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雷霆】
赵王李景兴道:“父皇,楚王根本就无心国政,一心只求私利,大唐国库历经数朝皇帝积累,国库之丰腴天下皆知,又怎么可能如楚王殿下所说的那样拮据,我看分明就是楚王公饱私囊,将国库中的银两搬运回他的楚王府,不然就以楚王的俸禄又如何能够天天出入青楼楚馆,古玩石雕之中?”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东都受围,岌岌可危。国家危难之际,宣定皇帝的几个儿子不思为国分忧,却互相打压,其自私自利的劣根性显露无疑,让有心报效大唐的忠臣伤心不已,他们是大唐的下一代,是大唐未来的支柱。
可是在国家为难之际,他们却是个什么样的表现?
勤政殿上,大唐宣定皇帝的两个儿子为了各自的私人利益互相攻击,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满脑子都是怎么将自己的利益扩展最大化,他们这种极度自私自利的做法终于放宣定皇帝龙颜大怒,他愤怒的一拍龙案,大声吼道:“够了,都给朕闭嘴。”
看见宣定皇帝雷霆震怒,无论是李景隆还是李景兴心中都是一阵害怕,对于他们父亲的脾性,他们这几个儿子还是心中有数的,宣定皇帝并非是一个从善如流的明君,相反,他性好动,喜欢到处游玩,即便是现在年老体衰也难以放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宣定皇帝是昏君,但是宣定皇帝却绝不是止一个暴君,即便心中怒火非常,他也只会找自己的臣子发泄情绪,但是绝对不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然而皇帝的出气筒也不是那么好做的,要不然的话宣定皇帝一不高兴,有的是苦头吃。
李景兴和李景隆惶恐的道:“儿臣有罪,父皇息怒、”
两位天朝皇子跪下认错,在场的朝臣哪里还敢放肆,他们本来就是跪倒在地上向宣定皇帝请罪,现在看见赵王和楚王如此表现,哪里还敢怠慢,一个个的头低垂的更低了。
所谓法不责众,当所有的朝臣全部跪倒在大殿之上,当选定皇帝抬起脑袋只能看见一片黑压压的头颅,他的心中一阵抑郁,这场情况让他怎么处理?朝争的双方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宣定皇帝必须一碗水端平,否的话只怕以后朝堂会变的更加的混乱。
宣定皇帝阴沉的道:“景兴,景隆,你们两个太让朕失望了,现在东都被围,大唐祖宗江山一片风雨飘摇,正是国家危难时刻,你们倒好,东都危机尽在眼前,你们却还有闲情逸致在这里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互相争吵,你们还是不是我李唐子孙?”
国难当头,自己一向亲信的两个儿子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打压攻击,完全置国家兴亡于不顾。宣定皇帝心中的失望可想而之,只不过这赵王和楚王都是自己的儿子,况且他们也都已经成年已久,宣定皇帝也需要顾忌他们的想法,只能在口头上警戒一番。
即便如此,宣定皇帝如此严重的措辞也让两个天朝皇子心中怕怕,惶恐不止,宣定皇帝盛怒之下作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如果这个时候宣定皇帝要和他们算总账,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办法,只不过李景兴和李景隆两兄弟都选择了相信皇帝,相信宣定皇帝不会在这个时候和他们清算旧账。
李景兴仓惶的磕头道:“儿臣有罪,儿臣惶恐,请父皇息怒,惩罚儿臣。”
李景兴诚惶诚恐,李景隆也好不到哪里去,如同李景兴所言,李景隆在户部的这些年,通过各种手段对国库进行渗透,多多少少的移动了不少公款,可以说今日大唐之所以没有足额的银两来征集士兵,李景隆罪不可恕,他颤栗着道:“父皇息怒,儿臣有罪,请父皇责罚。”
能够成功登上皇位的,没有一个会是弱者,因为弱者天生注定就是强者通过成功之路的踏脚石,宣定皇帝当初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登上皇位,显然智力超绝。而在皇位上一坐就是二十六年,这让宣定皇帝的谋略武功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只不过宣定皇帝不是中兴之主,他的身上流淌了他父祖辈的安逸血液,因此事实上这二十六年来宣定皇帝一直都在败家,眼下乱民聚众攻打东都,宣定皇帝自己要付上全部责任,如果说朕要论罪的话,宣定皇帝第一个就应该下罪己诏。
看见自己的两个孩子争先恐后的认错,宣定皇帝的脸色稍稍转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李景兴和李景隆以后能够学乖,懂得在什么场合需要做什么事情,这就可以了,宣定皇帝心中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不过即便是这样低的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却依旧没有一人能够做到。
宣定皇帝可以不和自己的儿子追究,毕竟他们也还算是年幼,虽然说已经成年,但是很多事情并非成年就可以解决的。然而宣定皇帝却绝对不会错过和苏方海算帐。苏方海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丞相,是他宣定皇帝将这个当年的淮西子弟一步步提拔成今天名动天下的大唐丞相。
宣定皇帝既然能够捧上苏方海,自然也就能够灭杀苏方海,只是现在时间不对,宣定皇帝还不想要苏方海的命,但是适当的敲打还是很有必要的。他脸色阴沉的看着苏方海,眼神中闪烁着冷峻无情的光芒,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正在其中释放。他冰冷的道:“苏方海,你可知罪?”
苏方海心中一阵害怕,他是一个奸臣,如果宣定皇帝信任他,他自然可以风生水起,过的舒坦快活,但是万一宣定皇帝转移了他的宠信,不再信任苏方海,那么,苏方海的政治危机也就随之而来。
苏方海颤声道:“臣死罪,皇上息怒,皇上,罪臣死不足惜,只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东都之乱,罪臣愿留残身为皇上赴汤蹈火,平定叛乱。哪怕马革裹尸也算是罪臣的荣耀,请皇上准许。”
宣定皇帝冷冷的盯着苏方海,寒声道:“苏方海,你真的愿意前往东都前线平叛?”
听见这句话苏方海知道自己已经大部分脱离险境,他朗声道:“回禀皇上,微臣愿意。”
苏方海自以为已经脱离危机,不禁喜上眉梢,这种情况苏方海以前经历过,因此应对起来格外的得心应手,但是他着一次却是猜错了,身为臣子,妄测圣断,乃是宦海生涯一大忌讳,一苏方海的智慧本来不应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然而事实上苏方海这个时候却偏偏犯忌。
宣定皇帝冷冷的盯着苏方海,嘴角渐渐的勾起一袭讥笑,缓缓的道:”可惜,朕不愿意。”
苏方海惶恐之极,宣定皇帝冰冷绝情的话语让他刚刚找回的一点自信消失的无影无踪,他这个时候才想起宣定皇帝才是这个天下真正的主人,宣定皇帝才是大唐的真龙天子,真正掌握自己生杀大权的正是此刻盛怒之极的宣定皇帝。
苏方海惶恐的求情道:“皇上恕罪,微臣知罪,求皇上再给微臣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东都安危事关天下苍生,大唐国运,不可等闲视之,微臣恳请皇上再给微臣一个机会,微臣保证一个月之内平定叛乱,让大唐再度恢复平静。”
危机关头,苏方海也管不得许多,这个时候先行赢得宣定皇帝的欢心才是上上之策,至于最后他会不会死在战场上那已经不是苏方海应该考虑的问题了,如果不能走过宣定皇帝这一关,那么明年今天就会是他苏方海的忌日。苏方海极度害怕死亡,他可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宣定皇帝夺走。
宣定皇帝冷冷的看着苏方海,眼神锐利而又深刻,仿佛能够看透人心,苏方海亦是毫不害怕的同宣定皇帝对视,没有丝毫的怯意,苏方海心中明白自己能够躲过这一劫关键是看自己的表现和宣定皇帝内心的意思。
如果宣定皇帝心中已经起了杀心,认为苏方海继续呆在相位上已经影响到他的正常布局的话,那么即便是苏方海再怎么努力最终的结局也是一样的,他摆脱不了被宣定皇帝放弃的命运。
同样的,如果宣定皇帝心中对苏方海并未全然失望,只要宣定皇帝心中对苏方海还有那么一丝的信任和期待,那么苏方海只要再为自己争取一下,给宣定皇帝一个满意的台阶,让他能够下台,苏方海就能够顺利的躲过这个劫难。
东都受围,风雨欲来,在这个国家危急时刻宣定皇帝自然不可能自乱阵脚,临阵换帅,将在职十余年的丞相苏方海给换下,如果宣定皇帝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估计东都城还没有破,京师中州倒要先混乱起来。
宣定皇帝冷冷的道:“苏方海,朕念在你认罪态度良好,看在你从前所立功劳的份上,以前的事情朕就不予以追究了,以后你给朕注意点,做事检殓一些,关于东都之围,还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众位爱卿有想法想法,不妨都大胆说出来,朕从善如流,一定虚心听取。”
宣定皇帝嘴上说的十分好听,从善如流,虚心听取,事实上宣定皇帝极度刚愎自用,听不见朝臣任何一点,哪怕是一丝的逆耳之言,他在位二十六年,朝中大臣在他的整治下全部变得顺顺从从,那些敢于直谏的大臣都已经被宣定皇帝请出了朝堂,留下来的不是明哲保身之徒,就是壮志消磨之辈。
宣定皇帝的话音一落,整个朝堂顿时一片寂静,静得落针可闻,没有一个人说话,所有的大臣全部都口观鼻,鼻观心,静静的站立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宣定皇帝的话他们直接当作耳边风,漠然视之。
二十六年了,凡是能够从宣定朝一路走下来的大臣现在即便是心中藏有宏图壮志,在二十六年的冷遇下这个时候也消散的无踪无影,况且宣定皇帝的性子大家也都有数,古之国君那是金口一开,立即承诺,然而宣定皇帝却是典型的翻脸无情。
对于选定皇帝的承诺能够相信三成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宣定皇帝朕的从善如流的话,那么大唐也绝对走不到今天这步田地,竟然沦落到令乱贼肆虐中原,兵围东都。东都乃是李唐皇族重地,东都陷入重围,大唐国威将会受到多么严重的打击?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