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二伯的“慧眼识珠”
张戈还不知道马上自己就要走上古代至少“十年”的非义务教育之路,俗称科举。
当他慢慢了解了张牛儿的生活后,他决定加强自身锻炼,改变瘦弱的身材!没有现代健身器材,不记得太极拳,啥啥功夫不要紧。
他可以跑步。
于是张氏每日一早起床做饭的时候,便会看见自己的小儿子在外面田垅上或空地处绕着圈子跑。一开始张氏还颇为纳闷,问张戈这是做什么,知道小儿子是为了强健体魄,也不耽搁田里的事情,倒也不拦他。
只是对于张戈跑步的成效,张氏不看好,又一次张戈跑完步大汗淋漓的回来,张氏忍不住了,心疼道:“牛儿,你还是别跑了,你身体还没好,不是时不时还是没力气吗?”
“没事,娘。”张戈解释,“没力气才要跑跑的,跑跑步我觉得这几天身体壮实多了。”
张氏怜悯的望着自己的小儿子,有点愧疚:“儿啊,生你的时候家里穷,娘没吃好,才把你生的瘦弱了。我知道,翠儿那姑娘不错,可是人家不喜欢咱们也没办法,她又比你大,不合适。你就不要作践自己了。”
翠儿?
Who啊?
张戈连忙回忆张牛儿的记忆,一回忆,不得了了。这翠儿是同村的一个姑娘,比张牛儿足足大了五岁。按照乡下人的审美来看,这翠儿生的虽然不是最美,却是胸大屁股大,好生养的很。
显然张牛儿年纪虽小,审美也没脱离大众,而且色心不小,对那翠儿姑娘是喜欢的不得了。
可惜张戈平生最讨厌大胸的妹子,你问为什么?他是GAY。纯纯的GAY,你见过哪个男的有一对波涛汹涌的凶器么?
张戈只钟爱肤白,细瘦,平胸的汉子。
汉子!即虽然白瘦却绝对不能娘兮兮的男人。这一回忆,发现张牛儿还幻想了挺多和翠儿在一起的画面,简直不忍直视,污了张戈的脑袋。
还好这翠儿年纪大,也只喜欢壮实的男子汉,对于张牛儿这种看上去风吹就倒的豆芽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倒是对张牛儿的大哥张大壮那宽厚的肩膀,与厚实的肌肉很是青睐,每次遇见他们两兄弟,总是不经意的对哥哥多瞅了几眼。
这个不经意的眼神,对于狂热爱慕着翠儿姑娘的张牛儿是瞒不住的,因为这孩子“可怜”的有着过目不忘的才能,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他反复回想咀嚼相遇的画面,终于发现并且无可奈何的承认自己的体型严重欠缺。
因此在张戈重生回这个身体前,张牛儿还隐约跟张氏提过想锻炼一下,争取娶到翠儿的事情。
不过张翠儿在五天前出嫁了。
张戈开始跑步的时候也在五天前。
这真是可令人心酸的误会。张氏只当是自己小儿受了刺激了,因为翠儿姑娘嫁的那位是个屠户,那一身的横肉,壮实!很壮实!
“娘……不是你想的那样!”张戈回忆完毕,哭笑不得,连忙挥手,“我对那位翠儿姑娘是一点心思都没有了!”
“唉……”张氏叹了口气,心疼的看着小儿子,“你说没有就没有吧。”
到底是最小的孩子,张氏虽然觉得小儿子体弱,又没什么聪明劲,只怕难成大事,可是未来的事情谁知道?那翠儿也不是个好的,没出嫁前知道自己小儿喜欢她,还常常来撩拨。
于是她想了想,咬牙道:“儿啊,你二伯过几天就回来了,到时候你也去!”
“去?去哪里?”
“去跟你们二伯去县里读书!”
张氏坚定道:“你也去试一试,家里砸锅卖铁也没关系,你这孩子要是有读书的能耐,以后什么样的姑娘娶不到!”
这么一想,张氏有些开心了,便鼓励儿子:“你这孩子虽然憨,但是憨人认真,娘听你姥爷说过,读书讲的就是要认真,心无外物!你这孩子好好学,要能中个秀才,娘就做主给你娶两个翠儿那样身形的姑娘!”
真不愧是知儿莫若母,知道张牛儿真正喜欢的其实是那位翠儿姑娘的好身材。
这要是以前的张牛儿听了,指不定真是因为这个受到了鼓励,奋发向上,博得了榜眼呢。可是如今张戈听了,想想未来的画面只觉得胃里翻涌。可看张氏的神色,知道自己现在解释了也没用,反倒惹人怀疑。
有个合情合理的原因让自己跑步也好。
他便道:“娘说的是,可是我还是想每天跑跑步。”
“唉……跑吧,跑吧。”
自己的孩子太痴心,简直操碎老母心。
于是张戈求学之路算是定下了。
至于有没有读书的天分,那怎么可能没有,天分杠杠的好嘛!
张二伯回到乡下后,本就打算扶持下自己的兄弟,知道自家大哥是没那个聪明劲的,便把心思放在了侄子上。还教了几个字,考察一番。这一放真是不得了,张二伯可喜的发现自己的小侄子简直就是天生读书的料子啊!
字教一遍就会了,书读一遍就能背了!
科举大半部分的基础是什么?记忆力啊!如今正是宋孝宗初年(虚拟),科举考试以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偏重于以诗赋取士。
自己年近三十才过了县试,即童子试,虽说被寄予厚望,却也知道自己才能有限,在科举这条路上是走不了多远了。可小侄子不过十岁,虽然入学晚了些,便凭借超凡的记忆力,便是事半功倍。
而大侄子如今已是十三岁,对读书又毫无兴趣,虽然面上显得比小侄子聪明伶俐,骨子里却失了读书那份沉静,不是个能静下心读书的料子。
如此这般对张氏夫妇一说,张父倒是挺高兴,自己大儿子农活能干,缺了还真是有些麻烦,正好小儿子体弱,读书去也好。张氏却有些闷闷,本对小儿子没抱希望,小儿子却是个能读书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倒也不是介意什么,只是本来想着兄弟二人一起能互相照应。如今只有小儿子一人去县里,便生了些牵挂担忧之念。
张戈知道此事却是有些不满,因为他知道自家这个大哥对于读书还是十分期待的,对于张二伯教的那些,夜里也下了苦功去读去背。
这一日吃全家一起吃晚饭的时候,便提议道:“爹、娘,二伯说大哥没天分就没了吗?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如让大哥跟我一起去县里吧。”
只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张氏夫妇还没说什么,张大壮却是拒绝了。
“小弟,哥哥还是不去县里了。”
“大哥是怕银钱不够?”
张戈自然知道这个家里的困难,便道:“二伯说,上学的应费用,他愿意负担。毕竟是爹供养他读书到今日,哥哥若是想读书,一张纸裁成两半,弟弟有的都愿意跟大哥一起用!”
张大壮眼角有些潮湿,看向自己这个瘦弱的小弟,虽然读书不成了,心里却是暖的:“不用了。那些字看得我脑袋疼,哥哥我也知道读书好,只是实在学不会,在那凳子上坐着还不如去田里活动活动来的舒坦!”
“你好好跟着二伯学!日后也中个秀才给爹娘!”
劝不动大哥,张戈便也作罢。
这日便是去淳安县的日子,隶属江浙一带,也是离开杨家村的日子。
杨家村虽然靠近淳安县,可是位置偏僻,在群山之中,农田虽然肥沃,适宜耕种,出了大山的人想再回来也得好几日的路程。而张牛儿这一去,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来了。
套好牛车,张二伯握住张父的手:“大哥您放心,此去县里,我一定会把牛儿照顾好。”
“唉,这孩子就拜托给你了。”张父也是不舍,张氏已是泣不成声,“也不求这孩子能有什么大能耐,读些书涨涨见识也好。”
张氏一把抱过张牛儿哭道:“儿啊,娘送你去读书,别念着爹娘,你好好读!给自己挣口气。你姥爷常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娘没文化,记不得别的,就记得这一句。”
“意思是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认点字不论是教书、写信都是个好差事。”
“我明白……娘!”张戈觉得喉头哽住了什么,前半生虽然有钱却过得狼狈,亲情爱情无一可靠。重生而来,虽然知道自己命运坎坷,可如今有了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前生种种还有什么好挂怀。
若是他能逃脱这张牛儿命中禁脔短命之运,待衣锦怀乡之时定要孝顺、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这么一想,张戈忽然感觉自己就是张牛儿,心中隐隐一松,风吹过似乎带走了自己身上张牛儿那最后一丝对父母故乡的牵挂。
如此,身体灵魂浑然一体,灵台清明,仿若新生。
登上牛车时,张大壮上前一步,他方正黝黑的脸上显示出对幼弟的不舍,嗫嚅了一下道:“哥知道你能行……不过读不好咱们也不怕,回来哥哥养你!”
“我知道,哥!爹娘就交给你照顾了!”
牛车开动,车轮轱辘骨碌的向前划去。青山映绿水,清晨的鸟儿啁啾,山路小径上还遗留着露水,间有轻薄的雾气朦胧。
不一会儿,便走的远了。
那熟悉的三个身影都渐渐昏暗,化作一个小点,最终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