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阿济格

爱新觉罗阿济格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1651年),清太祖第十二子。清初名将。满族,剽悍少谋。初授台吉,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以军功授贝勒,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晋封武英郡王,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

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六月,带领清军分路入独石口,进抵居庸关,攻克昌平,直逼北京。明军皆不敢迎战。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四月,与吴三桂、豫王多铎在山海关大破李自成农民军(见山海关之战)。又以靖远大将军自边外入陕西、四川,切断李自成后路,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在九江,又招降明军左梦庚部。他自恃功高,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他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

从征察哈尔蒙古喀尔喀、巴林、扎鲁特诸部,授贝勒。后金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从攻朝鲜(今朝鲜、韩国)。三年,从后金汗皇太极入长城,占遵化(今属河北)等地,督兵阵斩明总兵赵率教,直逼北京。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晋多罗武英郡王,以主将领满蒙军从喜峰口入明边,纵掠京畿地区,56战皆捷,连克昌平等十余州县。次年,以奇正结合袭取明军所占皮岛(今朝鲜椴岛),斩明总兵沈世魁以下万余人。在松锦之战中,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克明军屯粮之地笔架山。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封和硕英亲王。受命为靖远大将军,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军3万余,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于次年俘杀权将军刘宗敏、军师宋献策。招降明宁南侯左良玉子左梦庚、总督袁继咸部马步兵10万,占河南、湖广、江西、江南63城。不久,以出师贻误战机、谎报军情罪降为郡王,旋复亲王爵。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出兵镇压天津、山东曹县一带抗清武装。冬,以平西大将军平定倒戈反清的大同总兵姜瓖,毁城还师。顺治七年冬(公元1650年),在多尔衮病危时,与之密谋承袭摄政王位,事泄遭幽禁,次年(公元1651年)被责令自尽。

顺治七年十二月(公元1650年)英王阿济格乘摄政王多尔衮病死之机,欲谋乱夺政失败。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骁勇善战,在戎马生涯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成为清朝著名的开国功臣。顺治七年冬,多尔衮率阿济格等往边外围猎,年底,多尔衮病危,自知不起,独自召阿济格秘密议论后事。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欲当摄政王,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劳亲,令劳亲多率兵来,并嘱劳亲不要把多尔衮病死及调兵事告之诸王。与此同时,他又胁迫多尔衮所管两白旗大臣附己,遭到拒绝后又以兵戎相威胁。于是,两白旗大臣决定往“依皇上为生”,并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乘丧欲谋乱夺政。跟随多尔衮围猎的大学士刚林早已察觉阿济格的意图,抢先独自“策马行”,日夜疾驰七百里抵达京师,告发此事。清廷立即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派驻重兵,以防不测。不久,多尔衮柩车还京,行至石门时,阿济格与其子劳亲合军,令部下大张旗帜,环丧车而行。顺治帝亲率诸王、大臣迎柩车于德胜门外,阿济格父子居首而坐。济尔哈朗等见阿济格身带佩刀,举动叵测,派兵紧密监视,并将其随从三百骑尽收诛之,从而粉碎了阿济格的兵变计划,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议政王大臣会议阿济格罪,将其幽禁,其子劳亲被革去王爵,降为贝子。阿济格在幽禁期间,不仅没有一丝收敛,反而益加狂暴无礼,在监房内私藏大刀,暗掘地道,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十月十六日,诸王以阿济格悖乱已极,留之恐贻后患,应立即处死。奏入,顺治帝令其自尽。

《清史稿》

爱新觉罗·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初授台吉。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从贝勒莽古尔泰伐察哈尔,至农安塔。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偕台吉硕讬伐喀尔喀巴林部,复从贝勒代善伐紥鲁特,皆有功,授贝勒。

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偕贝勒阿敏伐朝鲜,克五城。从上伐明,偕莽古尔泰卫塔山粮运。会师锦州,薄宁远,明兵千馀人为车营,掘壕,前列火器,阿济格击歼之。总兵满桂出城阵,上欲进击,诸贝勒以距城近,谏不可,独阿济格请从。上督阿济格驰击明骑兵至城下,诸贝勒皆惭,奋不及胄,亦进击其步军,明兵死者大半。

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以擅主弟婚,削爵,寻复之。

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偕济尔哈朗略明锦州、宁远,焚其积聚,俘三千。复从上伐明,克龙井关,下汉儿庄城,克洪山口。进次遵化,击斩明总兵赵率教。薄明都,袁崇焕、祖大寿以兵二万赴援,屯广渠门外,师逐之,迫壕,阿济格马创,乃还。寻偕阿巴泰等略通州,至张家湾。寻从上阅蓟州,遇明山海关援兵,阿济格偕代善突入敌阵,大破之。

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复从伐明,趋广宁,会师大凌河。夜围锦州,明兵袭阿济格营,雾不见人,阿济格严阵待。青气降,雾豁若门辟,急纵击,获明裨将一、甲械及马二百馀。上酌金卮亲劳之,授围城方略。寻闻明增兵,上命扬古利率八旗巴牙喇兵之半以益军。大寿弟大弼逐我军中侦骑近上前,上擐甲与战,阿济格驰至,明兵步骑遝出,奋击却之,斩明裨将一。上以所统兵付阿济格,明监军道张春援至,又战于大凌河,截杀过半,逐北四十里。

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从伐察哈尔,林丹汗遁。上移师伐明,令阿济格统左翼及蒙古兵略大同、宣府,尽得张家口所贮犒边财物。七年,城通远堡,迎降将孔有德,拒明及朝鲜兵。诏问攻明及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阿济格言当攻明。偕阿巴泰略山海关,诏责其不深入,阿济格言;“臣欲息马候粮,诸贝勒不从。”上曰:“汝果坚不还,诸贝勒将弃汝行乎?”八年,从伐明,克保安,拔灵丘。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进武英郡王。偕饶馀贝勒阿巴泰及扬古利伐明,自雕鹗堡入长安岭,薄延庆。越保定至安州,克昌平、定兴、安肃、宝坻、东安、雄、顺义、容城、文安诸县,五十六战皆捷,俘人畜十馀万。又遣固山额真谭泰等设伏,斩遵化三屯营守将,获马百四十馀。得优旨,赐鞍马一。师还,上迎劳地载门外十里,见阿济格劳瘠,为泪下,亲酌金卮劳之。上伐朝鲜,命守牛庄。

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硕讬攻皮岛未下,阿济格督所部水陆并进,克之。上遣使褒劳。

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从伐明,阿济格扬言欲以红衣炮攻台,守者惧,四里屯、张刚屯、宝林寺、旺民屯、于家屯、成化峪、道尔彰诸台俱下。寻还守塔山、连山,俘人马千计。复偕阿巴泰略锦州、宁远。

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偕济尔哈朗围锦州。守郛蒙古台吉吴巴什等议举城降,祖大寿觉之,击蒙古兵,阿济格夜登陴助战,明兵败,徙蒙古降者于义州。屡击败明兵,赐银四千。洪承畴率诸将王朴、吴三桂等援锦州,号十三万。上亲视师,营松山。明兵奔塔山,阿济格追击之,获笔架山积粟,又偕多尔衮克敌台四,擒明将王希贤等,朴、三桂仅以身免。明兵犹守锦州、松山、杏山、高桥诸地,上还盛京,命阿济格偕杜度、多铎等围之。承畴夜出松山袭我军,阿济格等督众环射之,明兵败还,城闭不得入,其众二千皆降。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围杏山,遣军略宁远。三桂以四千人驻塔山、高桥,不战而退,纵兵四击,又迭败之。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复偕济尔哈朗攻宁远,军城北,布云梯发炮,城圮,克之;抵前屯卫,攻城西,斩馘四千馀,明总兵黄色弃城遁,复克之。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从入关破李自成,晋英亲王,赐鞍马二。命为靖远大将军,自边外入陕西,断自成归路,八战皆胜,克城四,降城三十八。时自成为多铎所败,弃西安走商州。诏多铎趋淮、扬,而命阿济格率师讨自成。自成南走,众尚二十万,规取南京。阿济格以师从之,及於邓州,复南至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屡破敌,自成走死,斩其将刘宗敏,俘宋献策。宗敏,自成骁将;献策,自成所倚任,号军师者也。

明将左良玉子梦庚方驻军九江,师至,执总督袁继咸等,率马步兵十万、舟数万,诣军门降。是役凡十三战,下郡县:河南十二,湖广三十九,江西、江南皆六。捷闻,上使赴军慰劳,诏曰:“王及行间将士驰驱跋涉,悬崖峻岭,深江大河,万有馀里,劳苦功高。寇氛既靖,宜即班师。其招抚馀兵,或留或散,王与诸大臣商榷行之。”诏未至,阿济格率师还京师。睿亲王多尔衮责阿济格不候诏班师,又自成未死时,先以死闻,遣人数其罪;又在午门张盖坐,召而斥之。复议方出师时,胁宣府巡抚李鉴释逮问赤城道朱寿及擅取鄂尔多斯、土默特马,降郡王。寻复之。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剿天津、曹县土寇。十一月,率师驻大同,姜瓖叛,督兵讨之。旋命为平西大将军,率固山额真巴颜等讨瓖。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瓖将刘迁犯代州,遣博洛赴援,围乃解。多尔衮至大同视师,时阿济格两福晋病卒,命归视,阿济格曰:“摄政王躬摄大政,为国不遑,吾敢以妻死废国事?”阿济格自以功多,告多尔衮曰:“辅政德豫亲王征流寇至庆都,潜身僻地,破潼关、西安不歼其众,追腾机思不取,功绩未著,不当优异其子。郑亲王乃叔父之子,不当称‘叔王’。予乃太祖之子,皇帝之叔,宜称‘叔王’。”多尔衮斥其妄,令勿预部务及交接汉官。阿岱攻大同,会降将杨振威斩瓖降,隳其城睥睨五尺,乃还。

顺治八年正月(公元1651年)多尔衮薨于喀喇城,阿济格赴丧次,诸王夜临,独不至,召其子郡王劳亲以兵胁多尔衮所属使附己。丧还,上出迎,阿济格不去佩刀。劳亲兵至,阿济格张纛与合军。多尔衮左右讦阿济格欲为乱,郑亲王济尔哈朗等遣人于路监之。还京师,议削爵,幽禁。逾月,复议系别室,籍其家,诸子皆黜为庶人。十月,监守者告阿济格将于系所举火,赐死。其子孙降为庶人,后以其二子傅勒赫无罪,仍入宗室,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将其后人伯尔逊等各支子孙列入宗谱。

阿济格家族世系

第一代—爱新觉罗·阿济格

第二代—爱新觉罗·和度:爱新觉罗·阿济格第一子,初封辅国公,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晋封贝子,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卒,无嗣。

第二代—爱新觉罗·傅勒赫:爱新觉罗·阿济格第二子,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封镇国公,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因父罪被废黜宗室降为庶人,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卒,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复入宗室,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追封镇国公。

第二代—爱新觉罗·楼亲:爱新觉罗·阿济格第五子,原封亲王,以罪削爵,赐自尽。

第三代—爱新觉罗·构孳:爱新觉罗·傅勒赫第二子,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封辅国公,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卒。

第三代—爱新觉罗·绰克都:爱新觉罗·傅勒赫第三子,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封辅国公,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因事革退。

第四代—爱新觉罗·讷延:爱新觉罗·构孳第一子,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袭镇国将军,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卒,无嗣。

第四代—爱新觉罗·素严:爱新觉罗·绰克都第一子,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封辅国公,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卒。

第四代—爱新觉罗·兴绶:爱新觉罗·绰克都子,追封辅国公。

第四代—爱新觉罗·普照:爱新觉罗·绰克都第八子,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袭辅国公,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事革退,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以功复辅国公,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卒。

第四代—爱新觉罗·经照:爱新觉罗·绰克都第九子,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袭辅国公,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因事革退。

第五代—爱新觉罗·素拜:爱新觉罗·素严第三子,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袭三等镇国将军,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卒,无嗣。

第五代—爱新觉罗·九成:爱新觉罗·兴绶子,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袭辅国公,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卒,无嗣。

第五代—爱新觉罗·亨新:爱新觉罗·普照子,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袭辅国公,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追论父罪,革爵。

第五代—爱新觉罗·璐达:爱新觉罗·绰克都孙,爱新觉罗·隆德子,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袭辅国公,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卒,谥曰恭简。

第六代—爱新觉罗·谦德:爱新觉罗·九成第四子,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袭三等镇国将军,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卒,无嗣。

第六代—爱新觉罗·顺德:爱新觉罗·九成第七子,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袭奉恩将军,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休致。

第六代—爱新觉罗·麟魁:爱新觉罗·璐达第一子,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袭辅国公,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因事革退。

第七代—爱新觉罗·华英:爱新觉罗·顺德第一子,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袭奉恩将军,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因事革退。

第七代—爱新觉罗·华德:爱新觉罗·硕臣子,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袭爱新觉罗·华英之奉恩将军,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卒。

第八代—爱新觉罗·秀平:爱新觉罗·华德第一子,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袭奉恩将军,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卒。

第九代—爱新觉罗·良喆:爱新觉罗·秀平第二子,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袭奉恩将军,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卒。

第十代—爱新觉罗·隆煦:爱新觉罗·良喆第二子,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袭奉恩将军,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卒。

第十一代—爱新觉罗·存耀:爱新觉罗·隆煦子,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袭奉恩将军,后事不详。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多尔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多尔衮
上一章下一章

爱新觉罗阿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