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08

208.208

是吗乔伊不堪催促,所以每天都尽量加时完成进度。

此时,一众剧组人员正在摄影棚那儿进行某一幕场景的拍摄。

朱诺的奶奶为了准备自己葬礼上的白丝带,在圣诞夜的前一天执意去杂货店买,却走失在雪夜中,最终被警局找到。

朱诺和母亲赶过去接她。

警察拿着记录笔看着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像母女的人,“你们和那位老太太是什么关系?”

朱诺习惯性地开口:“她……”她习惯将自己和母亲分开来介绍,并且从不言明自己和女儿是母女,让别人自己去明白。

可是才一瞬间,她忽然住嘴了,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她似乎猛然间懂得了亲情的意义,她挪动了几下嘴角,停顿在那儿。

一边的乔伊斯诧异地看向女儿,心有灵犀的母女似乎知道下一瞬间会发生什么,乔伊斯的眼睛期盼地看着朱诺。

而后,朱诺干脆而帅气地说道:“我们是那位老太太的家人。”

这似乎是一种母女间冰释前嫌的信号。

在场的每个工作人员似乎都被两位的演技打动和代入了,竟然脸色都露出了大喘一口气的欣喜。

乔伊自然也很满意两人的演出,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神情就能看出,她没有找错演员。

无论是《阳光小美女》、还是《萨维奇一家》或者是《杯酒人生》,除了将“丧家犬式的失败者文艺喜剧”风格展现得很别致之外,还有就是和主角精湛的演技分不开。

她相信她的《朱诺》也一样会在众多小成本独立电影中大放异彩,甚至拥有不输给商业电影的力量。

在跑完这个点的拍摄后,就是跑下个点,下个点拍完,整个拍摄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现在乔伊开始头疼另一件事了,也就是后期剪辑的事。

之前《哈佛人生》的那个剪辑师现在在乔伊看来简直是太糟糕了。

在好莱坞的电影体系里,剪辑师和导演是同样重要的存在,拍摄的时候看导演功力,后期就是看剪辑师的功力了。

拍摄的时候,大家还能够按照导演的分镜图去尽力按照导演脑内的构想拍摄,而剪辑师是不参与拍摄的,后期拿到素材的剪辑师,很少会有参考导演的分镜图的,基本都是按照剪辑师自己的理解,去剪辑成他所认为的“观众会理解的故事顺序”样子。

这是因为导演所拍摄的素材是一段一段的,并不是连贯的,所以剪辑师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理解的顺序而不是按照剧本的顺序去剪辑故事。

特别是在胶片电影已经被放弃的今天,数字拍摄技术让素材拍摄更加方便,在胶片电影时代,剪辑师基本就是按照剧本素材的顺序去一刀一刀用剪刀规规矩矩地剪,数字拍摄的颠倒性让剪辑师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可以不按照线性剪辑而是非线性剪辑去剪辑电影,就是可以把故事倒着剪、顺着剪、插着剪等。

所以,好莱坞很多电影都有2个版本,一个是剪辑师的最终完成版,一个是导演的剪辑版本,这两个版本有时候会是完全不同的两部电影。

最有名的就是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摄的《天国王朝》,电影一上映,这部砸了重金的电影口碑就烂得一塌糊涂,可是当人们看了事后流出的导演剪辑版后,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很不错。

这是因为在好莱坞,就算是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大导演,都没有剪辑权。剪辑权是每一位好莱坞导演都在据理力争的东西,但是除了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种超级导演,其他导演都没有剪辑资格。

或者你像另一位大导演昆丁-塔伦蒂诺那样有个性,直接威胁华纳,要是敢在他电影上剪任何一刀,他就宁可不发行《落水狗》!

不过像乔伊这样的独立电影,基本不用担心被电影公司强行把电影拖去剪辑不让她插手的情况。

但是她还是要找一个和自己“琴瑟和鸣”的剪辑师。

所谓的“琴瑟和鸣”,乔伊的理解是导演与剪辑默契相当,完全知道对方脑袋里在想什么,可以和谐互补,互相发挥作用。

如果你在看某部电影时甚至忘了去评判这部电影,只是被故事所吸引,那么你应该遇到了琴瑟和鸣的组合。

遇不到了“琴瑟和鸣”,找一个“夫唱妇随”的也行。

这一类就是剪辑师技术很硬,导演技术也很硬,而剪辑师即使想法和导演不是完全一致,也能高度完成导演的想法。我们能从画面上看到一个非常强势的导演——大部分场景和情节都能看出前期设计的痕迹,而剪辑把他的意图还原得很好。

你在电影院看这类电影也会很嗨,只是少了点代入感,这是因为导演和剪辑师虽然把电影的完成度堆得很高,但是少了点灵魂的碰撞。不过也很不错了。

乔伊最怕的就是第三种“半路夫妻”的类型,那就是剪辑师很强势,完全不管导演的想法去剪辑。如果再碰到一个不强势的导演,接受了剪辑师的建议,对前期的错漏查遗补缺,甚至重新在大结构上编排故事,那基本剪好的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你可能会看到一部完成度还不错的片子,但是你却无法称赞这部电影。总觉得好像缺了什么。“导演为什么不把这场戏再说深一点呢”“要是那个女人走远的背影再长一点情绪就更饱满了”“他说这句台词的时候很感人,可为什么画面切到了别人的脸上”。如果是这样,你就是遇到了这样的片子。因为整部电影很多地方都不再是导演最初的想法了,而是剪辑师后期补上的想法,所以我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以上是对于有追求的导演来说的三种和剪辑师的相处类型,如果是没什么追求的导演,和没什么追求的剪辑师,那么最后出来的电影很可能就是最后一类,“粉饰太平”。

甚至好莱坞大部分平平庸庸的商业片都是这个最后的类型。它还有个更合适的称谓,叫作“局”。就是一个局。

局的意思就是这部电影的出现方式就是各方凑出来的一个“局”。有人想挣钱,有人想出名,有人想玩儿文化。想玩儿文化的人有钱,想挣钱的人有名,想出名的人被认为有文化,这样一个局就成了。这里面没有任何对电影的敬畏和执念,即使凑局者都是业内知名,也无法改变这个项目天生的缺陷——那就是其实没有人真正爱它,所有人只是爱它有可能带来的东西。

既然是个局,那么导演和剪辑师都是来打工的,那么就不存在什么理想,追求,真心了。比如某大师的电影,很多人都很惊讶堂堂大导为什么要启用那么多90后小鲜肉?为什么女主角竟然是没什么人气演技的某著名金丝雀?这种完全不符合这位大师一贯作风的,我们可以称之为,那就是一个“局”。

乔伊的《朱诺》不是一个局,但是她也不要“半路夫妻”,也不要“夫唱妇随”,她想要“琴瑟和鸣”,但是在找不到“琴瑟和鸣”的时候,她决定自己动刀子去剪辑,然后请一位剪辑师给她做顾问。

反正《朱诺》只是一部单纯的剧情片,而且不玩什么高科技剧情反转,基本是以剧情为线性剪辑的,所以剪辑在技术上难度并不大,而且又是数字拍摄的,只要有一台电脑和软件就能搞定。

这么一想,乔伊一下子就决定了,这次她要自己剪!

这家电影公司也算是这几年资历不错的独立电影公司,《魔头》卖得不错,《记忆碎片》更是发掘了克里斯托弗-诺兰这样的鬼才导演。

乔伊没想到杰克汉森给她的第一站就是新市场电影公司。

不过很显然,杰克汉森并没有和对方的发行经理说清楚,导致了对方的发行经理在看完《朱诺》的DVD后,才发现导演竟然是乔伊-格兰特。

发行经理尼森显然是带着某种弦外之音地看着杰克汉森和乔伊,“真是‘久仰大名’啊,格兰特女士。”

乔伊当做没有听到那弦外之音,“你好,尼森经理。”

尼森眼神绕道杰克身上,“杰克,没想到你竟然会推荐她来我这儿。”

杰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只要是优秀的电影,是谁又有什么重要的?”

乔伊并没有谈过这种交易,以前都是交给休斯去做的,所以她就不怎么插嘴了,看杰克打算怎么和对方谈判还有砍价的。

尼森也是老狐狸一样的眯着眼,“说实话,这部电影我觉得有点意思,是至今为止我看到过讲述失败者角度最新颖的温情片,而且主角是个性应该也很特别,只不过这只是从我的角度去看,我不确定观众对这样新颖的角度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无法确定,人们是否会喜欢看这种失败者的文艺喜剧。”

杰克立刻笑道:“你少来了尼森,你其实是看得上这部电影的,说吧,你愿意给个什么价格。”

尼森余光撇到乔伊脸上,他用一种把乔伊待价而沽的表情看着乔伊,眼神略有些深远,“说实话,乔伊格兰特女士,你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障碍。”

乔伊双手手指交叉,抵着自己下颌,微笑地看着尼森,“我想我能够理解你的想法。”

两个人假惺惺地互相微笑着,尼森道:“我觉得你的名字不但不能对电影产生正面效果,甚至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果。光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可能开不出太高的价格。”

杰克用手敲着玻璃,“我承认这一点,但是也不能价格差得太离谱吧?”

尼森说道:“乔伊格兰特,这个名字在好莱坞代表着昙花一现和江郎才尽,我没说错吧?如果你是观众,你会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这个导演的电影吗?只是令我我没想到,你竟然还在好莱坞打滚,而且还拍出了这部看起来有点意思的电影,但是观众不会就这么买账的。”

乔伊用手撩了撩自己肩膀处微卷的长发,那张不算妩媚的脸上始终带着耐人寻味的微笑,“看来我没有那么轻易离开好莱坞让你很失望,不过我相信如果电影能够获得好的口碑,那么愿意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只会越来越多。”

尼森冷淡一笑,“谈不上什么失望,只不过很好奇,你为什么始终不肯离开好莱坞?”

乔伊的眼神看起来却比尼森更加冷淡一些,她自嘲道:“看来好莱坞大部分人的期望都是我赶紧滚出好莱坞?不过我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了,起码,我不会就这么失魂落魄地离开。”

尼森眼底出现一丝鄙夷的嗤笑,“看来你认为你还有翻身的机会。”

乔伊略带锐利地瞥了他一眼,“尼森,我想我们是在谈电影是吧?而不是我的未来计划。”

尼森不动神色地看着乔伊,他并非和乔伊有仇,只不过出于发行公关的谈话技巧,从对方的弱点去攻击乔伊,这样可以降低乔伊的心理预期,从而达到压低片酬的目的。

他就是要把乔伊说得一文不值,这样对于价格来说会更有利。

乔伊却没上他当,显然没有任何被说得气馁或是被激怒的样子,她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完全不符合一个23岁女孩该有的心性。

尼森觉得没有更进一步的余地了,就直接说道:“350万,不能再多了。”

他估计这部电影的成本也就在300万左右,多给个50万辛苦费得了,毕竟乔伊这种名声的人,能有人给她发行她应该已经谢天谢地了,还有什么资格和他谈价格?

可是乔伊还没发话,杰克已经一副不买账的样子开口了,“上帝,尼森你没开玩笑吧350万?我们的成本都有500万,您和我说350万?”

乔伊心里差点笑翻,这杰克也吹得太过了,这部电影懂行的人都猜得出成本不会超过300万,他直接吹了个500万。

不过这大概是他的谈判技巧。

尼森也笑了,“杰克,你当我是外行人蒙我?这么说吧,我再多开50万,400万,但是税费要在400万里扣除,你看怎么样?”

杰克呵呵一笑,“那算了,我们不谈了,我和你说我的心理价位是700万,你如果愿意我们就签字,不愿意我们就走。”

尼森也差点要掀桌骂人,“杰克你没毛病吧?这么一部小成本的独立电影你卖700万?还是乔伊格兰特这种在好莱坞臭名昭著的女导演拍的?”

杰克也发怒了,毕竟现在乔伊是他的人,怎么可以让别人随便侮辱,“什么叫臭名昭著?尼森你以为你在好莱坞就一世英名了?你以为你和连姆尼森一个姓就真的成连姆尼森了?”

尼森气笑了,“她倒贴萨默-雷石东的孙子最后被扫地出门不是整个好莱坞娱乐版的头条吗?”

杰克也是讽刺道:“那是因为你们欺负她是一个亚裔,所以那些记者从头到尾就没有一个正面消息是给她的,好莱坞种族歧视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尼森强调,“不是歧视,是她过去做的事,你觉得能让人瞧得起吗?绝对会给电影带来负面影响的。”

杰克反驳,“你想想,一个堕落的小妞,被未婚夫抛弃,不放弃自己,拍出了超越自我的优秀作品,这样的包装和宣传点,难道不吸引人吗?这就是典型的‘美国梦’啊!”

尼森越说越快,仿佛不吐不快,“‘美国梦’?我们撇开政-=治正确,杰克我问你,你觉得美国的群众会关心一个黄皮肤亚裔的‘美国梦’吗?你得承认,人口数量决定了一切,在美国,大部分是白人,其次是黑人,所以在美国能够打动人民的只有白人的‘美国梦’,其次是黑人的‘美国梦’,谁会关系一个黄皮肤矮个子小妞的‘美国梦’?这根本没有群众基础啊!亚裔团体一共才几个人?”

忽然,乔伊的声音响起,仿佛一把尖锐的利刃割开冰冷的空气,带着清醒的意识,“我不觉得‘美国梦’还分肤色、人种、族群。美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国家,这里没有歧视、只有平等,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所以才会有无数人来到这片土地,现在你却说美国人不愿意看亚裔的‘美国梦’,这和‘美国梦’精神难道不是背道而驰的?”

尼森漠不关心的表情说道:“没错,你说的没错,但是全是一些政-=治正确的大道理,真正的美国人心里怎么想的,他们是不会放到表面上的,他们心里对异族人的排斥是不会告诉你的。”

乔伊的语调依旧是四平八稳,充满了坚定和坚信,“那只能代表你这一类狭隘的白人而已。两百多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无数怀揣梦想的的年轻人,或移民或求学或偷渡,他们放弃故土,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来到这片土地只为创造自己的价值,因为他们相信在自由平等的美国,无论出生、无论肤色,只要能努力就能成功,美国也因为这样才成为全球成功人士最多的摇篮。”

尼森忽然爆发出一连串鄙夷的笑声,“你真的认为‘美国梦’是只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的?这不过是政-=府为了欺骗你们这种单纯的年轻人的花招。不久后你会发现,美国的‘美国梦’只属于那些拥有背景、人脉的上流阶级。而你咸鱼翻身的美国梦,我相信大部分群众也并不关心。”

乔伊怔怔地看着他,那双眼睛仿佛将他看透,“尼森,总有一天你会认识到自己的狭隘、自卑和无知。”

杰克终于忍无可忍,插嘴道:“别和他扯了,我们走。”

他已经不想再在这儿扯皮了,他来的目的是将电影卖出去从中赚得利益和名利,到底什么是美国梦他压根没有心情去关心。

他觉得美国梦什么的,矫情的人才会争辩这种事。只要能打动人的,才是美国梦,其他都是假的。

然后他就拉着乔伊离开了这家电影公司。

乔伊还没来得及问他接下去的打算,杰克就看着手表将后面的事情提上行程了,“亲爱的乔伊,别理那白痴,以后你在碰到这种人就录下来然后报警,告他种族歧视就行了,现在我们去下一家。”

乔伊眨巴眨巴眼睛,一副傻样地问道:“什么?还有下一家?”

“废话,你当我杰克汉森是吃素的?”

A即是成功,B就是还可以,比较满意,C就是坏消息了,意味着票房惨剧即将发生。观众极少会给出D或者E的评分。

这是一家位于拉斯维加斯名为CinemaScore的市场调查为预估每部电影的票房成绩而做的调查。

不同于一些大片场组织的试映会,CinemaScore的调查是在观众看完影片后,它根据这些观众口碑预测的最终票房有着惊人的准确性。

前世,乔伊记得CinemaScore几次超乎寻常的预估,2007年,《变形金刚》得到了CinemaScore的A级评分,CinemaScore老板Mintz就预测影片国内票房为3.19亿,最后实际资料正是3.19亿。

2010年的《失落之地》,根据CinemaScore的C级评分,预测4800万,实际为4900万。《G型教主》也是C级评分,预测5700万,实际为6000万。还有经典的如C级评分的《购物中心超级警探》,预测2400万,最后分毫不差正是2400万。

更加使人信服的是,2009年的超级大黑马《宿醉》,当时人们都觉得这部电影不会超过1亿,但是CinemaScore却认为影片会拿下2.28亿,而实际结果是更加惊人的2.75亿。

不过,这家好莱坞神一般的预测公司不光是靠观众打分来预测的,它会把诸多因素放在一块做一个综合比较,这些因素包括了影片级别、类型、观众分布,以及过去类似的电影类似的分数最终得到的票房等等。

CinemaScore有套非常繁复的数据分析模型,但是它访问观众时问的问题却是非常简单,除了评分之外,就是在一份表格上填下性别、年龄,再是问问会不会再买或者租这部影片的DVD或者蓝光盘,或者是为什么选择来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明星还是导演之类。

所以,如今的好莱坞无论是航空母舰一般的六大电影公司,还是零散的独立电影公司,没有人会忽略CinemaScore的市场调查和票房预估,因为这不仅仅是预估,还是一种快速的口碑传递速度。

CinemaScore是电影口碑最直接和最真实的反应,CinemaScore的数据成为好莱坞公司的热门货。并且成为宣传部门的重要武器,如果一部电影首日,首周评级高,被预测后劲好,公司则会加大宣传,反之则不会。

这就导致每部电影一经上映,电影的制片商,即使是六大电影公司的高层,也会守在电脑前面,等待CinemaScore发来的电子邮件,里面有最新的影片评分。

此刻,乔伊正焦急地等待在电脑前,一直刷新邮件。

她在等CinemaScore的评分邮件。

而在电脑的另一端,拉斯维加斯,CinemaScore公司内。

这家公司说实话核心的员工就两个人,老板Mintz和他的儿子,儿子负责实地市场调查,老子负责预测票房和评分。

此刻,Mintz正在看着儿子递来的《朱诺》实地市场调查总结。

里面有一个复杂的公式和许多不同的指标,这些在外人看来无比复杂的公式,在Mintz眼中似乎浅显易懂,毕竟他靠这个吃了一辈子的饭。

Mintz聊聊扫了眼市场报告,似乎心里已经有了底,他转头将一些数据输入进了电脑里,顺便问了问自己儿子,“这部《朱诺》你进去看了吗?”

儿子回答,“没有,我只是让手下的人收集了下观众填的表格。”

Mintz笑着耸了耸肩,似乎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样子,“没想到,这个档期中最被轻视的电影……”

儿子停止了手中的动作,侧目看着Mintz,“什么意思?这部《朱诺》我没有记错的话,首映周末的票房成绩很烂,有人预测它应该会院线两周游,最终票房不会过1千万。”

Mintz哈哈一笑,略带嘲讽,“有人预测?谁预测的?整个好莱坞还有比我更准确的预测吗?”

儿子瞄了眼父亲的电脑屏幕,“那么最终评分,父亲你打的是多少?”

Mintz似乎想要考考儿子,“你说呢?”

儿子顿了顿,思考了下,“一般这种水平的小品电影,票房能赚个成本的三倍就算是不亏,考虑到《朱诺》目前的口碑很良好,可以再稍微上调几个点。”

随后他又说道:“算它300万的成本,那么票房大约会停留在1500万左右。这已经是超棒的票房了,300万的成本能拿到这个票房,算是咸鱼翻身了。扣除院线的分成、税钱、宣发成本等,还是很有赚头的。”

Mintz的目光老谋深算地集中在儿子身上,随后他带着神秘的笑容不言不语。

儿子有些着急,赶紧追问道:“父亲,我说的对吗?”

Mintz笑道:“你说的很对,但是你没有考虑到我的评分,我给这部电影的评分是多少你觉得?”

“以各大资深电影媒体和高端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我认为可能会达到一个惊人的高度,那就是A-。”

Mintz却猛地大声宣布道:“你错了,儿子,这部电影按照我们的公式算出来的评分是A!”

“天呐,父亲,不会吧!目前为止能够得到我们A评价的电影不超过20部,而且每一部都是超级卖座的,都是过亿级别的超级口碑和票房的现象级大作啊,父亲你是谨慎的吗?”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美娱]好莱坞逆转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美娱]好莱坞逆转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208.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