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治国纲要(下)

第二十七章 治国纲要(下)

叔孙通是薛人(今山东费县),年轻时跟孔甲学习儒学,就立志要做一番大事,老师说他“学儒术而知权态”。秦二世时为待诏博士,在陈胜吴广起义时,由于赵高专权,秦二世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真实情况,于是就想绕开赵高,就把一些儒生召集起来,问他们对如今的战事看法如何.那帮人一见老大问话,自然情绪激昂,要二世赶紧发兵平反,秦二世脸色不太好看,而问到叔孙通,他却说一帮小蟊贼,不足挂齿,那些县尉就可以把他们消灭.秦二世又问了其他的人,有人说是反了,有人说只不过是贼而已.于是,秦二世把说反的人都收押了,说贼的人都放了,还重赏了叔孙通,并升他为博士.

对于秦二世掩耳盗铃的做法,叔孙通自然知道没有什么好下场,就和他的弟子溜之大吉了.

先回老家跟项梁混,后来又跟楚怀王混,后来又跟项羽混,最后才投靠刘邦,反正当时的大佬级的人物都混遍了.别的不说,就这功夫,咱们真值得学学.

第一次去见刘邦,叔孙通峨冠博带,十足的儒生打扮。刘邦小混混出身,见他这打扮自然十分厌恶。精明的叔孙通立即明白了,以后再见刘邦时就换成短装,一副刘邦家乡人打扮的模样。刘邦看得顺眼,心中就有了几分好感。此时的叔孙通,只向刘邦推荐一些绿林好汉、行侠壮士,却不举荐自己的弟子。他从老家带来的100多弟子不干了,闹意见。叔孙通告诉他们,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现在正是打仗之际,老大需要能打仗的人.等将来国家太平了自然有你们用武之地.

刘邦手下大都是大老粗,如今有这么个善解人意的主,自然很高兴,封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前期叔孙通都在韬光养晦,都在等待时机.

还是那句老话:机遇总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的头上

前201年,刘邦在定陶称帝.刘邦废除了秦朝的繁苛的仪法,一切从简,但带来的后果也很糟糕,史记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或把剑击柱.

刚开始刘邦还挺高兴,觉得大家能放的开,可是时间长了,也开始担心起来.叔孙通准确的把握了老大的心思.

“儒生虽然不能攻城掠地,但可以安邦治国,,我可以召集鲁地的儒生,制订朝仪”

“那不难吧?”刘邦担心这帮粗人,跟他们将朝仪,那是对牛弹琴.

“远古的礼仪是有点繁,我可以结合秦朝礼仪,然后可以弄个合适的”

于是叔孙通就召集了30多个儒生,在加上自己的弟子100多人,演习的个把月,就邀请刘邦来看,刘邦一看觉得不错,就令群臣也来学习.

真正的演习是在两年之后,前199年,长乐宫建成了,农历十月(汉以农历10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诸侯群臣都来朝贺元旦,大戏开演了.仪式由叔孙通主持。天亮之前,司仪引导群臣按官职大小,依次进入殿门:武将列西边,面向东:文官列东边,面向西;数百名侍卫官兵各执兵器旌旗,守卫在殿阶两旁。数千人在殿内外井然有序,悄然无声,一切安排就序,高祖才传令乘辇出房,侍卫官兵执戟传声唱警,诸侯王至年俸六百石的官吏,按九仪(周礼,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之礼依次上前奉贺,个个震恐肃敬。朝礼完毕,又置法酒(指礼爵,不能喝醉)。诸侯群臣侍坐殿上,弯腰仰首,按照尊卑依次起来给皇帝贺礼。酒过三巡,司仪说“罢酒”,则全都停止。如有举止行为不合礼仪的,由御史立即拉下去,听候处理。自始至终,没有敢大声喧哗和狂饮失礼的。

刘邦一见这帮大老粗,现在居然都彬彬有礼了,乐的腮帮子都疼了,不停的感慨:奶奶的,老子直到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真他妈的过瘾.

于是,叔孙通被封为太常,位列三公,还得了500斤黄金的赏赐,他都分给了自己的弟子.同时,众弟子也都被封为郎官,于是,众弟子拜服.

叔孙通不仅帮助刘邦整顿了朝纲,而且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他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器制度》、《法令傍章十八篇》等仪礼法令方面的专著。他的一生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如果说李斯制定了封建官场的九品中正制和封建王朝的法律蓝本,那么叔孙通就开创了封建王朝的礼仪蓝本,从此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跪礼在中国横行了近2000年.

当然后世对叔孙通的评价也各种各样,我也就不在多嚼舌头了.

另外,也许从叔孙通身上我们却看不到儒生的迂腐,倒是看出了儒生的权变.其实,儒术本来就是权变的学问,就是玩政治的学问.但如今我们谈儒术就谈论语,其实论语只不过是孔子语录而已,和真正的儒术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介绍董仲舒的时候在详细谈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风烟大汉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风烟大汉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治国纲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