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资本的原始积累
第一百三十二章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开普敦进行简单的清点,不得不说,在金钱面前,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在金利来先生一百万英镑的诱惑下,非洲西海岸的黑人倒了八辈子的霉,以前白人捕奴队不敢轻易攻击的部落“村破人俘”,就连在镇子里干活的自由黑人也在夜里被人敲了闷棒,拖到笼子里关着……
非洲西海岸每年才向美洲输送十万个黑人奴隶,但是现在最终的统计数据表明,开普敦集中了二万七千五百一十二个黑人。西非近海岸的黑人基本上一扫而空,再要捕捉黑人,恐怕就要深入内陆了。但是,那些贩奴船的船长们丝毫不担心,今年美洲黑人奴隶的“减产”就是明年的丰收。
清点完毕之后,七十艘贩奴船和二十六艘军舰组成了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往香港。沿路的海盗、宵小只敢打探,活动收敛了不少。
由于金利来先生乘坐军舰随行,并且不时的上贩奴船视察,加上沿路补给的港口多,所以各条船只上黑人奴隶死伤情况都较轻,除去暴动镇压和病死的黑人。小理最终,有二万二千四百七十人到达香港。在交割了黑人奴隶之后,我派到香港的分统迅速将堆在广州仓库里的茶叶、瓷器、湘绣搬上了贩奴船,把他们赶回欧洲,接下来的销售情况,可是商业机密。
将黑人养壮实了点后,我让欧阳兆雄花了大价钱请人鼓吹、炒作,迅速在官员和商家当中刮起了一股“昆仑奴”热。
接下来的销售情况当然十分火爆,最终的销售结果连我都下了一大跳。我派了四个营头,两千多个湘勇勇丁护送,从广州转入广西,再北上湖南、湖北、河南、直隶,一路走一路卖,结果被一大票京官的管家堵在通州,手中挥舞着吏部的官身文书和票号的银票,将最后的黑人奴隶“洗劫一空”。
将这些昆仑奴全部卖完之后,押运的湘勇勇丁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开始回转,结果在保定又被一些气势汹汹的人赶上了。
这四个营湘勇分统江霹已经是从三品的游击将军,见势不妙,将我派来坐镇的左翼副都统萨萨布。小理萨萨布也知道并非我的嫡系,这一路上也是吃好、喝好,就是没有玩好,我的勇丁坐下楼下卖人,他就坐在楼上吃香的喝辣的,为的就是防止某些旗人仗着身份,来无理取闹,这样的话,有个旗人的副都统在,情况就会好些,起码也会有人来被黑锅。
萨萨布上前之后,几句满语一对,就恭恭敬敬的跪下去了。然后对方来的人极度傲慢的和萨萨布极度恭敬的满语对话让众湘勇摸不着头脑。
几句对话之后,那几个人对着萨萨布就抡起鞭子,猛抽。萨萨布却跪在那里不敢动弹。
眼睁睁的看着兄弟受苦?湘勇没有那习惯!当初龄字营营官金松龄就是因为见死不救被曾国藩给“咔嚓”了。
对方几人,看见湘勇勇丁操起刀子就上,急忙退了几步。冲上前的勇丁却被萨萨布伸手拦住了。对方几人见没有了威胁,用鞭子指着萨萨布似乎放了几句狠话,跳上马,走了。
然后萨萨布爬起来说出了缘由,这些是旗人老家的人,东北老家的那些亲王、郡王、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等等派出的人,压阵的那个居然还是个奉恩将军。这样的身份,一个小小的荆州副都统当然得罪不起,按照规矩,奴才给主子跪下了。当然,这些眼高于顶的家伙听到萨萨布说“昆仑奴”卖光了,心里知道这次回去差事是给办砸了,抡起鞭子向萨萨布出气,等到湘勇拔刀子准备拼命,又害怕得跑了。
押解着一箱子银票回到荆州,经过几个账房先生的清点,这次贩卖“昆仑奴”净收入七亿两白银!
这真是一个让人窒息的数字,估计和珅知道这个数字一定会气得在坟墓里打滚的。课本上的资料说,和珅贪污的总额约是九万万两白银,也就是九亿两白银相当于乾隆年间二十年的税收。按照《鹿鼎记》里面的超假方法,估计这个数字还会再涨不少。
可现在我一趟就赚了七亿两白银,只能说清朝的贪官还真是不少。不过,到是便宜了我。
现在我不用为钱发愁了,而是为怎么花出去发愁,想当初刚刚穿越的时候,一文钱难死英雄汉,为了练兵,花了银子就如同心头上割肉一般。现在好了,钱对我来说就只是数字了,但是,按照后世的经验教训,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所以,不少账房、师爷、亲兵都来劝我买房,买地,都被我拒绝了。
这时候我后悔了,早知道为什么那么早就把金利来赶回欧洲去,广州的销售完后,按照我的命令,将银票交给丽如银行,兑换成英镑汇票,再交给金利来,加大了军火的采购量,再加上五艘运输船,把他赶回欧洲。
这倒好,想加大购买量也不行了。
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个花钱的办法:第一、手下的湘勇扩编;第二、为了方便今后军火的运输,修建湖南澧州到湖北荆州的石子路也开始铺设,这以后可是要铺水泥的。第三,《天下无贼》里面黎叔说过,“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哪儿?学校!办学当然是花钱的地方。
那一个穿越者不收留孤儿?不开设学校?
中国的落后也就是教育的落后,中国自古就有穷文富武的说法。穷人的想要出人头地,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然后去考科举。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进入官僚的大队伍中,才能享受各种各样的特权,这才是光宗耀祖的办法。但是,赤贫之家,哪里有多少银子送孩子去读书?又有几个读书之后能高中的?
众多贫苦之家上不起学,尤其是高级书院,学费特别高昂,非上等人家不能就读。到后来就充斥着老爷学生,对学术无一丝兴趣,对社会毫无裨益。就像东林书院,当时是相当当书院,最后怎么样?教出来的学生,投降的比死节的多多了,挖大明墙角的多如黄河之沙,而真正对大明有利的家伙,最多也就手指头加脚趾头就能数过来。
办学,这是耽误不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