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娱智信:互联网营销应该向奥巴马学习

网娱智信:互联网营销应该向奥巴马学习

10年时间,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10年后依然存在的问题是: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懂互联网?网娱智信是互联网营销的积极实践者,我们深刻理解互联网营销,通过精准有效的互联网舆论口碑管理平台,帮助我们的客户始终在互联网的整体舆论中处于有利位置,并最终对客户的业务进展形成有力协助。网络营销可以在很多领域都能起到信息推广的作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仕途就是很好的例子。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新人奥巴马独辟蹊径,利用网络筹得史上最庞大竞选资金,并通过网络社区、在线游戏等细分人群展开营销,最终赢得选战。同时期的中国,奥运赞助商可口可乐将火炬传递搬上互联网;再稍晚,电视台纷纷在开心网圈地,网友可以一边“偷菜”一边点播电视节目。

既常在网上“冒泡”“混个脸熟”,还要跟各大网站搞好关系,这就是全互联网时代的“生意经”,因为在它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市场。

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iResearch)不久前发布《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达到41.7亿元,2009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0亿元。同期,另一家机构发布的数字显示,2009年中国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5380亿元,2012年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16740亿元。

有人战战兢兢防着互联网时,有人已经动手了,谁能从这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市场中抢到一杯羹?

网络营销助奥巴马打赢2.0式选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16日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仅今年上半年就增长了4000万。其中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2亿,占总数的94.3%。

这一数字已大幅超过美国,使得中国的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但从普及率来看,与美国82%的家庭已接入互联网相比,中国25.5%的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奥巴马之所以赢得美国总统选战,他的策略是把注意力和热情转向由网络联系起来的这些家庭。在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中,很早就招揽了一批互联网营销方面的专家,克里斯?休斯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SNS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

美国传统政party政治,主要依靠财团、财阀和社会中产阶级以上人士的捐款,奥巴马首开先例,拒绝使用go-vern-ment提供的公共竞选资金,而以网络小额支付的形式募款,结果获得美国史上最庞大的竞选资金。美国媒体报道,截至2008年10月15日,奥巴马共筹集竞选资金6.4亿美金,其中80%以上为网络筹款所得。

博客、论坛、社区、视频,这些新兴的传播渠道,都成了奥巴马团队聚敛人气的地盘。在myspace和facebook上,奥巴马的专题网站上聚集了数以百万计的忠实fans,他们活跃在各个社区,为奥巴马摇旗呐喊,成为影响美国网络社群的舆论风向。

整个竞选过程中,奥巴马充分发挥了网络营销的精准性,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取得了巨大的宣传效果。

上网“偷菜”也要防“被偷”

奥巴马的成功,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显然具有借鉴意义。

即时通讯工具、商业门户、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综合网站、市井气息很浓的生活社区,背后往往聚集着固定的网民,他们因兴趣、社会身份不同而分别结群。

比如新兴社交网站开心网,就吸引了众多的白领,在网上“交友、买房、种地、偷菜”。有网友甚至凌晨两、三点仍守候在“菜地”,等着菜苗成熟。今年最火的快乐女声曾轶可,在接受采访时也声称自己平常会上网“偷菜”。

事实上,就像菜苗可以偷也可以被偷,借助互联网可以塑造品牌,忽视网络的力量也可能让品牌毁于一旦,“三鹿”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它甚至引发了整个奶产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就算有这些补救措施,在互联网上,对一个品牌信任度的重新修复,往往需要比破坏要漫长得多的时间,与传统媒体不同,企业的发声,时时需要经受住网民各种各样不同声音的挑战。

与“第一媒体”联姻的全新课题

美国《销售与市场》曾出台报告,显示当年企业66%负面信息来自于网络,而且扩散速度远比正面信息传播来的快——人们的“好奇”心,加上网络的“草根性”,网络“推手”的推波助澜,使得企业一旦出现负面信息,就会在网上形成迅猛的扩散趋势。

源自网络的信息,迅速扩散,形成话题,在网上再扩散之后,传统媒体就会跟进报道,事态进一步扩大,然后回流至网络再热议,这便是WEB2.0时代的信息扩散形式。

“在未来的格局中,随着宽带技术不断完善,网络将是集广播、电视、报纸功能于一体的媒体。”有媒介专家分析,“依赖”,正是越来越多现代人对网络媒体态度的贴切描述,上网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习惯。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互联网呈现出来的社区性,使得它兼具了传统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性。

这为企业展开病毒式营销客观上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网友主动传播各式各类消息提供了平台,企业在塑造自身形象的同时,需要更加留心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需要与网站保持更加紧密的公共关系。

而如何与网民沟通,进而影响网民态度,如何规避负面信息在网上扩散的风险,应该在什么环节,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介入网络传播等,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无疑是一个全新课题。

*

请看看美国是如何对待“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流动”的吧

美国以“传播反美信息”为由制裁阿拉伯卫星电视频道

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外长1月25日发表声明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要对阿拉伯卫星频道进行制裁是粗暴干涉内部事务。

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外长24日在位于开罗的总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应对美国国会通过的关于制裁中东地区卫星频道决议问题,经过6个小时的磋商后会议发表了一项谴责美国国会的声明。声明指出,“阿拉伯国家根据国际法在规范自己的媒体,美国国会的决议是对阿拉伯国家内部事务的粗暴干涉。”

半岛电视台报道说,此前美国国会以395票赞成、3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对煽动仇视美国的中东地区卫星频道进行制裁。决议还要求美国总统奥巴马每6个月提交一份关于煽动在中东地区对抗美国的报告。美国国会的决议特别强调了黎巴嫩真主party“灯塔电视台”卫星频道以及哈马斯的卫星电视台——阿克萨电视台。

摩洛哥新闻大臣哈立德指出,“阿拉伯国家的一致立场是坚决反对美国对内部事务的干涉,”他同时也表示,阿拉伯国家反对阿拉伯卫星频道煽动暴力和KB。黎巴嫩新闻部长塔里克说,“自由在黎巴嫩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新闻自由是黎巴嫩多party的具体体现。黎巴嫩go-vern-ment将给予新闻充分的自由,反对对其进行限制。”

另据报道,昨天召开的阿拉伯联盟外长会议还决定成立阿拉伯媒体办公室,该办公室的任务除讨论关于耶路撒冷局势外,就是对阿拉伯国家卫星频道进行监督。

*

网络战争:谷歌和希拉里女士捍卫“反犹”言论自由吗?

——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更加需要相互尊重法律与禁忌的文明对话

《环球财经》副总编辑彭晓光

前言:

互联网不仅意味着巨额资本投入、快速技术进步及轰动的财富效应,而且也已经成为各国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还是全球意识形态传媒战争,货币与经济战争,及军事与情报战争的最重要战场空间之一。

虽然美国在互联网资本技术及传媒话语权领域拥有优势地位,但不论是两位犹太裔青年创立的谷歌还是高调宣示“网络言论自由”的希拉里,显然都不可能支持捍卫“反犹”言论自由,这不仅违反美国西方各国的法律与政治正确,而且,在这场被认为由犹太资本主导的华尔街制造的金融危机中,允许“反犹”言论的自由,只能意味着在基督教为主的美国引发一场更大的甚至完全失控的灾难。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大的、最没有“反犹”传统的主要文明体,中国人民同犹太人民保持了上千年的友好往来,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也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与此同时,应对金融危机中,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依然存在着不少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

相信谷歌、美国犹太资本传媒与美国go-vern-ment能够认识到:在一个文明和利益客观存在激烈博弈的互联网时代,相互尊重核心利益、法律、传统乃至“禁忌”的中美文明对话及全球文明对话,是阻止世界滑入黑暗野蛮时代的惟一选择。

世界和中国恐怕都未必充分认识到: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持续了上千年的围绕耶路撒冷的“终极信仰冲突”,至今依然构成了对整个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智慧的最大考验,而拥有独特“天下主义”包容精神的中华文明,则对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推动的人类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的建立,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反犹”言论:在美国西方有受法律保护的自由吗?

2005年,英国历史学家欧文在奥地利被捕,随后被判处三年监禁,罪名是否认纳粹二战中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根据奥地利法律,否认大屠杀属犯罪行为,之前他也曾在英国和德国被起诉并被判罚款,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新西兰等过都曾拒绝其入境或定居。

人类社会基于纳粹大屠杀的惨痛教训,制定了相关法律,不允许极端“反犹”言论获得法律保护下的自由,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鉴于犹太人在华尔街的主导地位,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激起了反犹情绪,美国犹太人组织反诽谤联盟(ADL)主席福克斯曼(AbrahamFoxman)声称:金融海啸后网络出现大量匿名反犹信息,“近代历史告诉我们,每当全球经济走下坡路时,反犹情绪就会上升”,“有关犹太人操控经济、贪得无厌这类仇恨言论一直根深蒂固”。

YouTube,雅虎及其他网站上都出现了许多关于犹太人操控世界的阴谋论短片及留言,指责犹太人制造了这场金融危机、企图摧毁美国、并进一步控制全世界,号召美国人把国家从犹太人手中夺回来。

这类言论、视频被不断地删除,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考虑到希特勒利用1930年代经济危机掀起反犹狂潮的惨痛历史,金融危机形势下,如果允许“反犹”言论自由,在美国这样一个基督教为主的国家,就会非常容易引发一场更大的甚至完全失控的灾难。

“反犹”不仅仅出于中国公众很容易理解的“仇富”心理,更出于犹太教与基督教围绕“耶稣是否是弥赛亚(救世主)”持续了至今已两千年的毫无调和余地的“终极信仰冲突”。

美国是个多民族移民国家,除了犹太裔问题,还存在着盎格鲁撒克逊主流族群同人口比例快速上升的墨西哥裔及非洲裔的复杂族群问题,操弄种族矛盾与仇恨的言论,在美国不仅是“政治不正确”的,而且也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和禁止——这对美国国家与社会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同样是上述国家的若干政客、组织及传媒,却认为,西藏罪恶的农奴制的头号代表**,拥有攻击中国、煽动宗教民族矛盾的言论自由,并把诺贝尔和平奖作为奖励授予他。

这类行为只能让广大中国公众和青年认为他们是一群可耻的骗子,中国的原教旨自由主义者(无条件信奉美国西方的少数极端自由主义者),据此指责中国人民所谓“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义和团”,几乎就是抢着把“洋奴汉奸”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

网络战争:时机的选择、谷歌、新克林顿主义

谷歌和希拉里女士向中国发动“网络战争”的时机是值得研究的。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在2009年就得到遏制,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把金融危机转化为了各国的财政危机,现在,美国西方各国的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之大,已经引起国际资本市场对“主权信用危机”的巨大担忧。

美国公众对华尔街的持续愤怒,美国go-vern-ment对华尔街加强监管的改革法案,争议巨大的美国医疗改革法案,都给2010年的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不确定因素,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取消美国公司在竞选中自己花钱(为支持的候选人造势做广告宣传)的限制,更是在美国引起轰动,支持者认为这捍卫了“言论自由”,反对者认为这撕下了美国金权政治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奥巴马总统认为,这将使华尔街大银行、医疗保险机构的声音淹没公众的声音,并对华尔街发出了严厉警告:“若这些人想战斗,我也准备好战斗”,“美国纳税人永远不再被太大而不容倒闭的银行劫持”。(中国的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会攻击奥巴马破坏“言论自由”吗?)

中国经济某些领域也存在泡沫问题,但总体而言是世界各大经济体中恢复最快的,在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型导弹之后不久,中国成功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网上广大“军迷”朋友们肯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美国的军工企业巨头要求美国go-vern-ment放宽同中国合作的限制,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希望和中国举行“冷战式”(美苏式)的裁军谈判。

今年开始,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人们需要在上述背景下看待谷歌与美国对中国发动的“网络战争”。

中国经济总规模很快超过日本,并极有可能在未来10~15年内超过美国(虽然届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而言,追求的是和平发展,是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因为人口众多,经济规模赶超日美仅仅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副产品,但对美国而言,阻止世界上任何国家(包括其盟国)在综合国力上赶超自己,则是基于历史上任何霸权国家都存在的本能。

地缘政治大师基辛格已经忧心忡忡地把中美关系类比于一战前的德英关系了,美国的不少传媒已经把中国比作“兼具苏联与日本特征”的美国头号对手了。

英语民族(英国和美国)在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间都维持了其世界霸权地位,先后主动被动挑战他们的拿破仑法国、威廉二世德国、希特勒德国、苏联及日本则都遭到了失败,美国不可能不从自己成功的“历史经验”中寻求遏制中国的灵感。

像对付法国和德国一样,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美国除了收获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什么也得不到。

像俾斯麦说的“英国总是在欧洲找个傻子,让他为了英国的利益打仗”?这个工作美国一直在做,但想在欧亚大陆找这么个“傻子”同中国开战基本也没有可能。

像1980年代对付日本那样对中国打一场“货币战争”?这个工作美国始终没有放松,但这需要打开中国资本管制的大门(美国为此动用了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在内的各种手段),可惜,金融危机使华尔街光环不再,这场进行已久的“货币战争”,美国至今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像对付苏联那样打一场“意识形态战争”?这是美国的首选,“不战而屈人之兵”,肯定是美国最希望达到的效果,既充分利用美国的传媒话语权优势地位,又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损失,在互联网(作为整体)成为全球最主流媒体的今天,这么做还可以巩固硅谷对全球互联网技术与信息的支配地位。

所以,美国对中国发动了“网络战争”,谷歌则扮演了突击队的角色。

两个犹太裔青年佩奇和布林(来自谷歌搜索)创立的谷歌公司(Google)是互联网上的头号霸主(选择它做突击队说明了美国的决心):它不仅意味着资本、技术与数据力量,更意味着对公众获取信息与思想的巨大引导性影响力,其权势之大连软件巨头微软都感到畏惧(微软在这次“谷歌事件”中的表现是很有趣的),德国媒体甚至称之为“谷歌共和国”。

谷歌自以为在中国有大量用户,妄图以攻击中国go-vern-ment依法管理互联网,来操弄中国网友们的内斗与分裂,可惜闹剧仅仅持续了几天就告一段落,谷歌在美国印度配合当地go-vern-ment法律,限制打击当地居民“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也被网友们一再曝光,使这场谷歌事件越来越像个笑话。

当然,事件并没有结束,据报道,谷歌希望美国go-vern-ment将事件提交WTO,希拉里女士也很快发表所谓“网络自由”的讲话(被《华尔街日报》称为新克林顿主义)。

看来,美国自以为找到了遏制对付中国的最有力武器。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哪有猫儿不沾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哪有猫儿不沾腥
上一章下一章

网娱智信:互联网营销应该向奥巴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