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卷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

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

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而不

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

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

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月真>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

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

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

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

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

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

然致有风气也。

帝曰:五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多

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

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

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

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墯,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

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

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

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

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

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

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帝曰:善。

○痹论篇第四十三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

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多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

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藏六府,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

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

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

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凡痹之客五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

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

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支解墯,发咳呕汁,上为

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

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

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

易已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藏

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帝曰:其客于六府者何也?岐

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府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

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藏有俞,六府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

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

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

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

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

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

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

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

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

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帝曰:善。

○痿论篇第四十四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

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

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

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

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

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

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

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相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

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

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

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帝曰:何以别之?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

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

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

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

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

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

○厥论篇第四十五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

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

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

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

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

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

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

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

不营其四支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

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剽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

故手足为之热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为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

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

不能行,发为眴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

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骨行>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

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

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骨行>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骨行>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

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三阴俱逆,不得

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阳厥逆,

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阳

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

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

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治主病者。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黄帝内经素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灵异 黄帝内经素问
上一章下一章

卷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