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剪影――《秦时明月》引发的杂感

文化的剪影――《秦时明月》引发的杂感

文化的剪影——《秦时明月》引发的杂感

鄙人无非是某理科宅人,而既好理且好文,对动漫还有那么一点想法。

上面的话实际是吸引大家来拍我砖头的。

正因为不是英雄不是大师,就敞开地说点自己的思考。

话多了,开正文。

能看下去的希望能与我交换宝贵的意见,看不下去的话……就顶一下吧……

概述

一部作品往往是毁誉参半的,这由事物的两面性决定。好的作品更是如此。

如果是反响一般的东西,大概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群众热心参与赞美和找茬,这两个面的容量相对就要小的多。

老实说《秦》最早是一部让我感觉到惊奇的动漫作品。

似乎技术还不完善,似乎剧情还有瑕疵,似乎无论如何仍然比不上我即便是作为一个近乎动漫门外汉的存在也曾经听过名字的那些动漫。

但是它就是吸引了我。我觉得当年看《千与千寻》《风之谷》或者是时下依旧热的火影,可能是振奋震撼或者激动,但也都不曾有这样的感觉。

呃,还有,大概我是一个不能理解许多人所说“内涵”的人,比如《空之境界》……

好吧,我扯的实在太远了。

但是我在《秦》当中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我想,大概是那些湮没在唐诗宋词元曲或者是明清小说等等长久以来被视作传统文化之精神的艺术之下的,来自那个更早的,思想开放奔流的年代的回音。

有一位大虾给我曾经文章的留言很触动我:我们总是沉浸在唐诗宋词中,太久了。

这不是偏激不是埋怨也不是哀叹,而是一种也许算另类,但是至少有意义的思考。

我也许说的过于绝对。比如我自己就问自己了:你忘了《论语》和《诗经》啦?想什么呢?

但是我个人的感觉是,尽管我们的厚重的文化符号已经多到了把手指头和脚指头放在一起掰都算不过来的东西,还是有很多被我们遗忘了。

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或者说是先秦时代,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一个重要源头,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大概是直到近几年来才开始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当中。

我个人认为,如果说王立群和易中天这些严肃学者在《百家讲坛》的讲座让中国社会的许多成年人开始重新关注那个伟大时代,那么《秦》就是在青年和少年圈中做同样的事情。

剧情与内涵

当我们冷静地坐下来讨论关于《秦》的一切,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这个部分是整个作品的骨架和灵魂所在。

哦,对了,每集开头都写着“历史为骨,艺术为翼”来着。

《秦》借着温先生一部未完成的小说,缓缓地为我们描述出一个伟大思想交汇碰撞,并且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够为之自豪的时代。

在那样一个遥远的并且不算长的年岁里,对整个中华民族影响最深的思想相继产生。即便我们到后来有了最让现在的我们感觉响亮的汉风唐韵,那依旧是一种延伸。

自从汉代之后中国的思想价值体系几乎就没有跑出过儒道释三家的相互交融摩擦与伸展,然而,暂且把属于僧人们的佛教放在一边,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两千年统一的历史,中华民族仍然多数时间躺在那个思想解放时代的遗产上。

何况如果不是墨家对人自身修养的过于苛刻和对儒家的系统批判让自己在上层阶级的压抑下很快离开了历史舞台,中国将在儒家的文化氛围外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性和逻辑体系。要知道,墨子等墨家学者对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的研究远早于西方,他们提出圆的概念早过西方1000年左右。可叹的是,在近代,我们的中国正是因为缺乏了这些,而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悲情。

再何况如果没有汉儒董仲舒一个“独尊儒术”的建议,也许中国人伟大灵活的智慧也不会如此早地在自身催生出的压制技巧下僵化。当然,很多事情都要局限于那个时代的现实需要,但我个人还是认为这样的一言之堂为日后中华的落后埋下了最大的种子。

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清新飘逸,法家的令行禁止,墨家的兼爱非攻,阴阳家的天地之变……无论哪一样,即便放到现在来看,都是属于这个世界最伟大的智慧。

要问我为什么把春秋战国和《秦》的时代并在一起?一者,二者接壤;二者,我们老实地讲,诸子百家的智慧在秦代好歹没受什么太大的打击,始皇帝焚书坑儒,更多是消灭了一些方士和儒生,对整体的伤害没有想象的严重。一个间接的证据是,在汉朝初年,诸如阴阳家这样在历史上不是非常强盛的所谓“显学”门派都依然存在,命题可证一二。

现在回头来看《秦》。

在《秦》的背景之下,是方兴未艾的秦帝国与整个战国烽烟不息的背影。

故事的剧情似乎很老套:英雄托孤,浪迹侠客,乱世情长,以及横亘在每一个人面前的一种不可逆转的悲剧而带来的感伤。

但在这样一种沧桑沉重的传统悲剧美学之下,闪耀的依然是兄弟情,儿女情,以天下为己任的真诚而炽烈的情感;亦有王霸雄图,宿怨深仇,阴谋阳谋。

我们必须说的是,当一个时代这样具有人性本身味道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才能取得共鸣。

目前已经播出的前两部更多地体现在对传奇的追思和对情感以及恩怨的探讨上。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那个聪明智慧,反对战争,兼爱平生的墨门对我们每一个现实当中的人而言是如此的遥远。不过编剧通过对机关的华丽展示,将古人的才智充分地进行了表现。我不得不说,至今,我还在试图找出合理的动力学解释……

机关术对于我们来说存在于祖先的古老记述中。无论怎么样,我很高兴的是,《秦》与之前的《轩辕剑》等在内的许多作品,以自己的丰富想象呈现出了这个伟大传说。

相对的,墨家的许多思想,也在对机关的用途的探讨,以及剧中多次人物的内心独白中显现出了一个大致的面貌。

墨家主张“兼爱”。而演化到今天,正是一种“和”。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也许由于很多原因对HX这个词语抱着奇怪的态度,但我想说的是,这正是我们民族的无数先哲毕其一生追求的天地与人的统一境界。而相比于西方充满征服意味的哲学而言,我们伟大的东方哲学早已经无数次得到自然与历史的证明。

在近代中国最黑暗的岁月里,先驱们得出中国文化存在不足落后的结论,于是一直延伸到现在,我们仍然因为曾经的知识分子与亿万人民大众共同抛弃传统文化而正在失去自己的坐标。诚然一个民族当处于落后的时候必然会处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去追寻领先于时代者的脚步,但正如同被风吹向远方的种子最后仍然要扎根于土地当中,文化不论对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而言都是一种接近永恒的沉淀。正是因为大树有粗壮的枝干,上面的树叶才能有所依托;而文化对于人而言,更多的时候象征着永远的精神港湾。

扯的远点了——很多人总是说我们要学习美国学习日本学习韩国……等等,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自己向自己发问:我们是否做好了自己?我们的东洋近邻几乎把我们的历史上的先进文化尽数学去,然后发扬光大。我们尚且没有做到,何况是去学习别人。我并非在这里对文化做出主观的评价或者比较,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传统中有许多智慧,也许我们根本没有什么感觉,然而却是对我们最为重要的,也是适合于整个世界的。

再说情感方面。

我被《秦》所吸引,很大的程度上正是由于其中对感情炽烈而深沉的描绘。

有些情感需要的是短暂激烈的冲突,譬如小高对大哥荆轲的感情,或者是卫庄与盖聂之间的恩怨纠葛。中国传统侠客之间的情谊或者仇恨,往往在剑锋之上铸就。

有些情感是历尽伤痛之后恬淡自然的快乐,比如三个小主角之间快乐的嬉戏与朦胧的好感。那正是孩子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意识,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地方都一样。

有些感情,比如聂蓉之间的似有似无的爱,在一个纷乱流离的时代映衬下顿时成为了令人唏嘘的悲剧。这种情感表面不露痕迹,如同山间的溪流一样静静流淌着,生长着,一直到最后的最后,在离别生死之间以沧海巨浪一般暴烈地在沉默中突然爆发出来。

我看到过一些评论说聂蓉之间的情感似乎来的过快。我个人的想法是,《秦》在情感描写上更加贴近中国传统的含蓄而悄无声息。有很多看似普通的镜头描写,实际上正是人物情感的积累、转变与升华的过程。

在这方面,我感觉很多同人文拿捏的非常到位……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段沉默的感情正是因为爱的太深甘愿付出和奉献的真正体现。

说到反派……哦,很多人已经纠正过这个说法。在一个每一个个体的命运已经不能由自己控制的年代中,每个人都在走向自己预定的结局,也许就不存在真正纯粹的反派。即便是代表了霸权的秦王,也不过象征了天下统一的趋势。

先秦时代不论有过多少欺骗与狡诈的传说,那更多是国士之间斗智的结果。如果我们去读《诗经》和《楚辞》,我们将看到的是,不论是在宗法盛行的北方民族,还是在母系遗风尚存,民风强悍喜好祭祀的南方民族,他们的生活、信仰或者祭祀当中无不充满了真实的情感与淳朴的呼唤。中国的先民们含蓄,然而不做作,高兴的时候放声歌唱,哀伤的时候也许会藏起但不会故作姿态。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赞颂,对土地的眷恋或者是对压迫的反抗,对战争的控告都是如此的真实。

余秋雨说的好,儒家文化留给中国的人际关系太过复杂导致中国至今都没走出。很多时候人们都压抑着真实的自己而生活。也许我们真的需要回到那些古老的故事中,去找回属于我们自己真正的财富也说不定。

后记

也许以前的某大虾说的对:我们没有必要要求一部动漫承载太多。

但我想一些也许笨拙但积极的思考,正是对我们的文化与艺术的尊敬。

但愿《诸子百家》能展示真正的思想交锋,人物的命运不过分喜剧也不过分悲伤……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秦时明月之鬼谷双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秦时明月之鬼谷双子
上一章下一章

文化的剪影――《秦时明月》引发的杂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