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思绪

13.思绪

宜安县主正韶华,芳龄十五。

永邦候嫡次女,亲姨母入宫封了福嫔,她常进宫,姨母为她讨了个县主诰命,从此在京城的贵女圈里算是独一份。

众星捧月的日子过惯了,难得随着母亲和国公夫人进山里烧个香,竟受此耻辱。

寮舍里一片狼藉,宜安县主祝怡晴坐在窗下发脾气。

“都怪母亲,京城那么多寺庙,白云寺、静觉寺哪里不行,巴巴地跟着国公夫人来这里烧香,要不是为了陈世子,我要看她的脸色!”宜安县主抹着泪冲一旁坐着的永邦候夫人杨氏说,“不过是个公主罢了,怎么人人都怕她,连闵夫人都不为我说句话。”

说着说着又哽咽起来。

“我进过宫几次,也遇见过六公主,九公主,哪个不是对我和颜悦色,哪像这位,姑子不是姑子,公主不是公主,在我这里摆什么谱!”

杨氏在一旁连连摆手叫她噤声:“我的小祖宗,别管这十公主得不得势,你方才那句什么样的父母已是犯了上,你没瞧见她身边还有四五个侍卫,若真禀了上去,咱们可得不了什么好!”她苦口婆心,“你父亲见天的愁,这事若让他知道了,你瞧瞧他教训不教训你!”

“那也不能让女儿如此没脸啊。”宜安县主抽抽噎噎,“我就是气闵夫人,一句话也不为我说。要不是因着陈世子,我真不乐意和她来往走动。”

杨氏沉默一时。

“要我说,满京师都是好青年,你非心心念念地想着这卫国公世子,你要母亲说你什么好?”她叹了口气,“母亲向来性子软,闵夫人却是个心气极高的人,若不是打小就和她在闺阁中认识,我还真不一定能和她交好。陈世子在国公府也是个特立独行的,谁的话都不听,你就算讨好了闵夫人,她也做不了世子的主。”

“我不管我不管。”宜安县主小声闹了起来,“满京师的贵女都想嫁给他,我看不出来谁能有我矜贵。诚意伯府家的二姑娘是个木头,齐国公府的大姑娘二姑娘都许了人家……”她开始盘算起来,算来算去都觉得自己是最佳人选,“母亲,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闵夫人只要应了,陈世子还能退婚不成?”

杨氏叹了一口气。

“先莫说这个了。”她唤了身边的刘婆子过来,吩咐道,“收拾收拾,咱们这就回去吧。把方才和公主说好的事儿办一办,省的再出什么纰漏。”

“我不回去。”宜安县主犟起来,“大清早才来,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还不是让四妹五妹看笑话。再说了,闵夫人该怎么看我啊。”

“那你就自个儿留这儿罢。”杨氏突然来了火,甩下一句到外头去了。

在外头候着的宜安县主身边丫头小叶呼了一口气,掀了帘子进来。

“县主您消消气。”小叶上前劝慰,“方才我瞧见闵夫人往后山去了,想是去看景儿,县主要不要去走走?”

宜安县主眼睛一亮。

“去,自然是要去的,否则我推了何三姑娘家的赏花会到这来做什么。”

这便开始收拾容颜,重换新衣,将方才之事暂时放在脑后去了。

四月初的山里,起了一阵雾气。

闵氏抿了一口清茶,这才对上住持虚云师太的眼神。

“……我是说,怎么不见惠安师太。”她探询道。

虚云念了声阿弥陀佛,神情微顿。

这里原是闵氏娘家的家庙,闵氏三四岁时,虚云就认得她了。

惠安是什么时候来明感寺的?

约莫就是在闵氏十三四时。

闵氏素来喜欢与惠安打交道,这其中……

或许迟迟等不来虚云的回话,闵氏迟疑道:“师太,怎么了?”

虚云哦了一声。

“洛阳莲花寺办了一场华严大会,广邀天下僧侣,老身年迈,经不起路途颠簸,便让惠安去了。”

千里之行,总有坎坷,若遇上不测,也是劫数。

闵氏心下狐疑却不敢问,呐呐出言:“我一向听惠安说佛法,她这不在了,怎不告知我一声。”

虚云又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缘法自然,闵夫人不必执着。”她轻声道,语气中带了几分劝诫的意味,“老身听闻了方才的

一场闹剧,此处是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道场,供奉的是大慈父药师佛,还望夫人、县主们秉承一颗慈心,宽厚待人。”

闵夫人低低应了。

虚云站起身来,双手合十:“明感寺虽曾是肃毅侯府的家庙,但如今已还佛法与世人,夫人往后还是谨慎些为好。”

说完便告退了。

殿中一片寂静。外头候着的两排仆妇们大气不敢出。

卫国公府是京城一等勋贵,身为卫国公夫人的闵氏一向排场豪奢,出门除了护院之外,还必带十几个丫鬟仆妇伺候。

此时只有一名仆妇跟在殿里头。

打小就伺候她的婢女英英,嫁给了给她管陪嫁铺子的钟德,如今都唤她钟嫂子。

钟嫂子轻声道:“夫人,这里阴冷,回寮舍吧。”

“前几日才见过他,怎么好端端地,就突然去游历了。”闵氏摇摇头,自言自语道。

她突然看着钟嫂子,眼神锐利。

“他若出门,自会遣人告知我一声,这事有蹊跷。”闵氏声音越来越小,“一时去他厢房里看看。”

钟嫂子附耳:“事出反常必定有妖。夫人还是谨慎为好。再有,方才住持的话……”

“住持说话,有点意思。”闵氏皱起眉头。

她心里还有一桩心事。

惠安与她欢爱时,无意说过一件事。

他这十几年来,与这京中许多妇人、未出阁的姑娘有染,为了自保也是为了自己的癖好,他留了一些元红帕子,并记载了这些妇人、姑娘的隐秘特征。

她听了大为感兴趣。

若有了这些帕子,她便掌握了京师里许多人的秘辛。

惠安好端端地不见了,那这些帕子呢?

越想越不安,恨不得立即就去惠安房里搜寻一番。

只是天色尚早,怎能轻举妄动。

外头有丫头禀报。

“夫人,宜安县主到了。”

闵氏眉头一皱,略有些不耐烦。

“说我在诵经,打发了。”

丫头低低应了。

闵氏嘴角带笑,钟嫂子拿了个蒲团,让闵氏在药师菩萨前跪了。

宜安县主还是太年轻了。

当你还是个女孩子的时候,又年轻又美好,好像全天下的事情都能握在自己手心,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至于后果嘛,没有哪一个年轻女孩子会去考虑。

这样傻傻地年轻着也很好。

满京师的女孩子都想嫁给她的继子,满京师的女孩子都觉得他好。

只有她知道这位世子爷的心肠有多坏。

她嫁过去的时候,世子十二岁。

卫国公与她,连天地都没拜,便匆匆赶往边疆。

到底是圣意,还是他自己的意思?

无人能知。

十二岁的世子握了一柄剑就要杀她。

若不是老太太赶到,恐怕她就要死在这稚龄小童手上。

第二日,世子就跑了。

跑到哪里去了,她怎么知道?她只是一个新妇,对这国公府人生地不熟的。

为了世子的失踪,她背了三年的冤屈。

好在三年后世子有了消息,她这才获得了国公府上下的原谅。

世子据说是修道去了。

一去就是五年,回来时正十八。

去年上巳节,他骑马游秦淮,人人争看陈郎。

再到后来,满京师的贵女争嫁陈郎。

可笑。

他到底哪里比自己的儿子好了?她的儿子陈徎虽才六岁,可举止文雅、彬彬有礼,就算是长相,也不输他半分。

怪只怪她嫁进来太晚,倒叫那位荥阳长公主占了先机。

说起公主,没一个好东西。

近的有世子的亲娘荥阳长公主,疯癫的有东阳长公主,还有这明感寺的十殿下,有权势的无权势的,个个都颐指气使,没一个好东西。

除开了公主的名头,这些女子还有什么?

闵氏跪在药师佛前,乱七八糟地想了一堆,天色也暗了。

暮色微降,落日熔金。

灵药正领着肿肿的法雨在菜园子里闲逛。

管菜园子的就是妙语,她是个机灵的小尼师,年方十六,是个自小被丢弃在明感寺门口的孤儿。

这些日子,法雨收起了带刺的伪装,倒和妙语玩的最好。

菜园子分了好几块,如今是四月,种着些苦瓜、南瓜、土豆、地瓜叶等等。

灵药和法雨坐在田墩上,一点都不怕脏。

妙语笑眯眯地边浇水边与她二人闲话。

“您也不嫌脏,就这么坐着。”妙语道,“这里没什么好看的,改天去山下收米,公主不妨跟我们一道去,瞧瞧山下田庄里的风光。”

“米是在山下收的啊?是地里长得还是树上结的?”灵药好奇发问。

“自然是地里长得,水稻。”她又重复了一下,“水稻,您知道吗?水里的稻子,结的就是米。”

灵药哦了一声。

“莫说公主不知道,我都不知道。”法雨在一旁肿着脸笑。

妙语看了看法雨的脸:“法雨,你的脸还疼吗?”

“不疼了,就是那一会儿疼。”法雨满不在乎,“您说那永邦候夫人会送礼物来赔罪吗?”

“谁要她的礼物啊,给银子最好。”灵药笑道,“她不敢不送,毕竟宜安县主骂的是我的父母。我的父亲可是天底下最不能置喙的人。”

法雨和妙语都笑了起来。

说起她的父亲,灵药顿时沉默了。

说好吧,她母亲苏贵妃在世时,父亲视她若珍宝,阖宫下上不及她一人尊贵。

说不好吧,苏贵妃过世,他听了灵照寺高僧的一席话,便将她送入明感寺,一年来不管不问,似乎从没有这个女儿。

再过一年,便是沂州之围。

大楚边界北至燕京、大同。

元朔帝时年四十有三,正值壮年,辽人屡屡犯境,护**与之交战十几次,次次大胜,将辽人逼退百里。元朔帝好战心切,御驾亲征,赶往后方沂州观战,岂料辽人率数十万众大军绕过朔州,直奔沂州,将元朔帝连同卫国公生生围困了七日。

后面怎么脱困的,灵药不记得了。

她只知道,经此一役,她的父亲一蹶不振,之后便数年缠绵病榻。

可是她死的时候,父皇还没有驾崩。

她应该怎么做?

法雨打断了她的思绪。

“公主,咱们什么时候再下山啊?”她心心念念地就是玩儿。

灵药想了想,道:“过几日先去将军山看姑母,之后就带你下山玩去。”

“长公主认得不认得公主您呢?”法雨问。

“认得不认得不打紧,互帮互助才最重要。”灵药笑了笑。

夏日快到了,京师将行时疫,人人避之若浼。

一人势弱,为免生灵涂炭,她还是得和姑母合作才是。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之不嫁良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生之不嫁良人
上一章下一章

13.思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