我摸不着头脑,可他提及我之子嗣,又说什么上官家血脉好,还让我多多生育……父亲你说,他是不是在暗示什么?”
上官仪反问道:“暗示什么?”
“素问太尉‘好公主’,却只对长乐、巴陵等较之年长的公主有染,晋阳公主对其情之所钟,他却不屑一顾,会不会独对年长妇人有所癖好?他诸般说话,有可能暗示我将郑氏送过去……”
上官仪一头雾水,下意识道:“郑氏是谁?”
旋即醒悟,顿时大怒,抓起桌上茶杯就丢在长子脑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