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马邑惊变(中)

第一百四十章马邑惊变(中)

这口气憋了两年之后,刘彻决定不再憋屈下去了,他又召开了一个会议,主题是要对匈奴开战。他说我大汉对匈奴不薄啊,又是送美女又是送物资,可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抢劫和傲慢,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决定和匈奴开战。

他把这个决议一抛给大臣们以后,整个朝中就像是开了锅一样,朝中两派再次掀起一个大规模的论战,论战双方的代表人物还是两年前那两个人:主战派大行王恢,和主和派御史大夫韩安国。两派争论得非常激烈,可以说是唇枪舌剑,争论的焦点是三个问题:

第一,要不要打。主战派王恢以史为鉴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战国时期的那个小小代国,面临北面强大的匈奴,都能对抗匈奴,让匈奴不敢轻易南下,保护了代国的百姓安居乐业。和那个小小的代国相比,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实在是太窝囊,匈奴现在打我们简直比当年打代国都频繁,这说明一个道理,它对当年的代国有畏惧,而对我们今天的大汉它毫无顾忌之心,所以这个仗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出国威,打得匈奴害怕。

韩安国还是老主意,和亲,不能打。韩安国的理由比上一次申述得更充分了,韩安国讲了三不打。第一,找不到。那个大草原,大戈壁,匈奴民族又是一个马背的民族,没有固定的处所,你派了那么多军队到草原上去,你就能保证你能找到匈奴民族吗?你能找到它的军队吗?第二,打不赢。你找到它的时候你已经是精疲力竭了,你用精疲力竭的军队去对抗它的精锐之师,你能保证打赢吗?第三,划不来。你就是千辛万苦,万苦千辛打赢了,你占了那个大草原,你占了大戈壁,你干什么用?难道真的要在大草原戈壁滩开荒种地不成?

主和派韩安国一番义正辞严,讲了不该打匈奴的三个理由:找不到,打不赢,划不来,可以说是有现有据,合情合理。而主战派王恢提出来的泱泱大国被匈奴欺负则是有些太窝囊,在情感上也是很得人心支持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争论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第二,是怎么样看待高祖刘邦的和亲。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在汉代地位崇高,影响巨大。怎么样看待高祖的和亲不但是个和与战的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所以刘邦的和亲就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争论的一个焦点。这是主和派的一个法宝,也是主战派难以逾越的一个鸿沟,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有办法在理论上说明和匈奴为什么要打。

对这个问题两派各有不同的解释,韩安国是怎么解释的呢?韩安国说,当年高皇帝之所以不和匈奴打是因为高皇帝不会因为个人的私怨,而让天下的百姓受苦。他避开了一个打不过的问题,而把刘邦说的仁心宅厚之极。实际上这个打不过是很难说出口的。你要说开国皇帝无能打不过匈奴,那是很犯忌讳的。

主战派的王恢却做了一个另类的阐释:高皇帝当年不是打不过,而是他不想在七年的战争之后,重新让汉朝的老百姓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是为天下苍生考虑。

王恢这个解释很巧妙,他首先也像韩安国一样回避了打不过的问题,他说不是打不过,而是不想让连年战争的百姓再一次陷入和匈奴无休无止的战斗,所以高皇帝当年才不打。他同时又带出来另一个问题,说高皇帝当年不打是不想让老百姓受苦,而现在的和亲却带来了匈奴连年的入边骚扰、抢劫,让汉朝的百姓是连年受苦。那言外之意,如果高皇帝活到今天,为了不让汉朝的百姓受苦他也一定会打。

第三,怎么打。韩安国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一直的是消极防御。我就守住我的边防,你一来我就跟你打,你一走了我就守边,一直是消极防御几十年。现在要打,按韩安国的说法,你要派重兵深入匈奴的腹地,到草原上、到戈壁上去找他们,这个仗风险很大。

但是,论战的结果,刘彻还是同意了王恢的意见,那就是:打。因为这一次,刘彻得到了一个很好的作战方案,这个作战方案是避开了韩安国所谈的深入匈奴腹地,寻找匈奴主力来作战。怎么个打法呢?是“诱敌入边,聚而歼之”。把匈奴的军队引诱到汉朝的边界上来,然后加以围歼。这样既消灭了匈奴的主力,又规避了韩安国所以的种种风险,这个就是刘彻心中的如意小算盘。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风烟大汉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风烟大汉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章马邑惊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