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积极生产

第三十一章 积极生产

这笔钱解决了林氏机械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由于以前的底子比较薄弱,而产业调整之后的生产又处于初始阶段,所以林氏在之前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紧张,流动资金不足,生产投入不大,加上自身缺少企业底蕴,又经历了裁员以及员工评估等一系列的动荡,虽然公司高层也就是林佑存和林小雨信心很足,但其他员工对于公司的未来一直没怎么看好,好在林氏没有欠薪的迹象,不然还不知道怎么维持下去。

林小雨想来还是蛮险的,只是她不知道林老爷当初为什么会把这样一个烂摊子交给自己,给她林氏房产不好得多吗,凭借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再怎么样操心也要比现在少,难道他的心就真的被那狐狸精给勾引去了,却不顾自己的女儿?

贷款给了林氏一针强心剂,特别是在员工中,从林老爷去世以来他们就没听到过什么好消息,普通员工还好一点,觉得反正林氏家大业大,工资有保障。而那些消息灵通一点的员工却不这么想,他们知道里面的风险。这款一到来,所有的人都定下了心来,银行愿意贷款证明这公司还是有保障的,因为谁也不会把钱往水坑里丢,而最底层的人却想得更简单,这么大一笔钱,肯定不差我那点工资。

从吉安传来的消息是全新的吉安五系已经做了批量生产的准备,吉安那边的人组织了几次对最新车型的测试与试驾,反应的效果还不错,其中试驾的五十个人是从志愿者中随机抽取,并对其驾驶感觉以及意见进行了审核,如果符合事实的奖励十万块钱,所以试驾基本上能反应轿车上市后市场的反应。

能提出意见的相当少,志愿者都认为此车在国产车中已经是首屈一指,就是跟那些知名品牌的进口车比较,也毫不逊色,可以想见未来的销量应该不会差,不过国人对国产车的一贯偏见以及品牌知名度的问题,可能会对此车的销售有影响,不过吉安五系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设计风格比较时尚;二是价格相对于同档次的车来说比较便宜;三是汽车的油耗较低,这三点足以改变消费者对一款车的印象。-====-

在经过各方准备之后,素有雄心壮志的李董立马组织生产准备,包括生产线的构成,人员的调动等,并且向林氏发出了发货请求,随着林氏一型源源不断的发出去,一笔笔货款打进来,这些货真价实的交易让许多人安下心里,可以说,这才是林氏新生的一个开始。

林佑存做了两件事,一个是通过李书向西方购买了一批机床,这些机床在国内也能够买到,所以难度上远没有购买上次给李书的那张清单上面的机器难度那么大,李书也知道这些机器事关发动机的生产,所以很快找门路从国外买了进来,收到机器时林佑存不禁感叹:这李书既然有收购国外品牌的能力,那在国外的关系肯定不少,如果林氏有这样的关系渠道,那么林氏发动机打入西方市场应该不是问题;另外一个是组织发动机的研究,不仅仅是重卡发动机,还有一些从林氏一型衍变的发动机。

两条生产线很快组织完毕,人员的培训也很快完成,由于都是公司的老员工,对于各种机器的操作也不陌生,并且林佑存在确定要搞发动机生产的时候,专门组织员工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在万事具备的时候,倒也不差这一点东风。

不过现实很快让林氏和吉安两边都感到脸红,尽管前期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各种零件的储备量也不少,但销售后的一个月内的销量还是让两边都手忙脚乱,八千辆,这是第一个月的销量,原本以为这样的国产高档车销售不会很好,但现实给了他们答案,林佑存和李书都为自己的小家子气而脸红。这只是第一个月,往后这个数据可能会有所变化。当然这突如其来的销售并没有给财大气粗的吉安带来影响,凭借着现在年生产30万辆左右规模的能力,销售得越多也只是越多的给李书的腰包里增加钞票。但对于林氏这个“小厂”来说,这样的产出已经很吃力,这也给那些反对扩大生产的人好好的上了一课,还好合同签定完毕后林氏就开始组织了生产,不然这场面真不好解决。

一天三班倒的工作,林氏的员工没有任何的怨言,因为这代表工资的大幅度增加,由于林氏的福利待遇都普遍变好,所以也没有人对加班有什么风言风语,林氏机械也一改以前每月只招回五十个人的作风,一次性招回了几百个熟练工人,经过短暂培训后迅速的走上工作岗位。

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改变了许多人的感观,原来由于生产的停顿,所以厂子里面比较的冷清,员工的干劲也不是很足,这次扩大生产让许多人觉得这是一个朝气而有前途的公司,林佑存特意招聘了一些企划专员,让他们对公司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宣传,一方面稳定公司企业文化,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增加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这些措施虽然与生产并无直接关系,但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相信如果下次再有类似的考核与评比,不会再那样的人心慌慌。而且企业外部的宣传也带了一些好处,许多公司打电话过来表达的了合作的意向,当然这样的意向是人见到利润后的本能反应,不代表他真的就会与你合作,合作要考虑许多因素,综合下来才有可能成功,当然,这也表明了一件事情,公司的影响力正在增大。

生产扩大还带来了一好处,就是对林佑存以前的制度有了促进作用,以前讲什么都有点空想,现在觉得有个盼头积极性提升了许多,就拿那些技术贡献来说,就算是雷再英得了十万块钱奖金,对他们也没多少触动,而这段时间,搞技术申报的人明显多了起来,总经理办公室的王任已经不用下午去车间工作,可他还是忙不过来。

连同林氏一型的那十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整个林氏正在申请的和准备申请的专利居然达到了三十多项,更不用说那些不具备专利申请资格却在实际的生产中有重要作用的一些经验以及技巧,林佑存给王任下了个指示:把这些技巧收集起来,将来出一本书。

这其实也是行业内宣传的需要,由于这不涉及技术的问题,所以林佑存也不怕泄密。

“平时还真没感觉到他们这么牛,现在一看吓一跳,这技术申报里面老工人有,年轻的知识分子也有,还有一些目不识丁的老大粗,居然也能玩高科技。”王任感叹道。

“永远不要小瞧了群众的智慧,往往那些大发明就是这些一线工人弄出来的,真正由大学生弄出来的少,不过由于大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如果能赋予实践,搞技术发明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也是我要你收集技术的主要原因。”

王任道:“如果我们以后每年都能有三十项专利,那也算发挥了群众的智慧了。”

林佑存很无语,每年三十项,那是典型的小公司,充其量也就比那些手工作坊好一点,真正的世界大公司,几乎每天都有好几项专利发明。当然,这也怪不得王任,眼界就这么高,当时候林老爷在的时候是哪样赚钱玩哪样,根本没有专利这一说,自然也就不会去想这样的事情。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之工业帝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生之工业帝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积极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