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四)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四)

和所有即将陷落的城市一样,一直作为印度东部地区政治、经济心脏的加尔各答此刻也陷入了空前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在这座城市的主要干道之上到处是一片拥堵的景象。由各种汽车、公交巴士、电车和人力三轮车所组成的洪流,宛如每个雨季都会泛滥的潮水一样在这个城市里四处蔓延。所有人都不决定自己究竟要去望何方?听说中国空军还没有设置禁飞区,便想去机场碰碰运气。想象着可能可以找到一艘渔船离开这座城市,便向港区跑去。在这个城市里几乎每一个人怀着一种躲避末日的心理,在想尽一切办法离开这座围城。

“我们依旧有能力保卫这座城市,终止这些毫无意义的混乱,我们不应该疏散任何人。动员起每一个能够参战的男人。加尔各答的每一座建筑物都将变成中国人的坟墓。”在印度东部战区的指挥部—古朴的威廉堡内,刚刚上任的加尔各答城防司令布拉德少将正以满腔的热情来鼓吹着一场气势恢弘的“加尔各答保卫战”,作为印度陆军之中少壮派军人的一分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中**队正面交锋过的布拉德依旧信心十足。在他眼中印度军队所有的失败都缘于指挥官的懦弱和无能。如果所有印度军人都能象那样坚持不后退半步的话,十亿印度人足以用鲜血淹没任何入侵者。

“我想布拉德将军所要的是焦土防御,全民皆兵吧?”相对于眼前着远比自己年轻的多的后辈,卡尔马特中将显得有些意志消沉。在过去的两周之内,太多的坏消息已经令这位接替乔京德尔指挥整个印度东部战区的老人在心灵之上倍受摧残。从严格意义上讲加尔各答并不是前线。当中国远征军的山南突击集群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解放锡金全境之时,加尔各答依旧远离战线超过500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印度陆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纵深部署防御。

“西里古里走廊是整个印度东部最为关键的要塞,在如此重要的地域我军竟然没有部署相应的重兵集团。从而让翻越雪山的中国人轻松的打开了通过加尔各答的第一道门户。格蒂哈尔到巴特那沿线,我军拥有完备的铁路运输系统,依托着充足的后勤补给体系,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这里阻挡住中国陆军的铁蹄。以逸待劳便可以将必须翻越雪山来维系补给线的中国陆军赶回去,但遗憾显然在这条战线之上我们只动用数个动员起来的后备师去组织防线。”据说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最后参与打架的人,往往事后话最多。”或许布拉德少将便是这样的一类人,在他的眼中此前印度陆军的种种失利,都是由于没有在他英明的指挥之下。而只要依照他的意见去作,中国陆军的强大攻势最终必将土崩瓦解。

“我很欣赏你那与年龄相符的自信和勇气。在印度风雨如磐的今天,作为一个军人你依旧有必胜的信心,的确令人钦佩。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纸上谈兵对于目前局势毫无帮助。”面对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横加指责,卡尔马特中将似乎并没有任何愤怒的表示,相反他宛如一个慈祥的长者,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微笑着循循善诱道。当乔京德尔率领着印度东部军区3个主力集团军深陷于孟加拉的泥潭之际,正是卡尔马特中将指挥了印度东部地区的防御部署,作为一名战区级的指挥官,实际上他的工作完成的相当出色。如果面对的不是强大的中国远征军。那么或许卡尔马特的名字也将永远的铭刻在印度历史之上。

“西里古里并非是一个理想的阵地,你可以试想一个位于山脚下的平原阵地,将会面临对手如何猛烈的打击。”对于西里古里走廊,卡尔马特中将与着包括乔京德尔在多的印度陆军大多数高层的意见截然相反。与主流的观点相反,卡尔马特中将一直以来坚持反对在西里古里一线进行决战的计划。面对向来以“大炮兵主义”为建军路线的中国陆军,任何有理性的指挥官都不会将自己的部队布置在西里古里这样的战场之上。

毕竟在当今中国陆军兵种编制中,炮兵部队所占的比例很大,根据卡尔马特中将的情报,目前中国陆军各大军区依旧编有炮兵师这一作战序列,而主力野战集团军都编有军属炮兵旅,装甲师、机步师、摩步师都编有师属炮兵团,装甲旅、机步旅、摩步旅编制中的炮兵团都编有地炮营;装甲团、机步团编有自己的自行火炮营;摩步团炮兵营编有地炮连、火箭炮连;摩步营编有炮兵连。而且中国陆军目前已经完成了火炮的更新换代,各种的先进的火炮系统已经装备了中国陆军的各部队。一旦决战在西里古里一线展开,印度陆军将不得不面对布置着高原之上数倍于己的炮火打击。

“至于格蒂哈尔到巴特那一线,我军的确拥有内战作战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后勤补给上,我们就有可能拖垮中国人。”作为老一代的印度陆军指挥官,卡尔马特中将依旧记得1962年的那场灾难。的确从地理来上看,中国陆军背靠的是荒无人烟、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的藏南山区,而印度一侧则是一马平川、公路、铁路网络齐全、富饶的印度恒河平原。但是战争双方在补给线的较量永远不是地理上的对抗。印度陆军原第4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所著自传《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之中,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

“中国的准备远远胜过我们。中国以其独特的作风在西藏东部广泛实施公路和机场的修建计划,这对于印度是有深刻影响的。公路网能使中国集中和维持大兵团直达边境。这对中国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因为西藏那边的地形是一片高原,许多地方很平坦,便于军车行驶。在这样的地面上修路,不会成为大问题。达旺突出部以北的地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相反,在我们这一边,必须越过丛林密布、阴雨连绵的几座崇山峻岭,才能到达主要的分界线区域,而中国人可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长驱直入,几乎直达我们的边境。他们只要进行有限的工程,就可使现有的驴马小道行驶车辆。显然,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对抗。”

这段文字虽然从面前上看印度陆军是输给糟糕的地形,但是可笑的是印度竟然谋求在山南地区的利益,为什么不能象中国一样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开辟一条稳固的后勤补给线路呢?毕竟山南地区距离印度东部的富饶的恒河平原不过一步之遥。而中**队则要从跨越整个青藏高原从内进入战区。人类历史上的那些被认定为“奇迹”的战例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决定于那些有形的如地理、兵力等硬性指标,更取决于一个国家和政府的组织和动力能力,所谓的国力远比数据的堆砌。

在中国政府的全面掌控和协调之下,庞大的中国铁路、空运系统向西部转移。刚刚建成不久的青藏铁路更成为了中国陆军山南突击集群背后强劲的大动脉,每天都有数以万吨计的物资由中国腹地运送到西藏的中心,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通过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层和大片“生命禁区”,将胜利的希望传递到每一个战士的手中。而与之相比,印度的后勤系统却陷入了空前混乱之中。

在英国殖民当局及很多私人公司的参与和推动下,印度铁路系统曾经发展迅速。当时印度不仅成为亚洲最早拥有火车和铁路的国家,而且铁路总里程一直雄踞亚洲第一。1924年,印度政府将整个铁路系统收归国有,从基础建设、管理运营到财政支出都由政府控制。1947印度独立后,新德里更是加大了投资力度,以使仅有蒸汽机车的铁路系统迈向现代化。最终印度铁路总长度约为6.3万公里,拥有大小近7000座火车站,每天货物运输总量为140万吨,日运送旅客达1400万人次,也就是平均每个印度人一年可以出行4次以上。

但是如此庞大的体系却有着它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铁路系统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行政机构,雇员更超过150万人,甚至超过了印度陆军的总人数。但是这个如此庞大的机构在财政上却始终入不敷出。为了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转,印度政府每年都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拨款。这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的情况(在同样是人口大国的中国更是不可思义的事情),原因只有一个—印度人逃票成风。连一向都主张宽容和博爱的印度精神领袖—圣雄甘地都发出过“铁路不能为慈善而运营”的呼吁,但是印度政界却始终热衷于以“资助换选票”的做法。最终在印度客运服务占到铁路运输总量的2/3,但收入却只占总收入的1/3。根据印度铁路部门的统计数据,印度的铁路系统每运送一位旅客1公里,便要损失15派士(合0.003美元)。收入在不断下降,支出却逐年上升。每100名铁路雇员中,就有73人是退休职工,他们的养老金占了印度铁路总收入的近15%。而今后几年内退休员工还将不断增加,养老金的发放使得本已不堪负重的铁路财政负担雪上加霜。

越来越沉重的负担早已压的古老的印度铁路系统喘不过气来,从建成至今,印度从未对其铁路设备进行过全面彻底的改造。因此印度铁路安全事故频频虽然过去几年来铁路部门已开始更换不符合标准的铁轨,但要把6万多公里铁轨全部更换,却还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而这场与中国的战争,更成为彻底压垮印度铁路系统的沉重一击。与青藏铁路的超负荷运转想比,印度的铁路系统竟连预定运力的80%都无法完成,一方面是如火如荼般全面展开的战线,一方面却是后方堆积如山却无法前送的补给物资。而资金和设备的贫乏更令中国空军对印度铁路系统的间歇轰炸,成为了难以弥补的创伤。当中国陆军的山南突击集群全面夺取西里古里走廊之时,印度陆军原定计划派往格蒂哈尔到巴特那沿线的兵力仅有不足35%抵达预定位置。

因此卡尔马特中将并没有对格蒂哈尔到巴特那一线寄予更多的希望,在印度北方邦组建的10个整编动员师以巴特那为集结中心,伺机威胁中国远征军的侧翼。而印度陆军真正还可以一战的野战精锐—第1集团军所属的1个平原步兵师、1个山地师和3个独立旅则被布置于加尔各答以北的波卡罗到杜尔加布尔一线。从战略态势上来看,印度陆军在东部地区的部署俨然是一个巨大的口袋阵,左翼是巴特那的10个动员师,右翼是正从孟加拉地区撤出的印度陆军第3、第4和第31这三个主力集团军。而在这个巨大口袋的底部则是印度第1集团军所构筑已久的防线。但纯从兵力上讲,印度陆军在东部地区依旧有近40万人的庞大兵力,似乎大有一口吃掉敢于向南冒进的中国陆军山南突击集群之式。

“这些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我们根本不具备围歼中国精锐集团军的能力。甚至只要中国陆军发起攻击,第1集团军的防线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虽然部署之上依旧雄心勃勃,但是卡尔马特中将却清楚的知道,印度陆军根本不具备一战之力。印度陆军以前一向自称为“装备二流武器的一流陆军”,但是作为陆军元老的卡尔马特中将却清楚的知道,就印度陆军整体而言,他们更应该称为“装备着二流武器的三流陆军。”的确印度政府每年都会从国家财政之中划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武器采购。但是这些准现代化的武器更多的用于装备海、空军以及陆军之中的少数精锐部队。相对于那些已经损失在马六甲地区的精锐而言,目前正在保卫印度本土的大多数印度陆军普通部队所拥有的武器数量或许只能用可怜来形容。那些刚刚从征兵中心走出来的所谓整编动员师中,一个拥有755名士兵的步兵团只配备6门火炮、12具火箭筒、144枚手榴弹、8挺通用机枪、72挺轻机枪和一些制式步枪。火力强度甚至还比不上二战时期,以这样的部队去威胁中国陆军的侧翼,恐怕只能起到最原始的威慑作用。

果然随着中国陆军兰州军区的甲类集团军—第21集团军所属各部队进入战区,一场灾难首先降临在了这些乌合之众的身上。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东路攻击集群突袭了集结于蒙吉尔的印度陆军整编动员第4步兵师,从而揭开了“加尔各答战役”的序幕。蒙吉尔突出部内集结的印度陆军3个整编动员师所组成了近5万人的防御部队,在不到12个小时之内便土崩瓦解。而就在印度东部战区的高层预计中国陆军会先行由第21集团军攻陷巴特那,以解除侧翼威胁之时。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西路攻击集群—第61摩托化步兵师也同步开始了从西里古里向加尔各答的攻势。

作为中国陆军仅存的2个六团制步兵师之一,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后裔的第61摩托化步兵师以师属装甲团为先导,3个主力步兵团—第181、第182这2个红军团一线展开,沿着印度31A公路向加尔各答挺进。战斗的过程显得波澜不惊,印度陆军在绵长的道路上根本没有部署更多的兵力。迎接着2个憋足的劲的红军团官兵的是一双双不知所措的空洞目光,无数被印度政府抛弃的平民恐惧的站在公路的两侧,注视着一辆辆高速移动的军车以及那陌生的红色“八一”徽章。毕竟西孟加拉邦的恒河下游的比哈尔及恒河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867人。这些无助的生灵显然是卡尔马特中将留给中国远征军的最大麻烦。虽然在进入印度本土之前,中国远征军已经经历了解放锡金王国的考验。但毕竟对于锡金的人民而言,中**队是与他们的流亡海外的国王一道抵达的解放者。而在印度全副武装的中**队恐怕只能与侵略者画上等号了。

孩子或许总是战争最无忧无虑的精灵,当中国陆军各部队抵达预定位置开展之后,许多孩子总是最先围拢过来,天真的眼眸注视着一个个从车辆上跳下的陌生面孔。“拿去吃吧!”此刻战士们总是会从口袋里拿出巧克力或者饼干,但是心头却不免联想起“小孩,太君给你糖吃。粮食藏在哪里?”之类的电影画面。毕竟在善良的中国士兵的心头,保卫国家的口号远比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来得响亮。而一些好事的西方媒体的记者更是不顾中**方的劝阻从锡金一路南下,跟随着中国陆军的各部队,一路选择性的用镜头向西方民众诉说着他们理解的中印之战。不仅一些被战争造成的损失被冠以中国陆军肆意破坏,就连中国陆军向饥饿的民众分发粮食的照片都被标上了“以战养战,中**队在印度东部强行征集物资。”的标题。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