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南亚新局(四)
位于加尔各答以北115公里处的讷伯德维普,这座印度西孟加拉邦东南部的古老城市。此刻正在炮火中震颤着走向新生,它曾经远离战火,但是此刻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前线了。地处帕吉勒提河和贾兰吉河会合处的讷伯德维普,曾经是印度陆军第1集团军目前最为接近陷入重围的印度陆军孟加拉作战集群的城市了。毕竟这里距离孟加拉西部的拉杰沙希仅不到100公里,印度陆军依旧一度期待着一个奇迹出现。
印度东部军区期望在正面的中国陆军兵力尚未完全集结之际,从侧翼为深陷于重围之中友军打开一条生命的通道。但是连续的多次尝试,却都在中国陆军第61摩托化步兵师的主力第181团面前碰了个头破血流。为了打开突破口印度陆军第1集团军调集了1个山地步兵师又1个独立步兵旅的庞大机动兵力,在不到30公里的突击正面上对第181团的阵地展开了空前猛烈的进攻。
由于战前考虑到中国陆军在空中打击和远程炮火之上的优势,因此印度陆军在攻击之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周密计划。先利用夜幕的掩护将由1个加强营组成的前锋部队秘密渗透到预定攻击目标的前沿,而在纵深则布置了6个营级规模的后续打击集群。一旦战争打响,印度陆军期望自己依为尖刀的前锋部队可以快速贴上去,与中国陆军的一线守军展开短兵相接,随后后续部队可以快速跟上,利用兵力的优势将中国陆军逐出阵地。
计划可以说是完美无缺,而在当天晚上最初的渗透中一切也都显得异常的顺利。面对着杂草丛生的阵地前沿。或许是连日以来的高歌猛进令中国陆军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之中,也有可能是连日的奔波令这些远征的将士过于疲惫。总之中国陆军不仅面对摸上来的对手竟没有丝毫的反应,甚至连常见敲山震虎式的冷枪冷跑都没有,提心吊胆接近一线的印度陆军的精锐们自鸣得意的在中国陆军第181团的阵地前沿潜伏下来。只等待着那总攻的号角吹响。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距离黎明前夕发起总攻的预定时间已所剩无几。印度陆军的士兵们开始架设近距离进行火力压制的机枪,为自己的步枪前端装好刺刀。此刻正是一个正常人最为疲累的时候,但是被紧张驱散了睡意的每一个印度士兵此时目光之中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精神。他们幻想着自己便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俱卢族的勇士,可以在夜色中冲入敌营,一举扭转战局。
但就在他们望眼欲穿的期待着那总攻的信号之时,一声声尖锐的呼啸却提前宣告了战斗的开始,那是部署在中国陆军61摩托化步兵师第181团部署在阵地纵深的炮兵营的怒吼。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还是中国陆军师属炮兵团主要压制兵器的83式122毫米牵引榴弹炮,此刻已经全面下放到团属炮兵营,随着榴弹炮连6门83式122毫米牵引榴弹炮一阵猛烈的急速射。整个印度陆军的攻击队列的纵深上立即哀鸿遍野。
原本以为中国陆军的炮火仅仅是试探的印度陆军基层指挥官们还尝试着压制部队撤退或者立即发起冲锋的冲动。但是在几分钟之后,他们便立即意识到这根本就不是火力试探,而是想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着全面的火力压制。在如此密集的炮火之中,不用多长时间后续跟进的印度陆军各部队便将被彻底打残。终于在身后此起彼落的炮声之中,潜伏在一线的印度陆军一个加强营的士兵在各自长官刺耳的哨声中向着中国陆军的阵地前沿有些混乱的发起了冲锋。
但是当这些匍匐已久的士兵抬起自己那被挂满了伪装物的钢盔压得极低的头颅之时,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便在转瞬之间吞没了他们一度高昂的士气。因为在黎明前最为黑暗的夜空之中,数十枚绚烂的流星正高速向他们扑来。那是中国陆军一线步兵团手中多年以来不变的利器—63-1式107毫米轻型火箭炮。如果说122毫米牵引榴弹炮是用来攻城拔寨的青龙偃月刀的话,那么107毫米轻型火箭炮便是横扫千军的狼牙大棒。
这种被全世界都公认为“游击战利器”的轻型火箭炮,体积和外形尺寸都很小,不仅可以由吉普车牵引,甚至还能用人力分解搬运。运动灵活,极其应于合平原和山地作战。虽然最大射程只有8.5公里,但是火力突击性却非常的好。这种火箭弹的战斗部重8.33公斤,杀伤半径可达12.5米。最适合用于歼灭集群目标之中轻型装甲车辆和其它软目标。而中国陆军在这一轮火箭弹的齐射之中,除了杀伤力极强的空爆反步兵弹之外,更有不少火箭弹携带磷铝燃烧战斗部,转瞬之间第181团的阵地前沿便成为一片地狱般的火海。
付出数百名精锐步兵的代价,印度陆军似乎才终于明白,作为曾以近战、夜战以及密集式集团冲击战胜过无数强悍对手的中国陆军,是不会让对手以简单的考备自己的绝招所击败的。包括他曾经最好的学生—越南人民军。在老山战役期间,越南陆军曾计划以8个精锐步兵团,共18000余人的兵力展开所谓“北光计划”进犯我老山前线,但在中国陆军空前强大的火力面前,很多越南陆军的部队刚刚下车便遭到了中国重炮的火力覆盖。付出了伤亡数千人的代价仅向前推进了不到15米。时代在变,但中国陆军勇敢无畏的精神不变,变的只是手中日益强大的武器和打击对手的方式而已。
在奇袭的计划被打乱之后,印度陆军第1集团军冒着被火力反压制的风险,出动了所有地面炮火进行报复,在几乎一片倒的炮战之中,印度陆军以3个炮兵营被打残的代价,向第181团的阵地上艰难的倾泄了数千发炮弹。数不清的炮弹在第181团驻守的阵地上植出了一片片桔红色的火林。印度陆军此刻只能相信他们的所有努力终有机会耗尽中国人的气血。毕竟在他们攻击的正面之上,中国人仅有1个团的兵力。
但是当那些饱受中国炮兵杀伤的印度陆军士兵越过那些自己同僚残缺不全的尸体冲上第181团阵地的前沿之时,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宛如铁板一样的防御。无数的曳光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在阵地前织成了一张火网,子弹在黑暗中准确的撩倒着每一个试图冲上阵地的敌人。而前线各步兵营所属炮兵连手中的89式100毫米迫击炮和团属炮兵营手中的86式120毫米迫击炮均对前线蜂涌而来的印度陆军步兵群提供猛烈的曲射压制火力,这些呼啸而出的诡异曲线牵动着使用者的神经,下一个瞬间便将带动着人的肢干在瞬间进入天堂或地狱。
“中国的步兵似乎永远不畏惧炮火。”很多年之后,曾亲临一线指挥印度陆军6个营轮番冲击第181团阵地的印度陆军加尔各答城防司令布拉德少将曾心有余悸的说道。或许布拉德并不知道,他这早已不是第一个就这一战争奇袭发出惊叹的指挥官。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所面对的对手—中国陆军便是一支“飞机炸不烂,排炮打不动”的钢铁雄师。
很多人在讷伯德维普战役之后,在称赞第181团坚强果敢之余,也曾质疑过为什么第21集团军在第181团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之时,其他部队却全无动作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在第21集团军前线指挥部的里根本没有人将第181团所面对的战争归入苦战之列。印度陆军早已失去了足以一战的能力,在第21集团军这群猛虎面前的不过是一群被驱赶着的绵羊而已。
当士兵们在如潮的攻势中辗转反击;在铁火交织的狂澜中躲避求生;在沥血的肉搏中奋勇厮杀;所谓的战术和尖端武器都已失却了光彩。战争最终的将浓缩在每一个士兵的眼中,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战争的细节完全靠的是士兵们决死的勇气和临敌机智。虽然表面上处于守势,但第181团实际上却控制着数倍与己的当面之敌的战场主动权。他们防御只是为了挫尽对手最后的一丝信心。凭借着坚固的土木工事,第181团的每个连都可以抵御着数百名敌军不分波次的攻击。
战斗的距离在不断的缩短,从轻重迫击炮的交锋到机枪火力的对射,再到手雷和突击步枪的缠斗,直到明晃晃的刺刀在黑暗下闪烁出逼人的寒光。面对着那最为终极的对抗,由紧张到恐惧的转变通过第一人退却的印度士兵迅速漫延到整个进攻的队列中去,所有活着的士兵如同雪崩般溃退下去,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兵败如山倒,这支军队最终已经丧失了战斗下去的精神支柱,恐惧将他们的灵魂完全吞灭了。
讷伯德维普战役在中国陆军对整个印度东部地区解放的过程中,仅是一场规模很小的战斗。但却正是这次战役开启了印度陆军在整个东部战线上总崩溃的开始。当印度陆军解围的努力宣告破产之后,转入防御之时,却意外的发现整条战线上的兵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中国陆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已经全部转入了进攻的序列,在他们身后辽阔的印度国土早已结束了中国远征军短暂军管。后勤线上无数的军车在道路上飞驰,甚至可以看到普通印度民众的笑容和挥手致意。
随着印度**政治局委员西塔拉姆.耶丘的抵达,中国远征军逐渐摆脱了外线作战的劣势。对于在西孟加拉邦左翼联合政府执政已有近30年经验的印度**而言,其在包括西孟加拉邦在内的印度东部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印度军政府的弹压。
或许是借鉴了中国**在自己国家的成功经验,印度**也将土地改革作为其的执政基础。其中西孟加拉邦土改由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租佃改革与土地的重新分配。左翼联合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运动—“佃农行动”,在土地记录中对佃农进行登记,并在宪法修正案中赋予佃农永久、可继承地耕种租赁的土地。土改的第二项措施就是获得最高富余土地,在穷人和无地者中进行重新分配。
而重组基层自治机构则是印度**领导获得土地的农民当家作主的必要工具。以基层自治机构为平台,印度**与农村的既得利益者相抗争。西孟加拉的自治机构行使市政的职责,建设与管理医院、学校和图书馆,促进农业、合作社、家庭工业以及儿童福利的发展。村务管理机构在地方规划和执行政府计划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促进合作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地方资源、确定房屋建造的受益者、减轻贫困以及提供社会保障等。这使得基层自治机构在西孟加拉农村地方管理中成为一个关键的部门。
如果不是乔京德尔先发制人,逮捕了印度**在加尔各答的主要领导人,印度军政府与印度**在印度东部的交逐,很可能提前导致印度的分裂。而即便是通过“斩首”行动瓦解了印度**的组织中枢,其庞大的分支依旧存在。虽然由于投鼠忌器,印度**在的基层自治机构没有掀起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但是长期以来对印度入侵孟加拉的和平抵制却从未中断过,而这也就是印度军队无法对印度东部地区进行更深层次动员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而通过与西塔拉姆.耶丘的接洽,中国政府很快便与印度**的高层取得了意见上的一致。长期以来印度**都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转变,即通过发展强大的群众革命运动,把议会和非议会的斗争形式结合起来,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将尽最大努力击败反动力量的抵抗,从而通过和平手段实现这些转变。但是面对强大的反动力量的军事反扑。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显然已经无法在新的形势下巩固来之不易的人民政权。
在西塔拉姆.耶丘的倡导和组织之下,印度**在印度东部的残余力量努力动员各个阶层的劳动群众,包括工人阶级和农业工人、农民手工业者、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与妇女、学生和青年一起工作的服务人员,为能够取代统治阶级和**政府而展开武装斗争。在中国远征军的帮助之下,印度**团结左派力量,联合所有爱国民主群众,以使国家走上新的发展道路而与新德里军政府正式决裂。
其实印度东部各邦的经济状况并不差,通过土地改革,印度**领导的各邦的农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不仅帮助西孟加拉邦摆脱农业发展的停滞状况,而且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任何一个邦。自1977年以来,西孟加拉邦的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6%,在印度17个人口最多的邦当中增长速度最快;西孟加拉邦是全国最大的稻米生产地,土豆产量全国第二。堪称印度的粮仓。而自20世纪80年代,西孟加拉邦农民收入增长在印度全国范围内也是最高的。在各级基层自治机构的帮助之下,中国远征军逐渐从尴尬的“占领军”的地位中解放了出来。
越来越多的印度东部各邦民众从新德里的妖魔化中国的宣传中觉醒过来,不禁停止了与中**队的对立,更甚至加入到了反对印度军政府的行列中去。“难道我们的民族就那么脆弱吗?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了印度尊严而死吗?”面对着在中国远征军的装甲洪流面前溃散的印度陆军第1集团军,印度陆军加尔各答城防司令布拉德少将形单影只的站在辽阔的恒河平原之上,在他的背后印度东部第一重镇—加尔各答已经从原先的混乱之中恢复了往昔的平静,他的上司印度东部军区司令卡尔马特中将意外的释放了包括西孟加拉邦政府代总理、印度**中央政治局成员巴塔卡列在内的印度**的全部在押高官,此刻加尔各答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新德里的领导。
“不!印度人不是天生的亡国奴,只是我们向他们索取的太多,又给予的太少。走吧!年轻人,军人的最终结局不一定是战死。还是要有人活下去述说历史。”走到这位自己最后的同僚身边,已经交出了加尔各答城防大权的卡尔马特中将显得空前的轻松。他拍了拍布拉德少将的肩膀,微笑着说道。面对这位老前辈的劝解,布拉德少将只有微笑的接受。而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卡尔马特中将取出了自己的配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年轻人,为印度尊严去死的有我们这些老骨头就够了,你们要为了他的明天而活。”
在印度,华人最多的城市是加尔各答,在加尔各答则有个塔坝中国城。塔坝是加尔各答东部城郊的一个小镇,面积约半平方公里,200多年前,以广东梅县客家人为主的华人开始落户于此,至今在塔坝生活着近1500名华人。这里有他们的家园和他们经营的30多家中餐馆、250余家皮革加工厂。几代华人的艰辛打拼,也成就了曾是一片沼泽地的塔坝。在一片欢呼声中,阔别祖国近一个世纪的华人后裔终于第一次感到了空前的自豪,因为在他们的眼前是一支空前威武雄壮的中华雄师。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