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当个才子真绝代(7)

第六十四章当个才子真绝代(7)

长沙的生活是单调的,事情不多,就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学问。长沙虽远离长安,但贾谊以天下事为己任,居江湖之远,思庙堂之高,对朝廷的政治和经济大事,给了极大的关注,一有机会,就上疏文帝,说这说那。

估计《过秦论》就在这时候写出来的。

让我们再次温习这流传千古的名篇吧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写写文章,卖弄下风情也就算了,但这时候我们的大才子偏偏又得罪人了,他得罪的不是别人,那就是刘恒的宠臣邓通。

这邓通是什么来头呢?没有来头,他的发迹史是这样的。

话说刘恒有一天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要上天,但怎么使劲也上不去,有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推了他一把,就飘飘然地上天了。文帝一觉醒来,非常高兴,就根据自己梦里的线索,派人到蜀郡安南这个地方,暗中寻找这个推他上天的“黄头郎”。

不久人就被带来了,原来是个使船的头戴黄帽的年轻人。刘恒一见,奶奶的穿着容貌正像梦中推他上天的人,就问他叫什么名字,回答说叫邓通。文帝很高兴,就叫他随侍左右,经常同他一起玩耍,封他为上大夫,还赏了他很多钱。

邓通为人也很低调,足不出宫,也不跟别人来往,百般用心侍候刘恒。后来刘恒找了个看相的,那人见到邓通就说:“这小子是贫穷饥饿而死的。”刘恒乐了:“他的富贵在于我,你怎么能说他贫穷呢?”非常的不相信,为了证明给别人看,就把蜀郡严道的铜矿赐给他,让他自己造钱,从此邓氏钱通行天下,邓通富可敌国。

贾谊是怎么得罪他的呢?就出在这个造钱身上。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汉代的货币政策。

前206年,刘邦刚被封为汉王的时候,在汉中仍然实行的是秦朝的金铜二本位货币政策。也就是说黄金和铜板都是硬通货。黄金以斤为单位,一斤黄金可以兑换一万钱。

当时沿用秦朝的“八铢钱”钱的直径是八分(3.1cm),重半两。后来刘邦觉得这个钱太重,就用荚钱,这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为2.1克。但是却没有命令禁止民间私铸,于是弄的短斤缺两的假钱满天飞。弄的老百姓对货币十分的不信任,却只信任粮食,布匹等实物货币,其结果自然是通货膨胀。一时间弄的关中大饥,人民易子相食。

但刘邦最后还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才明令禁止民间私铸伪钱。仍实行八铢钱。

吕雉亲政后鉴于钱币太重而不方便行用,钱轻了又有损于币制,于是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铸行“八铢半两”。这种八铢重的半两钱是把减重较少的半两定为铸行货币的标准。这比当时的“榆荚钱”增加了五铢重。汉八铢半两的特征是体大肉薄、背平无文,钱文书体扁平,已经有隶书的趋向,钱直径2.8—3.2厘米,重4.8—5.5克,为汉半两中最大者,其制作也较整齐。此钱行用不久,大多被商人私自熔化,改铸为小的榆荚钱牟利。高后六年不得不停铸而改行“五分钱”。“五分钱”实际重量只有2.4铢,仅是秦半两的五分之一,是汉初

“荚钱”的再现。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铸行“四铢半两”,简称“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

但是汉文帝却没有吸取前面的教训,废除了盗铸钱令,对铸钱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允许民间私铸。这种政策老百姓是沾不到光的,只能有利于贵族、豪强和富商们。权贵富商既占有矿(铜)山,又拥有劳动力,还有雄厚的资本和专门的技术,开放私铸,使他们成为直接受益者。

好了,汉代初期的货币政策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吧,汗一个!

按道理说,中央实行什么货币政策,应该是有他的道理,但是我们的大才子是光棍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他上书了,他严厉批判民间铸钱这种做法,并且说:“铸钱是人主的权柄,如果让人任意铸钱,那是不可长久的。”

其实他矛头直指象邓通,刘濞等有权利铸钱的人。

你说邓通会怎么收拾贾谊?估计在刘恒面前说了他不少的坏话。

外有大臣排挤,内有小人谗言,所以,贾大才子你就老老实实呆在那个尿不拉屎的地方,继续卖弄你的风情吧!

贾谊在长沙第三年的一个黄昏,有一只鵩鸟飞进了他的住房里。鵩鸟就是猫头鹰,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鸟。

记得我小时候,经常拿弹弓满世界打鸟,但惟独不敢打猫头鹰,因为老人们经常说,千万别看它的眼睛不然会中邪的。所以对这种鸟非常的敬畏。见到了就能闪多远闪多远。

贾谊谪居长沙,本来心情就忧郁,加上长沙湿气很重,自以为寿命不长,如今猫头鹰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就写了一篇《鵩鸟赋》,对世界万物的变化和人间世事的沦桑作了一番感叹,同时也借此来宽慰自己。

做个才子真神伤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风烟大汉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风烟大汉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当个才子真绝代(7)

%