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相关资料

大理白族相关资料

节日风俗

白族的节日和盛会多集中在每年的3-4月之间。

白族的三月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

大理白族的三月街,又叫“观音市”,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大理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节日期间,滇西各少数民族前来大理,进行物资交流和文艺体育盛会,共同欢庆节日,除此以外,还举行赛马、滇戏、花灯等各种活动。每天与会者多达数十万,盛况极为空前。

白族绕三灵每年夏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

,提供最新手_打_版小说阅读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歌舞节日,是白族人的狂欢节。届时,大理、洱源、宾川、巍山等地的白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地来到苍山洱海,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地游行和祈祷。在大理有一句“绕三灵”的俗语: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园。

在大理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

当大理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在举行婚礼时,男方要在正喜日(即结婚日)的前一天晚上.邀请乡寨中会唱滇戏的民间艺人在事先搭好的彩棚下唱戏,或请人演唱吹吹腔、大本调:新郎到女方迎亲时,到女方家门口常常会被女方的长者拦住.要新郎对对联,这被当地人称为“考姑爷”,新娘一进男方的门,就有很多等着准备掐新娘的人.据说掐了新娘的人就能沾上喜气。洞房门槛上要放一只马鞍.门上要挂筛子、镜子和弓箭这些带有祝福之意的吉祥物: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会争坐枕头。据说谁先坐到枕头上,谁就可以当家。

大理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所以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色皮质或绸缎马甲,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洱源县西山地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小伙子都会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这是他心爱的姑娘送给他的。白族女子服饰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马甲,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女子梳独辫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妇女结婚后发式改为挽髻:

大理白族民间有“打发儿子招姑爷”的习俗,也就是说,男女在恋爱关系确定后.如果男子想入赘到女方家里,只要双方父母同意即可,入赘男子地位平等,但要改为妻姓,且同辈人之间只能以兄弟姐妹互称,禁忌把入赘的男子称为“姐夫”、“妹夫”或“姑爷”。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荞子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饮食习俗中,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肴。这是将整只猪或羊置于稻草火上烘烤。待烤至半生半熟时,去毛再烤,直至皮肉呈金黄色时为止。吃时将肉切成肉丝或肉片,佐以姜、葱、蒜、炖梅、辣椒、芫荽等调料,又香又鲜,为款待贵客的民族佳肴。

白族的民俗风情还很多,诸如对联习俗,过年习俗,择地习俗,取名习俗等。节庆习俗中还有洱源海灯金,剑川百宝山歌会等都独具特色。

亲邻善友,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忠君报国等儒学精髓,是白族人“耕读传家”的主要文化脉胳,在婴儿刚出生时,长辈便对他们寄予了这种希望,直至每个人的成长、寿终都有整套的“本主文化”在诱导着每一个白族人。让他们在一种既有宗教色彩又有良知教育的文化系统中度过一生。家中生下小孩要到本主庙敬香,或请本主给小孩赐名,人们认为得到本主的庇护,人的一生会常享吉祥平安,健康长寿。进校读书后,成绩优良,在取得一定学历后也要以一定的仪式去酬谢本主。成亲时要到本主庙去敬“喜神”,乞求本主赐予婚姻美满,儿女双全。成家立业,获得财运,事业成功也要感谢本主的恩泽。每年的农业生产都要不定期地祈求本主保佑风调雨顺,烧香敬果,念咒祈祷。人死后,要写一道“告山文”向本主报到,请求本主给死人开一张去阴间的通行证,保佑他们的灵魂得到安宁。

少数民族对男女的称呼

藏语中,称呼帅哥,叫“色狼”(我这里都是写译音),称呼美女,叫“色魔”。呵呵,看来美女还是比帅哥厉害。对女人的称呼也是不同的,已婚女子叫“已摸”,未婚的女孩叫“不摸”。未婚但是已订婚的女孩叫什么我不记得,但是有人说:“叫‘半摸’!”虽然是个玩笑,可译成汉语还是比较形象的。

傣族一般称年轻女人叫“骚哆哩”,年轻男人叫“猫哆哩”,小女孩叫“小龙英”,小男孩叫“小龙崽”,老年女子叫“老咩桃”,老年男子叫“老波桃”。如果说这女子不错,就说她是很“骚”的“骚哆哩”。要是想说某男子很棒,就说他是很“猫”的“猫哆哩”。不过,要成为傣家的“猫哆哩”不是件容易的事。上门当女婿还得做三年苦力。但要是你戴着眼镜,那待遇就大不一样了——时间可以减半。

爱伲族一般把男子称为“阿力”,女子称为“阿布”,是至今还在采用父子连名制的一个民族,父亲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为儿子的姓,据导游说这样可以防止近亲结婚。把男人称为“阿力”是希望其拥有力量。而女人为“阿布”,多半与织布有关。

在白族,名称便成了“金花姑娘”和“阿鹏哥”,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五朵金花。他们的三道茶是欢迎宾客的尤物。而掐新娘更是极具特色。

彝族的“阿诗玛”和“阿黑哥”估计更是家喻户晓。但是,“阿黑哥”这样的好男人恐怕现在成了稀有动物,而“阿白哥”和“阿花哥”倒是越来越多。

在基诺族的发音里,男女的称法就比较好玩了。男为“哟科”,女为“咪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失身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失身记
上一章下一章

大理白族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